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百多年的「排毒」养生 是一場完美的商業炒作!

春雨君

「排毒」是一個商業噱頭,而非醫學詞彙。人體自身可以排毒,不需要外部支援。現在流行的排毒手段可能會起到反作用,讓體內毒素越來越多。


排毒是健康圈裡的老幹部了,網絡上有關排毒的健康知識五花八門:排毒方法多、涉及身體部位廣、適應人群廣泛。和排毒掛鈎的商品包羅萬象:食品、排毒膠囊、排毒茶、刮痧、辟穀班、美容院的排毒針、面膜等等。好像,可以排毒的或者僅僅和排毒沾邊的商品更能吸引消費者眼球,促進購買。
為什麼,排毒這麼深入人心呢?人體究竟需不需要排毒?本篇文章,就帶大家深入了解排毒。
「排毒」起源於20世紀早期,那時人們認為疾病是由於體內廢物積累導致的,排毒可治癒疾病。
在20世紀30年代,也就是80-90多年前,隨着病理、毒理學的發展,醫學界已經摒棄排毒這個概念。但商業並沒有放棄它,排毒產業隨着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賺錢。醫學工作者幾次三番地diss排毒,都不妨礙它欣欣向榮的發展。

「排毒」是怎麼被炒起來的?

炒紅排毒分為三步。
第一步|營造一個氛圍:身體一直在積累毒素
一般的排毒宣傳中都會有類似的話術:日常生活中,我們被很多有毒的物質包圍了,食品添加劑、鹽、紅肉、氟化物、處方葯、霧霾、轉基因食品、重金屬、油炸食品都會給身體帶來毒素,毒素日積月累,量越來越大。
但是毒指的是哪種物質,為什麼會累積下來,量達到多少算多?這些具體概念隻字不提。春雨君提醒大家,一般情況下,科學對於毒的表示都有具體名稱(如黃曲霉毒素),劑量,以及簡單的作用機理。
第二步|製造危機感:毒素會帶來XX不良癥狀,導致XX疾病
宣傳排毒的人會把身體的很多癥狀、疾病和毒素聯繫在一起,毒素輕則導致長痘、疲勞、黑眼圈、脫髮,重則導致頭痛、失眠、關節炎、胃炎、脂肪堆積,甚至癌症。體內的毒引起的癥狀之多,總有一個能讓我們對號入座。人體毒素這麼厲害,聽起來好怕怕。
第三步|提供解決方案:有毒不用怕,能把它排出去
毒素累積了怎麼辦呢?宣揚排毒的人有很多方法可以解決。某膠囊可以排腸毒,某保健品可以排肝毒,刮痧排濕毒……有各種各樣的商品可以解決毒的問題,最終排出毒素,擁有強健體魄。
如果前兩步剛好戳中了消費者的焦慮點,那掏腰包就很容易了。宣傳排毒者通過這三步創造了一個不存在的問題「要幫身體排毒」,然後兜售商品去解決這個不存在的問題。為什麼說是不存在的問題呢?

健康人不需要「外援」幫助排毒

宣傳排毒的人,將肝臟、腎臟、腸道描述為濾水器的濾芯一樣的物體,不需要的物質進入后直接堆積起來,要定期清洗濾芯,才能正常運轉。但是人體的工作機制並不是這樣的。
人體是非常精密的,肺、腎臟、肝臟、免疫系統都非常明白什麼物質可以留在體內,哪些物質需要被清理出去。健康的成年人可以清除體內的廢物和毒素,而且這個過程是24小時持續不斷進行的。
體內參與排毒的部分主要有五個:
肝臟:參與解毒的主要器官是肝臟,呼吸或者吞咽的所有東西都被分解並吸收到血液中通過肝臟,肝臟會產生金屬硫蛋白和酶類,將有毒的重金屬、有害化學物質、其他毒素轉化為水溶性物質排出體外。正因為如此,很多排毒商品宣稱自己可以為肝臟排毒。
哥倫比亞大學的病理學和細胞生物學教授Michael Gershon說:“通常情況下肝臟運作得非常好。某些患有肝病的人比如病毒性肝炎或酒精引起的肝臟疾病,會讓毒素在體內積聚。但對這類人群,宣稱可以進行肝臟排毒甚至全身排毒的產品也是沒用的。
腎臟:不斷過濾血液,使毒素通過尿液排除。
腸道:小腸內的派伊爾氏淋巴結會將寄生蟲和其他外來物質排除在外。正常的結腸運動,會沖刷出有害物質。
肺部:可以過濾掉空氣中的很多有害物質。鼻子里的細毛可以捕捉到灰塵和其他可能被吸入的大顆粒。更小的顆粒進入肺里,會從呼吸道中被排出。
免疫系統:識別外來物質,並將其從體內清除。
Gershon說「身體就是按照以上的步驟去『排毒』」的,目前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讓身體更好的排毒。如果毒素無法排泄出去,在體內積累,那麼人很可能死亡,或者健康嚴重受損。
如果大家購買了排毒食品、保健品、辟穀班課程、書籍,並且努力的執行,可不止是花錢買沒用,極有可能是花錢買危害。

排毒往往弊大於利

有一些排毒文章僅推薦大家多吃蔬菜、全穀物食品,這類的建議是沒有危害的。
但商業排毒產品很可能損害健康,目前排毒商品主要面向減肥人群:
1. 排毒果蔬汁/禁食/吃非常少的食物/只吃蔬菜水果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提供極低飲食熱量,它們的危害也是相似的:
造成肌肉量下降,基礎代謝降低,體重容易反彈。
極端的飲食還有可能造成脫水。
如果長時間通過這些手段進行所謂的「排毒」,身體會產生出更多「毒素」。
長時間保持低熱量的飲食,會讓肌肉組織分解產生身體不需要的含氮化合物。也有可能會生成酮體,如果酮體不能被排出體外或者被中和,反而會中毒。
所以所謂的排毒,其實更可能是創造了毒素。
2. 清洗腸道/排宿便(主要清理的是結腸)
宣稱有排宿便功效的這類產品主要是讓大家腹瀉,其中比較常見的成分是氫氧化鎂、鼠藥李、決明子、荷葉等。這類產品也可能是以纖維為主,瀉藥成分為輔的組合產品。
而使用清腸產品可能引起以下不良後果:
瀉藥引起的排泄,恢復正常的液體攝入量後,體重很快就恢復。
經常使用瀉藥可能導致脫水,電解質失衡;損害正常的腸功能,導致習慣性便秘。
腸道菌群需要穩定的內環境,每次使用瀉藥都會使腸道菌群重新洗牌。
常見副作用還有噁心、嘔吐、腹瀉、腹痛。
病例報告中也顯示過嚴重後果,比如腎、肝臟衰竭。
3. 宣稱可以進行「肝臟排毒」的產品
這類產品的目標往往是脂肪肝、常喝酒、轉氨酶偏高的人群。目前證明可以保護肝功能的是乳薊,用來防治蘑菇中毒及其他肝功能紊亂,這和排毒是不同,但商家往往宣稱其能排毒。
醫美機構會注射維生素來幫助肝臟排毒,注射不會帶來好處,但也基本不會有風險,但是目前國內很多機構進行注射時的無菌條件無法得到保證。甚至很多機構還會注射用於口服的產品,而這是有風險的。

排毒至今依舊火爆的原因

倫敦大學的心理學教授Peter Ayton說:「我們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更喜歡接受好理解的事物。排毒這個概念乍一看合情合理,而且毒又是人人都熟悉的詞語,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
人人都想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問題,但想要收穫健康,還是通過保持健康飲食和適量運動最靠譜。■

參考資料:
1. harvard.edu,The dubious practice of detox
2. PubMed Health,How does the liver work?
3. Marc Cohen, ”Detox”:Science or sale pitch?
4. Alison M Diaper,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for detoxification
5. Sciencebasedpharmacy, The Detox Myth: What your alternative health provider isn’t telling you
6. 默沙東診療手冊,保健品,乳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