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印度首腦非正式會晤「當驚世界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印度總理莫迪在武漢舉行非正式會晤,「共飲長江水」,探討天下變局。


2018年東亞外交變化不斷,繼朝鮮半島形勢緩和、朝韓首腦會晤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印度總理莫迪在武漢舉行非正式會晤,亞洲地緣政治似乎正在經歷冷戰後的格局劇變。

中國和印度方面都對兩國首腦武漢非正式會晤都做出了積極的評價,不到一年前幾乎要讓兩國兵戎相向的洞朗邊境爭議好像已經煙消雲散。

會晤前,中國外交部說,「兩國領導人將在輕鬆、友好的氣氛中圍繞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行戰略溝通」,「必將加深兩國之間的相互信任」。印度也認識到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和國際影響的重要性。會晤後,莫迪在微博上發文稱:「很高興在武漢市會見習近平主席。我們進行了廣泛的富有成效的會談,就加強印中關係和其他國際問題交換了意見。」

雖然這次會晤是非正式的,媒體最高調報道的是中印兩國領導人參觀、遊覽、散步,兩個大國領導的「閒庭信步」卻顯示出冷戰後中印大國政治的劇變。

冷戰時期的「風吹浪打」

從全球格局看,亞洲大國關係正在經歷自冷戰以來最重大的變動,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大國的抉擇可能將為未來亞洲乃至世界格局奠定基礎。

對中國和印度來說,中美中俄關係與印美印俄關係的演變為中印關係的演變創造了環境。

在世界目前的70億人口中,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加起來人口超過全球總人口的1/3。因此中印兩國關係也可謂是世界和平、經濟發展走向的一個風向標。

在冷戰高峰時期,美蘇兩大國1962年威脅以核戰爭對決之際,中國與美國和前蘇聯同時交惡,印度則得到美蘇雙方不同程度的支持。

在外交孤立之際,中國堅決與印度進行了一場」短暫、迅速、果斷和有節制「的邊境戰爭。按英國前記者內維爾·馬克斯韋爾根據大量印度政府內部機密做出的分析認為,印度誤判了中國捍衛西藏領土的決心,其軍事前進政策遭到了中國強有力但節制的軍事反擊。

這場戰爭讓印度乃至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在冷戰的國際大環境下,特別是中蘇交惡後,前蘇聯對印度予以全面的支持、援助。印度獨立後兩國對於西藏地位的爭議和1962年的邊境戰爭,讓中印關係惡化,互不信任,相互猜疑,不時爆發摩擦。中國則與和其意識形態、國家制度完全不同的、和印度有歷史宿怨和克什米爾領土爭議的巴基斯坦成為堅強的盟友。

在東亞大陸上,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印邊境成為包括朝鮮半島、台海等有可能爆發軍事衝突的亞洲熱點。

「逝者如斯夫」

時間的變化似乎在改變著一切。80年代,蘇美冷戰緩解到結束,中印人口經歷巨大增長,中國與美國和俄國關係不斷改善與發展,中印兩國經濟起飛,在各國面臨著包括氣候變化等非傳統的挑戰時期,中印兩國也開始走上了緩和甚至合作的道路。

中印都是有千年文明史的大國,在過去長期歷史上並沒有重大矛盾,當前也沒有容易造成民族國家分歧的文化、宗教、種族矛盾。自蘇美冷戰結束以來,中印兩國都開始將國家精力集中到經濟建設上,最近10年都成為經濟增長最快的「金磚國家」,影響著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變動。中印兩國的共同的經濟和商業利益已經開始形成壓倒其地緣分歧的趨勢。

特別是近年來,雖然有著西藏及邊境問題的分歧,中印緩和合作的趨勢加強。

從2014年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訪問印度開始,中印兩國的外交、國防高官不斷陸續互訪,開啟了兩國加強溝通和增強合作的道路。在朝鮮半島形勢緩和,朝韓首腦在半島舉行歷史性會晤之際,武漢非正式會晤似乎是中國向印度又一次遞出橄欖枝。

經濟、商業、地緣和政治利益

印度媒體援引印度前外交秘書蘇傑生評論習近平和莫迪非正式會晤的話說,「雙方同意舉行非正式會晤,說明他們都認識到了兩國關係的重要性」,這是雙邊關係「大膽的一步」。

中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2016年,中國對印度投資高達10.63億美元,是2015年的6倍多。2017年,中印關係總體保持發展勢頭,雖然洞朗事件使雙邊關係緊張,但雙邊貿易額卻比上年逆勢增長20.3%,達844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特別是中國自印進口大幅增長近40%,使雙邊貿易更加平衡。除了已經在印度發展壯大的小米手機,阿里巴巴等電商,中國對印度電力、鋼鐵、能源等製造業和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也在穩步增長。截至2017年底,中方累計對印投資超過80億美元。經貿合作被認為「越來越成為中印關係的加速器和壓艙石」。

從印度的角度分析,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的研究員夏相科·喬希認為,從雙方經濟規模看,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達到了印度的5倍,軍事開支也是印度的3倍。因此,印度方面認識到和中國合作的重要性。

從南亞地緣政治看,印度希望成為南亞地區領導,特別在與南亞第二大國家、與其有歷史宿怨和克什米爾領土爭議的巴基斯坦問題上,印度希望得到中國的支持。會晤前,印度媒體報道說,莫迪這次與習近平的會晤將重點談印方打擊「跨境恐怖活動」的努力,以及他計劃如何振興印度經濟,並可能與中方探討印方改善基礎設施的設想。報道專門指出,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很多經驗。

在印度國內政治方面,印度明年將舉行全國選舉。莫迪需要在國內經濟和外交方面的多重成績支持。和有著發展經濟諸多經驗的中國加強合作益處明顯。

「莫迪主義」與「一帶一路」

但是,中印兩國的一些重大分析尚未消除,包括西藏問題。西藏流亡的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和「西藏流亡政府」的基地在印度,中國一直指責達賴喇嘛是「分裂勢力」。「藏獨」是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重大問題。

在國際層面上,中印兩國都在爭做國際強國。莫迪自2014年上台執政以來,形成了個人風格鮮明獨特的「莫迪主義」,作為新形勢下印度大國崛起的戰略。作為領導人,莫迪有其強硬風格。

中國提出了包括「中巴經濟走廊」的「一帶一路」後,印度沒有參加,表現出與其它南亞國家對華不同的態度。印度有媒體援引分析人士曾稱,「中巴經濟走廊」是對印度西側的「包圍戰略」(其東側還有中國與緬甸、孟加拉的一帶一路項目)。

由於中國的「一帶一路」項目早已伸展到印度洋,印度加強了和日本、澳洲、美國海軍的軍事合作,印媒稱此舉可以加強與中國打交道的籌碼。但是,從大國政治角度看,在洞朗爭議中,傳統上支持印度的俄國並沒有表態支持印度。這使得印度認識到世界形勢變化對該國與中國爭議的影響。此外,在加入核供應國集團等國際問題上,印度受到中國壓力。在響應美國的印太戰略之際,印度也在思考其外交定位和選擇。

經過多年打交道,莫迪也認識到習近平同樣具有強勢領導風格,特別是在中印的大國國力競爭中,印度在經濟方面已經明顯落後於中國,印度有些人士認識到,與中國直接的經濟合作成為必要甚至不可或缺的選擇。喬希指出,今年2月份,印度政府內部通知其官員不要參加達賴喇嘛流亡印度60週年的紀念活動。中國也投桃報李,比如同意重新和印度分享下游流入印度的雅魯藏布江水文資料,恢復兩國聯合邊境軍事演習等。

中國則認識到印度龐大年輕的人口資源、市場和科技發展的巨大潛力。近年來,印度已經成為中國對主要經濟體投資增速最快的國家。在中國與西方經濟摩擦不斷增多的新時期,特別是在中國經濟需要升級改造的階段,與市場巨大的印度合作也是不二的經濟選擇。

中印首腦武漢非正式會晤結束後,印度媒體上並沒有出現「中國支持在印度西部反恐」之類的新聞,可見中國在發展同印度的關係之際,並不希望因此就疏遠其傳統盟友巴基斯坦。但《印度時報》報道說,兩位領導人同意將在阿富汗開展經濟合作項目。這是否意味著印度對「一帶一路」的態度已經有所鬆動?■

轉載:BBC中文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