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鬧到今天這個地步,對世界格局的影響已經是無可迴避。而近來,西方對中國的惡意似乎又有所抬頭,而坊間輿論,也對疫情後西方對華態度感到憂心。
從現在形勢來看,美國這次真的是傷的太狠了些——這有些超出月初時的預判;這麼下去肯定得打持久戰,美國多半是要傷筋動骨。而且美國圍繞防疫展開的政治鬥爭之激烈,也同樣超出了常理和想象——美國政府與其說是在抗疫,更不如說是特朗普跟民主黨拿疫情互相挖坑。白宮新聞發布會就不說了;就像前兩天,特朗普還一次三發推特——解放弗吉利亞、解放密歇根、解放明尼蘇達,赤裸裸的挑動民眾斗民主黨州政府——這種亂勁兒,別說中國無法想象,就是美系的那幫同盟國家,都是聞所聞問!
美國的這種奇葩現狀和趨勢,使形勢出現兩個巨大的危險點:
首先,特朗普為了甩鍋卸責和轉移矛盾,很可能再次煽動民粹,發起對華實質性報復。
這個看上去不大可能,畢竟美國甫遭重創,而且鑒於疫情的長期性風險,勢必對中國防疫物資多有依賴,所以立馬發起對華新一輪攻擊,實為不智——至少也得等內部形勢穩定,再動手也不遲。
但這種視角,是從美國國家利益角度出發的。而從特朗普視角來說,則是另一回事。這次特朗普在防疫過程中的表現可以說是無比糟糕,民主黨更是圍着這一點窮追猛打。而現在的形勢,美國的瘟疫遲遲不見拐點,這麼搞下去,特朗普的支持率恐怕很難維持到年底大選。而以民主黨對特朗普的恨意,再疊加這次疫情中的表現,如果他輸掉大選,其很難抵擋民主黨的政治追殺——屆時拜登、佩洛西以及CNN、紐約時報肯定會強勢炒作特朗普防疫方面的嚴重瀆職,而沒了總統光環,特朗普也就喪失了輿論場上的優勢話語權,很有可能身敗名裂,甚至被佩洛西送進監獄。
如何挽救這種局面?甩鍋中國可以說是唯一的選擇。畢竟就美國的現狀,反華幾乎是其朝野上下唯一能達成的共識了,而且特朗普屢次炒作所謂「中國病毒」,也在相當程度上,掀起了民眾的普遍反華情緒。甩鍋中國,將美國防疫失敗的原因歸咎到中國頭上,這個雖然不符合事實,但卻很容易得到美國民眾的響應——尤其是作為這次疫情中受傷最嚴重的中下階層,他們本來就是沒什麼文化、頭腦簡單,容易被煽動的粗人,特朗普用反華撩撥他們的情緒非常容易——而一旦撩起,民主黨恐怕也無法阻擋——畢竟反智人群中也包括了他們的有色人種基本盤,他們不敢輕易跟擁躉對着幹。
當然,這種做法肯定會嚴重傷害國家利益。但特朗普顧不得這麼多。從這些天其之表現來看,這位爺擺明了就沒有絲毫的政治家品格和覺悟,絕對是將個人利益完全置於國家利益之上的。所以,隨着年底大選的逼近,甩鍋中國很可能成為特朗普的最後救命稻草。
這是從短期危險來說的。而就長期而言,鑒於美國防疫中的混亂表現和政治亂象,其之損失很有可能大大超出我們之前的預期。如此超量的損失,與中國迅速穩定局面形成鮮明對比。
這意味着什麼?這意味着中美基於貿易戰妥協協議達成的脆弱階段性平衡,很可能因為美國的超級重大損失和混亂,而再次打破。
本來,隨着階段性貿易協議的簽署,中美之間已經獲得了幾年的緩衝。但這種緩衝是建立在疫情前的實力對比之下的,如果這次美國失血過多,那意味着這種平衡或被打破。
這個相較於特朗普臨時性甩鍋,是一個更長期的影響。說白了,只要中美實力對比縮小一步,美國對華的戰略壓制肯定就會更進一分。雖然基於兩敗俱傷的恐懼,二者會不斷的根據形勢構築新平衡,但只要建立在平衡基礎上的實力對比出現較大偏差,這種脆弱平衡就會打破,新的戰略壓制就會開啟。
本來,這種步驟是有規律的,可以預判的。但新冠疫情作為突發事件,打亂了原先的步驟,很有可能使得中美實力差距迅速再縮小一個層級,這種變化,當然會激起美國的反彈,為了維繫對華的壓制態勢,美國勢必要掀起新一輪的戰略打壓。
那麼,面對這種新風險,中國該如何認識?
對特朗普甩鍋,這個中國當然不會接。不過話說回來,不管中國接不接,反正特朗普都多半要甩,這個中國也阻攔不了。
但對這種短期風險,雖然兇猛,但扛扛未必就不能挺過去。畢竟這是為了大選,如果大選後是拜登上台,民主黨掌握了話語權,肯定要將防疫失敗的帽子扣在特朗普頭上,以便政治追殺(沒有比這更好的理由了),中國自然也就不用再背這個鍋。即便退一步,是特朗普連任,在渡過了大選這個最大的劫難後,作為美國總統,他或多或少的也該考慮下國家利益——畢竟爛攤子還是得他收拾,後續防疫還得由他負責,這種情況下,雖然甩鍋中國的態度未必改變,但在手段、操作和造勢方面,還是會有所收斂。
真正麻煩的是因新冠導致的中美實力對比迅速再失衡,而觸發的美國新一輪再平衡訴求——這意味着新一輪博弈將比疫前預期的時間提前。而且,由於這次因為新冠疫情,導致民間反華情緒驟然升級,民粹裹挾之下,這一輪新博弈的兇險程度,很可能會比正常更加猛烈。
那麼,怎麼應對?
首先,加強對歐日韓的防疫支持以及經濟復甦合作。這次西方雖然普遍被疫情擊中,但是歐日韓大概率會比美國先擺脫危機——日韓就不說了,即便是歐洲,雖然同樣損失慘重,但至少內部還相對團結,沒像美國這樣上下互撕,借防疫大搞政治鬥爭。而且歐系領導人相對來說還都是理性派,雖然意識形態決定了,他們也多多少少有反華的天然動機,但畢竟沒美國這麼強烈,領導人也沒特朗普這麼極端,因私人政治利益甩鍋中國的動機也不如特朗普迫切。只要歐洲先穩住局面——尤其是在美國之前穩住局面,那麼有了燈塔國狼狽不堪的參照物,至少特朗普甩鍋時,他們跟着幫腔的動能,就算幫,也不會那麼狠——畢竟他們也都討厭特朗普,巴不得這個到處敲詐的惡棍因這場疫情承擔罪責被攆下台。
至於接下來,就是儘快恢復經貿——雖然赴歐旅遊這兩年肯定是廢了,但德國的汽車,法國的紅酒,意大利的奢侈品,這些商品復產後迅速進入中國,既有助於中國本國消費、稅收的回升和產業鏈企穩——對遭受重創,亟需回血的歐洲來說也至關重要。
此外,一定要加強對歐盟的支持,在歐盟框架下,增強中歐防疫合作。歐盟只有作為一個整體,才有獨立於美國之外的需求和實力,在對華態度和立場上也才有與美國差異化的空間。如果歐盟衰落、分裂甚至解體,各國勢必被各個擊破,徹底淪為美國附庸。
而這次新冠疫情,對歐盟構成的打擊是巨大的。所以一旦疫情緩解,歐盟內部撕逼肯定會加劇。
這對中國是不利的。中國有必要幫助歐盟維護權威,而最好的幫助,就是在疫情初步緩和後,在中歐防疫合作方面,凸出歐盟的作用。
畢竟新冠今年肯定結束不了了,明年都未必。這幾年大家都必須要保持高度警惕——換句話說要對防疫物資保持充足儲備。
雖然歐洲接下來肯定會重建醫療產業鏈,但想形成規模絕非一時半會兒之功;就是建了,也不可能大到足以應對新冠二次爆發的規模——畢竟這次的瘟疫實在太誇張。所以歐洲在防疫問題上對中國的需求肯定是較長期性的——就算自家儲備暫時充足,也得確保一旦出現新冠復燃,中國這位幾乎唯一的海外供應方能及時提供補充。
這種情況下,中國可以有針對性將這種合作,從當下的國與國,部分上升到中歐這個層面,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強歐盟的話語權,既緩解其解體的危機,而且可以收穫歐盟、德國甚至法國的善意。
歐洲穩了,日韓穩住的概率也會比較大。只要這些美系盟國不跟隨美國起鬨,光一個特朗普,其再怎麼囂張,力量也是有限的,中國還能有充分的戰略轉圜空間——何況,沒人幫忙,就美國這個爛攤子現狀,特朗普想狠也狠不到哪兒去。
最後就是深化改革,加快開放進度。不管怎麼樣,此次疫情嚴重加劇了中美脫鉤的進程,甚至加重了東西方的撕裂,不管是出於政治還是經濟,疫情過後,全球化退潮的聲勢肯定會上漲,企業和產業撤離中國,至少部分撤離的慾望會有一個提升。
當然,對此我們還是有底氣的。不管是中國產業鏈的堅韌程度,還是中國內需市場的龐大規模以及擴張趨勢(這次疫情後,內需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勢必會再有一個較大提升),都決定了,我們有足夠的信心來捍衛世界工廠的地位。不過,對這股全球化退潮的聲浪,我們也必須要高度重視,而應對的辦法,就是利用這一段間歇期,深化改革,加快開放,這一方面是增強中國的實力,以應對未來更加兇險的中美博弈態勢;另一方面,也是鞏固產業鏈基礎,拓寬市場空間,增強對外資的吸引力。這種做法,就算不能從根本上逆轉中美脫鉤的趨勢,但至少可以盡量延緩,給自己爭取更多時間;同時也對美國之外的其他西方國家形成更多吸引力,堅定他們不被美國裹挾的意志和底氣。
總而言之,新冠已經深刻改變了全球政經格局。這場大變,會給中國帶來新的風險,但也蘊藏着機遇。所以,中國在穩定自家的疫情時,在對外交往上,也要充分展現自己的智慧,儘可能的規避風險,頂住美國打壓的同時,也最大限度的抓住機會,化危為機。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在決策層的帶領下,一定能夠打破封鎖和壓制,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對此,雲石君深信不疑!■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