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亂香港?那是割歐美企業的肉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優秀高效、信譽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許多跨國企業來港發展。」這是渣打銀行近日在港媒登廣告,強烈譴責暴力行為禍港時對香港的評價。跨國企業看重香港,是因為它們在香港可以獲得巨大利益。將地區總部(辦事處)設在香港的國際企業超過3700家,涉及進出口貿易、零售業、教育業、金融業、運輸物流業等。這些企業中,超過七成主要針對在中國內地的業務,還有的是針對整個亞太市場。值得一提的是,地區總部在香港的美國企業最多,佔了兩成,其次是日本、英國、澳洲、加拿大等國。一些歐美國家在香港問題上說三道四,甚至暗中搗鬼,最終也將損害它們國家企業和公民的利益。

美國有1300多家公司在香港運行

香港是美國紅酒第三大、牛肉第四大出口目的地。美國紅酒經銷商埃文斯過去20多年來經常往返於美國、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主做出口生意的埃文斯說起香港的美食如數家珍,但他更強調香港對很多美國公司亞太業務的重要地位無可替代。在他看來,美國公司之所以鍾愛香港,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獨立關稅和自由港地位,使香港成為西方企業進出口貨物的最佳中轉站之一;二是便利的營商環境和完備的金融、通信基礎設施;三是高效、專業和國際化的技術人才。此外,埃文斯的很多美國同行將香港視為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橋樑。

談到近期香港連續不斷的街頭運動和暴力事件,埃文斯表示很揪心。包括他在內的很多美國企業家擔心「東方之珠」的國際競爭優勢削弱,因為那樣的話,一些美國企業在港利益也將嚴重受損。

中國香港是美國在亞洲的重要經貿夥伴之一。美國國務院網站稱,「美國與香港有着密切的經濟和社會關係」。美國公司普遍看好香港的商業環境,包括香港的法律制度、信息流動、低稅收和基礎設施。美國有1300多家公司在港運行,約8.5萬美國公民住在香港。

香港特區政府網站顯示,美國目前有238家跨國企業的地區總部設在香港,此外,美企在港還設有443家地區辦公室以及587家當地辦公室。在香港運營的著名美國公司包括亞馬遜、蘋果、思科、戴爾、杜邦、埃克森美孚、IBM等。香港還是美國跨國金融公司的重要地區總部所在地。美洲銀行、花旗銀行、JP摩根等美國主要銀行都在香港有分支機構。

美國貿易代表署的《國別與地區報告》顯示,香港在美國貿易夥伴中名列前茅,並且是美國最大貿易順差對象,近兩年美對港貿易順差都超過300億美元。美國向香港出口的主要商品有飛機、機械、珍珠、黃金、鑽石、藝術品、肉類、水果和堅果等。人口僅為700多萬的香港是美國第六大農產品出口市場,2018年美農產品對香港出口高達40多億美元。

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對香港的貨物和服務出口支持了約18.8萬個美國就業崗位。投資方面,2017年,美國對香港的直接投資為812億美元。美國在香港的直接投資主要由非銀行控股公司、批發貿易、金融和保險公司主導。2017年,香港對美直接投資為110億美元,主要集中在貿易、製造業和房地產。

正是由於如此重要的投資、經貿等利益,儘管華盛頓少數鷹派挑唆「港獨」分子鬧事,但仍有不少理智聲音主張美國必須維護香港法治與穩定。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近日發表前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何瑞恩和前國務院東亞及太平洋事務代理助卿董雲裳撰寫的涉港政策評論,他們認為,華盛頓決策者必須考慮如何應對正在發生的事件,「衡量成功的標準不是實力的投射,而是對美國利益的保護」。美國在香港的經濟利益非常重要,「鑒於這些直接利益,美國有強烈的動機支持維護香港高度自治的努力,以及香港作為中國一部分的一個充滿活力、開放和法治社會的模式」,而在持續的衝突中使用暴力會損害美國的利益。

英國和加拿大,都有30多萬人在香港

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8月15日就香港局勢舉行中外記者會,他表示,目前,有30多萬英國公民在香港工作和生活,300多家英國公司在香港投資興業。香港保持繁榮穩定,不僅符合中國的利益,也符合包括英國在內的各國共同利益。

英國國際貿易部發布的《香港經營指南》顯示,中國香港是英國在亞太地區僅次於中國內地的第二大商品市場,也是全球第11大商品市場。約有120家英國公司在香港設有地區總部,另有200家公司設有區域辦事處。香港貿易發展局曾組織調研顯示,超過1/4的受訪英國企業認為,香港對於英國而言仍是其進入「大中華市場」的跳板。在香港設立辦事處相對容易,而且低稅率也是重要因素。良好的英語水平,香港與英國之間長期的社會政治關係,以及香港特區與中國內地的接近程度都是英企在港經營的主要因素。在香港的英國知名企業有滙豐銀行、巴克萊銀行等。英國在香港的商業利益廣泛,包括銀行、會計、法律、工程、信息技術服務以及零售和一般貿易。

香港英商會主席彼得·伯內特在最新一期的商會雜誌扉頁上寫道:「在港英商不希望香港成為刑事逃犯的避難所……」在香港生活了25年的伯內特表示:「我對香港作為商業場所的信心依然存在,我認為這是社會各界廣泛持有的觀點。」他回想起香港曾經受住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1999年互聯網危機、2003年「非典」等大事件的考驗,而在過去的幾個星期里,香港的一些機構已證明它們的抗壓能力,如資本沒有外逃,貨幣沒有拋售,恒生指數沒有崩盤,「如果說這些是對商業信心的測試,那麼香港的答卷還算不錯」。

在英聯邦國家中,加拿大與香港的關係更為特殊。「要保護加拿大在香港的利益,因為在那裡有30萬加拿大公民。」對中國香港事務說三道四的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也透露了一則信息:那就是有關移民加拿大的香港人數量。1947年5月14日,加拿大廢除《排華法案》。隨着加拿大完全開放移民政策,允許華人以「獨立移民」身份合法移民到加拿大。上世紀60年代,出現香港移民赴加拿大的第一次「移民潮」。曾有文章說,截至1964年,居住在加拿大大溫哥華都會區的華裔基本上都說粵語和廣東客家話,而說普通話的華裔很少。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於部分香港人當時對香港回歸後的前途和生計有所想法,開始移民到當時同屬英聯邦的加拿大,這是香港移民赴加拿大的第二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潮」。不過加拿大地廣人稀,高薪高收入職位有限,許多香港專業人士移民后無用武之地,又紛紛迴流香港。

許多香港人、尤其有能力移民者往往操有良好英語。此外,粵語長期以來都是加拿大華人社區的主流語言。隨着大陸移民的增多,這一現象才有所改變。2011年的統計顯示,表示母語為粵語的加拿大華裔佔加總人口的1.1%,超過37萬人。

加拿大華裔比例最高的幾個城市,如大溫哥華都會區的列治文市、大多倫多地區的萬錦市,其城市發展的轉折點,都和香港移民及其資金、產業的注入息息相關。

法籍高管:香港街頭運動既短視又貪婪

為促進中澳之間的人員往來,澳洲政府1978年成立澳中理事會。澳中理事會的信息顯示,在港的澳洲企業超過600家,約10萬澳公民住在香港,同時,約9.6萬香港人生活在澳洲。港企在澳主要投資項目包括電力供應、天然氣、採礦、運輸、食品加工、港口基礎設施、輕工業、保險、工程、電信和生物技術等。除金融業外,澳在港的投資項目主要有建築工程、健康醫療服務、電信技術、諮詢和運輸等。澳出口到香港的產品主要有黃金、食品、飲料、電信設備、美容護膚品以及時裝等。此外,雙方在旅遊和教育產業上的合作也很多。澳中理事會認為,澳企選擇投資香港的原因之一就是想通過香港獲得在中國內地以及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市場和商機。因此,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仰賴北京的政策助力才是香港吸引外資的原動力。

經過近兩年的談判,澳洲和香港特區今年3月達成自貿協定。澳總理莫里森重申澳方對「一國兩制」原則的認同,並表示香港是澳第五大投資來源地,也是澳向亞洲和世界展示優質商品和服務的重要平台,該協定將帶來更為切實的機遇,「澳洲的農民、企業、服務提供商和投資者將最受裨益」。目前,中國內地是澳最大出口市場,而香港排在日、韓、美、印之後,也是澳主要出口市場。

布里斯班的澳洲香港商會兼香港昆士蘭協會會長邱耀榮認為一些澳媒和社交媒體對香港的「悲觀情緒有點過,實際情況沒那麼嚴重」。邱耀榮說:「到目前為止,商會還沒有收到澳企打算對香港撤資或減少投資的個案和訊息。」他還表示,香港對澳投資,有很多是大陸企業通過香港的渠道投資的,不一定完全是香港資本。

長期的民間互利互惠和經貿、人員交流,讓了解中國的澳洲人對搞亂香港的人十分不滿。8月12日,一些激進的香港反對派在機場刁難、圍堵乘客,結果遭到一位從中國內地入境香港的澳洲人的猛批,他告訴那些香港青年:「香港和台灣都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全世界認可的事情」「你們應該去找個工作」。有「港獨」分子近日在澳洲阿德萊德等地示威時,也遭到過往行人的怒斥,斥責他們「想回到英國殖民時代」「大錯特錯,在毀香港」。

德國電視一台近日報道了德國經濟界對香港穩定的關注。德國亞太經濟委員會發言人斯特拉克表示,香港作為經濟實力雄厚的珠江三角洲的橋頭堡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近10%的經濟產出和近30%的出口產生於該地區。還有些西方媒體開始拿香港和新加坡做對比,暗示新加坡會從香港局勢中「漁翁得利」。對此,新加坡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前不久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強調,香港的穩定至關重要。他表示:「從長遠來看,新加坡受益於整個地區包括香港的穩定。儘管新加坡和香港這兩個前英國殖民地在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金融服務中心上競爭激烈,但新加坡希望看到香港儘快恢復成為之前大家所知道的香港。」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科技企業法籍高管告訴記者,他不願意看到香港因亂局持續而錯失發展機會。這位高管每周都會往返深圳和香港,見證了深圳快速崛起為「新硅谷」,也一直考慮在香港小規模投資。他表示:「這樣的局勢肯定會影響到投資者信心,因為這樣的街頭運動顯示出的是短視和貪婪。」另一位在港的新加坡籍商人也表示,目前香港的亂局和此前發生在烏克蘭的「橙色革命」特徵相似。他強調,有一點香港必須清楚,那就是它的未來發展離不開中國內地。■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