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一手導演中美俄大戲?中國不按套路出牌直搗黃龍

占豪

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美國的鼎盛有兩人最功不可沒,他們的重要作用甚至超過任何一屆美國總統。這兩人一個是著名戰略大師、外交家、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另一個是地緣戰略家、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


布熱津斯基在今年5月已經過世,享年89歲。基辛格也已94歲。但是,已到耄耋之年的基辛格,自特朗普當選總統後,又成了美國戰略和外交布局的幕後核心人物。

特朗普11月9日當選總統,11月18日就在特朗普大廈會見了基辛格,並就國家戰略與外交政策徵求基辛格的意見。特朗普團隊在會面後發出聲明,稱兩人「相識多年,進行了一場偉大的會晤」,討論了「中國、俄羅斯、伊朗、歐盟和其他世界問題」,並稱特朗普表示「我非常尊敬基辛格,感謝他與我分享自己的想法」。

與特朗普會面後不到半個月,基辛格就在2016年12月初訪問了北京,然後又從北京轉道莫斯科會見普京。很顯然,那一趟對中俄的訪問是基辛格作為特朗普的「秘密特使」帶着任務而來,是來摸中國和俄羅斯的底的。

也就是在基辛格訪華期間,特朗普與蔡英文通了電話,並試圖以美國是否承認「一個中國」為要挾來敲詐中國。很顯然,當時的特朗普是想與基辛格同時探一下中國的底。懂得捭闔之道、兵不厭詐的中國,怎麼可能上特朗普這種當,最終特朗普放棄了原來遏制中國政策,轉而與中國緩和關係,上任不久就轉變了對中國的態度。很顯然,特朗普這麼做,是得到了基辛格從中國摸出的底細,然後聽取建議後所做的決策。

基辛格當時也訪問了俄羅斯,顯然也摸了俄羅斯的態度,而特朗普對俄羅斯態度的轉變也正是在基辛格訪問莫斯科之後。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特朗普沒有在上任後第一時間改善對俄關係,一方面是因為民主黨、共和黨及輿論精英的反俄情緒,另一方面就是基辛格摸來的俄羅斯態度。換句話說,就是基辛格得到了普京不可能在敘利亞、烏克蘭讓步的信號,這樣美俄改善關係美國就沒有直接利益可圖。兩因素結合,最終促使特朗普轉變了對俄態度,並同時轉而與中國快速緩和關係並展開系列交易。

可以說,在特朗普這次外交政策方向調整中,基辛格扮演了幕後軍師的角色。另一位猶太人,特朗普的女婿則扮演了前台操作者的角色,正是特朗普女婿、猶太人庫什納與中國的深入溝通,才有了後來的「習特會」。

之後,美國一邊和中國協作遏制朝核問題發作,一邊繼續展開對俄羅斯的制裁,並對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增兵,一副氣勢洶洶要在中東大幹一場的樣子。4月上旬「習特會」當天,特朗普還下令用50多枚巡航導彈空襲了敘利亞政府軍的機場,好像在敘利亞開戰的意思。但事實上,特朗普這仍然是為了拿與俄羅斯的籌碼,所以在7月上旬德國G20峰會時實現了「特普會」。「特普會」後,雙方就開始在敘利亞問題上妥協了,7月19日《華盛頓郵報》又披露特朗普要撤去CIA對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提供訓練和武器,就是美國扔出來的籌碼。從CIA披露的時間點看,特朗普是在大約6月19日前後做出的這一決定。這一決定就是特朗普要和普京談判的籌碼,即以承認不推翻巴沙爾政權為條件換取俄羅斯對庫爾德武裝在敘利亞高度自治的存在,同時再以烏克蘭利益換取俄羅斯在中東方向對美國的配合,即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和以伊朗為首的什葉派之間的大戰。

綜合起來,美國就是想要兩樣:

一是敘利亞庫爾德武裝高度自治的存在,美國的目的是要在接下來推動伊拉克庫爾德人獨立建國,並將敘利亞北部給連起來,甚至將土耳其、伊朗境內的庫爾德人給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大一統的庫爾德人國家。如此,美國就在中東有了兩個鋼釘,一個是以色列,另一個是庫爾德人國家,兩者互為犄角、互相呼應。這樣,不但可以鞏固美國在中東的牢固地位,還能避免以色列在中東的勢單力孤。所以,這件事對美國、對以色列都非常重要,甚至對以色列的重要程度甚過美國。

二是激化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國家和伊朗為首的什葉派國家之間的矛盾,促使中東大戰。這事,對美國來說可以賣軍火、賣石油、推動資本迴流美國,還能穩固美國地位,並降低中東國家對以色列的國家威脅。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從上述兩件事我們可以看出,這事受益最大的看來好像不是美國,而是以色列。而再看這件事的相關細節,會發現又是基辛格背後導演。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6月29日電,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普京6月29日將與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以及德國外長加布里爾舉行會談,基辛格目前已經抵達莫斯科參加《普里馬科夫報告會》活動。很顯然,基辛格參加報告會是假,會見普京才是真,後來雙方舉行了秘密會談,接着就有了柏林 G20 峰會上兩個多小時的「特普會」,「特普會」後就是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訪問烏克蘭以及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妥協態度。很顯然,如果沒有基辛格與普京的深入溝通,美俄很難經過一次「特普會」就有如此效果。事實上,俄羅斯想要的解除制裁特朗普一點都沒滿足,但特朗普卻準備在敘利亞問題上做重大讓步,由此可見特朗普關注的重點並不是美俄關係緩和多少、關係多麼緊密,而是雙方能不能交易、一起做買賣。

美國把這種交易的時間盡量拉長,就是想實現與俄羅斯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一點與俄羅斯想短平快完成交易的想法是存在分歧的,因為普京擔心夜長夢多。

如果大家注意觀察近期的5個細節,會發現相關事件都與這件事有關:

一、美國宣布對台軍售
就在「特普會」前、中美「百日計劃」談判的關鍵節點,美國宣布對台軍售,就是試圖將中國的軍,訛詐中國。當然,中國還是不會吃那一套,但從這一細節可以看出美國的企圖。

二、美國闖西沙中建島12海里
美國對中國能打的牌並不多,南海牌在菲律賓杜特爾特政府上台後已經廢了。美國要想在南海製造點事端,就必須自己赤膊上陣,於是美軍派軍艦闖西沙中建島12海里,在中越出現海上摩擦之時試圖給越南撐腰,激化矛盾。

三、朝核問題美國態度轉變陷入停滯
如果大家注意細節會發現,在過去的一兩個月時間裡,在朝鮮態度軟化試圖緩和態勢將皮球踢給美國後,白宮似乎對朝核問題是否徹底遏制顯得漠不關心。這個變化,就是在韓國新任總統文在寅上任不久。不僅如此,美國還因為朝鮮問題制裁中國的企業和個人,被中國外交部稱為「過河拆橋」。顯然,美國最近在朝核問題上的態度變了。這種變化,是因為白宮認為朝鮮暫時已經放棄了進一步的核試驗,而美國並不想徹底解決朝核問題,所以就再次放緩了腳步,並把朝核問題的責任甩給中國。

四、試探性地推動美台軍艦互訪
美國國會數日前試圖推動美台軍艦互訪,這顯然是又想打台灣牌敲詐中國,並給中國施加更大的戰略壓力。

五、印度侵入中國邊境試圖給中國製造麻煩,美以均給予軍事支持
根據媒體的報道,印度軍隊侵入中國洞朗地區是在6月16日,然後雙方就形成了對峙。中印在過去時不時就會在爭議地區進行軍事對峙,在處理這種問題時,雙方一般都是相對低調地溝通。但是,這一次印度侵入的是中印沒有任何爭議的洞朗地區,這顯然是有策劃、有企圖的行為,印度試圖借中國的聲音來激化出輿論,結果中國一直觀望沒做聲,印度最後忍不住了在莫迪6月26日訪美當天曝光炒作此事,然後事件才進一步深入發酵,中國開始進行輿論反擊,並採取相應措施。

中印自2016年關係開始不睦,而這次印軍侵入中國領土顯然是有計劃而為。印度就是想借美國的力量狐假虎威,讓中國以考慮大局為由迫使中國讓步,同時印度可以藉此向西方邀功並獲得支持。

事實也的確如此,特朗普訪美以20億美元的高價買22架「捕食者-B」無人機,既是討好尋求支持,也是在試圖加強自己無人機的能力。就在訪美不到一周後,莫迪又以第一位訪問以色列的印度總理的身份訪問了耶路撒冷。

訪問以色列,為期三天的訪問雙方簽署了大手筆的軍購訂單。而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7月4日報道,早在今年4月,以色列國有企業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就曾與印軍簽署了一項價值16億美元的合同,向印度出售導彈和無人機。根據新德里提出的貿易合作模式,這些武器將由當地企業組裝。該公司還在5月簽署了一項價值6.3億美元的協議,向印度海軍提供巴拉克防空導彈。而據以色列《國土報》報道,莫迪在訪問以色列期間還將簽署價值5億美元的合同,向以方購買「長釘」反坦克導彈。

看一下,從今年4月到7月初莫迪訪問以色列簽署的軍售合同,總金額近30億美元不說,所買的武器包括導彈、無人機、防空導彈和「長釘」反坦克導彈。四種武器,每一樣都是針對的中國,很顯然這是莫迪挑釁中國的底氣。由此也可以看出,最近這一系列事件與美國、以色列以及基辛格的關係。

美、以的這系列策劃,目的就是想用這些麻煩來束縛住中國的手腳,從而在沒有中國干擾的情況下與俄羅斯進行交易,避免形成中俄呼應應對美國。

然而,相關國家的相關人等小看中國了,中國是捭闔之道的祖宗,是兵法的祖宗,想用這些招數坑中國、迫使中國讓步又怎麼可能?從最近的消息看,中國在與美國談判時任何底線問題都沒有做任何讓步,美國逼也沒用。而美以印試圖借印度挑釁中國迫使中國讓步也基本沒戲,中國在對印問題上既保持了最大的剋制,又將印度邁進中國的那隻腳緊緊地吸住,之後又開始展開應對措施。

中國的三招正在讓相關計劃越陷越深:

第一招:力挺普京
在G20峰會前中國元首訪問莫斯科,力挺普京,與普京進一步確認「不管外部環境怎樣變化,我們對發展中俄關係的決心和信心不會變」的一致意見。
中國力挺普京,意味着美國試圖對中俄分而化之各個擊破的想法是不可能實現的,中俄必然抱團。這一次,「海上聯合-2017」的軍演,就是在波羅的海,就是告訴美國中俄緊密的關係。

第二招:用太極手段促印度越陷越深
面對印度非法侵入邊境的挑釁,中國沒有立刻驅趕,先是勸解警告,後是展開系列措施,如今不斷增兵西藏並運送大量物資,不斷抬高「對賭籌碼」。對印度來說,如果現在認慫,不但在美國那裡信譽盡失,在不丹、尼泊爾的威風也將失去大半,以後南亞方向印度面對中國會越發不自信。如果不認慫,這不斷抬高的「對賭籌碼」印度就得跟,而跟的結果是,一旦中國這邊迫使美、以讓步,那麼待中國下手之時不砍印度塊肉下來是不算完的。
所以,對印度中國現在還在繼續加壓蓄力階段,隨着壓力不斷增加,中國對印度出手的時間會越來越近。據說,印度高官最近要訪華和中國討論這件事,中國就咬死一條,先撤回去。但是,印度先撤的結果就是上述的後果,所以接下來我們繼續看戲,一定有好戲看,印度一定會因為挑釁中國而倒霉,至少要丟對不丹和尼泊爾的絕對主導權。當然,如果印度不撤,耗到最後是要丟領土的。不過,估計莫迪撐不到那個時候就得下台,印度東北部的內亂及中印對峙給印度內部帶來的政治壓力,完全有可能促使莫迪提前下台。

第三招:犀利出手,直搗黃龍
中國最犀利的一招是對美、以出手。既然,美國和以色列策劃的系列事情都是為了激化中東沙特及盟友和伊朗的矛盾,避免巴以問題激化,為此不惜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讓中國當這個冤大頭。今天的中國,怎麼可能接受如此傷害中國戰略利益?於是我們看到,中國直搗黃龍——插手巴以問題。
如果大家注意,俄羅斯雖然敢在敘利亞採取軍事手段,卻不敢動巴以問題,所以那邊敘利亞俄羅斯打了一年,哪怕以色列戰機時不時轟炸敘利亞政府軍,俄羅斯都不去插手巴以問題。然而,當美以惹了中國,中國立刻就瞄準了巴以問題,穩准狠!
在中國出手之後,以色列再度關閉了在阿克薩清真寺。關閉的原因是,入口處的金屬探測器探測到金屬物。巴勒斯坦官方通訊社稱,正在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巴勒斯坦國總統阿巴斯則決定中斷訪問回國處理。接着,以色列官方於7月21日突然下令,大幅削減進入耶路撒冷舊城區的穆斯林人數,引起在舊城同樣擁有聖地的伊斯蘭群體強烈不滿並造成激烈的警民衝突,並造成3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和3名以色列人死亡。
有了中國的力挺,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對以色列的行動大為震怒,當晚在位於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總統府召開緊急會議,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組織)、巴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巴安全部門的高級官員參會。會後,阿巴斯宣布全面凍結和以色列的關係。這也就是說,之前5月份特朗普先訪問以色列後訪問巴勒斯坦達成的三方協議作廢啦!

俄羅斯在敘利亞打了快兩年,沒有讓巴以問題激化。中國輕輕動了動手指,上了上詞,結果巴以矛盾就激化了。誰的能量更大?想在中東問題上甩開中國?門都沒有,窗戶都沒有呢!戰爭還沒結束,中國就要向敘利亞投資了,沒有金剛鑽會攬這瓷器活?中國元首還說了:給巴勒斯坦投資!以色列出錢!這,更是瓷器活!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現在,中國讓美國和以色列的所有努力歸零了!

那麼,要想解決巴以問題,你以色列要不要找中國談談?不談?那你們就可勁打吧!打累了找我!

三哥訂購的武器還給不給?還給?小巴兄弟,你想要啥?要啥給啥!

中國,再次用行動告訴美國人和以色列人,中國人得罪不起啊!中國人算計不起啊!
不久的將來,中國會用行動告訴印度人,美國是靠不住的,中國是惹不起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