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日韓的相互傷害和這種傷害的外溢

6哥的話

日韓貿易爭端的起因,表面上是勞工賠償問題,實際上日韓之間因恩怨引發爭端絕非一個勞工賠償問題,還包括慰安婦、島爭等諸多歷史遺留和現實利益衝突問題。這些問題在韓日之間已經撕扯了幾十年,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

歷史遺留問題中慰安婦和勞工賠償問題,日本原本以為朴槿惠政府時期在美國的強力彈壓下,日韓鑒訂了關於解決慰安婦、勞工賠償等問題的協議後,日韓之間有關這些問題通過達成協議的方式已經解決,沒想到文在寅上任後韓國新政府直接推翻了前任政府與日簽訂的這些協議,不但重提勞工賠償問題,還直接解散了根據2015年《韓日慰安婦協議》設立的「慰安婦」基金會。

在勞工賠償問題上,日方認為日韓之間的勞工問題早在1965年兩國建交時簽訂了《日韓請求權協定》後就已經解決,韓方的索賠權已終止。

韓國方面則認為簽訂協定後只是韓國官方索賠權終止,韓國民間的索賠權並不受此限制,韓國民眾仍有權向日本索賠。更讓日本生氣的是,韓國政府一直鼓勵民間起訴日本企業,韓國法院還一邊倒地判日企敗訴,重罰日企。

這次日本向韓國發起貿易攻擊的直接導火線是,今年1月份韓國大邱地方法院裁定查封被判罰日企在韓資產一事。日本對韓國法院的判罰結果並強制執行的行動十分不滿,當時就威脅將採取報復措施。加上之後的「慰安婦」基金會解散一事,日本對韓國的怨氣越來越大,但考慮到6月底的G20峰會,日本一直忍着。

G20峰會剛過,7月1日日本就對韓國提出抗議並宣布將對韓國實施貿易限制,7月2日日本抱怨韓國在G20峰會前沒有對戰時勞工問題作出正確回應,7月4日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攻擊正式開始,決定限制用於製造芯片和液晶屏的3種半導體核心原料對韓國出口。

儘管在相關半導體材料領域韓國處於相對不利地位,因過度依賴對日本的進口導致自身沒什麼優勢,但韓國並不打算認慫,至少在氣勢上不想輸給日本。

7月4日日本對韓國實施制裁後,韓國也發起了反制行動,內部,除了宣布追加3000億韓元(約合17.6億元人民幣)促進本國自主研發積極「自救」,制定經貿領域反制日本的措施外,韓國還準備在WTO起訴日本,並用終止《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威脅日本。韓國民間的反日情緒也高漲起來,開始全面抵制日貨。外部,韓國一直把希望寄托在了美國身上,希望美國能夠出面調解日韓關係

然而日本並沒有被韓國這些內外的舉動「嚇住」,執意讓爭端升級,對韓發起貿易制裁後剛剛又將韓國直接拉黑,從「白名單國家」中剔除。作為反制,韓國也將日本從「白名單」中刪除。

對於日本向韓國發起的貿易制裁,日本官方拒絕承認主要是因勞工賠償問題而起,而是說因為朝鮮。

安倍稱,對韓國做出貿易限制是因為韓國沒有遵守「勞工問題」的對日承諾,那麼日本就有理由相信韓國也就很難履行好聯合國對朝鮮的制裁決議。

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則把安倍的意思大白話了,他稱限制韓國並非「歷史問題」,而是擔心這些半導體材料經韓國流入朝鮮,日本這麼做是出於國家安全考慮。

日本這牌坊立的夠高!!!

日韓之爭愈演愈烈,相互傷害的程度越來越高,波及的範圍和領域也越來越廣,從官方到民間,從經濟到外交,無一不充滿濃濃的火藥味兒。

面對日韓的紛爭,作為唯一可以同時深度影響日韓兩國的國家美國,起初不願意介入調停,一直作壁上觀,儘管韓國從一開始就請求美國干預。

在韓國的一再請求下美國介入了,開始在日韓之間勸談促和。先是博爾頓飛赴日韓進行「勸解」,接着是蓬佩奧利用東盟峰會在日韓間強拉硬撮合,結果都沒成功。

日本方面表示,「日韓之間除了貿易上有點兒糾紛,其它方面的合作仍在繼續,一切正常,不需要調解」。日本前駐美大使藤崎一郎公開表示,日韓間不需要美國進行調停,就像日本不會去調停美墨或美加關係一樣,這是日本和韓國之間的事。

日本這是膽兒肥了,居然敢對美國的介入調解不買賬?事情沒那麼簡單。

美國勸淡促和沒成功的原因,表面上是日本拒絕妥協,實際上是美國介入調停的力度不夠,說的再明白點兒就是美國希望日韓繼續「咬」下去,「咬」得再狠點。

在美國積極操弄「波斯灣護航大聯盟」和「聯合國軍」的當下,美國需要的應該是讓日韓放下陳見,停止吵鬧、撕咬,精誠團結,聯合起來配合美國。但特朗普政府卻反其道而行之,讓日本挑起事端「咬」韓國,還撒手不管,任由日韓互咬升級。這倒底是為什麼?特朗普政府到底打的是什麼算盤?

筆者在前邊的文章中分析過,美國讓日本搞韓國,進而引發韓日互搞,目的就是為了敲打韓日、訛利(防務費)並進一步綁架韓日。要知道在韓日美的三邊關係中,日韓之間越相互不待見,它們對美國的依賴性就越大,那麼美國敲打、訛詐和拿捏起韓日來也就越容易和順手的多。

那麼特朗普政府這麼處心積慮的布局到底要實現的目的是什麼?或者說是準備要解決哪些問題?現實層面,橫亘在美國與日韓之間的問題主要有三個,一個是防務費,一個是配合美國海外行動,一個是中日韓之間的合作,主要是經濟。

關於防務費,韓國雖然表現的比日本稍微好點兒,但韓國跟日本一樣不積極掏,更不願意多掏。

關於配合美國的海外行動,韓日兩國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做到每一項都完全絕對配合美國的。對伊朗禁油,韓國完全配合,日本一直在扭捏;「波斯灣護航聯盟」,韓國不可置否,日本明示不願意參加;「聯合國軍」,日本舉雙手贊成,願意參加。韓國不反對「聯合國軍」,但堅決反對日本參加。

關於中日韓之間的經濟合作,日韓贊成,美國反對,攪局中日韓之間的經濟合作的方式,以前美國是挑起韓中、日中矛盾加以破壞,現在是直接挑起日韓矛盾間接攪黃。

在特朗普的眼裡防務費是一個優先解決的問題,他認為只要防務費的問題解決了,其它兩個問題就不是問題了,可以迎刃而解。或者是在解決防務費問題的過程中順手就能解決掉。而要讓韓日乖乖多掏防務費,靠說服教育顯然不行,強行命令它們交也不合適(起碼的「裝」得有,實際上也是要不動),最合適的方式就是讓韓日都有求於美國,這種情況下它們才自願多掏,於是日本就開始「咬」韓國,爾後日韓之間就互相「咬」了起來。那麼特朗普政府是怎麼一步步實現這個陰謀的呢?往下看:

在與日本的貿易撕扯中韓國從始至終請求美國介入,扭捏了半天後美國才介入調停,但美國的態度是既不駁韓國的面子,也不在調解一事上用力,典型的表現就是,美國已介入調停,但並不對帶頭挑事的一方日本施加任何壓力,任由日本把爭端升級,將事態擴大。美國這麼做也很好理解,日本的攻擊越猛,韓國的壓力就越大,韓國壓力越大,對美國的求助力度就越大且越急。

早在訪問日韓期間博爾頓就向日韓兩國提到防務費問題,這次要的更多,美國要求日韓在原基礎上或增加5倍左右。當時媒體只報道博爾頓向日韓索要防務費一事,並沒有提及具體數額和增加的倍數,美日韓三方誰也沒有公開這方面的信息。現在韓國求美國幫忙求的這麼急,美國當然就可以向韓國開出調解條件,對韓國獅子大開口了。

東盟峰會蓬佩奧調解「失敗」後,美國公開喊話韓國交防務費,金額高達50億美元,是韓美今年2月商定金額的五倍還多。韓國明知美國這是在日韓發生貿易摩擦之際來敲詐自己,這種背後捅刀的行為雖說很不地道,但適逢困難,自己又有求於美國的時期韓國根本無法,也不敢拒絕美國的要求。畢竟相較於日本撕咬造成的損失,這50億美元並不算多。特朗普政府也正是抓住了韓國的這種心理,才公開將調解韓日矛盾與索要防務費一事掛了鉤。

多掏防務費這事定了,現在擺在韓國面前的選擇是,這防務費是快掏還是慢掏?是早掏還晚掏?是利利索索地掏還是拖着不好好地掏?如果是前者,韓日之間的貿易糾紛很快就會結束;如果是後者,那韓日之間的摩擦一時半會兒很難結束的。

對韓國而言,50億美元的防務費和來自日本的貿易攻擊同樣都讓韓國疼,想要止疼唯一的辦法就是與美國「商量」,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解決了與日本的貿易糾紛,又可以少掏點兒防務費。

特朗普政府喊話韓國掏50億美元防務費就是在給韓國開條件,給韓國開出條件本身就是為了更好地跟韓國講條件,既然你韓國討價還價,既想少掏錢,還想把事了,那簡單,多幹活就是了。

那特朗普政府想讓韓國幹的活兒又是什麼呢?就是上邊提到的美國要求韓國參加由美國操弄組建的波斯灣水域「護航艦隊」,停止反對日本加入「聯合國軍」等等。

錢得了,事辦了,韓國還得磕頭謝恩,對美國來說這簡直就是沒本萬利的買賣。誰說不是呢!特朗普原本就沒指望韓國一下子掏出50億美元(當然韓國一聲不吭,直接掏了更好),這是特朗普一貫的行事風格,也是其商業上所謂交易的藝術的成功秘訣在外交上的應用。先給韓國製造麻煩,然後把給韓國製造的麻煩當作籌碼與韓國做交易,交易成功,一舉多得。

韓國就這麼被美國算計了,那日本呢?這事上日本跟韓國的結局差不了多少。你別看日本現在表現的咄咄逼人,在與韓國的貿易摩擦中似乎佔盡了優勢,韓國一跪,日本必被美國摁跪。即便美國不摁日本,就這麼跟韓國一直撕扯下去,隨着韓國反擊力度的增大,日本也會逐漸受不了,最終也得求助於美國。到那個時候拿捏完韓國的美國就會反過來拿捏日子。

實際的情況是特朗普政府根本不會等到拿捏完韓國才開始拿捏日本,而是韓日一同拿捏,只是側重點和方式不同而已。別忘了博爾頓訪問日本時先於韓國對日本提了防務費的事,而且跟韓國的一樣也是5倍多,別看都是5倍,相較於韓國,因基數不同,日本掏的更多。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結局跟韓國一樣,那日本主動挑釁韓國又圖的是啥?

日本沒的選擇,美國主子的命令不敢不執行,更何況替美國行事日本向來都是夾帶私貨,有自己的小九九。

那麼這次日本主動攻擊韓國,要替美國做的事和夾帶的私貨各是什麼?

替美國做的事:

警告文在寅不要在韓美關係上走的太遠,施壓韓國回歸到之前美韓關係的軌道上和美日韓(西方)的舊體系中。文在寅上台以來,除了暗中打擊和清除韓國的買辦勢力,在交保護費的事上也是牢騷滿腹,還一再向美國提起和索要美軍對韓軍的戰時指揮權,等等吧,文在寅的舉動已經引起了美國的警惕和不滿,敲打和警告包括文在寅在內的對美陽奉陰違的韓國官員也就成了必然,但在美國不方便出手的情況下就只能由日本代勞了。日本向韓國發起貿易攻擊,除了要達成以上的目的外,有意無意地(日本可能是無意,特朗普政府絕對是有意)還為美國向韓國催要防務費創造了便利條件。

日本自己的小九九:

一,警告韓國勿在歷史遺留問題,如慰安婦和勞工賠償等問題上反覆,讓日本難堪。二,藉機打擊韓國的半導體產業,確保日本在相關領域的優勢。儘管日本的這種優勢逐漸喪失並非因韓國一家因素,但在不敢對美國和某大國發難的情況下,日本只能捏韓國這個軟柿子。

有網友說日本主動攻擊韓國,這是日本與某大國,在聯手打擊韓國內部已被美國(西方)操控了的利益集團和它們把控的相關產業。給出的理由是自從薩德事件後,韓國主要資本勢力已差不多被趕出了某大國。另一個理由是G20峰會後某大國領導人剛離開日本,日本就向韓國發動攻擊,很難說這不是提前商量好的。筆者覺得這種觀點比特朗普還不靠譜。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攻擊,這是日本一貫喜歡偷襲的表現,適逢對東亞和東北亞具有舉足輕重影響力的兩大國,正斗得昏天黑地無暇顧及在兩個地方的時候,日本趁機就對韓國發動了偷襲。參考日本在歷史上的表現,這種說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筆者並不贊成。不贊成的理由是,國家與個體的最大區別是,個體可能會被一件事牽扯了所有的精力,但國家不會。所以“……無暇顧及……”這種說法並不成立。

最後說一下日韓的相互傷害造成的外溢傷害,所謂外效傷害個人認為是指對中日韓合作及美日韓合作造成的傷害。

在中日韓三國就自貿區談判、與東盟10+3及RECP區域經濟合作推進等方面剛剛又開啟後,日韓之間就發生了貿易衝突,這對中日韓三國而言絕對不是什麼利好消息,但對美國來說卻是好消息,美國希望這種情況發生,如果不發生,美國會想辦法讓這種情況發生,這次讓日本主動挑釁韓國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破壞中日韓之間的合作。

對於這種說法,個人表示贊成。在之前的文章筆者就說過,美國不會允許韓日靠的中太近,一旦靠的太近美國必然會把它們拉開,辦法就是在中韓日之間挑起事端,製造矛盾。所以在中沒有拿捏住美國或逼退美國前,中日韓之間經濟深度合作這事暫且想都別想,對中日韓三國就自貿區談判等諸事項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日韓撕咬對美日韓三國之間的合作,及美國建立維護的東亞和東北亞安全框架造成傷害是肯定的,美國自己也承認這一點。但在特朗普政府看來,在大局可控的情況下,相較於訛詐防務費和強迫日韓配合美國海外行動這些急於得到的眼前利,那點兒遠期戰略上的傷害不算什麼,所以特朗普政府就攛掇日本咬韓國,然後任由韓日相互咬……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