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亂 歐盟也要瘋!

9月28日,英國女王正式通過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的請求,議會休會將從9月第二周開啟,直至10月14日。議會休會至10月14日就意味着英國在10月31日的脫歐最後期限前,議員們將無法通過立法來阻止約翰遜的「無協議」脫歐計劃(立法的時間不夠)。

受此消息影響,在倫敦、曼徹斯特、愛丁堡、伯明翰、利物浦、劍橋、伯靈頓等英國的大城市,人們都在憤怒走上街頭,反對議會休停!

毫無疑問,英國社會和美國一樣,也被深度的撕裂了!

在美國,支持特朗普的人很多,但是反對的也很多。同樣,在英國,支持脫歐的人很多,但是反對的也很多。

雙方,幾乎都是「水火不容」。

目前,英國部分工黨的激進派甚至把矛頭對準英國「女王」(是她批准了關閉議會),開始呼籲廢除君主制了。

我們很多人在看新聞的時候,有時是不是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有的國家最高領導人叫「首相」,有的叫「總理」,還有的叫「總統」?

比如,日本的最高領導人叫做「首相」,日本首相安倍;德國最高領導人叫做「總理」,德國總理默克爾;美國最高領導人叫做「總統」,美國總統特朗普。

我們先給大家普及下這個問題,先說說「首相」。

所謂的「首相」就是指「首席宰相」。

看這個名字大家或許就能理解了:既然「首相」是「宰相」,那麼上面肯定有一個比他還大的人物啊——皇帝或國王。

既然有皇帝或國王,那麼不是皇帝和國王的權力才是最大的嗎?怎麼「首相」反而成為最牛叉的人了?

答案只有一個:皇帝或國王被架空了!

皇帝和國王是封建社會的產物,現在是現代社會了,權力應該掌握在人民的手中,怎麼還能讓皇帝和國王獨攬大權呢?

進入現代社會以後,對待以前的皇帝和國王有兩種態度:留着和廢(殺)掉——比如在清朝的時候,戊戌變法就是把皇帝供起來,辛亥革命就是把皇帝趕下去。

於是,不同的國家就採取了不同的做法:

一種是保皇派,也就是留着國王,作為國家的最高元首,僅有象徵意義,沒有實權,這叫做「君主立憲制」。

既然國家元首只是象徵意義,沒有實權,那麼最大的權力自然落到僅次於國王的人身上了,那不就是「宰相」了?

所以,在君主立憲制國家,「首相」擁有最大的權力。

另一種是改革派,也就是廢掉國王,這也叫做「共和制」。

什麼叫做「共和」?

這個比較麻煩,有很多的研究,所以我們也不深究。

在英文中有一個詞「republic」,它的的含義有:(成員具有平等權利的)團體、共和政體、共和國。

所謂的「共和」就是指:大家都具有平等權利的意思。

「君主」不是人民選出來的,而是世襲的。

與「君主制」相對的就是「共和制」,即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由人民選舉產生的一種政治制度。

簡單的說:把皇帝或國王留下來當象徵的國家就是君主立憲制國家,把國王廢掉或沒有國王的國家就是共和制國家。

比如,美國和中國,現在就沒有皇帝和國王。所以,中國和美國其實都是共和制國家。

中國的全稱叫做「中華人民共和國」。

很顯然,很多國家都沒有了皇帝和國王,都是「共和制」國家了,但是為什麼有些國家最高領導人叫做「總統」,有些卻叫做「總理」呢?

這個又比較複雜了,我們大概的說下。

我們都知道,有些國家的歷史非常的短,很多國家都是最近幾百年新誕生的,甚至有些國家二戰後才獨立,這些國家從來就沒有過皇帝或國王,所以它們沒有辦法採取「君主立憲制」。

比如,美國的歷史只有200多年,根本就沒有過國王。

所以,它們的最高領導人由老百姓直接選舉出來的,叫做「總統」,這就是「總統共和制」。

還有些國家以前有皇帝或國王,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那些國王或皇帝沒有子嗣了,這個時候,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就不能再叫做「首相」了(皇帝都沒有了,還要「宰相」幹啥),所以他們只能叫做「總理」——「全面主持管理」的意思。

由於「總理」的權利實在太大了,所以他們又選出一個「總統」來制衡總理,這就叫做「議會共和制」(有些國家既有總統,又有總理,比如德國、巴基斯坦等)。

簡單的總結下:在資本主義國家,現在還有國王的國家,最高領導人叫做「首相」(泰國是例外,泰國有國王,但是他們最高領導人不叫「首相」,而叫「總理」);以前有過國王,現在沒有國王的國家,最高領導人叫做「總理」(社會主義國家例外);從來沒有過國王的國家,最高領導人叫做「總統」。

當然了,這個裡面還有很多其它的區別,大家不必糾結,知道個大概意思就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詢其具體的區別。

回到今天的話題。

雖然在英國權利最大的是首相,但是首相不是國王,更不是皇帝,所以他還受到很多制約的,比如議會。

其實議會的權利才是最大,因為它代表整個國家。

但是,「議會」它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體,而這個團體裡面有各種各樣的人,他們經常的扯淡,有時彼此很難形成共識,根本幹不了事!

說實話,我現在就感覺資本主義國家的那種政治制度的效率實在是太低下了——無休無止的爭吵,啥也做不成。

比如英國前首相文翠珊的脫歐方案,三次議會表決,三次被否決,「脫」也不行,「不脫」也不行,最後把文翠珊搞崩潰了,只能含淚辭職了。

文翠珊辭職了,難道上來一個新首相,就能解決問題了?

很顯然,按照現在的狀況這麼討論下去,無論誰當首相,都無解——脫也不行,不脫也不行!

所以,想要解決問題,那麼只有一個辦法:關閉議會,別討論了!

否則,這麼爭吵下去,永遠不會有結果!

於是,英國新首相約翰遜就準備「關閉議會」。

但是……

首相並沒有「關閉議會」的權利,那個權力在英國女王手中。

前面也說了,「女王」只不過是象徵意義,她很清楚自己的位置,所以一般情況下,她是不會使這種權力的——關我屁事?

正常情況下,如果首相找到女王,女王隨便找個理由,不管就是了。

但是,伊麗莎白女王卻同意了約翰遜關於「關閉議會」的請求。

這裡特別說明下:英國女王不僅僅是英國的女王,她還是15個英聯邦國家的最高元首,所以理論上來說,她甚至有權解散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的議會。

那麼這裡就出現一個問題:既然英國女王知道自己只是象徵意義,雖然她有權解散和暫停議會,但是正常情況下,她是不會那麼做的,這不是「引火燒身」嗎?

同意「關閉議會」,那些留歐派就沒有辦法通過立法來阻止約翰遜脫歐了,他們肯定會把怒火發泄到女王身上。

  伊麗莎白女王為什麼要同意約翰遜的請求?

根本原因在於: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女王實在看不下去英國的混亂局面了,所以她寧願被罵,也要同意約翰遜的請求。

今年8月11日的時候,《星期天泰晤士報》等多家英國媒體就報導說:有英國王室內部人士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對她的私人助手表達了她對當下英國政客的不滿,直言:「我們的政治家沒能力管理國家」。

《星期日泰晤士報》稱:這是93歲的女王長達67年在位期間所發表的最為尖銳的政治言論之一,過去她對政治的看法很少被曝光。

《太陽報》評論表示:「如果將女王捲入脫歐危機中,英國的傳統將被打破。英國要擺脫當前的混亂,方式不應該是把女王拖入政治,正確的做法是兌現英國民眾3年前的決定。」

很顯然,英國女王已經決定捲入這場是非之中了!

從伊麗莎白女王的決定來看:她是支持英國硬脫歐的,否則她不會同意關閉議會的——英國新首相約翰遜想要關閉議會就是為了「硬脫歐」。

現在大家還覺得「英國脫歐」是「黑天鵝事件」嗎?

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英國第75任首相卡梅倫推動了脫歐公投,並成功「脫歐」——51.9%的民眾投票支持脫歐,48.1%的反對;第76任首相文翠珊也努力的推進脫歐進程,只不過是她不敢「硬脫歐」,而是選擇了「軟脫歐」;第77任首相約翰遜還是在推進脫歐進程,只不過他不願意和歐盟妥協,想要「硬脫歐」而已。

現在,再加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這就說明:英國脫歐絕對不是「黑天鵝」事件!

如果真的是黑天鵝事件,文翠珊、約翰遜為什麼都不進行「二次脫歐公投」?伊麗莎白女王為何要同意約翰遜「關閉議會」?

所以,英國脫歐根本不是黑天鵝事件,是英國政治家刻意推動的,他們根本不可能再給民眾重新公投的機會!

我非常相信:如果再來一次公投,英國大概率就留在歐盟了。

那麼,英國最高層的政治家為什麼要不遺餘力的脫離歐盟?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在很早前就已經和大家分析過了,因為現在的世界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正在向「兩極化」或「多極化」的方向發展,英國只有脫離歐盟才能在未來「兩極化」或「多極化」的進程中獲得更大的利益。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三個實力非常強大的軍閥,你只是一個小軍閥,如果你加入其中一個,那麼必然要受到另外兩個的打壓。相反,如果你保持自己的獨立,那麼其它所有軍閥都會想盡辦法的拉攏你。

是你,你會如何選擇?

現在美國、中國和歐盟在激烈的博弈,如果英國還留着歐盟,那麼它只不過是歐盟裡面的老三(法德主導),沒有太大的說話權,而且英國是一個島國,本身就是被邊緣化的。相反,如果英國退出歐盟,那麼中國和美國都會竭力的拉攏它。

比如,特朗普說:如果英國硬脫歐,那麼會加強和英國的貿易。

特朗普多次慫恿英國不要和歐盟談判了,分手費也不用給了,直接離開歐盟。

特朗普為什麼要這麼做?

因為英國和歐盟鬧翻後,尤其是連分手費都不給的話,那麼歐盟必然要嚴厲制裁英國,不讓歐盟的任何企業和英國做貿易,也不讓英國的企業到歐盟做生意,那樣美國的企業就能擴大在英國和歐盟的地盤。

英國的金融服務很厲害,英國離開歐盟后,歐盟不可能還要英國的金融服務,那樣美國的金融公司就能在歐盟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德國的汽車和法國的空客很厲害,英國離開歐盟后,可能就不會再要歐盟的汽車和客機(歐盟可能也不允許出口到英國),這樣美國的通用、福特和波音飛機也能獲得英國更多的市場份額。

所以,特朗普不斷的在慫恿英國硬脫歐,就是希望英國和歐盟徹底鬧翻了,最好雙方老死不相往來,然後自己從中漁利。

除了美國外,中國也希望英國脫歐的。

比如,在2015年英國脫歐公投後,中國立刻和英國建立「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開啟了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現在,倫敦是中國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中英雙方開通了滬倫通,英國加入了亞投行等。

那麼,歐盟呢?

歐盟自然要竭力的打壓英國,不能讓它退出了,否則以後歐盟成員國個個學英國,動不動就退出歐盟,那麼歐盟不就解散了?

沒有了歐盟,法國和德國還拿什麼和中國、美國進行競爭了,甚至連俄羅斯都能去它們踩一腳!

所以,歐盟一定要狠狠的打壓英國,殺雞儆猴,讓歐盟其它國家不敢效仿!

歐盟是如何打壓英國的?

主要有兩種辦法:

第一,索求巨額的「分手費」;

按照協議,如果英國想要退出歐盟,那麼需要支付歐盟390億英鎊的分手費,摺合人民幣大概是3500億。

英國共有6600萬人,分到每個人頭上,就等於每人要給歐盟交590英鎊,折算人民幣5300元。

這可不是一筆小錢。

如果分手費還能接受的話,那麼歐盟的第二點要求英國就有點無法接受了,在主權問題上刁難英國:北愛爾蘭問題。

第二,要求北愛爾蘭繼續留在歐盟。

歐盟要求:在英國脫歐後,北愛爾蘭地區將仍受歐盟貿易規則制約。

這意味着什麼?

這有可能讓北愛爾蘭脫離英國的控制。

現在的局面就很有意思了!

英國是必須要脫歐的,歐盟提出極其苛刻的條件阻止它脫歐,英國國內也有大量人不支持脫歐;英國只能無協議的硬脫歐,硬脫歐後,英國就可能發生重大動亂,就會被歐盟制裁;美國,包括中國(沒有美國表白的那麼直接),在支持英國脫歐……

所以,不久後,我們將會看到一場大戲:英國強行脫歐後,肯定到處是「美麗的風景線」,而歐盟也可能會出現一些要求退出歐盟的國家!

後續的大戲,還很精彩!

對於我們中國來說,我相信:我們是不會介意擴大在歐洲的影響力!

歐盟,或許有我們的大機會!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