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東風壓倒西風」令西方擔憂

習近平自擔任中國最高領導人以來大力推行「一帶一路」計劃,將其作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環節,以此提升中國的國際威望,並且要證明只有在中共領導下中國才能走向繁榮,洗刷「百年恥辱」,實現民族復興。


在中共19大召開前,習近平主政以來中國國力和國際威望提升將成為加強其權威的理由,習近平思想的提出也是19大理論凖備的重要部分。中國外長王毅說,習近平外交思想繼承了新中國建立60多年來外交大政方針和優良傳統,也超越了過去300多年來西方傳統國際關係理論。

但是中國在全球的大力基建投資已經讓西方感到了威脅。一些分析認為,中國的基建外交的意義已經超出了經濟主宰,正在成為中西方的重要政治較量。

「東風壓倒西風」

《中國的亞洲夢:延新絲綢之路興建帝國》一書的作者湯姆·米勒在英國《衛報》撰文認為,習近平正在實現中共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60年前提出的設想:東風壓倒西風。他認為習近平沿著穿過中亞大草原的古老「絲綢之路」大力投資修建公路,鐵路,港口,實現「條條道路通北京」的宏圖,增加了中國的經濟實力和國家威望。

中共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在1957年說:「我感覺到國際形勢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世界上現在有兩股風:東風、西風。中國有句成語: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我認為目前形勢的特點是東風壓倒西風,也就是說,社會主義的力量對於帝國主義的力量佔了壓倒的優勢。」

同年中國開始在蘇聯導彈仿製基礎上研發地對地彈道導彈,此後被命名為「東風」系列的導彈包括了中國近、中、遠程常規與核導彈。1958年中國製造的首輛小轎車也被稱為「東風」。

今年早些時候,滿載中國貨物的「東風號」列車經過16天穿越8國17500英里行程,從中國抵達英國倫敦東部貨場。英國媒體都猜測說,中國自行製造列車的名字「東風」源自「東風壓倒西風」的說法。

這列從中國到英國的貨車耗時為海運的一半。返回時滿載載蘇格蘭威士忌,藥品和嬰兒用品,抵達中國南方的義烏批發市場。英國媒體報道說,2016年共有1702節貨運列車從中國抵達歐洲,數量比前一年增加了一倍。

米勒在《衛報》的文章以中歐列車為例說明來自中國的衝擊,他還說中國崛起帶來經濟機會的同時,中國的政治影響也會增加,甚至具有破壞性。他說中國在習近平領導下正在實現重現歷史輝煌的中國夢,中國正在東南亞到中亞大草原的廣闊地區施加經濟影響,建立新的地區機構,挑戰二戰以來美國主宰的國際秩序。

「一帶一路」雄心勃勃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雄心勃勃,沿古代絲綢之路編織出一個由高速公路,鐵路的陸路網絡和一條海上路線組成的網絡,把中亞,東南亞,南亞,非洲和歐洲同中國連接起來。在「一帶一路」網絡中,從從孟加拉國國到白俄羅斯,和南海到印度洋,到處在修建鐵路,公路,港口,輸電線,煉油廠,輸油管和工業園區。今年初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峰會中,70多個國家參與討論相關的投資和建設項目。

中國同歐洲鐵路貨運項目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繞開美國控制的馬六甲海峽的戰略通道。中國報道說,2015年至2016年中歐鐵路的直接投資為300億美元,中國公司簽署的建築合同價值高達1890億美元,在60多國家商業收入達1450億美元。

中國同南亞的盟友巴基斯坦早在穆沙拉夫執政時期就有建設經濟走廊的構想。習近平時期中巴開始建設連接中國西北的新疆與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貿易線路,其中包括高速公路、鐵路運輸,以及石油和天然氣的管道等連接項目。巴基斯坦部署了14500安保人員保證在中巴經濟走廊7000中國施工人員的安全。

中國還在在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加緊港口新城項目施工,這座將超過摩洛哥全國面積的新城預計在未來25年內將獲得130億美元的投資。

不過像印度和越南這些同中國有歷史糾葛的國家都擔心中國的戰略影響延伸。新德里譴責中國在印度洋修建港口,特別是在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說那是中國擴充軍事力量的平台,是系在在印度母親脖子的「珍珠鏈」。

繞開馬六甲海峽

中巴經濟走廊開通減少了中國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另外中國在馬來西亞半島東海沿線的鐵路項目,開闢了另外一條繞開馬六甲海峽的戰略運輸通道。

這條長達680多公里的鐵路已經動土開工,預計2024年完工。屆時這條中國國家一級客貨兩用標凖的電氣化鐵路將連接關丹港和馬六甲皇京港。中馬兩國除了簽署東鐵諒解備忘錄外,還簽署了國防雙邊協定。

另外,中緬也建造了具有戰略意義的油氣管道項目,使得中國從中東地區的油氣進口能夠避開馬六甲海峽,從緬甸經陸路直接輸送到中國雲南。

與此同時,中國的基建外交在菲律賓也取得效果。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去年訪問北京後,帶回了價值240億美元的投資和貿易協議,並且宣佈要疏遠美國。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從中國取得價值340億美元的合同後,也宣佈自己是中國「真正的朋友」。

中國還在柬埔寨租借修建深水港,在泰國灣取得了立腳點。中國從金邊取得99年的港口租期,該深水港距離南海只有數百公里距離,能停靠萬噸輪和中國海軍的巡洋艦和航母。西方觀察家認為,中國在柬埔寨投資的新港口對中國取得地區主導權具有重要意義。

「全球化2.0」

2017年北京「一帶一路」峰會期間,習近平敦促與會代表反對保護主義,支持中國提出的「全球化2.0」的全球貿易倡議,展示中國支持經濟全球化、願意分享全球化紅利的大國形像。正當全球化在美國和歐洲正逐漸失去公眾支持之際,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則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得到越來越多的積極響應。

因此,《中國的亞洲夢:延新絲綢之路興建帝國》的作者湯姆·米勒認為,在特朗普領導的美國沒有清晰的亞洲政策,國際聲望下降的時候,中國利用時機,試圖發揮國際主導作用。他還說,美國的亞洲盟國日本雖然是亞洲的主要出資國,但因為經濟規模相對中國縮小,已經無法成為與中國比肩的投資國。

一帶一路鐵路計劃示意圖


但也有評論認為,中國經濟崛起導致政治影響力擴大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西方不應該感到意外。經濟,貿易國家崛起,用軍事能力保護他們擴大的利益,是歷史規律。英帝國最初到達印度的時候,也是先取得貿易權利,然後修建貨物倉庫,再修建圍牆,圍牆外設警衛武裝,圍牆變成要塞,要塞再部署大炮,再用武力修改貿易條約中不盡人意的條款……這是帝國和崛起大國的規律。

中國崛起會打破歷史上的西方帝國的擴張規律嗎?20多年來中國外交一直努力塑造負責任大國的形像,試圖打消其他國家對中國的防範心理和「中國威脅論」。與此同時,中國的經濟發展,特別是交通和通訊技術發展,擴大了經濟自由,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外部對中國那種經濟決定的樂觀看法,即經濟發展和經濟自由終將促成內部政治改變,中國對外關係,特別是中西方關係,不必是零和博弈。■

轉載:BBC中文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