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終於準備動手拆解歐盟?

雲石

6月28日,《華盛頓郵報》爆料稱,法國總統馬克龍今年4月造訪白宮時,特朗普曾向他發問:「你為什麼不退出歐盟呢?」特朗普還向馬克龍暗示,如果法國退出歐盟,美國可以向法國提出更優惠的雙邊貿易協定。


而對此爆料,馬克龍於次日在參加完歐盟理事會布魯塞爾峰時回應:「關門說的話就讓它留在門內吧,我認為反覆說沒什麼好處。」——這算是變相實錘了爆料的真實性。

美國想搞垮歐盟,這個並不是什麼秘密。畢竟歐盟的體量和文明發展水平擺在那裡,一旦真的一體化成了氣候,不僅不會再甘當美國小弟,反而會對其霸權構成莫大威脅。

但話雖這麼說,但真要說到拆解,也不是那麼簡單的。畢竟歐盟也是美國的盟友,歐洲一體化也是歐洲的長期共識,美國就算不爽歐盟,但也不能玩的太過火,不能像對蘇聯、甚至中國一樣,明火執仗的去整它。事實上,過去這些年,美國對歐盟的打擊,也都是十分小心,多以迂迴手段為主。像特朗普這麼赤裸裸的直接上來就對馬克龍單刀直入,這或許還是頭一回見。

當然,這種玩法,也符合特朗普一向的做派。不過畢竟茲事體大,在雲石君看來,特朗普之所以如此毫無避諱,除了個人做事風格外,似乎也昭示着,美國在處理歐盟問題上,其政策思路發生了重大的逆轉——從以前的偷偷摸摸,打槍的不要,變為明火執仗。換言之,美國似乎已經下定決心,要對歐盟發起正面總攻,準備將其暴力拆解!

為什麼這麼說?這是從眼下的形勢來看的。

首先,現在的歐盟,確實是處於一個岌岌可危的境地。經濟上,歐盟自金融海嘯後,就沒真正的緩過氣來。除了德國還算穩健,其他主要國家自法國以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尤其是南歐的那幫「歐豬」,更是跌進了萬丈深淵,在谷底苟延殘喘,完全看不到翻身的希望。

而且在高科技和互聯網等創新經濟方面,歐洲這些幾乎陷入停滯,發展的勢頭不僅沒法跟美國相提並論,就連跟中國比,都明顯滯後。

這對歐洲一體化是個很大的威脅。歐盟本來就不是一個國家,而僅僅只是個主權國家聯合體。而且這個聯合體內,又沒有一個能夠力壓群雄,佔據絕對優勢的領袖(德國僅僅具有相對優勢而已),這意味着所謂歐洲一體化,缺乏強有力的政治保障,而更多的是靠經濟做支撐。在經濟好時,大家一起共富貴,倒沒什麼問題;但經濟一旦出現大麻煩,各國就會根據自身國情,產生不同的利益訴求,而且這些訴求還經常對立和衝突,進而導致內部矛盾的激化。

同時,近年來,歐盟社會問題也日趨嚴峻。經濟上的困境,本身就會引申出社會動蕩的加劇,而難民的大量湧入,以及穆斯林移民的超高出生率,使得歐洲穆系人口暴漲,對傳統的基督教文明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穆系人口的整體低收入和素質的低下,又使得歐洲內部的階級矛盾更加激化。文明衝突和階級衝突,已經嚴重動搖了歐洲社會的穩定根基。

同時,維持歐洲一體化的意識形態認同,也正日趨消解。歐盟內部國家眾多、民族、文化、語言各不相同,這種書不能同文、車不能同軌,本身就是一體化的巨大阻礙。而且歐洲內部缺乏絕對政治強權,不能用政治強力,來強行彌合分歧。所以在經濟之外,也需要一套能夠意識形態體系作為精神紐帶,來爭取全歐的民眾的普遍認同。

同時,作為一個主權國家聯合體,歐盟由於自身的先天性結構缺陷,內耗嚴重,這種狀況嚴重影響到了其在國際舞台的地位,國際影響力與其本身的整體實力嚴重不匹配;再加上歐洲長期受美國保護,這種依附性,也限制了其作為獨立政治勢力在國際舞台的作用發揮。要改變這種現狀,發揮自身的影響力,歐盟就有必要重視精神力量,打造出一套具備足夠煽動性,至少看上去能夠贏得世界各國人民普遍認可的意識形態體系。

而這套體系,就是所謂的普世價值。

西式「普世價值」以自由、平等、博愛為根基,推崇民主、人權,這套理論確實了跨越了國家、民族、文化的隔閡,所以不管是用以彌合歐盟內部分歧,還是爭取全球民心,都很有蠱惑力。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既然豎起了普世價值的牌坊,扮演了人權聖母、民主燈塔的角色,那歐洲就有義務接受難民,有義務給他們提供足夠的生活保障,有義務保障他們的生育權利,甚至有義務給移民選票!

這就是給自己挖坑了。擱在以前,移民有限,難民不多,這種負面影響還兜得住——至少相較於玩普世給自己帶來的好處,還是總體利大於弊。但現在,移民數量已經達到一定規模,難民又洶湧而至,這下歐洲就逐漸hold不住了。

所以,歐洲極右翼也開始抬頭。他們主張對移民、難民嚴厲限制。而且隨着移民難民規模的越來越大以及對歐洲傳統社會衝擊的加劇,這種限制的呼聲也越來越猛烈。而對移民難民加以限制,這在意識形態上,就是否定普世價值,否定政治正確,進而推翻歐洲一體化的意識形態基礎!

總而言之,現在的歐洲一體化,在經濟、社會、思想體系各方面都受到嚴重的衝擊,其根基已經遭到嚴重侵蝕。這種情況下,美國正好可以強勢出擊,趁他病要他命。

以上是從歐洲自身角度來分析的。而在美歐關係層面,二者的共同利益基礎也在逐漸消蝕。以前,美歐都積極推動全球化。這種環境下,二者具有強大的共同利益基礎,可以強強聯手,一起合作收割全球。

但現在,隨着特朗普的上台,美國對全球化的態度逐漸逆轉,轉而開始貿易保護,準備割全球的肉給自己回血。這種格局下,歐洲不再是美國的重要經濟合作夥伴。尤其是最近,美歐經貿紛爭加劇,貿易戰一觸即發,美國已經擺明了要將歐洲視為對手和吸血對象。當大西洋兩岸的經貿關係從共贏變成互博,美國在政治上對歐盟的打擊慾望也就更強烈。

拆解歐盟,不僅可以從政治層面,防止其坐大後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和全球霸權的潛在威脅,而且在經濟層面,只要歐盟體系瓦解,那四分五裂的歐洲就再無抵抗之力只能淪為美國砧板上的肉,任其宰割。所以,基於現實經濟利益考量,特朗普對歐盟開刀的動力也是大大增加。

而特朗普對美俄關係定位的改變,也為拆解歐盟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以前,美國傳統建制派,一直將俄羅斯視為頭號戰略競爭對手,打壓俄羅斯,也是美國的外交基本國策。

在打壓俄羅斯的大背景下,首先美國需要歐洲的支持和配合,所以不便對歐盟玩的太過份;其次,歐洲作為美國的傳統盟友,他們以一個整體形勢存在,客觀上也有利於加強對俄羅斯的戰略壓力,貫徹美國的戰略主張,避免被俄羅斯分化瓦解,各個擊破。所以這個階段,美國對歐盟雖然看不慣,但還是多少隱忍的。

但現在,特朗普對俄思路明顯改變,有意推動美俄關係的改善。這樣一來,在俄羅斯層面,歐洲之於美國的利用價值就被大大弱化;甚至,俄羅斯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成為美國拆解歐盟的戰略助力——畢竟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俄羅斯也更願意麵對一個四分五裂的歐洲,而不是有相當一致行動能力的歐盟。

這種改善美俄關係的戰略思路,早在特朗普參與競選時就已基本成型。只不過特朗普上台之初根基未穩、還被通俄門掣肘,心有餘而力不足。而現在,特朗普的政治基礎已有明顯夯實,通俄門也一直沒鬧出什麼實質性的動靜。雖然總的來說,美國內部的反俄力量依然強大,但至少相較於一年前,特朗普的戰略調整空間已經大了許多——這從特朗普與普京即將在芬蘭會面就可證明。

擺脫了內部掣肘,特朗普就能跟俄羅斯戰略緩和;美俄關係一改善,歐洲牽制俄羅斯的價值就弱化,相反借俄壓歐的戰略機遇卻就此凸顯。這麼好的環境,特朗普在落實自己拆解歐盟時計劃時,自然就更有底氣。

歐盟自身的不給力,美歐關係、美俄關係的定位變化,這三大因素,使得拆解歐盟這個美國的宏大戰略,在經歷了一二十年的小步緩行後,迎來了一個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即便特朗普不能一舉將歐盟拆散,但只要能將其大幅撕裂,那不管是對美國眼下的對歐貿易戰爭勝,還是長遠的消除一個潛在的巨大威脅,都還是有相當好處的。

當然,歐盟也肯定不甘心坐以待斃。只不過,身染沉痾的歐盟,究竟能不能扛住美國壓力,這個就不好說了。尤其是這一次歐美貿易戰,如果歐洲最後能頂住美國壓力,捍衛住自身利益,那歐盟還能獲得一定的戰略時間。

但如果歐盟這次最後頂不住,被迫投子認負,那其負面影響將十分嚴重——不僅在貿易戰過程中,歐盟內部會加劇撕裂;更重要的是,既然歐盟這個組織,無法有效維護各國的利益。那大家還不如散夥,甚至叛變投美算了。反正美國要收割的主要是作為歐盟老大的德國,只要其他人不再給德國幫伙,那美國對他們的制裁,肯定還是會相應減弱的;甚至,如果願意幫着美國倒打一耙,把德國掀翻,沒準美國還能給他們一些殘羹冷炙——雖然比不上歐洲整體崛起的美好願景,但在願景註定一枕黃粱的情況下,這種下場,總比跟着德國一起陪葬強。

這也就是特朗普勾引馬克龍的邏輯所在。跟着德國走,沒準最後還是輸。跟着美國走,一起去搞德國,至少法國不會挨揍,甚至還能分點好處——特朗普看似狂妄的背後,實際上也是有充分的底氣和邏輯支撐的。

當然,馬克龍現在並沒有接招——畢竟法國也是歐盟二元核心之一,如果歐盟真完了,法國的國際話語權和國家發展前景也好不了。

但從馬克龍的回復來看,他也沒有把話說死——這意味着他還是想留後路,這也可以看出他雖然現在依然願意跟德國一起挺歐盟,但其實底氣也不是那麼足的。如果真撐到最後頂不住,法國也不乏退出甚至反水的可能。

作為歐盟二元核心之一的法國尚且如此,其他國家就更可想而知了。可以說,除了被美國瞄準鎖定的德國,其他歐洲國家,都沒有與美國死拼到底的決心。如果形勢不利,它們很有可能反水而去,以出賣德國,作為在美國大棒下苟且偷生的籌碼。

現在,問題就來了?德國挺的住嗎?這個真的很難說。如果默克爾大媽真的明智的話,現在,該拋棄以前的那些顧慮和忌諱,多把目光投向東方——畢竟,這個星球上,同樣被美國盯上,同樣也有強大實力能跟美國耗的,只剩下中國了。如果中德能夠在對美問題上多一些合作,那麼默克爾頂住美國的籌碼,可能會更多一些。

當然,跟中國合作,就得犧牲掉那些所謂「普世價值」,甚至弱化歐盟對東歐、南歐加盟國的影響力。所以,默克爾能不能壯士斷腕,這個實在不好說。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留給默克爾和德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