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訪華前 美國對華貿易出現矛盾信號

隨著劉鶴訪美、中美雙方達成框架性協議,中美貿易摩擦一度傳遞出休戰消息。正在外界普遍認為中美兩國正從摩擦對峙轉向談判和解的時候,美國突然宣佈加徵中國產品關稅的消息,使這場已經持續兩月的摩擦再度變得撲朔迷離。


這一次對華「開火」,不是從特朗普的推特開始,而是由白宮5月29日發佈的聲明。聲明稱,將在6月15日前發佈針對中國500億美元產品加徵25%關稅的最終產品清單,在6月30日前公布對華技術投資和加強技術出口管控的限制措施。

這一措施並非無中生有,而是此前特朗普政府「301調查」結果的延續。今年4月,美國宣佈擬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出口產品徵收關稅,並公布清單。但隨後又宣佈,清單的公示天數將從30天延長至60天,公示期間美國並未清單上的中國產品加徵關稅。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學者馬蕭蕭表示,此前這些動作可以看作「子彈上膛」,但是真正「扣動扳機」是宣佈關稅清單正式生效。本次美國再為公布清單設下期限,可以看作再次提醒中國「子彈已上膛」。

美國的招數

然而,在5月19日,中美共同發表聯合聲明,雙方同意避免貿易戰。美國財長姆努欽表示,中方承諾顯著增加對美國農業和能源產品進口,而美方則會叫停對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加徵關稅的計劃。

姆努欽這一表態招致國內批評者的攻擊,認為政府對華軟弱,不應該將談判的重點放在縮減貿易逆差,而應推動中國進行制度性改革,使中美貿易實現長期平衡。

中國商務部本周二深夜回應稱,「這顯然有悖於不久前中美雙方在華盛頓達成的共識。」觀察人士認為,美國貿易決策過程中,在對華問題上發生嚴重分歧, 鷹派佔據上風,因此政策出現反覆。

但更多意見認為這是美國在為商務部長羅斯赴華談判爭取加碼的「權力遊戲」。6月2日至4日,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將率代表團訪華,繼續談判磋商。這次磋商在美公布最終關稅清單的日期前。

中國商務部也稱白宮的聲明是「策略性」,並「感到出乎意料,但也在意料之中」。

美國雪城大學經濟學教授羅夫利向《金融時報》表示,這一消息標誌著華盛頓方面壓力升級,這好像是特朗普的典型做法——「在我手下的人動身之時,我會加大壓力」。

作為特朗普政府慣用談判策略,在6月12日特朗普和金正恩會面前,美國態度也多次扭轉。

中美競爭實質

從關稅政策到中興禁令,雖然在中美貿易摩擦中兩國互不相讓、言辭激烈,但為何美國一直掌握進攻主動權和談判籌碼?

「中國一直在小心避免貿易戰,因為中國依然想進入美國市場和進行對外投資。」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黎麟祥教授表示。

另一方面,中國採取「守勢」是因為在兩國貿易中,中國享受大量貿易順差;同時,中國未能按時履行加入WTO時承諾的對外開放措施,因此美國佔據了道德高地,發動「攻勢」則可以理解。

長期來看,中美貿易相互依存度高,很難真正打起貿易戰。黎麟祥稱,貿易戰即使真正爆發,也不會持久,涉及範圍也不會很廣。

因為貿易雖然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但並不是全部,南海問題、台海問題,也是中美博弈的戰場。黎麟祥認為,尤其是對美國而言,迫在眉睫的朝核問題,非常需要中國配合。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國際商業及中國企業課程聯席主任李兆波認為,中國意識到,貿易戰將會產生「雙輸」的結局,作為一個大國,開放市場是遲早的事,十九大後,習近平的權力加強,可以更高效地落實開放政策。

專家們表示,這類開放舉措既符合中國利益,也有利於平衡中美貿易,長期來看,是緩解甚至解決中美貿易的可見路徑。■

轉載:BBC中文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