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找到馬航MH370 卻看透南印度洋海底世界

為了搜尋在2014年3月8日失蹤的馬航MH370,中國、澳洲、馬來西亞政府耗資1.5億美元,採用各種先進的技術,聯合進行了被稱為人類史上最大的搜救行動,在南印度洋海域12萬平方千米的水下進行搜尋1236天……但遺憾的是,人們仍未能找到飛機。


然而,我們並非一無所獲。一般來說,世界上海洋的深海區很少有調查。 世界海洋中只有10%至15%的面積做過測繪。而這次對印度洋南部海底進行搜索,卻意外讓這個地區成為被紀錄得最透徹的深海區之一。
澳洲地球科學中心相信,這些「前所未有的細節資料」能讓海洋學家、地理學家、漁夫對該地區有更多瞭解,因此在7月19日,澳洲地球科學中心公布了南印度洋的地質測繪資料,並打算在明年公布第二批資訊。
由於該海域位於較為偏僻的海洋地區,此前一直不為人知,這次通過最先進的聲納技術,第一次對27.8萬平方公里南印度洋深海繪製完成高清地圖。

印度洋海底迪亞曼蒂納懸崖的三維圖


科學家發現諸如寬達 6公里的海底山脊,15公里長、高達1.5公里的海山,或是有1.2公里深、寬達5公里的海底裂縫,也發現了像沈船、鯨魚骨頭、船用電纜等各式各樣的物品。
據搜尋結果表明,海底山脈高度要高於珠穆朗瑪峰,並且其火山點綿延數百公里。通過這些細節化的資訊,專家們可以更好地預測海嘯、提出板塊運動理論、瞭解洋流、預言氣候、研究海洋生物和尋找失蹤飛機。

搜尋作業中發現搜尋海域內有幾艘沉船殘骸


海洋學家帕提亞洛奇(Charitha Pattiaratchi)受訪時說道:「除了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深海的地質,我們也能夠瞭解在那裡發生的種種複雜進程。」
帕提亞洛奇相信,這些地質資料對深海漁夫來說格外有價值,他以海山為例,指出許多極有價值的鮪魚、智利大海鱸(又稱圓鱈)、深海橘鱸、金槍魚等都喜歡聚集在海山附近,因此這些資料能讓漁夫在未來更知道要從哪下手。
此外,帕提亞洛奇也認為,透過海山的位置,科學家能夠建立相關模型,藉此理解海嘯的破壞能量會因為海山受到多少削減。
至於在考古地質學上,增加對深海地形的瞭解,也有可能改變科學家對超大陸岡瓦那大陸(Gondwana)分裂狀況的理解。
現在的馬航已經完全暫停搜索,中國、澳洲、馬來西亞政府在今年 1月的聯合聲明中也強調,他們已經盡全力搜索南印度洋,未來如果有新證據,才有可能重啟搜索。■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