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誕生 及其腐化

施永青

常看國家地理雜誌上的有關動物的紀錄片,發覺既可以增廣見聞,亦很有啟發性。


在非洲的原野上,野牛群的個別成員常遭獅群捕食。這看起來有點不合理,因為野牛一群有幾十隻,甚至幾百隻,但獅群卻只有幾隻至十餘隻,野牛為甚麼不聯合起來對付獅子呢?牠們不是沒有嘗試,但不是每次都成功;原因是缺乏指揮,相互之間不知如何配合。個別的牛不知道其他的牛下一刻還會不會堅守崗位;

所以當自己的性命受威脅的時候,就只好只顧自己逃命。結果就各自四散,令獅子可以捕食其中孤立了的牛隻。

我聯想到中國人以前就是一盤散沙,所以才常給外國人欺負。這令我體會到組織與權力的重要性。沒有組織,就不能把個體的力量匯聚起來;但要把個體組織起來,發揮團體的力量,那就必須有人負起領導的責任。而要領導的功能可以充分發揮,就必須授予領導一定的權力。這樣,他才可以在群體內進行分工,指揮群眾完成必須的工作。

簡而言之,領導必須擁有一定的支配權與指揮權,而群眾的成員就必須願意在一定的範圍裏放棄個人的自主權,集體的力量才可以匯聚出來。人之所以能夠爬上食物鏈的頂端位置,就是因為人比其他的動物更有組織,更懂得利用權力。

英國哲學家霍布斯認為,人在社會中生活的時候,必須互相定立契約,放棄部分本屬個人的權利,把它託付給某個人或某個管治班子,這樣整個社會的集體意志才能匯聚起來,做出一個人原先沒法完成的工作。這包括戰勝猛獸,抵抗外族,建設皇宮及水利工程等。這些自然的生存與發展的需要,遂使領導人與政府可以擁有比個人更多的權力。

問題是,若不集中權力,集體的意志就沒法得到貫徹;但權力若是過度集中,管治機構就難免會出現腐化。毛澤東在中共剛奪得政權初期,曾告誡中共的黨員,當權後要避免被權力腐化。但中共掌權後,除極少數例外,大部分在打仗期間「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幹部,都不約而同地腐化起來。我去過中國一些偏遠的農村,發覺即使是手上權力不多的農村幹部,一樣會被權力腐化。

原因是掌權者若是沒有適當的制衡的話,就會為所欲為,利用集體賦予的權力去維護個人私利。尤其是在幹部待遇不高的大陸,幹部當面對自己可以全權支配的資源時,很容易就忍不住上下其手。其實,即使是在對官員有較完善監察制度的西方國家,亦得以高薪才能養廉。

在權力來自上級任命的地方,下級很難不奉承上級的旨意。他們為顧全上級的面子,會盡量不指出上級的錯誤。結果,要等到上級的錯誤所造成的惡果再也掩蓋不住的時候,才有機會讓錯誤得到修正。社會常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鄧小平復出後,曾刻意削弱中央的權力;但中共很快又發現,當中央權力不足時,很難管治好一個13億人口的國家。習近平於是又再度企圖以集中權力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雖說同時成立了制衡官員權力的國家監察委員會,但能否起作用還有待觀察。■

原文轉載自《AM730》 2018年3月26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