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記者被殺案還沒消停,這兩天世界輿論又因為一件更重要的事兒吵翻了天。當地時間10月20日,特朗普公開宣布要退出與俄羅斯簽訂的《中導條約》。
雖然特朗普自上台以來,已經退了一籮筐的條約,國際社會也早就被迫練就了「處變不驚」的本事,但這次的退出中導條約,還是把大傢伙兒狠狠的嚇了一跳。
為什麼退出《中導條約》,會引發如此大的震動?原因很簡單,《中導條約》是防止在歐洲大陸發生衝突的一個關鍵性的防範機制,甚至可以說是全球和平的關鍵支柱之一。這次特朗普退出《中導條約》,在某種程度上,是在把世界格局往冷戰方向回拉了。
那麼,特朗普為什麼退出《中導條約》?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看看,中導條約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中導條約》,全稱是《蘇聯和美國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1987年12月8日由美蘇雙方簽署。其主要內容是,要求兩國削減射程為500到5500公里的陸基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
看了這段說明,我們就會明白,這個條約,其實是美國與蘇聯兩家簽的,其約束力也局限於美蘇兩家。而這種共同自我遏制的協議之所以能生效,一個基本的前提,就是協議雙方,其國家實力——至少是軍事實力,是大致處在同一個等級的。只有實力和影響力大致平衡,這種基於對對方的忌憚而做出的共同自我限制,才能夠有穩固的效果。一旦這種實力和影響力的平衡被打破,那強勢方當然不願意再受原先協議的約束,它有慾望、也有動力,來改變這種局面,構建更加有利於自己,更加體現自身現實地位的新格局。
這就是美國退出中導條約的原動力。在冷戰時,美蘇同為超級大國,美國雖然憑藉綜合國力的優勢勝過蘇聯一頭,但也僅僅是一頭而已,並沒有達到能夠碾壓蘇聯的地步。尤其在軍事層面,二者更是分庭抗禮,並駕齊驅。
但現在不同了,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實力一落千丈,國力跟美國已經完全不是一個量級,軍事方面也是大幅滑坡。換言之,現在的俄羅斯,已不足以維持當年《中導條約》簽訂時那種層次的對美威懾力。相應的,美國也沒有必要繼續當年的妥協力度。
這就是美國敢於廢棄中導條約的直接底氣。
雖然這種退出,勢必刺激俄羅斯,讓它擴充軍備,但美國對此並不太擔心。畢竟俄羅斯已今非昔比,就算他能憑藉著蘇聯的軍工老本,重新製造出當年讓歐洲心驚膽戰的陸基巡航導彈系統(比如俄羅斯新近研發的伊斯坎德爾陸基巡航導彈系統),但也不可能大量裝備。
說到底,造導彈系統是要花錢的,維護的花費更貴。更關鍵的是,如果俄羅斯真這麼做,美國完全可以繼續加碼,把它搞成一場軍備競賽——這架勢一拉出來,當年的蘇聯都招架不住,以俄羅斯現在的孱弱國力,用不了多久就會被迫向美國妥協,按照美國意思,簽訂更嚴苛的軍控協議。
綜上所述,美俄實力對比的日益懸殊,決定了俄羅斯已經越來越不具備反制美國的能力,這種情況下,美國退出《中導協議》,也就越來越有底氣。
當然,有底氣是一回事,但退不退是另一回事。如果這協議不大礙事,那美國把它留着也沒什麼大不了——畢竟俄羅斯還有一大堆核彈頭,真讓他多造一堆導彈出來,也不是什麼好事。
但現在,在美國看來,這中導協議存在,確實妨礙到了自己,而且這種妨礙還越來越嚴重。
冷戰時的世界,基本上是分為東西方兩大陣營,當時的國際事務和紛爭,除了極微不足道的小摩擦外,但凡上得了檯面的,基本上都繞不開美蘇爭霸這個大的框架。從這個角度來說,基於《中導條約》雙方自我約束,對美蘇在拓展海外利益方面的影響是大致相當的,美國雖然佔了些便宜,但程度並不太大。
但現在不一樣了。俄羅斯在全球的影響力大幅萎縮,莫說亞非拉和原來的東歐衛星國了,哪怕就是原蘇聯加盟共和國,都已經很多叛離而去。而美國的利益觸角則較當年大幅拓展,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霸主,世界警察。
這時候美國自然就不爽了。《中導條約》是針對美蘇的,以前的海外利益拓展和維護,源頭大都會扯到美蘇爭霸,自己在這裡受了限制,蘇聯同樣要在別處吃癟,對衝下來自己倒也不怎麼吃虧;但現在,俄羅斯已經沒太多海外利益了,但自己在維持全球秩序時,卻卻受條約限制,不能方便順手的配置中程和中長程陸基巡航導彈系統——這等於是自剪羽翼!
當然,美國實力冠絕全球,即便陸基巡航導彈方面受點限制,它照樣還有別的手段來達到目的。
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擱以前,《中導條約》雖然只約束美蘇(俄)兩家,但除二者之外,全球還擁有這種先進玩意的國家統共也沒幾個,無非也就是五常中的另外三個——中英法而已。英法國家較小,且屬於美系陣營;中國雖大,但窮的要命,軍事目標也是以自保為主,所以他們仨造的都不多,也不對世界格局造成太大影響。
可現在不同了。隨着中導技術的成熟和擴散,邁過這個技術門檻的國家越來越多,連也門胡塞族武裝這種游擊隊,都已經可以用導彈打到利雅得。
中導逐漸成了大路貨,這意味着美國在維護海外利益時的難度,較二三十年前大幅提升。這種情況下,美國再在《中導條約》框架下作繭自縛,意味着其在海外針對敵對勢力時,威懾力度會有所降低,戰爭成本會相應提高。所以,從自身的性價比考慮,美國也有了放棄《中導條約》的動力。
此外,美國戰略遏制目標的轉移,更加劇了美國退出《中導條約》的迫切性。
雖然《中導條約》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捆住了美國的手腳,但如果僅僅是對付一般的國家或者勢力,它也未必一定就要退約。畢竟美國是超級大國,美軍手上的牌一大堆,沒了這張,依然有無數好牌,對付一般對手綽綽有餘。這種情況下,留着《中導條約》,捆住瘦死駱駝比馬大的俄羅斯,也不是不可以。
但如果俄羅斯之外,又出現了新的對手,而且這個對手十分強大,那就不行了。
近年來,東亞大國逐漸崛起,雖然其一向秉持和平信條,極力避免與美國正面衝突,也沒有大肆擴充核武庫(大國之間的軍備競賽,導彈必須安上核彈頭才有足夠威懾力),但其龐大的國家體量,以及美國慣性的霸權思維,決定了美國已經逐漸將其視為頭號戰略競爭對手。
這種情況下,美國退出條約的想法愈演愈烈。如果只是對付一般國家,以美國的實力,哪怕中導使用受限,也問題不大。可如果把東亞大國視為對手,那美國就須放開手腳,充分利用手上一切可動用的資源。鑒於《中導條約》只限制了美俄,沒限制包括東亞大國在內的第三方,美國自然而然的認為該條約已不合時宜,退出也是順理成章。而特朗普這個退約專家,只是讓這一天的到來稍微提速罷了。
當然,美國這麼做,肯定會大大刺激歐洲。畢竟俄羅斯的中導,主要威脅的就是歐洲。所以,歐洲對美國的不滿會因此驟然增長。
但特朗普並不在乎。歐洲是會因此憤恨美國,但同樣,他們也會因此更加依賴美國——畢竟歐俄的地緣格局,決定了二者之間的矛盾是無法調和的。現在中導協議作廢,歐洲軍事風險指數飆升,而歐洲又沒有足以抵禦俄羅斯的獨立軍事體系。這種情況下,不管歐洲人心裡對特朗普有多恨,但現實處境決定了,他們為了自身安全,反而會更加依賴美國的軍事保護。如此一來,美國不僅可以將歐洲捆綁的更緊,而且還可以趁機在貿易等其他領域,對歐洲開出更高的價碼,逼他們做出更多的讓步。
而隨着美國《中導協議》,全球軍事風險指數也隨之飆升。紛亂的時局,不可避免的會傳導到經濟層面,導致通貨膨脹進一步加劇。■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