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光顧見證歷史了。
4月20日原油史詩級崩盤,美國WTI原油價格5月合約史上首次跌入負值,跌了306%,收於每桶-37.63美元,倒貼錢賣東西不常見。
要知道,一周前產油國組成的—「歐佩克+」剛剛達成一項史詩級減產協議,自5月1日起每天聯合減產970萬桶,相當於目前全球總供給的10%,以緩解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原油需求驟降和價格暴跌的危機。
這協議還沒開始,咋油價都跌成負值了呢?
其實這只是5月合約,4月21日就是交割日,再不脫手就要交易了,買來還要儲存,也是一筆開支,但是受疫情影響,全球的經濟實在太疲軟,飛機都不怎麼飛了,需求太少。那只好不計成本先賣了再說。
油價走勢非常像三國殺,充滿了各種陰謀陽謀。
目前主角有三個,美國、沙特、俄羅斯,有網友總結了一下情節,大概就是這樣的:
其實這個故事還可以再往前順延到2008年,本質上,這是兩種制度關於原油定價權的慘烈鬥爭。
02
石油工業出現不過百十來年,多數時候原油的價格都是被操控的。
大家熟悉的歐佩克主要就是幹這個的,沙特是其中的帶頭大哥。
油價低,那就減產,油價高供應量也會隨着增加,過了平衡點油價又開始掉,那就再減產…….這個套路玩了很多年。
俄羅斯在收拾完幾個寡頭之後,也很快適應了這個遊戲規則,因為本質上,這都是國有壟斷的幹法,都是行家。
從2008年開始,美國開始加入到這個遊戲中了,美國石油商人可不是國企,他們推崇的是看不見的手,只要有利可圖,可不管什麼協議不協議的,這十幾年來,歐佩克和俄羅斯苦呵呵的一會增產、一會減產努力保油價,可回頭一看,全球石油日產量增加了1160萬桶,其中850萬桶都是美國貢獻的,佔增幅的75%,2018年,美國倒成了世界第一大產油國。
油多了,價格就不行了,維持價格難度更大了,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和俄羅斯這些產油大國變成了直接受害國。
最關鍵的是,他們意識到自己以前「控制價格」的套路要玩不下去了,這才是更可怕的事情。
當慣了帶頭大哥的沙特知道美國那些唯利是圖的商人根本不聽他的,於是開始找俄羅斯人談減產,沒想到,俄羅斯人拒絕了,其實理由也很充分——
要減產,主要產油國應該一起減產,否則光咱們減沒用,美國很快就能把減產的量補上,市場份額更大了,這不是便宜他們嗎?
商談無果,沙特憤怒了,於是有了3月8日油價狂跌30%的大新聞,搞得美國股市熔斷了好多回,這些大家都很熟悉了。
當然另一種說法是沙特和俄羅斯演雙簧,大打價格戰,目的就是把美國的頁岩油廠商踢出去。要知道美國頁岩油的成本大約40-60美元,沙特2-5美元,俄羅斯也不高,油價跌到20-30美元,沙特、俄羅斯還是能賺到錢,但美國的頁岩油廠商只能破產了。
但幾個回合交手,沒什麼贏家。沙特俄羅斯重新達成減產協議,但沒想到美國更狠。
03
有分析說,原油期貨價格跌入負值就是美國的反殺,利用期貨市場來奪取定價權。
不是要打價格戰嗎?那就打到底吧,美國可能破產一堆企業,就業數據更差,但這對沙特和俄羅斯的影響可就大了。
美國還有人建議直接對沙特石油徵收進口關稅,甚至揚言要取消對沙特的軍事保護承諾,從沙特撤出美國軍隊。
總而言之,就是要教育小弟的意思。
也是,難怪美國人不服,畢竟沒有美國就沒有今天的沙特。誇張嗎?一點也不。
在美國人來沙特之前,沙特是個相當貧瘠的地方,人口、水源、電力、基礎設施,什麼都缺。
1932年,流亡科威特的沙特首領阿卜杜勒·阿齊茲帶着自己的駱駝騎兵攻佔了利雅得,建立了當代沙特政權。
第二年,美國人跑來了,因為他們猜測,沙特的沙漠下面,像其他海灣國家一樣富藏石油。
雙方達成了一項協議,加利福尼亞標準石油(Socal)公司購買了Al Hasa東部海岸的石油開採權,他們在沙特成立一家新的石油公司,這就是沙特阿美的前身Casoc。
簽了合同,沙特皇室一次性獲得了3.5萬英鎊,18個月後又拿了2萬英鎊,如果真的能找到石油,還會支付更多的費用,並且有石油銷售的分成。今天看,這在沙特叫錢嗎?這條件都能接受,可以想像苦成啥樣了。
當時沙特皇室並不相信沙漠底下有石油,專門囑咐負責勘探的工程師和地質學家,如果找到地下水,一定要告訴他。
第一口井沒有油,第二口井出了油,但沒幾天就沒了。
美國人就這樣斷斷續續幹了五年,但就是沒找到油。到了第七口井,事故不斷,一會側壁坍塌,一會鑽桿沒了,在下探了4500英尺之後還是沒有油。管理層有點絕望了,他們不知道還要挖到什麼時候,決定縮減成本,索性就先不挖新的井了,在七號井現在的基礎上再往下鑽。
結果,出油了,每天能產4000桶。
04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之後十幾年,Casoc在沙特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油田。1944年,Casoc正式更名為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阿美石油公司》正式登場。
美國人高興極了,在沙特大興土木,給油田工人建造大型居住區,給公司管理人員和地質學家建造辦公樓和住宅,還建了機場、醫院和發電廠。
當時沙特皇室看在眼裡,羨慕在心裡。他們也想要蓋房子,讓自己的家人和國民們享受現代化的生活。
在石油之前,沙特的財政收入有兩塊,一是收稅,佔30%,二是朝聖收入,佔70%。
但美國人挖出石油不久後,阿美石油給沙特皇室支付的分成費用就已經超過了朝聖收入,而且分成收入還在逐年增加,沙特皇室於是開始拚命花錢。
當時的皇儲薩烏德從阿美公司貸款,修了宮殿,造房車,修公路、醫院、學校等等,這些基建花錢的速度、力度都很大,阿美公司的高層都開始擔心沙特到底能不能還錢。
其實,他們的擔心是對的,只是對象錯了,需要擔心的不是沙特皇室的財政,而是他們自己的職位。
因為沙特瞄上了阿美公司的利潤。
05
眼瞅着美國人在自己地盤上賺了大錢,沙特坐不住了,這麼好的印鈔機為什麼要跟人分享呢?
當時,皇室對石油產業和規則都不清楚,但他們清楚,美國人交了這麼多錢給他們,掙得肯定比這多多了,於是開始慢慢給美國人施壓,想多要點分成。
沙特皇室聘請了一家美國諮詢公司調查阿美,有兩個重要發現:
- 1949年阿美全部利潤的38%上交給了美國國稅,總額4000萬美元;
- 阿美賣給母公司的油每桶標價1.73美元,而海灣地區的平均油價是2.41美元,這相當於暗地裡減少了沙特的石油分成。
不厚道啊!
帶着這兩個問題,沙特人找美國人重新談判,美國人當然不肯就範,他們一直覺得沙特皇室是個巨大的成本中心,狡猾貪婪、好吃懶做,於是找沙特老國皇訴苦,老國皇也挺乾脆,直接用手橫在脖子上做了一個切割動作,說,「(你們這做法)放在以前,這都要斬首的。」
於是沙特人心愿達成,獲得了更多的分成,可這遠不是他們的目標,他們想的,是把阿美徹底拿到手,但當時顧慮很多,沙特的鄰居伊朗已經跟英國人玩過一回同樣的戲碼,結果砸了:
1951年的時候,伊朗直接控制了阿巴丹煉油廠,迫使英國人撤離,從此建立了伊朗國家石油公司。但他們也受到了打擊報復,英國人派軍艦封鎖了煉油廠附近的海灣,直接鎖死了伊朗賣石油的路。
沙特從伊朗的經驗中吸取了經驗,用武力這樣的方式,會給對方派軍的理由。
何況,沙特當時也沒底氣,主要是沒人才,收回來也管理不了,大概率是荒廢。
06
計劃要一步一步來。
沙特皇室首先是派了很多皇子出國留學,國內也修了很多學校,1959年還特別啟動了一個獎學金項目,送沙特人去得克薩斯大學學習石油工程,學成歸來直接進阿美上班,後來阿美的很多高管,都是這個獎學金項目的學生。
到1970年的時候,沙特阿美的原油佔了世界石油市場的一半,那時候美國的家用汽車非常普及,石油便宜,偏愛大馬力汽車,石油也逐漸從自給自足轉為進口,沙特獲益最多。
1972年到1973年,阿美石油日產量從540萬桶增長到840萬桶,黑金大把大把流入沙特。
有了錢,沙特人腰桿更硬了,覺得美國人干涉太多。
那時候OPEC已經成立了幾年,可一直碌碌無為,多數情況只是產油國們組團開會,跟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殼牌等等大型石油公司簽合同了事,對於價格,基本做不了主。
1973年的產量暴增後,OPEC產油國們自我意識覺醒,說:我們要提價!
石油公司斷然拒絕了他們的要求,當時正是阿以戰爭期間,於是沙特聯合了小夥伴們對幫助以色列的國家實行禁運,沙特石油部長公開說,要以色列撤軍之後,我們才會取消禁運。
這一下,危機來了。
美國國內的油價飆升,老百姓叫苦不迭,為了省油紛紛換車。
與此同時,沙特收回阿美的計劃也一直有條不紊的進行着,他們很顧及和美國的關係,中東世界一般都是直接粗暴的把一些西方石油公司收歸國有,而沙特採用的是收購股份的方式,終於在1980年3月,把美國人的股份全收到自己手裡,終於可以獨享這麼好一個印鈔機了。
07
石油捏到自己手中之後,產量屢創新高,沙特在OPEC中的話語權越來越高,帶頭大哥的氣質顯露。
與此同時,一大波發展中國家經濟大發展,石油消耗量大增,油價也不斷上升,直至147美元的高價,讓美國人叫苦不迭,沙特也就順帶成了世界公認的土豪。
2018年,沙特阿美公司每天生產1360萬桶石油,超過所有其他公司,同一年的世界盃比賽上,因為被俄羅斯進了5球,觀眾席上的沙特球迷出現了炫富手捂臉:
類似的土豪炫富操作太多,讓很多人恨不能生在沙特,最好生在皇室。
與初代的阿齊茲國皇有明確婚姻關係的妻子達22位(也有說34位),兒子有90多個,合法的皇子40多個,再加上兩位一起打江山的兄弟,阿齊茲國皇過世時皇室已經達到了5000人以上,現在規模可能達到了15000人到20000人,這些人就是待遇很高的”核心皇室“,沒事就開豪車、養個大貓,或者動不動包飛機運大鳥:
據說皇子們每人每天零花錢就要4.3萬美金,其他皇室領的也不少,這就帶來個問題,家裡有多少礦才能經得住這麼花?
石油出口佔了沙特GDP的40%、財政收入的80%、外匯收入的90%以上,所以油價波動對沙特的影響非常大,這也是他們看重定價權的原因。
如果頁岩油技術突破成本大降,或者替代能源適時出現,那沙特的豪富日子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所以,他們用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式想要壓垮美國頁岩油產業鏈,也是可以理解的。
資源國家的魔咒已經上演了無數次,賣資源不差錢,就會不思進取,工業化緩慢,最終導致在資源價格周期的高峰閉眼數錢,在價格周期的低谷面臨破產。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