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是藍星擁有9億選民的印度進入2019年大選的日程,咳咳,既然鄰居有大事發生,那咱也湊個熱鬧,跟大夥聊聊「莫迪」時代的印度變局。
印度國父——聖雄甘地,讓「印度」從一個泛化的地理、政治概念,通過獨立運動而升華成了國家的概念,為印度提供了最初的凝聚力。
從此以後,這片土地上的人都知道,自己是個「印度人」。
而現任總理莫迪,則力求成為第二個「甘地」,正努力讓印度繼續跨越,直至成為一個完整意義上的「現代」強國。
這種雄心壯志以及獨特的個人魅力征服了大半個印度,「莫迪」時代的印度,與以往絕不相同!
莫迪的印度人民黨從2014年以來執政的五年,已經使印度社會發生了非常深刻而立體的變化,這對於印度、中國、世界究竟意味着什麼?
2019年4月11日,印度五年一次的選舉盛會再次開啟,這場關乎印度國運的「戰爭」終於爆發,是時候放下標籤和成見,透視莫迪時代的驚天變局了。
緊張刺激的選戰
根據日程安排,2019年印度大選從4月11日開始,分七個階段進行,5月23日宣布選舉結果。
按照以往傳統,大選期間整個印度都會充斥着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末世節日氛圍,各種集會、宣講、遊行遍布整個印度;投票點烏煙瘴氣,人聲鼎沸;由於政見不合而大打出手,乃至群毆的事件也屢有發生;海量的政治宣傳物、海報、張貼畫不知道要多少環衛工人累斷老腰……
這次大選,對於印度至關重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的結果將決定印度未來二三十年的國運,可以說成敗在此一舉。這次大選的候選人超過8000名,來自超過五百個政黨,8.75億印度人擁有投票權,預計參與投票的人數將達到6億左右。
這些來自數百個政黨的候選人,將共同角逐人民院(下議院)一共543個席位。按照印度憲法,在下院獲得多數席位(過半)的政黨可以組建政府,並由其領導者出任國家總理,如果不到半數(相對多數),則需要和其他黨派組成政黨聯盟來組建政府。
現任總理莫迪是印度人民黨的黨首,低種姓出身,是靠自己的能力闖出一片天的逆襲神話。他最主要的對手,則是國大黨的黨首拉胡爾·甘地。拉胡爾出身顯赫,是印度第一家族——甘地家族政治力量的繼承者。
莫迪帶領的印度人民黨在選舉中再次獲得勝利是大概率事件,但印度的精英們都清楚,莫迪和他的印度人民黨會不會獲勝,以及在何種優勢下獲勝,將決定印度和整個亞洲的未來。
也許印度會在莫迪的掌舵中踏上中國的道路,成為東方新星;也許就此沉淪,再次錯過時代而陷入泥濘。
要了解莫迪時代的輪廓和選戰局勢,就必須先了解印度第一大黨——國大黨的興衰史。
國大黨、甘地家族與印度
國大黨和甘地家族的歷史,就是半部現代印度史。
尼赫魯是聖雄甘地最親密的戰友,於1947年帶領國大黨使印度走向光榮的獨立,並擔任了第一任總理,自然而然的獲得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權威和名望,也開啟了甘地家族在印度近三十年的統治地位。在尼赫魯執政的十七年裡,是國大黨最如日中天的時候。
甘地家族的全稱是尼赫魯-甘地家族,但這個家族和聖雄甘地本人並無任何血緣關係,甘地因為種姓制度的原因,將自己的姓送給了尼赫魯的女婿,從此以這個家族便以甘地而得名,成為印度第一大政治家族。
由於上過歷史書,尼赫魯可能是我們最熟悉的印度領導人了。
1964年,走不出北方戰事失利陰影的尼赫魯鬱鬱而終。但此時的國大黨藉由反英鬥爭、印度獨立,和十七年來較為穩定的執政能力,聚合了印度國內大部分政治力量,牢牢地把控着從中央到地方的大半權力,依舊威望空前。
尼赫魯去世以後,他的女兒英迪拉-甘地被推舉為黨首繼任總理一職。英迪拉有東方戴卓爾之稱,以鐵腕、強勢和冷酷而聞名,在印度總理的職位上一共呆了十六年,強勢推行了很多失敗的改革政策,在政治上排除異己,藉助行政權力打擊政敵,是個極具爭議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政治人物,由於內政處理不當,最終死於分裂勢力的刺殺。
英迪拉當政期間,國大黨的統治逐漸走向了黑暗與腐敗。
內政無能,效率低下,整個印度貪污盛行,改革和發展停滯,社會黑暗,工農業普遍倒退,民不聊生,餓殍遍野,讓本就落後的印度雪上加霜,底層人民看不到一丁點光明。
我們現在看到的落後、腐敗、貧窮、骯髒、低效的印度,也就是這個大失敗時代的歷史結果。
1975年,因為大選舞弊而被要求下台的英迪拉要求總統(吉祥物,名義最高領袖)頒布國家緊急狀態法令(總統要聽總理的話),並大肆逮捕政敵,實行了19個月的獨裁統治,徹底開罪了印度政壇的中堅力量。從這時候起,國大黨的威望開始日薄西山,走向沉淪。
隨之而來的就是印度政治力量的分裂,從國大黨剝離出來的勢力紛紛各自組成政黨,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國大黨失去威信,得不到地方的支持,無論是聯邦中央還是地方邦,席位都越來越少,而這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沒有足夠的力量推動任何一個重要法案的通過。
隨後的三十年,印度大部分時候,都在無休止的扯皮中緩慢爬行。印度人民黨,就是這個時期逐漸發展壯大的。
帶鋸齒的劇毒破鞋
這個時候有必要講一下印度奇葩的政治制度。
人們描述不合時宜的體制或者規則時,很多時候會用到蹩腳的鞋子這個說法。而印度的政治制度,則是鑲着釘子、鋸齒、玻璃渣並浸滿了毒藥的超級破鞋!
印度的政治結構灰常複雜!這裡盡量簡單的說。
印度實行兩院制,分別是上議院(聯邦院)和下議院(人民院)。執政黨如果想制定或者修改法律,則必須上下兩個議院投票同時過半,也就是說,政黨必須同時控制上議院和下議院的一半席位。任何一院控制不到一半,再遇到反對黨狙擊,那你執政黨屁事兒都辦不了。
上議院(聯邦院)的席位由印度各邦地方的議會推舉,代表每個邦地方的利益,每兩年替換掉其中的三分之一。下議院的席位由每五年一次的全國大選選出,代表印度聯邦整體利益,獲得席位過半的黨派可以指派自己的黨首成為總理組建政府來執政。
這次大選,選的就是下院的議員。
國大黨如日中天的時候,上院和下院都被甘地家族牢牢的控制在手裡,佔有六七成的席位,只要黨內保持一致,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後,腐敗無能的國大黨威信掃地,日薄西山,印度國內政局走向混亂,騙子、流氓、投機者、宗教頭目紛紛成立地方性政黨來瓜分原國大黨的選民。在隨後的絕大多數時候內,大選中都沒有產生超過半數席位的政黨。那怎麼辦?
沒有黨派在大選中獲得超過半數席位的情況,被稱為「懸浮議會」,是一種危險而混亂的狀態,這就需要相對多數的政黨聯合其他小政黨組成聯合政府來執政。不夠一半,湊一湊總可以,但聯合執政的話,權力就會被極大稀釋,因為總得照顧人家吧。
但如果連相對多數的政黨都少的可憐呢?那就要拉攏更多的,更小的政黨組成聯合政府,內閣職務分配、黨派利益、政令糾紛等無休止的內鬥和爭權奪利足矣耗盡所有人的精力。
更為恐怖的是,不只是下院,連上院都是「懸浮議會」的狀態!甚至政黨聯盟也是「懸浮」狀態!上下兩院同時出現懸浮議會的情況,在印度持續了將近三十多年!
毒得不輕
這三十年,中了劇毒的印度是在扯皮中度過的,錯過了西方世界產業鏈大轉移的時機。
由於聯合政府執政的局限性,行政權被極大稀釋,政策的一貫性得不到保證,往往朝令夕改,行政效率猶如蝸牛,為了保持行政權力的一致性,又不得不放任各級官員監守自盜、瘋狂貪腐、荼毒百姓。
而且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無法調和,各種政令如同一紙空文,得不到落實。地方各邦之間矛盾重重,國內關稅壁壘高破天,各邦的選民都不再相信無能的聯邦政府能有什麼作為,紛紛把選票投給當地政黨,更加劇了印度政局的撕裂。
這個時期,印度經濟的提升和增長,大多要靠各地方邦自身,往往是某些邦出現了一個強勢而開明的地方政府,這些邦的經濟增長就會表現的更好。
就比如莫迪在古吉拉特邦主政的十二年間,就深入的學習中國模式,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引入外資,改革金融服務,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製造業和新興產業,合理處理族群矛盾,大力治理腐敗等等,使這個人口僅佔全國5%的小邦貢獻了將近16%的經濟增長,被稱為「小廣東」,是現在印度發展最快的地方。
但「莫迪」不常有,更多的地方政府是碌碌無為,混吃等死的狀態。
如果不是印度聯邦政府掌握着近一半左右的財政大權,那麼印度實質上就是無數小國的自得其樂。
上下兩院的「懸浮」狀態也導致執政黨無法進行有效的改革,任何會觸犯到既得利益群體的法案都會被斃掉,而為了爭奪選民支持,各種無關痛癢的噱頭議案被無休止的反覆炒作。甚至牛糞該如何清理、宗教祭祀誰來買單、非印度教徒如何安葬這種「毫無意義」的話題都能被各政黨在議會中反覆進行十餘年的拉鋸戰。
在印度政局最為分裂的九十年代,前後一共換了8屆政府……
不得不說,印度沒有解體崩潰,真是個奇迹。這看似是喜聞樂見的笑話,背後實為印度人民不計其數的枯骨與血淚。
終結混亂的,是印度人民黨。
救星來了
七八十年代,印度政局持續分裂,印度人民黨緩慢前進。
印度人民黨建立於1980年,是一支右翼政黨,以激進的民族、宗教、文化政策而在中下層印度教信眾中頗有威望,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靠煽動種族、民族、宗教仇恨而獲得了第一批粉絲。
印度人民黨和其他黨派不太一樣,這個黨派組織嚴密,分工明確,非常注重紀律和忠誠,要求黨員為政黨付出一切,在建黨之初,最高目的是建立一個純凈的印度教國家,要求種族和文化保持純潔性。
印度人民黨和國民志願服務團(RSS)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RSS堪稱印度的「衝鋒隊」,這個組織目前擁有近500萬會員,是一個狂熱、帶有軍事化色彩的印度教極端團體,有着鐵一般的紀律和嚴密的組織性,熱衷於煽動民族、宗教矛盾。印度國父——聖雄甘地就是被這個組織的極端分子刺殺的。
莫迪出身於低種姓階層,8歲的時候就加入了RSS,高中畢業之後遊歷四方,廣泛的了解印度各地的真實情況,於21歲辭去工作,志願選擇成為RSS的全職團員。當時的RSS在國大黨左翼政策的打壓下混的很差勁,完全沒什麼前途,在大眾眼中是個另類的邪門組織。但在RSS中,莫迪的個人才能得到了發揮,逐漸被提拔至地區幹部。
1985年,國大黨的頹勢不可遏止,印度政壇群龍無首。莫迪為了更好的實現政治理想,加入了和RSS有着千絲萬縷聯繫的印度人民黨。隨後,莫迪憑藉超強的演說、辯論、組織能力和「天才般」的策劃天賦,在1990年進入印度人民黨中央機關,又在1994年成為印度人民黨的首腦人物之一。
1985年之後,是印度人民黨的快速發展時期。直到1990年的時候,印度人民黨就能和國大黨分庭抗爭了,成為印度第二大政黨,不久之後的1996年,印度人民黨超過國大黨成為下院第一大黨。這其中,莫迪的貢獻功不可沒,也讓他成為可以為印度規劃未來的超級政治精英之一。
莫迪本人信仰堅定,意志頑強,精力充沛,頭腦極為靈活而又強勢鐵腕,工作狂屬性,無任何不良嗜好,極度清廉,幾乎沒有什麼資產,且終身不娶,對親情極為淡漠,與親人一年最多只見一面,誓要把一切都奉獻給自己的祖國和信仰,多數印度人對這些特質很難抵擋得了,狂熱粉絲數不勝數。
莫迪從幕後走向前台是在2001年,在自己的老家古吉拉特邦走馬上任,成為首席部長主政一方。在其正式就任僅僅三天後,古吉拉特邦就爆發了震驚世界的種族宗教大屠殺。具體情況讀者可以自行搜索,這個事件被認為是在莫迪和其背後保守勢力的縱容下發生的,目的則是挑撥製造仇恨和暴亂以獲得多數民眾的支持。
古吉拉特邦大仇殺震驚了印度全國,連人民黨總理瓦傑帕伊也在譴責莫迪的不作為,各界普遍呼籲莫迪辭職以示負責。由於後續調查爆出的事件細節過於慘烈,巨大的輿論壓力使莫迪被迫撂了挑子。
但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在隨後提前舉行的大選中,莫迪再次高票數當選古吉特拉邦首席部長,用選票堵住了反對派的嘴,而這也被看做是極端主義在印度復蘇的開端。
莫迪真正是從血海中走出來的。
莫迪在古吉特拉邦主政的12年中,依靠強勢手腕和大力改革,使這個原本邊緣小邦一躍成為印度最富裕的地區之一,「莫迪經濟學」大放異彩,逐漸被社會各界認同,也讓印度各個群體看到了希望。而莫迪的成功又加速了印度人民黨支持率的爆炸式增長。
印度人民黨的輿論機器瘋狂的宣傳莫迪低種姓的出身和他在古吉拉特邦的政績,竭盡所能的將他描繪成印度的大聖人、實幹家、改革家,同時也渲染地緣、宗教、種族矛盾,宣稱只有自己才能結束印度的各種亂象。
最終,在2014年,印度人民黨取得了「歷史性」「爆炸性」的勝利,以下議院絕對多數的票數被選為執政黨派,莫迪出任總理,在這混亂的三十年間,尚屬首次,聲望直逼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
莫迪的背後,是印度人民黨,而印度人民黨的背後,是迫切需要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展的群體。除了依附於土地而拒絕前進的傳統地主階層、被右翼傾向邊緣化的少數族群和傳統國大黨覆蓋的官僚資產運作體系之外,其他印度社會群體都正在一步步聚集在印度人民黨旗幟之下,莫迪執政的根基很是紮實。
莫迪的大改革
由於莫迪在下院是以絕對多數席位當選的,所以任何政令和措施的推行都沒有任何難度,新政的推行毫無阻礙。
新的經濟政策,雖然能通過政令調節一些局部的問題,但治標不治本,對於印度來說阻礙最大的幾座大山,都不是通過政府行使行政權可以解決的,而是必須要修改落後的、不適應國情的法律。
修改、頒布、廢除重要法律,需要上下兩個議院同時投票過半。2014年莫迪在下議院取得了絕對多數的席位,但是上議院至今依舊是懸浮議會的狀態,印度人民黨及其政黨聯盟只是相對多數黨,國大黨逢莫必反,這就讓莫迪非常頭疼。最根本的問題如果解決不了,那麼其他方面也都是過眼雲煙。
上院議員的輪換機制非常麻煩,莫迪仍然需要大量時間來耐心運作和等待,以期控制上議院為改革鋪路。印度幾十年來發展的停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政局混亂導致改革的停滯。改革,改什麼?
1.修改徵地法案
工業化、城市化,最重要的是什麼?土地,還是土地。而印度現行的土地徵收制度,是個讓你根本無法徵收到土地的制度,至少需要土地上70%以上的居住者同意,而且還要有無數的評估和認證,如環境、生態、農業、文化等等,無數部門相互扯皮,無數項目都卡在這個問題上,直至最後不了了之,錢花了,時間花了,最後什麼都沒留下。
徵一塊地用作工業園區,或者修公路、鐵路、機場,在印度,簡直比登天還難,這個問題被公認為對印度經濟發展阻礙最大。
沒有土地就沒有基礎設施,沒有基礎設施就沒有工業、製造業的發展,也就沒有現代化的城市和國家,這個是人口大國實現工業化必須要走過的道路,會有陣痛,但也是邁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這個事情是印度能否高速發展的根本,莫迪為了推動征地法案的改革不惜得罪其最大的票源——農民,曾引發大規模遊行示威。由於國大黨及其聯盟在上議院的狙擊,數次提出而未獲通過,莫迪不得不承認失敗,「現在還不合時宜」。
2. 修改勞工法案
印度的勞工法案很奇葩,凡是超過200人的企業,未經政府批准,不得解僱員工,而政府沒事兒也不會為了一家企業得罪工人群體,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極度噁心的條款。一看就知道了吧,這個法案導致印度不可能存在太多的大型私有企業,非法雇傭泛濫,與社會主體脫節,簡直是為敵人量身定做的刑具!印度,感謝英國人吧。
只有修改這個法律,企業主才敢投資、擴充、培養人才,並納入國家體系,才能發展出勞動密集型企業,工業能力才能一步步放大,也是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反對派以“保護勞工利益”等政治正確的口號反對修改,又屢遭國大黨在上議院狙擊,也是至今沒能通過。
3. 破產法改革
這個屬於金融體系的改革,印度的破產法極為落後,過分保護債務人,導致金融系統變得死水一灘,銀行不敢放貸,真正需要資金支持的企業主借不到錢,同時加劇金融系統的監守自盜行為,銀行內部利用職務之便借錢給空殼公司然後賴賬,巨額利潤就進了自己腰包。了解經濟的朋友都懂這意味着什麼。
這個法案於2016年通過,沒記錯的話莫迪是用政治籌碼跟國大黨做的交換,使其在上議院贊成超過半數。
新通過的破產法學習借鑒了美國的做法,有效的保護了債權人,加快了銀行整頓的效率,並大力維護了金融體系的穩定,目前已經在印度的經濟發展中凸顯作用,此舉將極大的提升印度經濟的活力。
4. 稅法改革
印度舊的稅制一團亂麻,我看了都頭疼,不光中央和地方稅種門類多,而且徵收方法複雜、繁瑣,國內並無一套通用的稅收制度,各個地方邦之間關稅壁壘嚴重,極大的阻礙了印度統一國內市場和統一稅收。
新修改的稅法,這個最終也通過了,雖然剛通過的時候,讓印度經濟狠狠的疼了一下,但是目前正在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極大穩定和擴充了印度的國內市場。
破產法和稅法,對經濟環境的發展有莫大的好處,但根本還是新的勞工法和征地法的能否順利通過。
很多人會問,印度的根本問題不是在於文化和種姓制度嗎?這個說法對,但也不對。因為印度教文化和種姓制度,是現在印度根本無法改變的問題,唯一可行方案就是發展現代經濟,從生產和生活方式來潛移默化的降低其影響,印度有現代視野的精英群體普遍也是這種看法。
大選誰會贏?
2018年12月印度地方邦議會選舉讓印度人民黨吃了個大虧,由於對農民的收入承諾沒能兌現,被國大黨挖了牆角,在人口最多的幾個核心邦失去了執政地位,這個形勢讓未來兩個月的大選局勢充滿變數。但依照目前的形勢,莫迪在下院選舉中至少會以相對多數的局面獲得連任,但也有較小的可能繼續以絕對多數席位而獨立組閣,這樣也將更利於改革。
失敗?概率很小,如果失敗則只可能敗給日薄西山的國大黨,但拉胡爾-甘地被大多數印度人視作繡花枕頭,雖然出身顯赫,外表帥氣,有劍橋背景,但沒有過硬的政績和影響力,也缺乏個人魅力,很難將甘地家族的政治遺產變現,歷來崇拜鐵腕強者的印度人估計很難認為拉胡爾會比莫迪更加有利於印度發展。
如果莫迪真的敗於國大黨而無法連任,那麼改革將中斷,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政治勢力能夠有足夠的威信來領導印度的改革與發展。同時,這也代表印度背後真正的掌控者,高種姓大貴族群體否定了莫迪的現代化方案而轉向保守。那麼,繼續撕裂和分化將會成為必然,印度將再次失去現在這波產業大轉移的歷史性機遇。
所以,成敗在此一舉。
只要莫迪連任,那麼追求繼續推動改革就是既定事項,莫迪就還有機會繼續尋求把修改勞工法和征地法變為現實,也有充足的時間繼續爭奪上院的絕對控制權以求通過各種法律的修改和制訂。
與此同時,由於國際、國內的壓力,改革的必要性也會被越來越多的印度人認同,尤其會被更多的印度高種姓上層人士推動,這不但會繼續給國大黨帶來壓力繼續削弱其政治力量,也將導致印度的政治權力進一步的向印度人民黨集中。
未來五到十年左右,印度在印度人民黨的帶領下,完成對征地法和勞工法的修改,會是較大概率發生的事件(但不一定會是莫迪主導的),如果權威足夠,時機合適,印度人民黨推動修憲以加固自己的執政地位也不是不可能的。
此時趁着中國產業升級和國際產業轉移的大趨勢猛追一波是印度最佳的選擇,而這也將完全改變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一個十四億人口的,蒸蒸日上的國家,或許真的會成為第二個中國。
同時,現代經濟的發展,也會繼續帶動印度教育、文化的發展,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會潛移默化的促進思想的革新。在保守和貧困的惡性循環中沉淪的國家和地區,已經太多了,如果能走出來那就是天大的幸運。
但印度天生是撕裂的,它本不是一個國家概念,這是英國人生拉硬拽湊到一起,而走的時候又一口氣吐出來的。歷史、政治、民族、種姓制度、宗教、文化、語言、文字、地緣、意識形態的撕裂會讓印度在邁向現代化的過程中極為緩慢,和中國對比,實際上是沒什麼可比性的。
但無論如何,通過對印度這十幾年的觀察,我們應該可以得出結論,印度正在追求進步,也正走向成熟,越來越多的印度人認為應該優先發展經濟,學習務實的中國道路。
寫在最後的
很多人都關心,一個強大的印度會不會威脅到中國的地位和國家戰略?
這是另一個很大的話題了,離現在還很遙遠。
但我想,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印度會不會崩潰,因為這才是最可怕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