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求美國企業撤出中國,註定是一場空!

天涯補刀

日前:特朗普在推特上再一次要求美國公司撤出中國,在美國國內進行生產。

特朗普在推文中表示:「中國從美國賺取了大筆金錢,年復一年且持續數十年,即將中止,也必須中止。因此我下令我們美國偉大的企業,立即開始尋找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比如將你們的公司搬遷回美國,在美國製造你們的產品。」

毫無意外,美國的企業表示了反對!

《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表示,美國白宮沒有權利強迫美國公司撤出中國。

今天,我們重點給大家說兩個問題:

第一,美國政府是否有權要求美國企業撤出中國?

第二,美國企業為什麼不願撤出中國?

我們先說第一個問題:美國政府是否有權要求美國企業撤出中國?

這個問題還是比較複雜的!

我們只能說:既無權,也有權!

我們以前和大家說過:資本主義國家採取的是那種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體系,這種制度下,政府對經濟的干涉是比較小的。

在資本主義國家,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不允許企業之間惡性競爭,不允許企業壟斷市場。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會明白了。

我以前在內蒙古的海拉爾工作生活過十幾年。在海拉爾曾經有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啤酒——海拉爾啤酒。

海拉爾屬於呼倫貝爾市的一個區,是大草原上的一個小城市,整個區域幾乎沒有被污染,所以海拉爾啤酒曾是人民大會堂國宴特供酒。

這個啤酒真的和其它啤酒不太一樣,不僅僅有麥香味,還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味道。如果你經常喝它,會產生一種「饞酒」的感覺,但是你喝其它啤酒又會喝不下去——我不是酒鬼,我是一個很少喝酒的人。

但是,現在這個啤酒已經被雪花收購了。

在雪花收購海拉爾啤酒的時候,我正好經歷了雪花和海拉爾啤酒的「商戰」。

當時,雪花啤酒大舉進入海拉爾,憑藉其資金優勢,收買了海拉爾所有的酒店——你到任何飯店或酒店,喝酒的時候,只要是啤酒,他們都會告訴你:只有雪花啤酒,而且喝一瓶送一瓶(只要你打開啤酒,瓶蓋上幾乎都是「再來一瓶」)。

就這樣,海拉爾啤酒堅持不下去了,最終被雪花收購。

我認為這就是一種不公平競爭——雪花集團資本強大,勢力雄厚,可以承受長期的虧損,但是海拉爾啤酒只是一個地方性的啤酒,在雪花啤酒面前根本毫無還手之力。

等海拉爾啤酒被雪花收購以後,我們再也喝不到「再來一瓶」的特價雪花啤酒了。

在資本主義國家有一部法律叫做:反壟斷法。

其核心內容就是:不得以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出售商品,以達到壟斷市場的目的。

2001年,中國加入WTO,但在《議定書》中不得已接受了三大不利條件,其一便是部分WTO成員認為中國不是市場經濟體,中國出口產品對其他市場經濟國家享有「不公平」價格優勢,因此在反傾銷調查中採用參考第三國價格的「替代國」做法。

什麼意思?

假設中國、印度和美國生產一瓶一模一樣的啤酒,中國只需要1美元,印度需要2美元,美國需要5美元。如果歐美國家認為中國不是市場經濟體系,那麼即使中國沒有通過惡意的價格競爭,歐美國家也可以根據「印度生產啤酒需2美元」認定中國惡意的採取價格競爭想要壟斷市場,從而對中國進行反傾銷調查,阻擋中國啤酒進入美國市場。

我們都知道,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以前我們採取的是計劃經濟,整套體系和市場經濟是非常不一樣的——在計劃經濟體系下,沒有剝削,也沒有壟斷,所有的企業都是屬於集體的,所有人的平均分配財富。

1978年,我們開始了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以後,我們引入了市場經濟,讓私有經濟作為公有制必要的補充。

然而,我們在私有制的制度建設上並未完全配套。

比如,2007年我們才通過了《反壟斷法》,後來又不斷的完善,直到2012年6月才正式實行。

目前,我們在私有制的約束上仍有很多制度沒有完善。

我們再舉兩個典型的例子:

第一個是遺產稅。

資本主義國家防止那些大資本家將巨額資本遺傳給自己的子孫後代,所以收取了高額的遺產稅:美國遺產稅的起征點較高,並按物價指數浮動。1999年的起征點為65萬美元,稅率實行超額累進制,最高稅率達55%。

在美國,假設你有1億美元,如果你想傳給你的兒子,那麼其中的5000萬將作為稅收交給國家,然後國家拿着這筆錢搞建設、給老百姓發放福利——以此來減弱「兩極分化」。

由於我們改革開放的時間比較短,再加上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太快,產生了一些擁有巨額財富的資本家,但是我們的遺產稅制度建設還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目前我們尚未開徵此稅種。

或許有人會問:遺產稅對國家和人民是有好處的,為什麼還不實施?

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中國的巨富人數相對比較少,而且真實財富難以掌握。

中國市場經濟的時間還比較短,雖然出現了一部分較富裕的人,但總體來講還是少,稅源不容樂觀,而且這部分人財產的情況比較分散隱蔽,很難掌握他們的真實財產情況。

第二,很多人對遺產稅的意識還較淡薄,沒有真正理解遺產稅。

我是非常相信一點的:如果中國現在徵收遺產稅,那麼網絡上一定會出現大量的「帶路黨」,會把對富人徵收的遺產稅說成針對所有人徵收遺產稅,必然能給政府帶來巨大的壓力。

簡單的說:由於目前中國的富人相對較少,而且其它配套制度沒有跟上(如何確定一個人有多少財產?如果查詢隱匿財產?如何防範轉移財產?如何計算?如何徵收?如何執行等等),就算徵收遺產稅,也不會給國家增加多少稅收,再加上老百姓的意識比較淡薄,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拿不到多少錢,還容易得罪人,所以目前沒有徵收。

雖然沒有徵收,但是隨着中國有錢人的財富越來越多,兩極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遺產稅勢在必行!

第二,房產稅。

在美國,不管房子面積多大,也不管居住人員多少,更不管有幾處房子,只要有房產,就必須按規定稅率納稅。房產稅是美國地方政府的一項重要稅種,稅率由各州政府自行制定,一般年稅率為房產值的1.5~3%。

很顯然,富人擁有的房產價值是非常高的,有些豪宅能夠達到幾億。

我們就按1億計算,3%的房產稅,那麼一年就是300萬,十年就是3000萬。

如果她每年保持以前的那種賺錢速度的話,那麼每年300萬的房產稅肯定不算啥。但是,人終究是會老的,再有名的明星也會有「過氣」的那一天。那時,僅僅在房產稅這項上,就是一個巨額的「負擔」。

毫無疑問,房產稅也是減弱社會兩極分化的一個重要措施。

中國為什麼沒有實施?

其實,和上面的遺產稅差不多:擁有豪宅的人比較少,老百姓可能不理解。在中國,普通人的財富都在房產裡面,如果加征房產稅,那麼有可能導致房價暴跌,老百姓的財富大量縮水。

其實,我覺得我們可以對擁有三套房以上的人徵收房產稅,這樣既能減少炒房、又能增加房屋的利用率(現在中國的空置房比較多)。

當然了,事情不是那麼簡單的,裡面涉及到的問題也是非常複雜的,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解決的。

如果像歐美國家那樣,對首套房就徵收房產稅的話,那麼估計全國的老百姓都不幹了。如果不對首套房徵收房產稅,那些明星、富豪等就擁有一套上億,甚至幾十億的房產就無法徵收房產稅了。

總之,問題非常的多,想要完善制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但是,不管怎麼樣,我認為房產稅也是勢在必行的,但是需要多長時間來實現,就無法確定的——房產稅已經喊了十幾年了,但是始終都無法落實下去!

前幾天,中國發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有人說那是針對香港的,想要替代香港金融中心的位置,是這樣的嗎?

當然,不是!

香港,沒有那麼重要,在《意見》裡面也沒有金融方面的改革!

更何況,深圳擅長的是高科技,而非金融。

我認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義遠遠不是一個小小的香港所能比擬的,而是完善制度——將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深度融合,探索一種全新的政治、經濟模式,然後推廣到全國。

比如,我們上面所說的那些對私有經濟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的地方。

這是一個偉大的實踐,如果成功,我相信中國的這種制度將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風靡全球——無論是單純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是單純的資本主義制度都是有其優缺點,只有「取長補短」,才能發揮制度的最大潛力——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有公有制,也有私有制,同時完成配套的制度!

上面說的有點太多了,但是並非毫無用處,這有助於大家理解一些問題。

在資本主義國家,政府不干涉企業的經濟活動,但是要保證企業公平競爭、防止產生壟斷。

前幾天,我們說過:在資本主義國家,老百姓可以罵政府、可以罵總統,但是不敢罵資本家,因為資本家為民眾提供了工作,而政府則不能。

這就是所謂的:美國資本控制美國。

注意:這不是陰謀論,而是制度導致的。

當資本強大到一定程度以後,就會「尾大不掉」,想要利用其經濟影響力來「要挾」政府。

比如,特朗普要求美國的企業回到美國,很多美國企業非但不響應特朗普的號召,而且還「威脅」特朗普——在特朗普要和中國打貿易戰的時候,想讓通用汽車回到美國,但是通用汽車非但沒有回到美國,反而決定關閉4家美國工廠;蘋果威脅將美國唯一的生存線搬離美國;特斯拉「頂風作案」投資中國……

我相信,這些是我們很多中國人無法理解的,因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政府對企業的制衡手段實在太少了——只要企業不違背自由競爭的原則、不偷稅漏稅、不產生壟斷,那麼美國政府是沒有任何辦法制衡企業的!

這就是《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表示「美國白宮沒有權利強迫美國公司撤出中國」的主要原因。

從這個方面來說,美國政府確實沒有權利強迫美國公司撤出中國。

但是……

有一種情況例外:當國家處於緊急狀態的時候!

在美國,有一部「強有力,但鮮為人知的」聯邦法律:《關於戰爭或國家緊急狀態時期的總統權力法》。

該法案於1977年6月13日在眾議院提出,后經國會眾參兩院修正通過,由卡特總統於當年12月28日簽署生效,授權總統在宣布國家緊急狀態后規範國際商業的權力,以應對外國的任何異常狀況或特殊威脅。

在美國企業質疑特朗普「要求美國企業撤離中國」的時候,特朗普搬出了這部法律。他在飛往法國參加G7峰會的飛機上,發推特:「那些不清楚這部法律與總統權力和中國有何關係的假新聞記者們,可以去看看1977年的緊急權力法。案子結束了!」

說實話,我都無語了,不是說好的「自由」嗎?

只能發一個表情了!

這就是我們開頭所說的「特朗普既沒有權力要求美國企業撤出中國,也有權力要求美國企業撤出中國」:按照正常的途徑,特朗普是沒有要求美國企業撤出中國的,但是如果特朗普違法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的時候,那麼他就有權要求美國企業撤出中國。

那麼,就出現第二個問題:美國企業為什麼不願撤出中國?

主要原因有五個:

第一,中國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

第二,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

第三,中國擁有完善的交通運輸系統;

第四,中國擁有勤勞的人民;

第五,中國擁有熟練的工人。

這五個內容,都非常的龐大,在一篇文章中,我們無法詳細說明的,我們就簡單的說下。

第一,中國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

中國現在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具備完善工業體系的國家。

按照工業體系完整度來算,中國以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舉的全部工業門類都能在中國找到。如果一家製造業廠商在中國打半小時電話就能完成的配套工作,到其他國家可能要半個月才能搞定。

我們以自行車為例。

自行車共有25個基本配件,包括車架、輪胎、腳踏、剎車、鏈條等,缺一不可。

在中國,你只要半小時不到,就可以找到每一個自行車配件生產商,而美國幾乎都沒有了!

在美國,如果你想生產一輛自行車,那麼就需要把所有的配件都生產出來,而為了生產自行車單獨成立一個公司製造這些配件,那麼其成本無疑是極其巨大的。如果從國外進行,那麼運費和關稅也是一筆巨大的支出,根本不划算。

而想要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不僅僅需要非常長的時間,而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根本不可能,代價太高了!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國家把生產線都轉移到中國的主要原因之一:任何產品的配件都能在中國找到!

第二,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

中國為什麼能把每種商品都做成白菜價?

得益於中國龐大的市場!

二戰的時候,斯大林曾經說過一句話:「數量本身也是一種質量。」

假設美國的鞋子質量非常好,一雙鞋能穿一年,價格100美元。中國鞋子的質量稍微差點,每雙鞋只能穿半年,但是價格只有10美元,你會選擇哪種?

100美元能買中國產的10雙鞋,能穿5年,但是你100美元只能買一雙美國鞋,只能穿1年。

所以,在沒有明顯代差的情況下,數量本身就是質量!

以前,中國商品是「山寨」「次品」的代名詞,但是我們卻打敗了全世界,根本原因就在於此——以價格彌補了質量上的缺陷!

那麼,中國為什麼能把「鞋子」做成那麼便宜?

因為我們擁有龐大的市場。

比如,我們以前和大家舉過一個例子:牙籤。

一根牙籤的利潤僅有0.01元,100根1塊錢,100萬根的利潤才1萬,1億根的利潤才100萬。像馬爾代夫一共40萬人,能用幾根牙籤?

我們就按照每人每年使用1根牙籤計算,在馬爾代夫,哪怕一根賺1塊錢,牙籤廠都活不下去。但是,在中國,即使我們一根只賺0.01元,14億人,利潤也有1400萬。

中國企業以中國龐大的市場作為根基,甚至連0.01元的利潤都不要,直接碾壓國外市場,形成壟斷後,再提價!

這就是我們看到的:中國的很多商品在國外的價格比國內還低,也是我們看到的有些國家連手紙都得從中國進口的主要原因。

中國以龐大的市場規模,直接碾壓世界!

說到這,或許又有人會問:印度的人也很多,為什麼印度不能替代中國?

這就回到了第三個問題:我們擁有完善的交通運輸系統。

我們繼續以上面的鞋子為例,生產一雙鞋子的價格主要包括三方面:原材料、人工和運費。

在原材料上,中國可能沒有太多的優勢,甚至需要進口,但是在人工和運費上,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和中國比:美國的人工比我們貴、發展中國家的時間成本和運輸成本比我們貴!

比如,中國發往歐洲的貨輪每15分鐘一班,而印度則可能需要好幾天——世界十大港口,有7個在中國。

我經常看到我們這邊的一些小販子把便宜的農產品通過大客車順便帶到上海——你給點錢,它就給你送過去了,因為那是額外賺的。

同樣的道理,你有幾噸的貨物,順勢放到大客船上,需要的運費很低很低。

但是,印度等國家就不一樣了,它們的貨物量非常的少,想要裝滿一船需要的時間非常長,而且它不是順勢帶的,所有運輸成本非常高。

中國的基礎建設非常的厲害,交通非常的好,這點我們不用多說了,相信沒有人懷疑。

第四,我們擁有勤勞的人民。

這個我們也不需要舉太多的例子。

我就拿我身邊的例子:我外婆80多歲了,現在還把家前後都種滿了各種菜。隔幾天,她就把自己種的韭菜拿到小街上去賣,每次只有5-6捆,每捆的價格只有1塊錢。

也就是說,她每天起個大早,然後上街只能賣5-6塊錢。

在我們很多年輕人的眼裡,這完全是一件不值得做的事。

但是,我要告訴你:意義重大。

第一,她降低人們的生活成本,讓大家買到了廉價的「韭菜」。

第二,外婆終究還能掙到5-6塊錢,而且身體得到了鍛煉、精神生活也豐富了——雖然賣的錢少,但是那證明了價值的存在。

比如,我爸媽也都60多了,但是他們並沒有閑着,而是去公園鋤草了,每人每個月也有1200元。

我也多次和他們說:不要去做了。

但是,他們卻閑不下來。

沒事做,他們反而覺得難受。

所以,我也就由着他們了。

每次在街邊、路頭,我看到一些賣菜的老人,我都會買一點。

當您看到這些老人的時候,我希望您也能這樣做,能買就買點,不要討價還價(我曾看過一個開着豪車的人在和老人為了幾毛錢討價還價),讓他們早點賣完,開心的回家——別看您多有錢,說不定你們的父母也這樣在路邊賣菜,那不是多少錢的事。

這些,在外國是不敢想象的。

雖然這些老人們沒有什麼文化,也不懂得什麼大道理,但是他們支撐了中國的低物價、優美的城市風景、減輕了社會負擔(能自食其力,減輕了孩子和國家的負擔,在歐美一些國家,有些人寧願躺着等救濟,也不動手)……

試問:這樣的條件下,哪個企業願意離開中國?哪個國家能和中國競爭?

我為什麼總說:中國崛起已經無可阻擋了?

就是因為我們上面所說的這些已經形成大勢了,其它任何一個國家想要達到中國這樣的條件至少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有些甚至永遠不可能達到!

比如,交通運輸領域,印度一百年也趕不上中國;比如,人口數量,美國一百年也不可能趕上中國;比如,市場規模,日本、韓國、法德等國家,和中國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的,永遠不可能趕上中國……

再說,就算美國的企業從中國撤資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因為他們帶不走中國的工廠、熟練的工人、龐大的市場……

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必勝客、德克士、肯德基、家樂福等美國企業撤離中國,瞬間就會被中國企業替代;通用、福特等汽車企業撤離中國,瞬間就會被德國和日本汽車替代,甚至國產車也能從中分一杯羹;蘋果從中國撤離,瞬間就能被華為、VIVO等替代……

所以,不要說美國企業絕對不會那麼傻的撤離中國,就算撤離中國也不會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這就是我為什麼對貿易戰非常有信心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擁有這麼多別的國家沒有的優勢,想不贏,都很難!

如果這都不能贏,未來,我們的子孫後代一定會罵死我們:當初,那麼好的牌,怎麼能打的那麼爛?

其實,我一直想不通:為什麼那麼多人對中國沒有信心?

困難,是有的,但只不過是眼前的、短暫的!

我們,一定要自信:我們沒有理由不贏!■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