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報導此次香港事件時,西方主流媒體不約而同、言之鑿鑿地聲稱,這是一起「無大台、無領袖的社會抗爭」,大部分都是「沒有代表群眾的領導人和組織的自發運動」,又稱「野貓式抗爭」。
他們竭力描繪這麼一幅景象:「示威者」通過網上討論區「連登」以及加密通訊軟件Telegram,自發組織和討論活動,自行學會製造路障、盾牌和燃燒彈,自行摸索「前線如何組隊」、「哪種方法撲熄催淚彈最佳」,自行研發、推廣各類手語和戰術動作,自行偵察、刺探警方戰術,自行批量生產近乎「專業人士」所做的文宣產品……總而言之,一切的一切都是「無大台」的暴徒們「自學成才」、「自行其是」的結果……
西媒,你說這些話,你自己信嗎?
今天,就把這次事件的底細扒一扒,讓大家看看,發生在香港的並非什麼遊行示威,而是一場策劃精細、組織嚴密、行動專業、保障有力的暴力活動。
(一)新型網絡平台的強力動員
對於如何挑起一場「顏色革命」,西方已經擁有了一套成熟的理論,對怎樣進行網絡上的思想戰可謂是「輕車熟路」。香港社會存在的一些客觀問題,也給了他們挑動對立、製造矛盾的土壤。有了精神引導和控制、又有了受眾,剩下的任務,就是以某種形式的組織,把這些人動員起來,並通過他們去影響更多的人了。
這個時候,形形色色的網絡工具登場了。
臉書、推特等傳統的網絡平台自不必多說。這次香港暴亂,具有很強保密性的新型網絡平台,比如電報(Telegram)、連登(LIHKG)等等,都發揮了極大作用。Telegram名聲在外,連「伊斯蘭國」恐怖分子都甚為依賴;連登也很有意思,只要誰發表跟反對派不一致的觀點,就會被群起而攻之,踢出群組,甚至直接封掉賬號。
讓我們看看,這些網絡平台上都在發生着什麼?
有報告警察實時位置的,有告知前線需要物資的,有討論戰術的,有轉發仇警圖片及假新聞的,有教授製造武器的,還有教唆殺警的……簡而言之,這裡就是暴徒們進行文宣、教育和動員的大本營。有內地網友坦言,看到這些東西的感覺就好像劈開了一個好幾米高的白蟻窩。
通過在平台上討論、互助、學習,暴徒們更容易培養出「手足」之情,也更易感受到強烈的投入感和參與感;也正是通過這些工具,境外人員更容易教唆和指揮。在Telegram上,有個專門由外國人組成的支持香港暴亂的群組。他們為暴徒出謀劃策,引導暴徒製造國際輿論熱點,甚至還會親自出手幫忙修改外文文宣方案。
網絡動員的強大力量,讓一些暴徒產生了「幻覺」,甚至有人妄言:「我們想動員的,是全港的力量。」為此,他們精心制訂了一份專門針對愛國愛港「藍絲帶陣營」的《藍絲攻略》,聲稱要通過網絡輿論攻撼藍絲的心。這份攻略將「藍絲」群體細拆分類,精分出18類人群,並針對每類人群擬定「最直擊人心」的文宣方案。這是沒有專業力量支持能幹出來的事嗎?
(二)暴徒速成記
這次暴亂中,暴徒所展現出來的格鬥技能、血腥和狂熱令人印象深刻。看起來青春向上的年輕人,怎麼就變成了技能滿滿的暴徒?莫非真的如西方媒體所說,他們突然就「自學成才」了?答案顯然不是。
在尖沙咀一棟大樓的房間內,一名熟悉「四合一搏擊術」的「外教」正在授課。他的目標,是在一個全日制課程內,把學生訓練成懂得「防衛術」的人。為了在與警察「作戰」中佔優,這位「外教」還特別開設了「戰術電筒防衛」「奪棍技巧」等課程。
作為「戰前培訓」,現場訓練只是其中的一步。有一款叫「香城online」的遊戲,為我們打開了暴力訓練更隱秘的大門。
這是一款以香城為背景的角色扮演遊戲。玩家分為5個等級:「行完就走」、「後排和理非/發夢新手」、「發夢經驗者」、「中上玩家」和「戰士玩家」。其主要任務是「遊行、爬山、打怪、守城」。
有沒有很熟悉?這竟然是香港暴亂活動的真人遊戲,而遊戲中的「怪獸」隱喻的就是暴徒口中的「黑警」。這些年輕人加入到全城「打怪」升級活動。他們組隊分工、調度指揮,衝殺在「打怪」一線,期待迎來「勝利的時刻」。
在遊戲中,暴徒模糊了虛擬與現實的界限,突破了法律的規限,失去了對生命的敬畏,忽視了對行為後果的認知。他們以為面對的只有敵人,以為受傷可以回血、死後能夠重來。他們只有一個重要目標——贏。
就這樣,這款特別的遊戲,將一群失去理性的年輕人,打足雞血送上戰場。
(三)極其專業的現場組織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同樣一張暴亂現場的照片,普通人只能看出暴徒們如「人海戰術」烏泱泱地往上沖,內行人卻能一眼分辨出其中的門道:暴徒們就像軍隊一樣編製成大大小小的隊伍,「勇武」在前負責攻擊,「長槍兵」在前、「盾牌兵」掩護、「擲彈兵」發起攻擊;「和理非」在後負責物資補給,並規定「保持一隻手臂的距離,確保物資線和逃生線暢通」。其他諸類「兵種」,不一而足;專業性之強,令人驚訝。這是「自發」團體能組織出來的?一些國家的反政府游擊隊恐怕要哭了:老子的隊伍咋沒這麼厲害呢!
網上曝光一則關於香港暴徒在示威遊行期間的「作戰策略懶人包」
所以說,這些暴徒到底是怎麼做到的?答案並不難找。網上早已曝光了一份香港暴徒製作的「作戰策略懶人包」,裡面詳細解釋了怎麼與警方「作戰」。
人員如何分工?除了「勇武」與「和理非」外,現場還有「遠攻」負責遠程物理攻擊,「消防員」負責在勇武後方空間滅火。「旗手」是活動現場最重要的現場指揮者,主要職責是信息的傳遞,保持隊形,留意各方面傳遞來的情報。
信息怎麼傳遞?手語是主要的溝通方式,物資供應、後勤救援、屏障設置等指令和要求都可以迅速傳達。
物資怎麼供應?穩定的人形供應鏈,可以為前線對抗警察的暴徒提供源源不斷的頭盔、雨傘、口罩以及護目鏡等物資。
警方行動如何掌握?為了及時獲得警方動態,暴徒曾廣泛使用一款名為《HKmap.live》的地圖應用,可以實時顯示警員與警車位置,被暴徒用來躲避警察逮捕,甚至伏擊落單警員。
應急事態如何處置?台灣地區的技術人員為香港暴徒提供了在斷網情況下仍然可用的通訊軟件,比如Bridgefy、Zello、iNtercom、FireChat等,其中Zello在烏克蘭「顏色革命」中被廣泛使用。
撤退時,利用施工護欄、垃圾箱及建築材料等製作路障,邊設路障邊縱火;被捕時,用「外國朋友」推薦的Parachute向組織發送消息,各群組緊急刪除與被捕人員對話記錄,並將其清除出群組。若被捕人員未及時發送信息,前線人員也會拍攝被捕人員照片,要求辨認該人身份,及時處理。
在如此專業、嚴密的現場組織背後,還有一個更龐大的網絡在運作。大致來說,分為文宣組、哨兵組、物資組、情報組等多個靈活的小組。從暴亂活動前發布作戰攻略,到活動中分工運作,再到活動結束後有專車接送。整個暴亂活動的籌備和執行之專業,令人震驚。說這是「無組織」、「純自發」的,西媒莫不是把香港暴徒們全都當成三體人了?
(四)足以打仗的武器裝備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想到一個詞——戰爭。沒錯,這種有組織的暴力活動,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是一場「戰爭」了。
看看暴徒的「武器譜」。汽油彈、通渠水水槍(腐蝕性武器)、簡易炸彈、弓箭、改裝彈弓、自製煙霧彈、自製火焰發射器、磚頭棍棒……化學燃爆、腐蝕性武器和純物理攻擊,不一而足。
看看暴徒的裝備。除了在連登等網絡平台學習自製攻擊性武器,暴徒還有全套的黑衣、黑罩、通訊器材等,「可以媲美防暴警察的裝備」。同時,他們還對防毒面具、護目鏡、安全帽、身體護具、防彈裝備以及其他裝備進行有組織的分類管理,並比較研究各類設備在暴力活動中的實用性。 由於香港地區缺貨,以台灣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為代表的台灣工會、教會等為他們募集、提供裝備。
看看暴徒使用暴力的策略。今年6月11日,一個新版的《抗爭手冊》在臉書上的《本土民主前線》發布。這本小手冊的主要內容,包括防護裝備簡介、裝備全覽、個人訓練、戰場應對等各個環節的暴力策略。
此外,暴徒還有戰傷救治、戰損處置、伴隨式心理輔導、戰後心理干預、法律援助、顧問諮詢等一整套的後勤保障機制。
(五)香港暴亂真的「無大台」嗎?
在暴徒脆弱時,有的心理輔導機構不引導他們停止使用暴力,反而鼓勵繼續「戰鬥」;在暴徒需要法律支持時,有的法律援助團體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解除其後顧之憂。
其中,「顧問諮詢」尤其值得挖一挖。因為它從另一個層面,暴露了潛藏在這個體系下的一個關鍵點——外國勢力的深度介入。
據內部人士透露,柯林·斯巴克斯(Colin Sparks),這位香港浸會大學的英國籍教授看似是一位研究文化傳播的學者,其實幹了不少亂港的勾當:提供私人賬戶,為暴徒募集大量資金;發表讚揚暴徒的文章;在一個具有英國官方背景的「網絡起義平台」煽動激進遊行示威。
有顧問給出「諮詢」,有號稱美國中情局(CIA)「白手套」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等的資金支持……這些一起構成香港暴亂的外部策動力量。而在作戰實施上,香港的部分精英階層幕後指揮,青年和一些行業的人士直接參与、實地指揮,共同組成了一個龐大而又精密的機器,操控、指揮着香港街頭那些無知的棋子工具。
到目前為止,我們揭開的只是暴徒指揮組織體系的一角。香港暴亂真的「無大台」嗎?沒有能鎮住各路妖孽的頭目人物,這也許是真的,但這絕不等於暴亂背後沒有組織、沒有操縱。恰恰相反,那些幕後黑手依託着互聯網和社會組織,對事態的遙控程度,甚至已經超過了此前發生在其他地方的「顏色革命」。就算流竄於香港街頭的真的是一群「野貓」,在它們背後也正站着一個邪惡的女巫。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