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已準備讓日本擋刀 背後卻又有大企圖

日媒共同網發布了一則消息,2016年7月離任日本陸上幕僚長的岩田清文9月15日在華盛頓的研討會上透露稱,美國正在研究若在南海和東海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美軍將暫時轉移至美屬關島,而連接沖繩、台灣和菲律賓的海上軍事戰略線「第一島鏈」的防衛任務則委託給同盟國日本等。


這則消息是很重磅的,因為說這些話的人不是普通人,而是日本陸上自衛隊的最高長官——陸上幕僚長。說這話的場合也很特殊,在華盛頓的研討會上透露。透露的內容是「美國正在研究若在南海和東海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美軍將暫時轉移至美屬關島,而連接沖繩、台灣和菲律賓的海上軍事戰略線『第一島鏈』的防衛任務則委託給同盟國日本等」。一個剛剛卸任的日本陸上自衛隊的最高長官在美國這個特殊的地方放出這樣的消息,一則說明消息並非空穴來風,二則說明這個探討是一個客觀存在且級別不低的探討。

共同社報道截圖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美國這樣的探討是什麼意思?又為何作這樣的探討?日本又為何放出這樣的消息呢?這些信息對中國又有什麼價值和意義?我們又該針對這種探討做哪些準備呢?
在開始分析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第一、第二、第三島鏈的概念和作用,先看下圖。

第一、第二、第三島鏈示意圖


所謂「島鏈」,其實是上世紀50年代時任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提出的島鏈戰略,它是基於地理又有政治軍事內涵的一種地緣戰略概念,其目的是要圍堵和遏制亞洲大陸以保持美國在太平洋上的絕對控制。由於島鏈近處距中國僅一兩百公里,所以能對中國大陸東部沿海地區進行軍事力量投射,對中國構成戰略壓力。

在地緣戰略上,島鏈被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島鏈是北起日本群島丶琉球群島,中接我國台灣島,南至菲律賓丶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有時候韓國也被看做第一島鏈的一部分。第一島鏈對中國控制得最為嚴密,譬如現在美國就試圖通過在韓國、日本、菲律賓以及我國台灣部署反導系統、核武器來對中國形成更強有力的戰略性圍堵。

關於在我國台灣島部署反導系統與核武器的問題,我們不要掉以輕心,因為只要日、韓都完成了這些部署,下一步美國一定會想方設法在菲律賓、我國台灣部署反導系統與戰術核武器以遏制中國。就在3天前(美國時間9月15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出席使館舉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8周年僑學界招待會時就被記者問到,如果美國要在台灣部署核武器時崔天凱強調,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決不允許、堅決反對任何人企圖利用任何借口把核武器引進台灣,美方必須恪守一個中國原則,遵循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任何人要破壞這一基礎,就是對中美關係的嚴重挑戰。

從崔天凱的表態可以看出,如果美國要在台灣部署核武器,那就是中美關係的決裂。這其中的潛台詞其實也很容易看明白,中美關係決裂那就意味着美國鐵了心要在台灣部署核武器,而中國之所以在那種情況下斷然和美國決裂,也意味着真要到那種情況下解放軍必然武力收台,不會有第二個結果。

我們從上圖中可以看出,第一島鏈是緊貼中國的,這意味着美國遏制中國的最大力量就是來自於第一島鏈,而起在日韓要部署反導系統與核武器也是要加強圍堵中國的力量。中美現在博弈最激烈的區域就是第一島鏈,所以我們看到了半島問題、東海問題、南海問題和台海問題都時不時地出現各種騷動或激烈博弈。在過去的七八年時間裡,中美在第一島鏈進行了非常激烈的博弈,最終結果是美國在韓國部署了薩德,在東海、南海挑了一些事,但最終是中國在東海划設了防空識別區,在釣魚島實現了常態化巡航,中國的海空軍到西太平洋訓練常態化,中國在南海「種」一系列島嶼並加強了軍事部署和控制。

很顯然,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力量在增強這一點毫無疑問,但事實上的結果是中國在東海、南海、西太平洋控制力都得到了提升。現在真正較量激烈的是朝鮮半島,之所以較量激烈在於朝鮮的一意孤行與美國的強化對中國遏制的意圖形成了惡性循環。

至於第二島鏈,它主要起到兩個作用:一是通過將日本、關島和澳大利亞連起來,形成對第一島鏈的戰略支撐;二是扮演美國退守的地方,即一旦第一島鏈被突破美國可退守第二島鏈繼續對中國形成戰略遏制,至少將中國控制在西太平洋的西半部分。

相比第二島鏈,第三島鏈的作用在現階段相對弱得多,它的主要作用現階段主要是能在美國和一、二島鏈之間有一個跳板,對前面兩個島鏈能有戰略支撐。與此同時,這一島鏈也是當美國遇到最嚴峻的戰略挑戰時,能夠讓美國將東太平洋穩穩劃在自己實力範圍之內。

因此,如果有一天美國退守到第三島鏈了,那麼就意味着美國退出了歐亞大陸的競爭,重新回美洲了。

相關內涵和背景下,我們再探討美國在文章開頭的新聞就有意思了。美國之所以研究若在南海和東海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美軍將暫時轉移至美屬關島,根本原因在於美國嗅到了中美一方面存在軍事衝突的風險,另一方面考慮利弊美國退守關島最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之所以可能退守關島,根本原因有三:
一、中國的東風21D和東風26給予美國的軍事壓力。
中國的東風21D和東風26給美國的軍事壓力是很大的,因為那是專門打航母的導彈,美國對此並無什麼辦法,彈道導彈的末端速度超過10倍音速,又是多彈頭,反導系統根本攔不住。東風21D和東風26覆蓋範圍兩三千公里,美國後退在軍事上才安全。
二、中國的軍事能力給美國在第一島鏈的軍事壓力。
美國在韓國、日本的軍事基地,一旦到戰時對中國來說都是非常近的作戰距離,中國的導彈、大炮、飛機······各種武器太容易打得到了,與此同時由於距離中國近,中國進行登錄作戰美國防衛的壓力也很大。這種壓力太大,美國不如先退一步看看。
三、美國先撤的目的是想借中日之戰漁翁得利,可進退自如。
美國先撤到關島這個討論絕非沒有前提條件。這其中的前提條件就是,美國在對中國遏制過程中越來越力不從心,同時已經到了必須在與中國一戰或撤到關島之間進行二選一。一旦到了這個階段,美國很可能會促成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戰爭以尋求最後的「安全」一搏。所謂的「安全」一搏,意思就是,如果中日陷入持久戰,那麼美國力挺日本,讓日本充分消耗中國,然後在中國實力被嚴重消耗后擇機介入戰爭一舉擊敗中國;如果中國迅速戰勝日本,美國退守第二島鏈,然後立足於解決日本問題和中國談判分割日本利益,說白了就是把日本的利益給瓜分了。

十年後若真遇到這種情況,中國有必要智慧處理。一是如果真的爆發中日之戰,中國要用霹靂手段快速解決日本,以避免美國漁翁得利。然後用強大的軍事和政治壓力迫使日本政壇對中國進行讓步而依附,而非美國所希望的中日之間陷入長期的消耗戰。一旦如此,中國在收復台灣后又控制了日本,其結果是美國必須從第二島鏈繼續向後退縮,而非借第二島鏈及日本與中國在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之間纏鬥。當然,這些是未來的推導,暫時距離這些可能發生的事還很遠。

在這個討論中,日本顯然是被犧牲的對象,也就是說美國把日本作為與中國最後一搏的籌碼投出來了。如果日本拼盡全力把中國拖住了,美國再來救日本的同時擊敗中國;如果中國在和日本較量中勝出,則美國和中國談判瓜分日本利益。這是美國不需要花費很多代價穩妥拿到利益的辦法,犧牲的是日本,成全的是自己。

那麼,對日本來說,為什麼要將這一消息這麼快就拋出來呢?這事對日本來說太過重大了,雖然只是一種技術性或學術性的討論,但這種可能性的討論既是日本可以利用的,也是對未來日本有巨大風險的。在占豪看來,這其中可以利用的部分在於,既然美國精英有這種想法,那麼日本就有充分的理由遊說美國更大力度支持日本,並推動日本國家正常化,以推動日本軍事實力增長可以抗衡中國。其中的風險在於,日本一旦走到這條路上,未來真的發生這樣的事情,日本本土有可能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從而可能導致日本當前政治體系的崩潰與瓦解,甚至於被滅國瓜分。事實上,岩田的想法也正是如此。岩田表示「如果美軍會暫時退出第一島鏈,那麼日本就有必要加強從沖繩至台灣的南西諸島的防衛」,這其中的含義就是日本和美國應共同努力加強針對中國的軍事力量。

雖然相關討論距離還較遠,但美日開始探討這樣的問題充分表明,美日兩國已經鐵了心要和中國繼續較量下去,並且做了各種預案。未來,中國必然將面臨美日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因此,對中國來說,中國也有必要對美日有長遠的戰略計劃以及深度的兵棋推演。

對日本來說,一旦走到這條路上,那麼恐怕未來只有兩個命運:一是被瓜分,二是在被教訓後依附中國。而日本最聰明的選擇是不挑戰中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