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不是特效藥

梁文新

香港社會經過幾次大型衝突之後,有關「特赦」的議論甚嚣塵上上、漸成各界焦點。筆者留意到,盲反派喉舌媒體《生果報》今天的社評也在鼓吹「全面特赦」,認為這才是讓香港得以「重新出發」的良藥。對於這樣的論調,筆者絕不苟同。大家必須想清楚一個問題:今次若是特赦了違法者,那麼下一次呢?當再有爭議議題出現,反對者們又靠暴力抗爭、製造衝突來要挾政府;年輕人又因為「有例在先」就以為違法無罪、更加有持無恐,試問當此情形出現,難道又要靠「特赦」息事寧人?一旦墮入此種惡性循環,莫講「重新出發」,香港只怕是萬劫不復。

《生果報》為了販賣「特赦論」,在社評中「用心良苦」地描繪了一副頗有「建設性」的願景,認為現時的社會矛盾若不盡快解決,「林鄭政府固然脫不了深重管治危機,未來的特區政府也將受拖累,無法恢復有效管治及穩定」,所以最好就是「全面特赦」,即是「不單抗爭者不該被追究,前線執勤警務人員同樣也該特赦」,「只有全面特赦才能解開官民、警民心結」、「讓各方展開平等及有意義的對話」云云。筆者要指出的是,這樣的說辭乍看之下似乎「充滿善意」,但實質上卻相當短視,因為若是開啟「特赦之門」,當人人都以為違法無代價時,也就目無法紀;一旦法治分崩離析,才是香港最大的管治危機。

先例一開 後患無窮

筆者有此憂慮絕非空穴來風。或許「特赦」、「不檢控、不追究」確能平息一時的紛爭,但從長遠而言,恐怕後患無窮,所有具爭議性的政治議題都可能「出事」。可以預見,日後當《國歌法》本地立法、廿三條立法,甚至「明日大嶼」這些議題提上日程時,恐怕又會招致盲反派的全力「圍攻」。只要不合一己之意,就重演拉倒《逃犯條例》的策略,煽動包圍、衝擊,既然成功讓政府「跪低」了一次,就要用同樣的方法讓政府「跪低」若干次。如此下去,政府施政勢必寸步難行,更遑論「重新出發」。由此看來,所謂「特赦」,非但不是化解危機的良藥,到更像是飲鴆止渴的毒藥。

拳頭可以解決問題?

而筆者更擔憂的是,過去幾次衝突,已見到確有一班年輕人崇尚暴力違法,如果對這些人大赦、不追究,恐怕只會樹立壞榜樣,讓更多年輕人錯誤以為「只要有政治訴求就可以違法」,甚至信奉「拳頭可以解決問題」,只要一言不合或者意見不同,就揮拳相向。近日在多個示威場合,武鬥、施襲的例子比比皆是,有女士被箍頸、扯衫、扯頭髮;有年邁老伯被數十黑衣蒙面人圍堵、推倒地上……這些事情發生在今日香港,本就已經匪夷所思,若是再對這些違法亂紀者「特赦」、容忍,豈會再有人尊重法治?筆者要說的是,香港這個「法治之都」,不是「暴力為王」的蠻荒之地;守護法治,是每一個市民的責任。■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