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宣布:美國將對價值110億美元的歐盟商品徵收關稅。
特朗普在推特上聲稱:「WTO發現歐盟對空客的補貼對美國造成不利影響,美國將對110億美元的歐盟產品征關稅!歐盟佔了美國很多年的便宜。這很快就會停止!」
老頭懶到連台詞也不想改,永遠是那一套:XX佔了美國很多年便宜,我必須停止這一切,然後就是加徵關稅XXX億。
這次美國對歐盟施以重拳,理由相當無厘頭,不是因為鋼鋁產品,也不是因為歐洲汽車,而是航空業領域的「空中客車」公司。
美國官方解釋稱: 歐盟對空客公司的補貼令美國經濟每年遭受約110億美元的損失,WTO應當於今年夏天就這一仲裁案做出裁決。
歐盟及空客回應,美國沒有徵關稅的正當理由,該舉措將導致歐美貿易出現緊張。
當中美貿易談判協議有望即將達成之際,美國對歐洲貿易戰不是走向緩和,反而進一步加劇。
去年中美貿易摩擦最激烈時期,網上一些大V,寫手,部分網媒突然一起大喊:美歐達成零關稅協議,中國被孤立了。
它們鍵盤一敲,就幫粑粑叔叔把《美歐自貿協定》給簽了,帶了一波輿論節奏,這些人目的何在?2018年7月我專門寫了篇皇帝不急太監急,某些人為何急於替美歐簽定自貿協議?可供參考。
特朗普對歐洲發起新一輪貿易戰,有些突然,相信過兩天會有大量洗地文在網上出現,現在估計在尋找角度。
為了「政府補貼」,波音和空客十幾年來上演過多場激戰,你一拳,我一腳,各不相讓。但都是在WTO機制框架內解決,特朗普卻跳出了這個框架,直接動用政治權力加征關稅。
荒謬的是,特朗普在聲明中第一句就提到了「WTO發現歐盟對空客的補貼對美國造成不利影響」,那美國為什麼不等WTO制裁空客的「違規」行為?官司既然穩贏,等今年夏天裁決出來,一切名正言順。
實際上美國根本不敢在WTO框架內裁定貿易糾紛,也不會把WTO放在眼裡,否則,中美,歐美,包括日美,韓美等貿易問題都不會演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反對「政府補貼」,我們已經聽了很久,一些國內磚家也擺出一副「自由經濟」信奉者的模樣為美國叫好。
一些國之重器,事關國民經濟的超大型企業沒有「政府補貼」真的能健康成長嗎?答案是不可能。
WTO有「反補貼」條款,該條款是基於「自由市場」精神,但該條款在波音,空客等超級大企業眼中,有時就是一紙空文。
「政府補貼」的背後
先不說空客,請問波音公司有沒有拿美國政府補貼?2019年3月29日,WTO美國飛機製造巨頭波音公司獲取巨額非法補貼,裁定歐盟勝訴。
裁定之前,WTO多次譴責波音公司接受政府非法補貼,美國政府非但不接受,反而繼續向波音提供補貼。
3月29日裁決後,歐盟就可以根據勝訴結果制裁美國輸入歐洲商品。
這件事加上埃航和印尼獅航空難,對波音造成了重大打擊,也讓特朗普政府承受着極大壓力。
然而,美國一不反思波音在飛行安全方面的缺陷,二不糾正政府對波音的包庇行為,乾脆耍起流氓手段,繞過WTO對歐洲和空客開炮。
空客剛剛得到的來自中國的大單,又讓愛錢如命的老頭心中滴血,空客可惡,歐盟更可惡,居然趁人之機,搶我生意,哼!
美國指責空客接受補貼是否成立?需要WTO裁決,令人難堪的是,已經被WTO裁定接受「非法補貼」是波音公司。
指責別人,自己卻先被坐實犯了這種錯誤,在美國眼中,這世上還有什麼遊戲規則可言?我可以為所欲為,你卻必須老老實實。
波音接受美國政府補貼是公開的秘密,而且美國二戰後多屆內閣中都有波音代言人出任部長。
波音公司1916年7月成立,到二戰結束前屬於自由成長階段,沒有得到多少政府補貼。
1947年後,波音飛機製造業被列入美國政府重點發展項目,從此波音公司源源不斷地接受政府大量補貼,走上了發展快車道,到了七十代初,波音已壟斷了全球80%飛機市場份額。
飛機製造,既是科技密集型產業,更是資本密集型產業,投資巨大,一款機型要產生收益至少要等五年以後,甚至無果而終,民間資本往往望而卻步,因此美國政府對波音提供持之以恆的補貼政策。
美國對波音補貼主要落實在五個方面:
一,提供遠低於市場利率的融資(撥款)以促進波音開發和設計新機型,確保全球市場領先地步,這些融資的償還義務履行也非常寬鬆,可以等於飛機成功銷售後才進行。
二,由政府協調各商業銀行為波音提供低成本融資。
三,波音有債務豁免權利,如果一種新機型研發和製造遭到失敗,風險成本由政府承擔,最關鍵是不要讓公眾了解這些內幕,引發法律危機。
四,以科研為名義的財政支持,尤其是軍事工業項目研發,事關國家安全,這些支持,在白宮和國會眼中是天經地義之事,而它們認為歐洲不能做,中國不能做。
五,基礎設施建設補貼,波音雖然做的是空中生意,但地面產業也是極為龐大。
歐盟對空客的補貼手段也是如此,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政府對飛機製造業的長年補貼,無論波音和空客都無法在市場競爭中保持份額。
因此,雙方政府都在指責對方得到“政府補貼”,而自己企業又不斷接受“政府補貼”。
空客的威脅
美國嘴裡喊着「自由經濟,公平競爭」,但真正信條是「美國優先」吃獨食。誰要是動搖波音市場地位,誰就是美國的敵人,不管你是中國,還是盟友,說動手就動手,說撥刀就撥刀。
以前歐洲各國飛機業,科技水平不比美國落後,如「彗星」、 BAC1-11、三叉戟、卡雷維爾以及協和,但布局分散,根本無法與美國波音匹敵。
要跟波音競爭, 必須走整合資源之路,用一個拳頭打天下,有了市場份額后才談得上雨露均沾。
1967年9月,法國、德國和英國政府決定組建空中客車公司,接着荷蘭和西班牙也加入,1979年基本完成。歐洲認為在2001年之前,沒有任何一個獨立的法人實體企業生產空客大型民用飛機。
其實到1998 年,空客公司已發展成唯一能與波音公司匹敵的商用機和軍用機生產商。這家超級企業,它的啟動資金哪裡來?以它的市場風險,商業銀行貸款能不能到位都是問題,就算得到,高利率也是問題。
是英法德西等國政府一起投入了資金,有的遠低於市場利率,甚至無息,萬一研發失敗,空客也有債務豁免權利, 另外,還有國有銀行對空客公司進行股票注資。
有了寬鬆的環境,有了政府大力的扶持政策,空客才能擺脫一般企業要承擔的壓力,慢慢「侵佔」了波音市場份額。在沒有政府介入情況下,資本是無法做出這種長期的產業規劃。
1990年,空客第一次被美國抓到「罪行」, 當時每一架空中客車, 都得到了250萬美元的匯率擔保,被美國抓了個「現行反革命」,直接起訴到WTO(當時的GATT)。
空客出道不久,江湖經驗不足,敗訴吃了啞巴虧,後來,歐盟也不斷猛挖波音的「政府補貼」材料,扳回了一些陣地。
台面前是空客跟波音在打,本質上就是美國政府與歐盟政府的利益之爭,各種談判,各種協議,各種契約,說要約束這種行為,然而,誰也不將契約當回事,約束?那是對手的事情,我這邊照樣補貼。
歐洲還算是要點臉,在「政府補貼」方面力度不敢像美國那麼大。歐洲還有一個問題,政治統一性跟美國沒法比,像政府補貼這種事,本來就屬於商業秘密,甚至是高度政府機密,以前卻經常被美國抓住把柄,說明歐盟有內鬼。
2004年,空客準備斥資90億歐元研發超寬體A350系列客機,法國德國政府提供三分之一資金(優惠貸款)。
結果美國得到「實證」,10月16日上午又在WTO 起訴歐盟,還請中國為「第三方」參加訴訟,同一天,歐盟馬上起訴美國政府補貼波音,也拉中國當「第三方」參加訴訟。
最後,WTO對雙方各打50大板,但歐盟屁股被打得疼一些,歐盟最不利的是它的商業機密被美國獲得,所以歐盟要求法庭不得披露。
這種訴訟,本質上是政治實體間的國力競爭,還伴隨着輿論戰(抹黑對手),間諜戰(盜取機密),外交戰(拉上中國這個大買家)……
特朗普讓歐洲感到憤怒的是,他改變了吵架規則,甩掉WTO動用公權力干涉貿易爭端,那麼歐盟只能用關稅反擊,升級為全面貿易戰。
美國今天什麼「民主」「契約」「規則」外衣全部脫得一乾二淨,就是兩個字–實力,這是最野蠻的方式,戰爭就是這樣發端的。
三年前,誰會相信美國會脫得一絲不掛?親西方人士現在實在無力替美國用「民主」「契約」「規則」|洗地,也高唱起「實力」說,反正美國永遠正確。
既然歐美雙方都在搞政府補貼,為什麼它們還要高聲反對政府補貼?
做是一回事,說是一回事,它們都知道大產業發展的秘密,等到有第三個競爭對手出來,它們一定會祭起「反補貼」這個法定聯手施壓,禁止某國各種補貼,達到佔領和瓜分世界市場目的。
一個國家產業發展計劃,不能受到「反對政府補貼」輿論的干擾,看看美國和歐洲互咬出來的那些事,你就知道西方所謂的「自由經濟」有何等虛偽?
所以,該爭的就要去爭,該做的就要去做。
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談什麼聊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