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喜歡懷舊,近年市面多了很多以「冰室」為名的舊招牌改頭換面復活了。有些真的是老字號,也有些濫竽充數,但掛上「冰室」二字,多少有點回到舊時的吸引力。
在冰室啖着凍檸茶,忽然想起國學大師梁啟超,因為他的書齋就叫「飲冰室」,故他自號「飲冰室主人」。大家猜猜,在廣東獃過前半生的梁啟超,是否因為愛去「冰室」,還是因為愛飲冰?清末民初已有西式「冰室」?還是這「冰室」另有所解?
一八九八年,梁啟超和康有為推行戊戌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眼見清廷衰敗,梁啟超十分焦急,故在自己主持的報章《清議報》開了個專欄,名為「飲冰室自由書」,以示憂國憂民之心正燒得焦灼,要「飲冰」解內熱。
這答案,我是在一本名為《區區有故講2之大灣區篇》的小書中找到的,裏面除了解構梁啟超的「飲冰」疑惑,也發現黃飛鴻四個老婆中,原來沒有一個叫做「十三姨」。
年輕人怕讀歷史,但聽到野史,或者正史以外的古靈精怪故事,特別興奮。我家女兒的明史是由錦衣衞開始讀起,清史她們最關注是世上到底有沒有滿清十大酷刑。所以讀歷史最好由講古開始,一班年輕人在網上開了個叫「史檔」的歷史專頁「講古」,並在書展出版兩本講古小書,第一本是講地道的香港傳奇故事,第二本擴大一點,講大灣區的「古」。
一件好事,竟引來「玻璃心」黃絲帶批鬥,黃媒寫了篇題為「集體中伏」的報道,說「知名歷史專頁忽出書投共」,皆因他們看到書上「大灣區」三個字。
反對派真的患上了莫名其妙的政治敏感症,讀歷史是為了借古知今,為甚麼他們對「大灣區」三個字如此抗拒?皆因那是香港人的未來路。對打算一世住井底的人來說,最不希望就是別人看到生天,找到出路,然後一個一個走出去,剩下守在枯井的自己。■
原文轉載自《頭條日報》 2018年7月31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