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激怒了特朗普

風留痕

指責貿易不公,誓方改變這種對美國不公的局面,這是特朗普在競選總統之前就形成了的觀點和願望。 這也是他在大選中對美國選民的承諾。這決定了解決貿易問題是他上台之後的首要工作之一。這一點也不令人奇怪。儘管如此,人們也很難想像他會通過貿易戰而不是通過貿易談判的形式解決問題。更沒有想到貿易戰會打成目前這個規模。雖然特朗普有些瘋狂,也很難想像他會如此的不顧一切。那麼,是什麼原因令特朗普如此的瘋狂?是什麼事情激怒了特朗普?


對華發動貿易戰之前,特朗普一直指責中國對美貿易不公平,談論最多的是要縮小中美貿易逆差。也就是說,他的最初目標是縮小中美貿易逆差。可是,當中美開始第一輪經貿磋商談判的時候,美國提出的八條談判條件卻大出人們的意料之外。不要說中國人不接受,連美國人自己都認為這是典型的「不平等條約」。從縮小貿易逆差到直接打擊《中國製造2025》,這似乎是一夜之間的改變。

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回顧一下當時的情形,一個最大的可能就是中國此時提出了深化改革開放的「四大方面」。降關稅、增加進口、擴大市場開放、加強對外合作是深化改革開放的核心。按道理,這應當是順應世界經濟形勢和經濟發展的需求而做出的決定,是有利於縮小中美貿易逆差的決定,更是有利中美進一步加強合作的決定。中國的「四大方面」可以說是最大程度上的滿足美國的「八條要求」。至少是對「美八條」的積極回應。

對此,雖然美方不十分滿意,但畢竟還是在第二輪談判的時候達成了不打貿易戰並加強經貿往來的「共識」。然而,三輪談判過後美國還是悍然的對華發動了貿易戰。並且是貿易戰一再升級。從縮小貿易逆差,到打擊《中國製造2025》,再到目前的要求中國進行「結構性改變」,美國貿易戰的目標也是一再升級。而特朗普的憤怒情緒也是一再的升級。這期間,一定是發生了什麼讓特朗普心生恐懼和不安,也令他憤怒不已。

目前,普遍的觀點是美國擔心中國崛起太快挑戰美國地位,擔心中國製造搶了美國人的飯碗。可實際上,中美高科技的差距還是巨大,中國製造對美國還難以構成實質性威脅。對此,特朗普應當心中有數,不應當過於擔心,更不會如此的反應過激。

《中國製造2025》是此前早就制定好了的規劃,美國人也沒有什麼大的反應。特朗普此前也並沒有提及。突然把矛頭直指中國製造,很可能是借題發揮以表達不滿和憤怒。

在對華發動貿易戰之前,或者說在中美第一輪貿易戰之前,中國方面公開深化改革開放的宏大計劃。當美國對世界加懲關稅的時候,中國卻反其道而行之的對世界降稅。這與美國形成了極大的反差。美國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是要關閉或看緊貿易大門。而中國卻要進一步的擴大開放敞開經貿大門,以維護自由貿易。中美兩個經濟大國一正一反的政策,形成鮮明的對比。難怪世界把鬥爭的矛頭指向了美國。也就是說,美國目前的孤立,很大程度上與中國的擴大開放有關係。此時的中國不應當談降稅,要降也只能是對美國降。這樣特朗普就不會生氣了。

表面上看,特朗普要打擊的是中國製造,目標是要中國進行「結構性改變」,而實際上是不要中國進行「結構性改變」。目前,中國正在進行的深化改革開放,與以前的改革開往有本質的不同。應當叫做第二輪改革開放。

第二輪改革開放的重點就是加速經濟和貿易結構的調整與轉型。這是一次重大的「結構性改變」。不僅對中國對世界也具有積極的意義。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建立了強大的中國製造基礎和體系。這決定了中國經濟的模式更主要的是外向性經濟。中國第一世界貿易大國的地位,表明了中國製造已經牢牢佔據了全球中低端市場,特別是民生消費市場。這對世界確實有不公平之處,也確實是中美巨額貿易逆差的成因之一。但長遠來看,並不利於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同時也不利於世界經貿體系的穩定和健康發展。因此,不管站在中國的角度還是世界的立場出發,中國都必須進行經濟結構改革。

按理說,降關稅、增加進口、擴大市場開放、加強對外合作,這基本上符合美國的要求,也肯定會對降低中美巨額貿易逆差起到積極作用。可美國為何還是不滿意?
問題就出在中美雙方對中國「結構性改變」的理解出現了偏差。中國的第二輪改革開放,採取的是「創新驅動」模式。實際上就是要對強大的中國製造進行轉型升級。是要從中低端製造向高端製造升級。這似乎有與美國競爭高端製造之嫌,有搶美國人飯碗之慮。也難怪美國要打擊《中國製造2025》。

美國要求的中國「結構性改變」,並非一定要中國改變目前的產業結構和產業政策。而是要中國放棄已經開始啟動了的「創新驅動模式」。也就是要中國回到過去,或者說保持目前的「經貿結構」。實際上是不要中國改變目前的經貿結構。說中國「結構性改變」就是不要中國進行改革。

然而,問題的關鍵還不在此。中美的科技實力對比有相當的差距,中國雖然一些突破,但總體上對美國還構不成直接威脅,最多也只是潛在的威脅而已。特朗普沒有理由這麼反感和擔心《中國製造2025》。

中國的第二輪改革開放,降關稅、增加進口、擴大市場開放、擴大內需是重中之重。如果說第一輪改革開放,成就了中國的製造大國地位。那麼第二輪改革開放的目標就是要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也就是說中國將有可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超級市場。

中國的人均GDP短時間之內很難超越美國,中國中產階層的比例也很難超越美國,但人口優勢決定了中國中產階層的總量卻將很快超越美國。這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加上中國年輕一代的消費觀在不斷的變化。這個市場將更加的巨大。

中國此輪的降稅和擴大市場開放程度相當之大,這對於世界各國來說,極具吸引力。一方面中國要大力擴大進口商品,另一方面會吸引更多的外資直接在中國建廠。這對中國製造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對中國的創新也會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中國將成為世界經貿的中心。

美國不會在意中國成為世界製造強國,但卻會在意中國成為世界消費強國,在意中國成為世界超級市場。當製造到市場都是中國的天下的時候,美國經濟就不在有優勢可言。也就是說,中國製造不是美國的最大威脅,中國市場才是對美國最大的威脅。

第一輪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美國也從中獲取了巨大的紅利。中國是世界加工廠,美國是世界超市,中國源源不斷的為美國人提供廉價商品,然而又把賺來的錢借給美國人消費。成就了美國的市場繁榮。這是造成中美貿易逆差的真正成因。這不應當成為美國指責和打壓中國的借口。

第二輪改革開放,意味着中國不會再毫無節制的滿足美國人的奢侈消費,不會再繼續幫助美國維護繁榮的市場。反過來,中國人也想好好享受一下小康生活的滋味了。也想成為世界超級市場。

一旦中國成為了世界超級市場,就意味着美國貿易戰手段的終結,也意味着中國在世界市場上的話語權的增強。這一點美國人肯定會感到恐懼不安。

因此,美國要求中國的結構性改變,實際上是不要中國深化改革開放。中國可以改革,但最好不要開放。美國採取貿易保護主義等於是關閉或看緊大門,而中國卻藉機要非唱反調敞開大門。這個結果,違背了特朗普搞貿易保護主義打貿易戰的初衷。他不能不表達出極大的憤怒。

縮小貿易逆差是貿易戰的借口,不是貿易戰的目標。阻止中國擴大開放才是真正的目的。維持目前這種中國是世界加工廠,美國是世界超市的局面,對美國最有利。■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