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究竟看到了什麼?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先干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甚至「回狂瀾於既倒」,然後在最輝煌的時候悄然隱退。這是李白乃至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最高理想,馬雲似乎正在把它變成現實。

 
像馬雲這樣出身普通人家、顏值較低、身體羸弱、學習成績較差的孩子,本來是前景黯淡的,將來能娶到老婆都很難講。但世事難料,馬雲在兩次高考落榜之後,第三次高考迎來轉機,被破格錄取(總分不夠,英語成績特別優異)。然後屢敗屢戰,開始創造人生的傳奇。

根據公開資料,馬雲目前持有阿里巴巴6.4%的股權,市值265億美元;持有螞蟻金服7.3%的股權,市值110億美元。他總的個人財富,大概在375億美元左右,如果把「泡沫」剔除,他是事實上的中國首富。

應該說,在1949年以後,一個白手起家的民企老闆能獲得的榮光,馬雲都獲得了。特朗普正式就職之前,會見的唯一大陸企業家,就是馬雲。甚至有外國領導人,在訪問北京之前,第一站飛到杭州會見馬雲。

當中國的一些房地產商老闆,跟各地的省委書記、省長頻頻見面談合作的時候,跟馬雲交往的則多是外國總統、總理,可以說影響力高下立判。

這些時日,我們看到的是,馬雲成為涉及政壇最多的企業家質疑,馬雲接待包括馬來西亞總理等多國領導人,其中5天就接待了5位非洲總統。

不得不說,比國家領導人還忙。

或許媒體所說的,政府在阿里巴巴扮演的角色愈來愈多,也是馬雲出走的一個原因。如果一名商人過多涉及政治,必定會受到輿論的議論,而且名聲太大也為人所不能忍。在這種局勢之下,選擇退位,或許是明智之舉。

此前《紐約時報》稱,馬雲要在這個時間點宣布退休是由於「營商環境發生變化」。的確,阿里巴巴走到今天這一步,一定有來自各方面的合力幫助,同時也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而如今的環境更讓他誠惶誠恐。

其實向來就沒有所謂的純粹企業家,但企業家離政治太近也不是什麼好事,至少歷史告訴我們是這樣的結果。

而且聲望日隆的時候,往往是最危險的時候。

回顧中國這些年的「富豪榜」,你會發現凡是成為首富的人,最終落馬的幾率非常高。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首富一定會被人拿着顯微鏡來觀察、研究,你的原罪、你的缺陷最終都將一覽無餘。

現在,馬雲說話也在變得謹慎小心,在4月23日的2018中國綠公司年會中,馬雲宣布他在任何公開場合的演講都會照着稿子念。

「我今年不敢多做演講了,但是有些地方不得不去,我決定從今年開始盡量照着稿子念。」

同時,他高調讚揚了中國政府對企業家精神的弘揚和保護,「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像今天這麼壯大的企業家群體,中國的企業家也從來沒有像今天受到如此的重視。」

「我想現在肯定是中國歷史上企業家數量最多、企業家地位最高、企業家經營環境最好的時代。」馬雲延續了他過往對政府的高度謳歌,「政府對民營企業的呼喚讓我們心潮澎湃。」

還記得2017年底,馬雲拍了一部電影短片《功守道》嗎?這被外界解讀為馬雲想藉此表達他無欲無求的想法。

或許,這些都是馬雲給自己塗抹的保護色。

所以,真正的智者不囤積財富,不追求盛名。比如華為的任正非,雖然控制公司超過一半的投票權,但分紅權只保留了不到2%,而且華為不上市,不追求資本市場上的「估值效應」。而華為公關部門一項主要的職能竟然是:結交各方媒體,請求媒體不要過分讚揚公司。所以,任正非才是中國企業界真正的隱者。

危險不僅僅來自外部,更來自自身。

比如,成功可以讓一個人頭腦發昏,熱衷於傳經送寶,熱衷於成為商業導師,最終在變化的大時代面前落伍,企業越做越小。比如海爾的張瑞敏在到美國的一流商學院講學之後,在獲得了「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頭銜之後,海爾就開始被格力、美的遠遠拋在身後。

而當「傳道」的內容、形式有所升級的時候,就會引來更危險的「竊竊私語」,比如馬雲的湖畔大學。

成功還可以讓一個人慾望膨脹,要麼希望徵服更多「男人」(權力、商業機會),比如黃X裕;要麼希望徵服更多女人(美色)。最終,自己的慾望成為自己的絆馬索,猝不及防地狠狠摔在地上。

當然,危險還來自——自己和企業綁定太緊,當個人有個三長兩短,企業馬上處於極度危險之中。比如上文中提到的黃劉,都因為企業個人色彩太強,一旦有事,企業馬上處於高度不確定之中。

以馬雲他的智商、情商,他早已洞悉一切。

但萬眾矚目的地位,金口玉言的快感,是讓人慾罷不能的。想真的放棄這一切,需要勇氣,更需要耐力。

馬雲已經決定放下這一切,顯示了他的「高情商」;但很顯然,他仍然是阿里巴巴的太上皇,仍然是中國首富,他的聲音仍然會被放大,他的一切舉動仍然會被過度解讀,他需要修鍊的內功仍然很多。換句話說——他仍然「有危險」。■

來源:千賢投資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