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懟中國黑稱經濟侵略 他有3大不可告人企圖

占豪

特朗普訪華,在中國表現非常「友好」,中美達成重磅妥協,簽署了2535億美元的合作協議框架,可以說是讓世人眼前一亮,全世界都吃了顆定心丸——中美不戰,世界無大戰!中美不冷,世界無冷戰!


然而,就像占豪在特朗普訪華時分析的那樣,不要認為特朗普訪華中美達成那麼大的妥協,就真的認為中美由激烈博弈變成緊密合作。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中美合作還會深化,但博弈並不會停止,甚至範圍還會擴大,層次還會提升。

這次妥協,積極意義在於,有了這次妥協,中美關係在特朗普政府階段基本穩了下來,相比過去更加經得起折騰了。所以,為中美只是進入了新的博弈階段,但這種博弈並不會影響中美大局,也不會影響中美大的合作格局。

所以,當特朗普回去後立刻變臉就不奇怪了。

特朗普訪華回去後,有兩大變臉:

一是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二是準備將中國定位為競爭對手,媒體報道說特朗普將稱中國對美國進行「經濟侵略」。

美國兩名高級官員12月16日說,特朗普總統將在他的「美國優先」政策基礎上,於18日提出新的國家安全戰略,其中將明確表明中國是競爭對手,表達對華強硬。另外,報道還說特朗普將指責中國搞「經濟侵略」,此前就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星期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曾在一個智庫會議上對中國使用過「經濟侵略」這個詞。這就表明,美國發布新的國家安全戰略時大概率是要把中國列為競爭對手的。
那麼,特朗普剛剛訪華,又和中國達成了那麼大一筆框架合作協議,為何回去確定國家戰略就把中國列為競爭對手呢?又為何恢復「大嘴」亂開炮呢?這背後有何玄機?
特朗普訪華中美達成的合作與妥協,與現在特朗普的態度變化其實是一碼歸一碼。特朗普訪華和中國達成那麼大的妥協,其目的有三:

一、穩住中美關係大局,勾勒新的國家安全戰略。
如果大家注意,會發現特朗普上任後一直在醞釀其新的國家安全戰略,但對美國來說,現在最重要的外交關係就是與中國的關係,其制定新的國家安全戰略,必然先和中國溝通,確立了雙方的定位後才會制定出,這一點就像2009年奧巴馬當選總統後首次訪華,2010年才出「亞太再平衡」戰略一樣。

相比2009年,中國現在的實力要比當時強得太多,所以特朗普更需要與中國溝通後才能定新的國家安全戰略。果不其然,訪華後,新的國家安全戰略要出台了。直白說,就是和中國關係定位的確立,使得白宮團隊有了勾勒新國家戰略的坐標。

二、用中美互補換自己總統寶座穩固。
特朗普這次訪華,與中國簽署了2535億美元的合作框架協議,其中能源合作佔大頭,而這一次中美的能源合作很大程度上是特朗普代表支持他的能源利益集團與中國建立合作,打開中國能源消費市場。這個合作框架蛋糕非常大,最終肯定不止2535億美元,對美國商界很重要,能對特朗普穩固自己的總統之位構成強有力的支撐。特朗普在國內反對力量高漲的情況下,非常需要取得中國在經濟上的支撐。

三、穩定亞太,出手中東。
特朗普訪華確立了中美關係大框架後,回去後在12月6日就宣布了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顯然特朗普認為中東才是美國的重中之重,美國未來的政策方向就是要在中東搞點事,而承認耶路撒冷屬於以色列也是捎帶操作的一部分。

那麼,特朗普到底會不會用「經濟侵略」這個字眼呢?如果正式的國家安全戰略中「經濟侵略」這個字眼,那特朗普將是非常不明智的,因為這意味着未來中美依然有打貿易戰的風險,但打貿易戰也意味着之前特朗普訪華所取得一系列經濟成果將打水漂。

正常情況下,特朗普不應該選擇這樣的字眼,而是用更加緩和的字眼去表達。但無論他怎麼表達,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美國把中國列為競爭對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難道,美國不列就不是了嗎?客觀上,中美就是競爭對手,當然也是合作夥伴,這就是現實,是抹不去的。那麼,美國對其國家安全戰略大肆炒作,並且準備把中國列為競爭對手,其目的又是什麼呢?

特朗普政府有三大不可告人的目的:

一、樹立對手,為自己的政治目的開路。
一直以來,美國都在不斷為自己樹立對手,哪怕是杯弓蛇影也得樹立一個出來。美國政府為什麼這麼做?根本原因在於,美國當局需要通過樹立對手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因為只有樹立了對手,美國當局才能把這個「對手」作為由頭,給國內一個交代,以達到推進實施自己的政治目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美國政府想擴軍費了,就把中國、俄羅斯、伊朗、朝鮮等等威脅誇大一番,然後預算就能在國會通過了。再譬如,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想增加本地區的軍費開支,於是就開着航母或軍艦到南海跑一圈,之後在媒體上描述一番中國威脅,錢就到手了。

美國樹立對手要實現政治目的不僅僅是國內的,還包括國際戰略,譬如要忽悠中國周邊國家抱美國大腿,就必須把中國威脅誇大一番,讓這些小國沒有安全感,然後美國再忽悠就好辦了。

美國要把中國列為競爭對手,其中很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製造這樣的國際氛圍,要誇大中國威脅,提升相關國家與中國合作的戒心,然後藉機再塞「美國優先」的私貨。

二、為圍堵中國做政治外交準備。
奧巴馬政府2010年針對中國搞了個「亞太再平衡」戰略,目的是要遏制中國。特朗普上台後,一方面不再提「亞太再平衡戰略」,但在遏制中國方面並沒有放鬆,「薩德」就是在特朗普上任後完成部署的,由此可以看出特朗普政府並不會停止遏制中國。

不會停止遏制中國,又不再提「亞太再平衡」戰略,特朗普政府是想幹嘛?特朗普實際上已經開始調整其戰略了,就是前些天提出的「印太戰略」。過去,美國是要在亞太地區遏制中國,經過7年實踐發現亞太遏制根本遏制不住,於是就想擴大遏制範圍,於是就有了「印太戰略」。「印太戰略」中,除了之前的「亞太戰略」相關國家的角色外,最重要的就是加入了一個印度,美國試圖利用印度來遏制中國,對中國進行一個半包圍。與此同時,再在中東和東歐點火,把中俄遏制住的同時,分化歐亞大陸,從而實現對歐亞大陸分而治之,切斷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目的。

之所以「印太戰略」還沒有被正式推出,原因是之前相關條件不成熟,而接下來美國很可能就是要大力推動「印太戰略」。

如果大家注意,最近幾天印度在回應中國駐軍洞朗時又開始強硬了,號稱已經做好一切準備應對任何危害。印度突然來的這股勁,就是得到了美國新的國家安全戰略後的反應。

三、為經濟上進一步訛詐中國做技術準備。
特朗普一直在推動「美國優先」,一直在使盡渾身解數來敲詐全世界所有國家。雖然,特朗普敲詐中國一直不靈光,得不到回報,但他那份努力敲詐的「初心」一直都在,所以不會放過任何機會。美國制定國家安全戰略,把中國樹立為對手,那麼未來就可以繼續在經濟上尋求對中國的訛詐。當然,對中國來說,所謂的訛詐就是美國和中國溝通的理由,溝通之後還是合作,但至少這些都是開始的理由。

對特朗普政府的新的國家安全戰略要淡定,美國不會因為特朗普成功訪華就不把中國看做競爭對手,但中美關係也不會因為這份報告而發生什麼重大偏差。中美,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夥伴,這依然是未來的整體態勢,特朗普政府任期內都不會改變。當然,美國遏制中國的「印太戰略」也會如期而至,圍堵中國還會繼續,中美你來我往,你一拳我一腳的劇情還會繼續上演。

中國,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時間就在中國這邊。相比美國見誰都「美國優先」,中國基於「平等互利」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更有實踐意義和廣泛認同。假以時日,「美國優先」必被「人類命運共同體」替代!■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