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關係:習近平與莫迪的「非正式」會面要談什麼?

尤戈爾•R•普羅希特(Jugal R Purohit):BBC印度資深記者

在上海合作組織(SCO)會議上,中國表示各國外長已經為六月即將舉行的青島峰會「打下了堅實基礎」。青島峰會尚未舉行,但是在某些方面,一些值得注意的事情已經在發生。


周日(4月22日),在與印度外交部長蘇斯馬•斯瓦拉傑(Sushma Swaraj)談話之後,中國外交部長、新上任的國務委員王毅宣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接下來的周末於武漢與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進行「非正式會面」。

據新華社英文網引述,王毅表示,習近平將與莫迪就世界面臨的重大改變進行深度的策略性溝通,並就中印關係的總體、長遠策略問題交換意見。
這一進展,應該如何解讀?

最近退休的印度前外交部秘書、中國事務專家蘇傑生(S Jaishankar)向印度的亞洲國際新聞社(ANI)表示:「這肯定是非常大膽的一步。他們將會在輕鬆的環境下會面,議題是開放的。這將會更加親切和具有互動性。」

就中印關係來說,如果以洞朗對峙和達賴喇嘛到訪阿魯納恰爾邦為標誌的2017年是摩擦不斷的一年,那2018年至今,至少已經看到了關係重啟的跡象。

在處理馬爾代夫的憲法危機以及「藏人行政中央」(即西藏流亡政府)的「感謝印度」倡議問題上,新德里合理地對北京採取了和解的基調。而北京方面,則在二月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以伊斯蘭堡支持極端組織為由向其施壓時,不再為巴基斯坦站台。

在另外兩個對新德里來說相當重要的問題上,也因為北京單方面的暫停行動而逐漸安靜下來——包括重新開放前往普蘭縣岡仁布欽山(Kailash Mansarovar Yatra)的乃堆拉山口道路,以及共享布拉馬普特拉河和薩特萊傑河(Sutlej River)水文數據等。

不過,分歧依然存在。

對印度來說,北京對伊斯蘭堡事務的參與仍然是最亮的紅燈。阻止印度加入核供應國集團(NSG),以及在印度洋區域持續越踩越深等等令印度不快的狀況,都是未解決的問題。

然而,與此同時,中印兩國之間的貿易卻是呈幾何位數增長。當然,同樣增長的還有中國從中所得的貿易赤字優勢。

中國對於印度與美國、日本以及區域周邊力量的緊密關係保持懷疑態度。而印度在是否參與「印太戰略」倡議以及邊境軍力建設等問題上所表現出的先發制人姿態,也完全是前所未見的。

印度如何看待「印太戰略」?

自去年11月東亞之行起,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一直標榜「印太戰略」將成為他的美國政府亞太戰略,以「取代」奧巴馬任期內提出的「重返亞太」。
在概念上,該戰略以美國為首,聯合日本、澳洲和印度,作為處理地區事務的體系。

BBC印度記者文尼特•卡勒(Vineet Khare)分析稱,即使對於印度來說,這個提法或許仍然是一個「鬆散的概念」:
目前為止,沒有誰深入地探討過它,目前也沒有過任何實際行動。

美國對華戰略顯輪廓 印度拉東盟打先鋒?
印度、美國、澳大利亞、日本,以這四個國家形成體系,在表面上似乎就是一個特別針對中國制定的概念。
至於印度對此的態度,中國有所擔心,但這就像印度對於中國如何看待巴基斯坦有所擔心一樣。
印度與中國已經是越來越重大的貿易伙伴——從這一點出發,印度或許會希望在戰略事務上「打安全牌」。
印度外交部長在莫迪與習近平會面之前到訪中國,這顯示了印度總體上希望與中國發展關係,只不過基於1962年戰爭的歷史,雙方總還是有些忌憚。

歷史與現實

北京所面對的還有來自美國方面重新拾起的對抗態度。不管在經濟領域還是地區戰略領域,美國都有意對中國擴大聲勢。

現狀將如何走下去?
歷史似乎給了一個儘管不完全對應但是卻有趣的參照。
1989年6月,在中國首都的市中心,中國向它的人民動用了軍隊武力。
此後不久,與中國比肩的共產主義政府蘇聯解體。
當時的印度曾試圖借此時機,看中國是否有興趣解決僵持30年的兩國邊境爭議——中印在1962年曾為這段邊境打過一場仗。

印度前國家安全顧問兼外交部長希夫山卡•梅農(Shivshankar Menon)在1992年時仍是個初級外交官。他當時向時任外交部秘書迪克西(JN Dixit)表示:「(天安門事件以及蘇聯解體帶來的)恐懼應該會使中國領導層願意與印度建立邊境和平,從而讓中國政府不用擔心面對更多的問題和壓力。」

結果證明,中國對此是樂於接受的。

梅農在他的書《抉擇——制定印度外交政策內情》當中指出,至1993年9月,印度與中國就訂立了第一份印中邊境協議。

不過,非常需要注意的是——如今的中國有一個剛剛修憲容許領導人「終身」制的國家主席,而莫迪則已經臨近他當前任期的尾聲,明年他仍須努力尋求連任。■

轉載:BBC中文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