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快將歐洲逼瘋了,北約要不要散夥?

后沙

特朗普20日宣布退出《中導條約》,俄羅斯沒有半點懼色,俄外長拉夫羅夫今天複述了普京在「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年會的狠話,如果俄羅斯遭到襲擊,它的反擊將會讓對手毀滅。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發言人馬婭·科西揚契奇


美國撕毀《伊朗核協議》,俄羅斯態度還相對溫和,主張跟英法德中一起幫伊朗維護協議。

但在《中導條約》問題上俄羅斯如此強硬,只能說俄羅斯早就不想維持該條約,從歷史上看,蘇聯的一次次讓步才達成了《中導條約》。

條約當事人之一戈爾巴喬夫,呼籲特朗普不要走上不負責道路,還希望聯合國能介入此事。蘇維埃聯盟都亡了,戈爾巴喬夫彷彿還在夢中。

對中國來說,如果美國加強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導彈威脅,中國肯定會有反制措施,華春瑩在記者招待會上勸美國「要三思而後行,在中導問題上拿中國說事,是完全錯誤的」。

只有歐洲是最焦慮的,繼英國發聲後,德國媒體也表示特朗普在以犧牲歐洲利益來換取美國利益,這種風險是致命的。

德國外交部表示,特朗普退出《中導條約》後果是災難性的。

從《巴黎氣候協議》《伊朗核協議》到《中導條約》,每一次毀約,美國都在站在了歐洲對立面,加上關稅問題,美歐矛盾從未有如此複雜而尖銳。

這樣下去,歐洲真的要被老頭逼瘋了。

一方面,美國從二戰開始到冷戰結束,一直扮演保護者角色,歐洲國家對美國有嚴重的依附心理。

一方面,特朗普卻視為歐洲為僅次於中國的「壞蛋」,連北約軍費攤派那些事也要跟德國斤斤計較,不留情面。

歐盟反應是很尷尬,它既不能忤逆美國,又不能贊同美國。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發言人馬婭·科西揚契奇神情獃滯。

她說《中導條約》是歐洲安全基石,呼籲美國和俄羅斯應該就維持條約開展建設性對話。

美俄雙方都不想要這個條約的話,廢約可能性很大。俄羅斯不可能先提出中止條約的建議,否則,歐洲早就開罵了。特朗普主動提出,歐洲就有苦難言了。

當美俄恢復1987年之前在歐洲地區大規模部署核彈頭局面時,不知北約還能不能繼續存在?

北約生存的理由

北約成立背景是美蘇為首兩大歐洲陣營的全面對抗,核心任務是:
一,為歐洲安全提供必要的基礎(軍事力量)
二,為成員國關心的根本利益提供協商機會。
三,威懾外部(蘇聯)入侵威脅。
四,維持歐洲軍事力量戰略平衡。

當華約解散,蘇聯解體時,疲弱無力的俄羅斯成為了「民主國家」,那麼北約的一,三,四項任務已經結束。只需要把俄羅斯納入協商體系,北約就沒必要存在,和平實現了。

對美國而言,它不能放棄領導歐洲最有力的工具,另外,北約還有一項不能說的任務,就是壓制德國。

於是,1994年,美國提出「和平夥伴計劃」,打着和平與發展的旗號,要將脫離蘇聯(俄)控制的東歐國家納入北約之中,6月,俄羅斯也加入了和平夥伴計劃。這時侯,葉利欽仍然相信美國對俄羅斯沒有進一步敵意。

五年之後,也就是1999年3月15日,美國將「和平夥伴計劃」包裝撕下,變成了東擴計劃,波蘭,捷克,匈牙利在這一天正加入北約。

2002年11月在布拉格,再增加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七國。

原先的北約核心國家:德國,法國,英國卻對東擴意見不一。

德國,一開始歡迎東擴,但反對東擴計劃包括烏克蘭,格魯吉亞,否則,它將成為對抗俄羅斯前沿陣地。

法國,擔心東擴會增加德國對中歐地區影響力,更不願意被美國所利用,因此,它對東擴態度是消極的。

英國,向來奉行歐洲大陸均勢原則,如果有利於德國它就支持法國,但又不願得罪美國,所以英國態度亦是消極的。

意大利,西班牙,荷蘭等國隨大流,英法德不跳出來反對,它們保持沉默。

正是歐洲的消極和綏靖,讓美國東擴計劃一再得逞,最終又將俄羅斯推到了敵人位置上。

最關鍵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北約到底有什麼理由存在?

美國通過南斯拉夫戰爭,用「保衛人權和民主」賦於了北約存在的新理由,這樣北約就跳出了純軍事組織的傳統範疇,變成了與聯合國體系相抗衡的國際關係政治組織,並且美國還通過911反恐戰爭將北約防區擴展到全球。

在「人權和民主」幌子下,英法德都無法公開反對,它們只能不斷迎合美國的意圖來保持自己的地位。

也就是說,東擴前的北約和東擴後的北約,是兩個帶着不同任務的北約,前者凝聚西歐對抗蘇聯集團,後者,為美國利益服務。

北約的矛盾

歐盟與北約本來並不矛盾體,一個重經濟,一個重軍事,但是當德國努力實現「歐洲一體化」構想時,矛盾就產生了。

歐洲到底能不能有一支自己的軍事力量,一支邊境保衛部隊?不讓中間商賺差價?答案是不能。

美國決不允許歐洲出現一支脫離美軍控制的軍事力量,如果歐洲完成了經濟上(歐元),政治上(歐洲委員會),軍事上(歐洲快速反應部隊)的相對統一,那麼歐洲就必將成為世界一極。

美中俄大三角關係,將變成美中俄歐四角關係,而歐洲本來屬於美國力量體系,這意味着美國力量的削弱。

為了保持對歐洲領導權,美國付出的代價就是承擔絕大多數歐洲防務經費,在這種前提,德國可以接受美國的領導。

德國國防軍備荒廢多年,一心致力於經濟發展,以經濟統治地位來贏得話語權,並得到政治地位。德國由於歷史問題,它無法公開重整國防軍,而且也沒有理由這麼做。

但是,當特朗普撕下「人權和民主」幌子後,美國就變成了一個「威尼斯商人」,它既要成為歐洲的統治者,又要割下歐洲一磅肉。

失去「人權和民主」幌子,那麼北約存在的理論就動搖了,剩下只有赤裸裸的利益關係。

然而,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國優先」原則,一再傷害歐洲利益,連表面上的「合作者」也不想保持。

退出《中導條約》,接下來,28個北約成員國都要考慮是否要接受美國在其境內部署核彈頭?

比如希臘,引進核彈頭,是提高了它的安全係數?還是走向滅亡邊緣?

對德國來說,與其讓美國核彈頭部署進來,不如自己發展核力量,德國又不是做不到這一切,包括核武器,中程導彈,誰敢說德國造不出來?

英法兩國,置身於《中導條約》之外,一直不動聲色地發展中程導彈,對俄羅斯有戰略優勢。

美國一退出,對英法只有損害沒有任何好處。因為無論怎麼加大軍事投入,它們都擋不住俄羅斯的核彈襲擊。

特朗普再這樣走下去,只能促使歐洲重新定義北約,對德國來說,它難道不能簽署一個《俄德互不侵犯條約》來保證自己的安全?到那時,歐洲是不是會瑟瑟發抖?
從利益看,歐洲最理想結果是跟俄羅斯簽定一個共同的N+1安全條約,這個條約前提是各國先脫離北約。

英國反對這種情況出現,對它來說,沒有什麼比挑撥德法矛盾更重要的事情,如果有,就是挑撥德法俄矛盾。

現在德國就拿脫歐折騰英國,英國前天有五十萬聚集倫敦要求二次公投,脫歐進程越難,保守黨內閣越危險。

折騰英國就是給歐盟其它國家看,破壞團結的下場是什麼?

連中英自貿談判都停滯了,中國要等英國脫歐前景明朗化之後再談。

特朗普一開始就毫不掩飾地支持英國脫歐,但口惠而實不至,在英國如此艱難的情況下,美國有助它一臂之力嗎?

北約散夥需要兩個條件:
一,歐洲與俄羅斯趨向合作,而不是對抗。
二,歐洲與美國趨向對抗,而不是合作。

特朗普正在促成這兩個條件。

至於說美國通過退出《中導條約》製造歐洲恐慌,讓資本迴流美國,這種想法過於空泛,幾乎成了萬金油,無論什麼事都能用這個來解釋。

美國人是通過一戰的借款,二戰的租借法案,以及重建時期的馬歇爾計劃,一步一步通過債務絞索,建立了貨幣霸權和軍事霸權。

為了擁有對歐洲的支配權美國花了幾十年,但要毀掉支配權,也許只需要三四年。
特朗普上台後的一系列動作,受益人好像只有俄羅斯,這老頭很可疑。

也許幾十年後,唐尼同志的身份才會真正公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