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大局釋疑與國際政局未來影響

風起青萍

南海實控與印度洋軍事常態存在,在中國未來的海洋戰略中,會統籌考慮。所以目前中國對南海的解毒千萬不可如一些看法而流於「一隅」的短淺目光,因為未來(不會超出十年內)建設的印度洋艦隊(當然不會是這個名字)巡航印度洋保衛護航,其基地必定在海南,而印度洋補給問題已經提前解決。

The-future-of-the-South-China-Sea

早在四年前,人民日報就發文,要在南海給美國人「立規矩」——這個言簡意賅的表述極為精確,含義也很明確:要在南海給美國划紅線。目前南海軍事優勢與保障能力的完全生成正在加鞭。筆者所處高度不同,當然難以盡窺「堂中精奧」,而只能在有限新聞基礎上自我研判和解毒、而且還不能和盤托出(因為安全因素和形成思路)但是南海的位置決定了實控是必然的,戰略規劃也是確定的。

一、南海實控原理釋義

中國海空軍控制南沙海域,加大了海、空力量的防禦縱深,也更加有戰略迴旋餘地,而且對來自潛在敵對大國(或駐在國)基地的戰略空襲、或偷襲、以及掩護中國陸軍戰役行動,具有至關重要的軍事意義。

海空軍在維護域內國家海外利益時,必須要有暢通的前出通道,才能使得我海軍直接突破一島鏈,東出太平洋、西出印度洋。有效控制南海海域,可以提高對敵對勢力的威懾能力,從而在海洋方向把握戰略主動權,也可直接制約和影響特定國家的海上能源生命線。在如今美日澳菲越圖謀南海的情況下,就直接威脅對方的海空力量甚至本土安全。

另外,隨着台獨即將上台,未來幾年台海安全局勢可能有變,南沙就成為直接阻止強敵軍事干預台海的軍事對抗前沿。在這裡保持軍事優勢也能對台海戰場形成封鎖、掩護、大軍輸送的有利態勢。一旦控制這一海域,對日本的鉗製作用更能迫使他處於戰略危局而不得不低頭,對越南海陸的強大壓力則早已經取得顯效。

現在的南海相對以前進步巨大,但海域面積大、控制難度大、建設周期長,南沙海域島礁控制數方犬牙交錯,最大的問題是域外力量做局,以及軍事之外的政治層面延伸更增大了解決難度。據消息,幾年前的南沙島礁建設造價已達每平數萬。
所以國際安全環境這個大氣候,中國還是要力爭的——當然是在「既定南海大局」之下的爭取。另外南海建設方面,“建設的控制與收放力度」應該是有彈性操作空間的。

美國在南海的攪局是基於鉗制中國發展的考慮——背後原因或是「國家和資本」的未來主導權博弈籌碼之一而非全部。但域內各國(除了菲國)絕不會選邊站,經濟上TPP能否達成並實施、與軍事上是否能重返克拉克蘇比克、金蘭灣可能是兩個看點。

美國在調整南海域內軍事力量部署方面已經加大了力度。近期與菲落實了五個陸空基地的駐留協議意向,其中兩個面向南海的空軍基地對南海的威脅是中國要警惕的,但是「常駐」可能不現實,未來空軍在菲國五個基地與澳洲、日本之間「輪駐」與靈活機動的部署才是其軍事威懾的意圖。另外就是星國的樟宜,但作用有限。

美國五個駐菲基地部署圖
美國五個駐菲基地部署圖

中國從政治、文化、經濟、軍事各方面對南海域內各國的合縱連橫與手段運用,要順應南海形勢的多變而及時調整,其中有些是做而不說,對1-2個又傻又奸到極致的「國家」,最終買單的必然是他的近億民眾,這個先略過、而亞細安組織的未來發展利好與大國博弈下的戰略壓力,卻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政策導向要素。

從中美由此導致的變相「軍備競賽」的角度講,美國人未來真的已經不是對手。看看兩國從現在到未來幾年軍備發展(艦艇、軍機、天基、核武等)方面的數據對比來看,三五年之後就是「別有洞天」的戰略新局。當然,不能僅僅從軍事方面來看,那麼從國力(進即經濟規模)來觀察,一樣一樣的。在這個「趁你病、要你命」的時期,不能客氣。這既是復興中國夢的良機、也為我們代俄羅斯報了一箭之仇、何樂不為?

從東南兩海聯動的角度看,東海識別區早已塵埃濺落,在海南漁業法規、南海法庭建立島礁建設成型后,南海形勢在有利於中國大局的情況下,同時也愈加複雜了。美國軍事介入已經成為事實,這也正是我反覆鼓吹中國從軍事上「內海化」加快操作的原因。

美國除了濱海艦巡航、航母艦艇及空中定期巡航,現在的外交與軍事布局的手段還有:

1.與菲國簽訂駐軍協議,海空重返蘇比克及克拉克。(現在不在這裡設立基地的原因,恰恰就是隱秘處最擔心的:不願引發更大的中國「南海實控對抗」。)

2.拉日本軍事進入南海海域,或聯演、或軍事支持域內國家對抗中國。(此事若進一步成為事實,東海對日反制措施會進一步提升。)

現在的美軍「自由巡航」,只是前期對華的軍事試探,同時也是西太部署的步驟,也有拉動域內外國家聯合反對中國的因素,但是效果絕不會理想。因此在當下準備走實的情況下,如中國不能有力截斷並強力阻絕其強行進入南海海域的「常態軍事巡航」之軍事企圖,則以後必將成為常態、甚至更大的艦隊在南海巡航、以及與日本等的聯演。

軍方會不會在南海有大動作?或啟動南海識別區?前項應該有也必須有,後者倒不急。

二、南海衝突加劇對未來國際政治層面的影響

目前這個階段(即最後的戰略窗口期)也是實力對比的臨界點,它對中美而言其實同樣重要:隨着中國為首的新型大國崛起,美國將慢慢變成一個「並非獨一無二」的大國,這將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雖然還有較長時間。但美國必須學會正視、適應自己的相對衰落並適應中國的強大與復興,這對於美國未來國運的「能否保持」,極為重要。而美國「最壞的選擇」是試圖抵制、遏制中國,那就如基辛格前幾天剛在北京講過的「將使這個世界可能重新陷於冷戰泥潭」。(大意如此)

中美戰略對抗的另一個可能,可能是美國同樣不願看到的:即以中俄為核心的上合徹底從政治、軍事、經濟方面打造世界島的兩強融合格局相抗美日(或歐),也許會達成西自高加索、伊朗高原、興都庫什山一線——東到俄遠東地區、中朝一線的超級陸上一體化聯盟,從而形成中俄背靠背相抗美日(歐)集團的國際政治安全新局。

與日本的釣島爭端,當年的擱置對中國而言是空間換時間的長遠戰略謀划,但今天日本的政策完全走實后,此舉對他的傷害尤其大,甚至大到它無法承受:因為日本現在不肯低頭源於「美國始終強大」的判斷,那麼他未來就必然付出「更加沉重」的代價,最悲哀的是它會既無實力、也無資格,還不能與中國「討價還價」。這一天我們會看到的。

「遏制中國」的意圖,其實只是某些西方學者智庫、或政府正在執行、或「愈來愈難以執行」的天大的任務。可以想象:假如真的由此形成「新冷戰」格局,那麼它只會加速美國地位的下滑而絕不會是相反。對整個西方世界而言,中國的崛起將加深西方世界的普遍失落情緒,西方從此將進入漫長痛苦的「自我調適」階段來適應之。隨着時間的推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們「躁動的心」會趨於平靜的的,但也許不是現在。■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