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專家組組長 :中國為抗疫樹立了標準

當地時間3月4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了記者與世衛組織訪華專家組組長布魯斯·艾爾沃德的訪談內容,艾爾沃德介紹了自己在中國之行中了解的情況。

艾爾沃德認為,目前疫情在全球多個地方暴發,找到合適的抗疫方法對緩解全球恐慌情緒十分必要。對抗疫情需要速度、資金、想象力和勇氣,從疫情防控實際效果,以及如果不加緊控制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上考慮,中國的模式可以複製。

中國的病例在減少,不相信?

在被問及「中國的病例是否真的在減少」時,艾爾沃德坦言:「我知道有人懷疑」。他表示,他走訪的各處都表示,相比中國疫情峰值時,情況已經大不一樣了。此前每天都有約4.6萬人要求檢測,而在他離華時,這一數字下降為約每天1.3萬人。

I know there’s suspicion, but at every testing clinic we went to, people would say, “It’s not like it was three weeks ago.” It peaked at 46,000 people asking for tests a day; when we left, it was 13,000. Hospitals had empty beds.

「我看不出任何操縱數據的跡象。」艾爾沃德進一步回應:「疫情已經趨於穩定了,而且進度要快於預期。」

中國效率有多高?從做CT就能看出來

艾爾沃德在採訪中說:「每台機器一天大概做200次,一次掃描5到10分鐘。甚至可能是部分掃描。在西方,一家醫院一般每小時掃描一到兩次。這和做X光不一樣;病人看上去可能是正常的,但CT會顯示出他們要找的『毛玻璃影』(肺部異常)。」

Each machine did maybe 200 a day. Five, 10 minutes a scan. Maybe even partial scans. A typical hospital in the West does one or two an hour. And not X-rays; they could come up normal, but a CT would show the “ground-glass opacities” they were looking for.

當他提及給疑似病人取拭子時,記者追問:「拭子是用來做PCR測試的,對吧?他們做得能有多快?直到前不久,我們(美國)還得把所有樣本都送到亞特蘭大去。」

The swab was for a PCR test, right? How fast could they do that? Until recently, we were sending all of ours to Atlanta.

艾爾沃德答道:「他們(中國醫生)把時間縮短到了4個小時。」

They got it down to four hours.

艾爾沃德還稱讚「中國很擅長維持病人生命」,說「那裡的醫院看上去比我在瑞士看到的一些還好」。

「我們問:你們有多少呼吸機?他們說:50台。我們問:有多少ECMO(ECMO是體外膜式氧合機,在肺功能衰竭時提供血液氧合)?他們說:5台。來自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的團隊成員說:5台?在德國,也許只能有個3台。而且在柏林才有。」

We’d ask, “How many ventilators do you have?” They’d say “50.” Wow! We’d say, “How many ECMOs?” They’d say “five.” The team member from the Robert Koch Institute said, “Five? In Germany, you get three, maybe. And just in Berlin.”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用ECMO成功治癒新冠肺炎患者

針對美國民眾普遍關心的治療費用問題,艾爾沃德也做了一番對比:中國政府明確表示:測試是免費的。確診患者的醫療保險滿額后,國家會承擔一切治療費用。

相比之下,艾爾沃德認為美國當前的醫保體系「存在速度上的障礙」。高昂的檢測和救治費用,使得不少民眾會因為猶豫而耽誤救治,也對防控疫情進一步傳染非常不利。

技術如何解決各種不便?

對於被隔離人口的日常生活,艾爾沃德通過他的觀察表示,在武漢,1000多萬人不得不在網上訂購食物、送貨上門。

而且,中國正在用技術手段應對當前的各種不便,他說:「中國管理着大量數據,他們試圖追蹤數萬個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他們關閉學校的時候,事實上只有學校大樓關閉了。學校教育轉移到網上。」

「我們去了四川,那是個很大的地方。」艾爾沃德在那裡看到,在500公裡外的村莊處理問題的工作人員接到了省長打過去的視頻電話。

中國人有多團結?看看他們的覺悟

最讓艾爾沃德動容的是醫療之外,中國舉國上下的反應,這在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很難看到,也是控制疫情中最關鍵的一個因素。

他對記者說:「全社會都是這樣。他們有一種強烈的意識,『我們必須幫助武漢』而不是『武漢讓我們落到這種地步』。其他省份還派出了4萬多名醫療工作者來支援重災區湖北,其中許多人都是自願的。」

It was nationwide. There was this tremendous sense of,“We’ve got to help Wuhan,” not “Wuhan got us into this.” Other provinces sent 40,000 medical workers, many of whom volunteered.

這種團結一心共同抗疫的責任感,互幫互助的善良與凝聚力,才是能保證整個社會高效運轉的潤滑劑。

針對記者的提問——「為什麼中國上下能迅速被動員并行動起來?」 艾爾沃德用一個形象的比喻說:

他們被動員起來,就像在戰爭中一樣。他們真的認為自己站在第一線,這是在保衛中國其他地區乃至整個世界。

They’re mobilized, like in a war, and it’s fear of the virus that was driving them. They really saw themselves as on the front lines of protecting the rest of China. And the world.

艾爾沃德還反問記者道:「你能做到那些簡單的事情嗎?你能隔離100個病人嗎?你能追蹤1000個聯繫人嗎?如果不做,疫情會在整個社區里蔓延。」

Can you do the easy stuff? Can you isolate 100 patients? Can you trace 1,000 contacts? If you don’t, this will roar through a community.

艾爾沃德用自己在中國的所見所感向全世界傳達一個信息:人類需要團結。

談到當前除中國外,其他國家的新增確診病例正在快速增長的情況,艾爾沃德說,有中國的經驗,其他國家不必「從零開始」。

他在專訪中講述的中國見聞也得到了網友普遍的認可和稱讚。

好文章,這才是中國的真相。

中國政府的反應,高效的管理與運作,人民群眾的凝聚力,共同抗疫,值得一看。

是事實,一定要看。

一場疫情,不僅能讓人看到社會的冷暖,也能讓人體會到國家的擔當,以及人類放下對彼此偏見的勇氣。造謠治不了病,排擠也阻斷不了病毒。在對抗疾病的戰爭中,沒有人能當得了逃兵,只有團結起來向前沖,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