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6月19日,美國海軍一架編號為166510的RQ-4A BAMS-D型無人偵察機被伊朗防空導彈「斬落馬下」,海灣地區的局勢再次陷入了緊張狀態。不過雖然外界看熱鬧的一個比一個興奮,但作為當事方的美伊兩國卻出奇的淡定,目前雙方的軍事動作並不多,暫時的交手更多的還是集中在宣傳和網絡上。為了證明各自當天行動的合理性,兩國在這幾天都放出了大量的信息來指責對方,同時也為自己辯護。雖然這些信息都帶有一定的導向性,但仔細分析之後也能從一些細節方面推導和還原出整個事件全過程。
一、RQ-4A BAMS-D被擊落的全過程
根據伊朗方面公開的美軍RQ-4A BAMS-D無人機的航跡圖,再結合伊朗外長的發言可以得知,這架編號為166510的無人機是當天凌晨00點14分(本文中的時間都是伊朗當地時間)從阿聯酋的Al Dhafra空軍基地秘密起飛的。
起飛之後飛機繞了個大圈兒進行爬高,之後便開始沿着阿聯酋的海岸線向霍爾木茲海峽飛行。在過海峽的過程中,RQ-4A還是非常小心的,基本上是貼着阿聯酋的海岸線過的海峽。但是在通過海峽進入阿曼灣之後,該機航線便開始靠近伊朗了。
不過在往東飛的這個階段裡,美國人還是比較克制,基本上航線是保持在離伊朗海岸80公里左右的距離上,一直飛過了伊朗東南部海岸的恰赫巴哈爾港,在離伊朗和巴基斯坦海上分界線只有60多公里的地方才向後轉,往西飛。可能是由於轉向前航線離伊朗海岸較遠,機上HISAR偵察系統的X波段合成孔徑雷達對海岸的偵察效果不好,所以轉向後的航線明顯的更加靠近伊朗海岸了。經過測量,回航的這段航線基本上都是在離伊朗海岸50公里以內,可以說是貼着12海里(22公里)領海線飛的,這就給伊朗人提供了動手的機會了。
在當天早上3點30分左右,也就是這架RQ-4A BAMS-D快要進入霍爾木茲海峽入口時,伊朗防空部隊開始對其發出警告。伊朗外長在後來的發言中提到最後一次警告是在開火前10分鐘,也就是3點55分時,RQ-4A接到了最後一次警告,但是美軍並未理睬,依然保持原有航向繼續飛行。最後在早上4點05分,這架倒霉的RQ-4A BAMS-D被在海岸線附近已經等待多時的伊朗防空導彈一擊命中。
二、伊朗在本次行動中所用的防空裝備
在擊落RQ-4A BAMS-D數小時後,伊朗方面迅速在社交媒體上放出了導彈擊落RQ-4A BAMS-D無人機的全過程視頻,並公開了其所使用的防空系統型號為國產的3rd Khordad(三月三,Khordad是波斯歷三月的意思)防空系統。國內外不少媒體剛開始都認為是2012年出現的RAAD-1(雷霆-1)防空系統幹的,但實際上RAAD-1是有至少兩個變種的,除了3rd Khordad之外還有一款tabas。兩者在雷達和搭配的導彈方面都有區別。其中tabas與俄羅斯的山毛櫸M1系統相似,火控雷達並沒有採用相控陣,搭配的是Taer-2(鳥-2)和Taer-2A導彈。這兩款彈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山毛櫸使用的9M317導彈的山寨,它們的外形高度相似,同樣都採用雷達半主動制導,其對中高空飛機類目標的最大有效射程在50公里左右。
而3rd Khordad系統則是更類似於山毛櫸M2,使用的是無源相控陣火控雷達,也搭配了兩款導彈,但是射程更遠。其中一款是Taer-2的改進型Taer-2B,其外形上的最大變化就是邊條翼位置更靠後,同時翼面積也小了一些,所以導彈飛行阻力減小,速度更快,射程也更遠,超過50公里。另一款則是Sayyad(獵人)防空系統使用的Sayyad 2C(簡稱SD2C)防空導彈,該型導彈的氣動設計類似於美軍的標準-1艦空導彈,使用的是靠後的長窄邊條翼設計,但是彈體長度要超過標準1和Taer-2B,所以其對中高空飛機類目標的射程非常遠,伊朗人號稱其射程在100到120公里左右,但是也有資料認為其射程只有75公里,基本上是屬於遠程防空導彈了。在對比了伊朗公布的擊落視頻中發射車上的導彈細節后可以確定,這次3rd Khordad系統所用的導彈是遠射程的SD2C。
三、RQ-4 BAMS-D被擊落前的飛行狀態
由於當時在事發空域還有一架美軍的P-8A反潛巡邏機在執行監視任務,所以其正好在空中使用光電吊艙拍下了RQ-4A BAMS-D無人機被導彈命中的全過程。事後美軍為了指責伊朗的過激行為,特意公布了RQ-4A被導彈命中瞬間的視頻截圖,而從這張截圖上我們可以讀出當時P-8A的飛行高度為22289英尺,也就是6793米左右。同時鏡頭側面的俯仰刻度顯示,P-8A是以幾乎平視的角度拍攝的,所以當時RQ-4A的飛行高度和P-8A應該是差不多的。
看到這裡有的軍迷朋友可能會有疑惑,因為美國空軍的各型RQ-4在執行任務時飛行高度一般都保持在1萬米以上,為何這次海軍的RQ-4 BAMS-D只飛6千多米?這其實是美軍空海兩軍任務要求不同造成的。在海軍的BAMS-D項目中有一項特殊要求,就是需要對海上目標進行精確識別,這就要求無人機需要經常降低高度,使用光電設備對海上目標進行高清拍攝。而這也是為何BAMS-D項目的最終產品MQ-4C海信使無人機要強化機身材質,並強調抗冰雹、雷擊和鳥擊性能的原因,這些都是為快速降高和中低空飛行準備的。
這次被擊落的RQ-4 BAMS-D是MQ-4C的驗證機,所以它在使用上也經常需要降低高度飛行。根據P-8A拍攝的信息,基本上可以確定在被擊落前RQ-4 BAMS-D正保持6700多米的高度,以575公里/小時左右的常用巡航速度向西北方向飛行。
對於伊朗防空部隊來說,要打下這樣一個高度在6千米左右,尺寸和雷達反射面積都接近一架通勤公務機,而且還毫無大過載機動能力和隱身能力的空中目標,簡直不要太簡單。另外,從該機一起飛,伊朗的地面雷達就保持了全程跟蹤,對防空分隊來說,這就等於是在目標航路已知,速度已知,高度已知,且準備時間充足的情況下打靶,說實話這比平常打演習的難度都要小。
四、為何RQ-4 BAMS-D在收到警告後不提前採取措施?
造成RQ-4 BAMS-D被人打靶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美國人太輕敵,他們之前根本就沒想到伊朗人敢真打。實際上這架166510號RQ-4A BAMS-D並不是第一次來波斯灣,根據之前可查的記錄,該機在2017年12月和2018年5月兩次被部署到波斯灣地區,執行對伊朗的偵察任務,所以它也可以說是伊朗防空部隊的「老朋友」了。對於美國人而言,這次偵察任務和之前兩次也沒什麼不一樣,伊朗人沒道理會開火。而且雖然這次伊朗人宣稱RQ-4A BAMS-D是侵入了伊朗領空的,但從P-8A拍攝的視頻截圖上的經緯度坐標來看,該機實際上確實不在伊朗領空內。
從上面的定位可以看到,美國人非常雞賊,RQ-4A雖然沒進伊朗領空,但是卻是貼着12海里的領海線飛的,這碰瓷技術的確一流。
正是因為之前已經多次執行過相同任務,而且飛機也的確沒進領空,所以美國人自認為很佔理,一廂情願的認為伊朗人沒有開火的理由。這種碰瓷的手法,從冷戰到現在,美國人玩得相當輕車熟路,但是這次算盤卻打錯了,碰到了根本不和你扯淡的伊朗人,上來就打了,所以這次美國人一定程度上也是被搞得措手不及。
當然,伊朗人此次行動也不是心血來潮,實際上是精心策劃且有所目的的。為的就是探一探特朗普的底,看一看他對伊朗到底是真強硬還是只是虛張聲勢。所以在攻擊目標的選擇上,伊朗人放過了那架有人的P-8A,只打無人的RQ-4A BAMS-D,既實現了教訓和試探美國人的目的,又避免了造成美軍傷亡,讓美國人有台階可下,這個策劃的確很精妙。而從事後特朗普的表態來說,伊朗人的此次試探行動完全可以說是大獲成功。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