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的命運同我們預測的一模一樣!罷韓後的3點影響!

縱橫十

當很多人都在為韓國瑜被罷免而震驚時,作者一點都不驚訝,因為自從他決定參選2020地區領導人的那一刻開始,他的命運就已經註定。

這並非是作者來當事後諸葛亮,而是早在一年多以前的2019年3月,我們就已經預測過。

當時作者指出,當他在高雄這塊根本不可能取勝的深綠地取得大勝後,風頭正盛的他,就已經成為了藍綠兩營都忌憚的對象。

此時的他,唯有韜光養晦,不出風頭,保持謙卑與低調,才能在強敵環伺的高雄有一線生機。

然後,再在此基礎之上,死拼經濟,深耕高雄,吸納更多韓粉,為自己積累更多政治資本,然後力爭在2024年上位。

如果才剛剛上任高雄市長,就急吼吼的去參加地區領導人角逐,必然會背棄當初對高雄市民的承諾,一旦失去了政治誠信,選民能讓你上台,也就能讓你下台,何況這本身就是一塊深綠區。

於是,韓國瑜若是在2020年大選中獲勝則罷,一旦失敗,他將連高雄都回不去。

其實當初我們也設想過,韓國瑜不會參加2020年大選,但預料到他最終有可能先假裝不參加,然後會被「強行徵召」,出於不得已而被迫參加。

後來,他果然先是說不參加,最後因被「感召」而參加。

只是如今罷免案通過,一語成讖,所有的劇情同我們當初預料的一模一樣。

韓國瑜當初的勝選,無非有如下幾點原因:

一是民進黨前兩年執政,得罪了很多人,包括很多綠營人群,於是「民生」便成為了當時的主題,恰好韓國瑜「貨出人進、高雄發財」的口號順應了當時的主流。

二是他自身的顏色性不強。

當初打陳水扁一巴掌,被藍綠兩營共同追殺,被驅離政壇20多年,造就了他的顏色性不強。

多年來,民眾厭惡了藍綠兩黨的惡鬥,一個顏色性不強的韓國瑜恰恰讓人們看到了一絲新希望,很大程度上,高雄市民是投票給韓國瑜,不是投給國民黨。

正因為這個原因,如果韓國瑜不背離初心,不背離當初對高雄市民的承諾,保持謙卑與低調,死拼經濟、深耕高雄,尚能有一線生機,也僅僅是有一線生機。

隨着韓國瑜大勝,隨着時間推移,一切都在變化。

首先,韓國瑜在高雄風頭太過,必然會成為藍綠兩營共同忌憚的對象,包括藍營大佬在內,必然都想除之而後快。

綠營自然不必說,他們不可能容許一個強大對手的存在,更何況是在自己的地盤上,於是但凡讓他們逮住個破綻,必然會進行攻擊。

再加之他與蔡英文在大選上對決,不但會被綠營當成重點攻擊標靶,挖出他的各種黑幕、甚至故意抹黑,一旦蔡英文勝選後,必定會對他進行政治追殺。

從藍營來說,這伙子人是內鬥內行,外鬥外行,面對外部勢力一無是處,但內部卻是山頭林立,在內部爭起利益來那是爭得你死我活。

面對韓國瑜這樣的一個風頭太盛新勢力,藍營大佬們必定不會扶持,而且還會打壓。當年韓國瑜打了阿扁而遭難後,放逐韓國瑜的正是藍營大佬們。

其次,綠營的難以容忍。

讓對手到自己的地盤來經營,這肯定是綠營難以容忍的。

而且這裡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民進黨在高雄執政了30多年,裡面不知道有多少弊政、多少黑幕,如果讓韓國瑜這個「外人」挖出來還得了,所以他們也會儘可能的想辦法幹掉韓國瑜,才能繼續掩蓋。

再次就是國際形勢。

中國大陸與美國較量趨緊,美國打台灣牌的意向越來越明,美國介入台灣選舉並偏向民進黨的意圖也明顯。

並且,在民進黨的長期操控之下,早前的「民生」主題已轉變,變成了「主權、反中」。

這是韓國瑜失敗的大環境。

所有上述這些因素,都對韓國瑜不利,這便是作者所說,即使他小心翼翼的保持勤政、低調謙卑,也依然風險很大的原因之所在。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些因素,是不夠的,若是自己沒有漏出破綻,對手也難以攻擊。

韓國最大的破綻正是他想進一步問鼎政壇,在不該參選的時候,急吼吼的去參選2020年地區領導人角逐,一下子就給了政敵一個莫大的機會。

對手立馬就可以抓住他「背叛」這一點進行無限放大並進行攻擊。事實上,本次「罷韓」的一個最大提案,正是韓國瑜的不忠。

試想,當初高雄人民可是對他抱着無限期望,韓國瑜自己也承諾了一旦當選高雄市長中途決不離職,結果才上任四個月就背叛高雄人民,就背棄自己的諾言,就離開高雄去參加大選,這必然讓高雄人民極為不滿,若是再有人針對此進行「仇恨」式的大肆煽動與挑撥,必定讓高雄人民怒火中燒,韓國瑜的結果就是可想而知的。

於是一個最直接的結果就出來了:罷韓票高達94萬多票,不同意票只有可憐的1萬多票。

韓國瑜的後續政治生命如何?

雖然他經歷了大起大落,曾經擁有過無數高光時刻,如今又如流星一樣轉瞬即逝,但這並不意味着他的政治生命就此終結。

這是因為他自己的基本盤還在,他的基本盤便是一直支持他的「韓粉」們,而且為數眾多,只要這個基本盤不垮,國民黨就不會放棄他,他還可以在2022年「九合一」選舉中競選其它市長,也可以在2024年角逐地區大選。

最後,談談本次「罷韓事件」的影響:

一是韓國瑜的被罷免,將進一步加劇台灣內鬥。

「罷免成功」的先例一旦打開,一旦嘗到甜頭,就意味着後面將有更多類似的活動。到時候很可能出現一種現象,藍營罷免綠營市長,綠營不斷嘗試罷免藍營市長,搞得不好連地區領導人都要整天擔心會不會被罷免,畢竟只要有「超25%的人同意」且「贊成超反對數量」即可,門檻很低。

二是「罷韓」的成功開啟先例後,後續的台灣政治活動,有可能將那些「偽統一」者全都打出原型,這對我們的統一大業,或許是有好處的。

三是不論台灣如何鬧騰,從大局上來看,都只是台灣內部的「過家家」,無法改變台灣在整體台海局勢里分量越來越小的大趨勢。

台灣從當初「四小龍」一顆耀眼的明星,墮落到如今連福建GDP都比不上了。隨着時間推移,它與大陸的差距將進一步擴大,台灣的最終出路只有兩個字:統一!  ■ 

1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