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3日 星期三 晴
解封第三天。
法國社會正日益恢復正常——請不要誤會,這個正常不僅僅是指大家重返工作、正常外出,還指罷工又回來了,遊行又回來了,搶劫偷盜也回來了。
在華人社會頗有影響的《華人街》就以《巴黎劫匪復工》為題報道在24小時內,巴黎連發三起勞力士豪華手錶劫案,涉案金額約為9.6萬歐元。
三起劫案全發生在解封當天:
一是19點25分許——現在是夏時制,晚上9點天都很亮——兩名劫匪闖入巴黎十一區一家服裝店,搶走受害者佩戴的勞力士手錶和手機,二人隨後騎摩托車逃離現場。據稱被搶的瑞士名表價值1萬歐元。
僅僅35分鐘之後,巴黎十七區一名男子駕奔馳汽車停在岱納廣場等候朋友。一人靠前搭訕,稱想拍攝豪車的照片,伺機從車主的手腕上奪走一塊價值7.7萬歐元的勞力士手錶,轉眼跳上計程車逃之夭夭。
這兩起是光天化日下搶劫,第三起則發生在夜間:12日凌晨2點55分,一名受害者走在巴黎十六區的維克多·雨果大街(avenue Victor-Hugo),遭遇兩名劫匪,其中一人持槍相向,另一人持刀威嚇,搶走手機和一塊價值9000歐元的勞力士手錶。
能戴得起如此豪華手錶的自然也是精英人士。治安和病毒一樣,一個保護不了百姓的國家,自然連精英也保護不了。當然,也許過幾天他們會慶倖幸好被偷了也未可知。
日記明天收官,今天加緊觀察解封的法國社會。
上午去超市,果不其然,人不少,而且採購量明顯超出正常水平。很可能昨天外出民眾的瘋狂和肆無忌憚嚇壞了還有理智的民眾,大家要為第二波疫情存貨了。我看了下,洗手液、食用油和調料出現短缺,品種明顯不全。
今天法國的重大新聞還是和口罩有關。3月25日,在口罩極其緊缺的情況下,政府竟然發現3.62億個口罩庫存!此前,政府一直聲明庫存為1.5億個。4月20日其中的8500萬個投入使用,150萬被銷毀。這種管理水平,很難相信法國是一個發達國家。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人事(換人換黨)更換頻繁,已無人知道家底。
關於口罩,我一直很奇怪,當政府一再說戴口罩沒有用的時候,負有監督作用的媒體幹什麼去了?怎麼都附合政府的謊言呢?不僅如此,還找出國情、文化、傳統、體制等一大堆理由來說明不可能讓西方民眾戴上口罩。顯然,歐美疫情這麼嚴重,西方媒體也是負有重要責任的。
直到4月23日德國媒體才改弦易轍,聲稱「佩戴口罩,人人有責」。更令人拍案驚奇的是,5月4日,中國和西方各自在疫情中的表現已經無可爭議地展現在全球時,《德國之聲》台長林堡表示,中國如果有新聞自由的話,不但可以已經找到病毒來源,當初也不會有這麼多中國人病亡犧牲。
那麼請問,歐美自詡有新聞自由,何以災情遠比中國嚴重?死亡遠超中國?既然新聞自由在歐美不但不起作用,後果更比中國嚴重,那麼西方憑什麼邏輯推理出中國如果有新聞自由就如何如何?如果按照西方的邏輯,根據事實,西方原來沒有新聞自由,中國才有啊。
今天歐洲還有一件衝突和中國有關:塞浦路斯從中國購買的36噸醫療物資由於土耳其拒絕飛機進入其領空,不得不迫降在俄羅斯。塞土兩國積怨頗深,但在疫情面前都放不下,實在令人無法苟同。
當然,有美國這樣的榜樣在,以及德國、意大利等國在,我們也無法苛責。畢竟在今天的世界裡,西方仍然被大家當作標準。土耳其只是不允許其過境,還沒有將物資扣下為已所用,相對於這些西方國家,已經不錯了。
今天網友還和我分享了一個好消息:我周一在法國藥房買的口罩來自湖南一家企業,現在這家企業股票大漲。基於我的觀察,歐美持續存在的巨大市場,將令其成為一隻長牛股。歐美封城太過鬆懈,未能取得中國的成效。但同時國家和民眾都缺乏承受危機的能力,迫使歐美都不得不提前解封。
4月以來美國失業人數超過2000萬,失業率高達14.7%。製造業,除了少數生產防疫產品,大部分處於停工狀態;農業,農田無人耕作,母牛產子無人接生;商業,百年以上的大型百貨公司如彭尼挺過了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挺過了2008年的金融海嘯,挺不過新冠病毒的衝擊,宣布破產,中小企業倒閉更滿目皆是。民生出現艱困局面,由於食品加工廠停產,大型超市已做出限購肉類的規定。民生艱困將激發更大民怨。
特朗普為紓解危機,唯有全國復工。但復工很有可能導致新冠疫情二次大爆發。
五月以來,新冠病毒不僅在底層人群中蔓延,而且向精英階層逼近,政界領袖、金融大亨、文化名人紛紛感染死亡。美國疾病防控中心(CDC)主任雷德菲爾德 、國家衛生院(NIH)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福奇 、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局長哈恩 ,相繼宣布自己要在家隔離14天……連特朗普總統、彭斯副總統身邊的工作人員,都成為新冠病毒感染者,使得彭斯副總統也不得不自我隔離。
這還是在居家避疫令沒有解除時發生的情形,一旦解除,那情形將是什麼樣?不難想象。專家預測,如果美國解除居家避疫令全面復工,至6月底全國死亡人數將達到35萬人。
歐洲國家解封後,共同的特點是新增確診人數大幅上升。歐洲今天死亡人數突破16萬,從15萬到16萬僅僅用了6天。意大利周一還只有700多,周二就翻倍超過1400。
除非歐美最後接受群體免疫,民眾也願意接受幾十萬人的死亡代價,否則對醫療物資的需求將是天量。
今天《世界報》罕見地聚焦武漢軍運會,再次試圖揭開法國和意大利兩國運動員自稱感染新冠病毒的真相。不過,第一個觸及這個話題的女運動員埃洛迪·克勞維爾一直保持沉默,軍方已對其要求不得再和媒體接觸。相關的電視台(盧瓦爾河7號)也把先前節目從它的網站上給刪除了,說是為了保護這名法國女運動員——難道她談論的事實會讓她在法國不安全?還需要刪除以保護?法國不是保護言論自由嗎?這法國邏輯,真是難懂。
法國小媒體《20分鐘》網站報導說,艾洛蒂·克勞維爾3月25日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表態真的捅了馬蜂窩。不過《20分鐘》沒有解釋這個馬蜂窩是什麼。
《世界報》聯繫到的參加了武漢軍運會的法國運動員都說,他們從軍方處收到了類似意思的指示。這些運動員要求《世界報》去詢問軍方的對外聯絡和通訊部門,並聲稱,他們不論是在比賽期間還是在比賽之後,都沒有生病。不僅法國如此,意大利參加世界軍事運動會的運動員也收到了不對新聞界發表言論的指示。
我很好奇,究竟背後是一種什麼力量可以讓法國國防部立即否定本國運動員的陳述?究竟是什麼力量可以令法國、意大利兩個西方大國的國防部迅速採取封口行動?難道不應該把真相告訴正受疫情煎熬的法國人民嗎?不應該告訴全世界正受疫情煎熬的人民嗎?正如《巴黎人報》5月6日報道說,法國女子現代五項運動員克勞維爾不經意講述的個人經歷,其實給追蹤傳染途徑的醫學界提供了十分珍貴的情報。那麼為什麼法國和意大利要浪費這個寶貴的機會呢?
不過在一個號稱言論自由的國家,面對如此重大的涉及病毒來源、對人類健康安全至關重要的問題,《世界報》也就到此為止了,它沒有能力揭開法國和意大利兩國運動員何以被封口的原因和幕後真相,更不可能揭開他們在武漢軍運會上的經歷說明了什麼。
最後和大家分享中美對抗的剩下兩個原因。
第四個原因是英美全球戰略傳統的影響。
昔日英國為維護其全球霸權,除了龐大的經濟和軍事硬實力外,更主要的是在全球秉持離岸平衡戰略。即無論哪一個地區都不能出現支配一切的單一強國,必須是多個權力中心的平衡。一旦有哪一個國家崛起威脅到這個戰略,英國就聯合其他國家一起遏制。
這就是為什麼英國十九世紀要和歐洲其他國家聯合擊敗拿破崙,二十世紀則聯合法國和俄羅斯這些宿敵一起擊敗德國;在二十世紀之初則和日本簽訂英日同盟,以平衡俄羅斯在遠東的擴張和維持亞洲的均勢。
美國崛起後,全盤延續了英國的戰略,在全球各地實行類似的戰略,如二戰時支持中國擊敗日本。今天中國經過七十年發展,已經在亞洲一枝獨秀,無論是印度、日本還是俄羅斯,其綜合實力都遠遠落後於中國。中國支配整個亞洲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對於美國而言,中國崛起是一回事,中國崛起能夠成為亞洲支配性力量是另一回事。如果日本、印度和俄羅斯同步崛起,亞洲依然維持權力平衡,美國就沒有現在的戰略緊迫感。
最後一個原因是地球資源的有限性和零和遊戲。
美國以世界上5%的人口消耗了全球40%的資源,這也是美國維持內部穩定和世界霸權的基礎。但隨着十億級人口規模中國的崛起和人類空前規模的工業化,資源的緊缺和爭奪日益激烈。這就是為什麼2010年奧巴馬總統在接受澳洲媒體採訪時說,如果超過10億的中國居民過上和澳大利亞、美國人同樣的生活方式,我們所有人都將處於非常悲慘的境況。
目前中國許多自然資源的消費都居世界前列。中國石油、銅、鐵礦石等的進口量都是世界第一。銅的消費量佔據了全球50%以上,中國鐵礦石每年的進口量超過10億噸,2018年經濟下滑,但中國的石油的進口量則高達4.619億噸,再創紀錄。
應該說中美雙方對中美關係的變化早有感,並很早就提出預警。2012年2月北大國際關係學院王緝斯院長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侃如發表共同研究報告《中美戰略互疑:解析與應對》,指出中美兩國戰略互疑日趨嚴重,建議兩國採取行動,增進戰略互信。但知易行難,中美兩國是結構性的對立,很多目標屬於零和競爭,難以化解。
不過由於核時代和全球化如此緊密,中美雙方的競爭將以非軍事的方式全面展開,根本的則是看誰更能解決好自己內部的問題。從目前看,中美仍然保持了此消彼長的戰略演變態勢,從這個角度看,主動權還是在中國一邊。
更幸運的是,在中美對決不可避免的歷史條件下,遇到了西方最大黑天鵝特朗普這樣的政治素人對手:不要盟友、不要仍佔優勢的價值觀、不要以美國為主建立起來的國際體系,高舉民粹主義、排外主義大旗,不僅令西方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其內部的對立也是達到越戰以來的新高點。
一旦中國在對抗中趕超美國,根據美國「打不過就加入你」的現實主義傳統,中美將掀起篇章。正如美國學者《註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的作者艾利森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所回應的:
「現實是,中國將必然變得更大更強,除非在發展的過程中偏離軌道——我不認為這有可能發生。這就是生活。正如我在書中援引的李光耀的觀點。他說,看,美國不會喜歡這種局面,因為美國已習慣於在任何層面『當老大』。因此,美國接受這個現實會非常痛苦,這個過程需要很長時間。但美國人終究是務實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