中國和歐盟總體關係不斷發展,但在中國市場地位、人權、軍售等問題上仍有分歧。
歐盟首次未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發表聲明批評「中國等國侵犯人權」,顯示出在國際經濟和政治格局變化下中歐關係也在經歷時代性的變動。
這一變動首先來自歐盟內部:在歐盟的核心支柱國之一英國2016年公決決定要退出歐盟,象徵著歐盟因為內部成員國由來已久的政治、經濟、外交分歧終於無法維持過去狀態,在對外戰略上也在做出調整。
這次歐盟無法像過去一樣提出上述共同聲明的原因是因為歐盟成員國希臘的阻止,希臘認為「這種批評缺乏建設性」。
但外交人士指出,這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因為近年來,歐盟各國在對華人權問題上態度差異日增,「公開宣示批評中國人權問題立場的成員國越來越少」。這是為什麼呢?不論原因如何,歐盟不會改變自由平等人權的原則,但是否也需要在人權問題上和中國找到更好的溝通辦法呢?
中國經濟騰飛
一些中國專家們說,中國經濟的騰飛解決了億萬中國個人的生存權問題,以及主要是包括人數巨大的城市中產階級在內的人群更多的經濟自由。
近日在倫敦舉行的一次商業論壇中,英國前首相布朗再次表示,中國改革開放讓數億人脫貧致富,這就是最大的人權。這種說法原本是中國官方在人權問題上的辯辭,但已經被歐洲各界不少高層人士接受並且認同,即在中國多數人的發展權益應該比部分個人和團體的自由權益更為重要。
與此同時,以民主為自豪的歐盟卻因為金融危機、南歐債務危機等問題,經濟不振,社會變動,政府更迭,民意有諸多不滿。
在經濟方面,中國加強對歐洲發展經貿投資關係。比如中國中遠集團買下歐洲門戶海港之一、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的多數股權,使得在高築的債台「患難之中」的希臘不必沒完沒了接受歐洲富國盟友的壓力。
相比之下,作為冷戰後國際社會一度的「領頭羊」的美國也因為爆發金融危機,領導力下降。特別是它通過國際機構對南歐的經濟救助總帶有重重附加條件。
一帶一路
當國力日增的中國倡導具有國際影響的「一帶一路」戰略、建立亞投行(亞洲基礎設施開發銀行)之際,(當時尚為歐盟成員國的)英國竟然不顧美國的反對,在歐盟國家首先表態加入亞投行,立刻帶動大批歐洲國家紛紛效仿,成為一個劃時代的標誌性事件,也啟示了歐盟未來經濟和外交戰略的變化開端。
更令全世界震驚的是英國退出歐盟的決定,使得歐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局。不論英國如何退出,對作為「世界一極」的歐盟的影響力的衝擊都難以忽略。
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了將近10年後,歐盟未但從中徹底復蘇,相反仍面臨著東南歐債務和各自國內經濟增長的嚴峻挑戰。
而中國在過去幾年裏不僅通過海運和歐洲聯通,陸地上的中歐班列火車也實現了對開。
氣候變化
美國反全球化的總統特朗普上台,推出種種「美國第一」、反全球化政策,讓很多歐洲人再度對美國的全球領導力感到失望。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抓住機遇,繼續支持倡導國際經濟貿易和合作,成為了新的全球化和全球貿易的領軍國家。
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經過幾十年艱苦外交談判,終於在2015年底達成聯合國《巴黎氣候協議》,作為全球新的能源和發展戰略的指導。但特朗普政府卻退出這一重大的國際協議,突出了中國和歐盟在遏制全球氣候變化中的領導地位。
雖然中國和歐盟之間在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認同、軍售等等問題上還有分歧,但在巨大的經貿基礎上的全面關係的增長並沒有停步。歐盟連續11年位居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連續12年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雙方每年貿易額接近5000億歐元,二者經濟總量之和佔全球經濟總量1/3。
因此,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中國和歐盟的確成了中國領導人所說的「利益高度交融」,「互利共贏」,這大概是希臘希望的所謂「建設性」吧,而且,只要中國經濟繼續增長和影響繼續擴大,歐盟中持有這種態度的也肯定不會是僅希臘一家。■
轉載:BBC中文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