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一瓜各表」的背後,藏着什麼真相?

花叨叨

李超人終於打破沉默。8月16日,李嘉誠在香港各大報紙刊登整版廣告,廣告至少分兩個版本,其中一個版本主題是反暴力,寫着「最好的因可成最壞的果」「以愛之義,止息怒憤」,另外一個版本則寫着「黃台之瓜,何堪再摘」。署名都是「一個香港市民李嘉誠」。

這是李嘉誠就香港局勢首度發聲。

雖然發聲,但說得卻是曖昧不明。兩則廣告都沒有提及所指對象,這給外界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間,也引發了強烈的質疑。

在所有質疑中,最突出的是「黃台之瓜」。

1

「黃台之瓜,何堪再摘」這一典故來自於唐朝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章懷太子李賢的《黃台瓜辭》,這是他受到政治迫害、臨死前對武則天作出的絕命詩。

這首詩的全文是:「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

李賢感嘆的是武則天為了奪取皇位,連親生兒子也不放過。他藉此詩勸告武則天,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自己的親生骨肉。

在廣告刊登後,李嘉誠發了一個聲明,解釋為什麼要刊登兩個不同的廣告:目前香港形勢複雜,難以用單一語言或溝通方法響應,「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之說法」。

什麼意思呢?

大致就是說,對不同的人要採取不同的說教方式,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但是,這對平息質疑幾乎毫無用處。

誰是不堪再摘的瓜?誰又是摘瓜人武則天?

此外,在「反暴力」廣告中,「最好的因」指的是什麼?所謂「六愛」的順序是什麼?

這些,李嘉誠都沒有說明。

批評者大多指責李嘉誠態度曖昧,有騎牆之嫌。

1、用「黃台之瓜」暗喻內地和香港的母子關係,很明顯瓜是香港,摘瓜人武則天是北京。而且「這句話只刊登在親政府的大公報」上,這是說給香港政府甚至中央政府聽的,勸誡政府別再迫害香港了;

2、其廣告詞「最好的因,可成最壞的果」,明擺着是說這次暴亂的動機是善意的,這是很直白地在支持遊行和反修例了 ;

3、這是一種算命大師的套路:香港人抗議獲勝了,他可以說「我在支持抗議者」;中央政府成功壓制住了香港抗議者,他可以說「我支持中央政府,反對暴力遊行」;

李嘉誠說了話等於沒有說話,這是他作為資本家的「投機策略」,見風使舵,一邊反暴力,一邊暗指政府,想兩面討好,實際上這些年他本人才是最大的「摘瓜者」;

4、在「反暴力」廣告中,疑似有「因果由國,容港治己」的藏尾。

也有一些聲音認為,李嘉誠的話可以有另外的解讀:

佔中鬧過一次,這次是第二次鬧了,這也就是黃台之瓜,何堪「再摘」,如果繼續鬧下去,結局必然是「抱蔓歸」”;至於藏尾什麼的,屬於過度解讀了。此外,「黃台之瓜」的廣告,至少刊登在了《大公報》《信報》和《東方日報》三份報紙上。

2

有意思的是,在香港,李嘉誠的話也並不討好:

「李是婉轉地表達對香港保持一國兩制的支持!」

「李嘉誠只愛他自己,從未見他愛過香港。他唯一算計的只是他自己的利益,之前反送中他是同意的,如今條例擱置,他的目標已經達到,而雙普選是傷害他這種官商勾結者的利益的,不指望他會關心。而香港出現暴力、法治自由受損、罷工癱瘓、經濟下跌首先受損的就是他這種資本家,所以出來登報勸學生停止。」

「此時表態是在有壓力的情況下,又不想昧着良心說話!只有模稜兩可的態度,才能不得罪各方 …… 才能繼續苟且經營他的生意帝國!這充分說明緊要關頭就要來到。」

其實廣告里至少有一句是實話,那就是李嘉誠的確不是第一次用「黃台之瓜」來比喻香港局勢。

2016年3月,李嘉誠出席公司業績記者會上曾經引用過「黃台之瓜,何堪再摘」。彼時,旺角暴亂剛發生不久,李嘉誠的話格外引人關注。他表示,香港目前各行各業都有壓力,他希望港人就算政治態度不同,也要為香港整體利益出發,不要傷害香港,「黃台之瓜,何堪再摘」。

這些話在當時也曾引發過爭議,有媒體追問他誰是「摘瓜人」,對此,李超人打了一手漂亮的太極:「我也想知道。」

因此有人說,李嘉誠的觀點就是,不想明確表達觀點。

3

李嘉誠的整版廣告,看似來得突然,但其實有許多的蛛絲馬跡可尋。

早在8月初,《大公報》刊登了一篇署名「龔之平」的文章,標題是:《商界領袖們,請與市民一起對亂港勢力說不》。

標題雖然說得客氣,但文章卻十分犀利:

「商家一向講究長袖善舞、八面玲瓏,不輕易對政治問題表態,不輕易得罪任何一方,在社會高度撕裂的情況下更是低調再低調。然而,形勢比人強,不管如何與世無爭,如何明哲保身,在當前亂局中誰也無法置身事外。須知亂港勢力搞的所謂革命,就是顛覆,就是砸爛現有秩序,加上香港一向強烈的仇富情緒,『地產黨』形象多有爭議,明哲保身恐怕只是一廂情願。相反,你愈是躲避,愈是被視為軟弱可欺,愈是惹禍上身。早前有暴徒在沙田的商場以血腥暴力衝擊警察,遊客避之不及,居民怨聲載道,若情況持續,還會有人來光顧消費嗎?還會繼續悶聲發大財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香港都沉淪了,『一國兩制』都不保了,生命安全尚且難保,遑論身家財富?」

這篇文章大有考究。

香港媒體人普遍相信,「龔之平」是一個筆名,執筆人身份神秘,而它傳遞的據信是來自政府方面的聲音。

因此,這一文章也被解讀為劍指那些明哲保身的騎牆派大資本家。

這一說法有待考證,然而接下來的事實是,香港「四大家族」終於打破了沉默:

8月14日,長江集團、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恆基兆業、新鴻基地產在香港《東方日報》刊登整版廣告,呼籲停止暴力行為,重建和諧社會。

除富豪家族企業,香港各大商會、怡和集團等老牌財團,也紛紛表態。

16日,李嘉誠本人終於發聲。

因此,也有人解讀,「黃台之瓜」其實有李嘉誠對政府隱晦的抱怨:我們商人不容易,政府不要再給我們施壓了。

超人李嘉誠到底想說什麼,我們終究無法得知。但有一點是清楚的,之所以如此多聲音指責李嘉誠的春秋筆法「雞賊」,其實是民間對大地產商們長久沉默態度的一次集中反彈和爆發。

4

不管是不是違心地站出來表態,大資本們無論如何還是不痛不癢地表了態了。

但能起到彌合香港社會分裂的作用嗎?

一方面,李嘉誠雖然這兩年在內地飽受爭議(其實在香港爭議也不小),但香港社會對白手起家、創立了巨大商業帝國的他,總體上還是尊敬的。比如,港人還會稱呼李嘉誠為「誠哥」。此外,李嘉誠的個人形象在香港社會也比較好,91歲的他至今還戴着普通手錶,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再加上他經常對外捐款,香港稍微年長一些的人對他大多抱有好感。從這個意義上說,李嘉誠的廣告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但是另外一方面,那些不高興的年輕人們,並不太了解李嘉誠的經歷和故事,「李嘉誠」更像是過去一個時代的某種符號,一種讓今天年輕人無感的符號。因此,李嘉誠的聲明對當下的香港局勢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能不能規勸住衝動的年輕人,很多人態度悲觀。

買不起的房子、低質量的生活、沒有未來的人生,被廣泛認為是香港年輕人之痛,也是導致這些年輕人被政治力量利用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也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野蠻生長結出的一個惡果。

對此,香港的大資本家們大概最是心知肚明。

一紙輕飄飄的廣告或許的確起不了多大作用,但是他們其實可以做得更多。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