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冬中國又開始修路了 這次莫迪還敢派兵來嗎?

占豪

據印度新德里電視台(NDTV)網站當地時間5日報道,在中印洞朗對峙結束一個多月之後,在500名中國士兵的護衛下,中方已經開始在距離中印洞朗對峙10公里處的區域內,開始了新的道路擴建工作。報道稱,中方已經將其未使用的道路建設材料轉移到了此前對峙地帶的東北部區域。

▲印媒給出的道路擴建路線圖


其實,這事一點不意外。為什麼?因為中國在之前早已應對過這種情況。
日本玩所謂的釣魚島「國有化」,中國怎麼做的?一是實現了釣魚島的常態化巡航,二是設置了東海防空識別區。當中國把這些事情都做了,無論日本還是美國,都默默承認了。
菲律賓阿基諾三世政府挑釁中國在黃岩島附近抓扣中國漁民,中國直接出動艦船實際控制了黃岩島,如今黃岩島已經在中國的實際控制之下。在美國的慫恿下,菲律賓、越南不斷挑釁中國,中國怎麼做的?在南沙大規模「種島」,如今中國在南沙已經有多個軍事基地,對南海的實際軍事控制能力大幅提升。美國不但不能把中國怎麼樣,菲律賓現在直接又和中國好起來了。

▲印度新德里電視台(NDTV)網站報道原文截圖


前面,中國面對日本、美國在東海、南海都能從容,難道印度比他們更厲害?所以,中國在應對印度方面會有後續措施。
而在之前,多少人被一些謠言蠱惑,認為中印對峙會到天冷時各自不損面子的撤軍。最終是,印度在8月底自己撤軍了。現在,撤軍一個多月後,中國頂着「嚴寒」又開始修路了。估計,現在莫迪的心那,比珠穆朗瑪峰上的溫度還低!

中國在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其中中巴經濟走廊是其中的樣板工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一定會向南亞輻射影響力,與尼泊爾、不丹發展關係是必然的,同時鞏固中國在南亞的邊防並推進與尼泊爾、不丹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彼此的互聯互通也是一定要推進的,印度不可能攔住中國在這個方向修路。
事實是,在中印對峙結束後一周多,尼泊爾副總理就立刻訪華,與中國達成了包括鐵路建設、公路建設的系列協議、能源合作等一系列合作協議。
現在,我們再回頭看,基本上可以對整個過程進行一個復盤了。

首先,對中國來說,推進與尼泊爾、不丹的互聯互通的建設是大的戰略方針和計劃。但是,由於印度對這兩個國家覬覦已久,中國與這兩個國家特別是不丹發展關係,動的是印度的「奶酪」,中國需要知道印度的態度和底線,並基於印度的相關態度和底線來安排自己的相關計劃。特別是自2016年中印不睦的情況下,中國需要心裡有底。

印度的態度和底線中國怎麼拿到呢?中國採取的策略應該是先通報。在修路之前中國通報印度兩次,結果印度沒有任何反應。在印度沒有反應的情況下,中國直接將修路機械開到中印邊界100多米的地方。如果印度還沒動靜,那就是默認,我們就可以甩開膀子幹了。想想看,為啥修路一定要修到中印邊境100多米的地方?其實完全沒必要靠那麼近嘛!為啥修路先從前面修而不是從後面?這也不太合邏輯嘛?所以,當時的「修路」動作,或許本身就是一個試探動作,為了測試印度態度和底線而已。

結果,印度的反應是直接非法侵入中國邊境,與中國進行軍事對峙。
面對這種情況,中國處理得有禮有節,一方面採取了外交手段,另一方面就是採取了軍事手段。在軍事手段方面,除了調大部隊奔赴高原並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外,就是在洞朗地區修了駐訓基地。也就是說,通過這件事,中國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大規模的軍事調動,把原來我們比較靠中東部的軍事部署向西大規模進行了調動(在這方面,印度的這次「配合」的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完成了洞朗地區由巡視變駐訓的轉變。

中國駐訓洞朗意味着,過去這裡只是巡邏之地,以後這裡就是駐訓之地,軍事影響力將不可同日而語。果不其然,在印度撤軍後,中國立刻在半山腰上修建了工事,印度軍方因此還在中印兩軍國旗會議上向中國提出抗議,結果中國沒有理會繼續修建,印度也是無可奈何。

現在,我們回頭再看,經過這一事件,中國已經完成了三件大事:

一、中國大部隊西調。
中國要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這是大國戰略的調動,中國軍隊是必然與之相適應、相配套的。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的軍隊體制由軍區改戰區,作戰部隊也開始由主要集中在中東部轉而向西部延展。也就是說,西部戰區的作戰部隊,要使勁向西調動。譬如,過去西藏只有大約兩三萬駐軍,這顯然是不夠的。於是我們看到,通過中印對峙,我們可以從公開的媒體上看到76集團軍、部分77集團軍都上高原了。西部戰區的其他部隊,也明顯向西藏、新疆靠近。
通過這件事快速完成大部隊的戰略部署,可以說效率非常高。否則,若沒有任何理由調動,可能會引發周邊國家的警惕,對我國戰略推進不利。

二、中國在洞朗有了駐訓基地。
中國在中印邊境對峙期間並沒有閑着,而是在洞朗地區修了一個駐訓基地。洞朗有了駐訓基地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過去我們的邊防部隊只是到洞朗巡邏一下,現在直接大部隊駐紮了。有部隊駐紮和只是日常巡邏,其性質是完全不同的。若非有中印對峙這事,恐怕不會有這麼高的效率。中國在應對危機方面,決策是很果斷的,只是不尋求開第一槍,而是借力打力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從而在未來的博弈中佔據更多優勢。像釣魚島常態化巡航、划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南沙大規模「種島」等,都是借力打力的典型案例。

三、中國在中印邊境開始修建防禦工事。
過去,中國在洞朗地區是沒有防禦工事的,也就是說中國在這裡是不進行駐守的。現在,在中印邊境地區有了像堡壘這樣的防禦工事,印度就不敢輕易越界了,而且中國相對來說也比較容易對對方實施警告。譬如,印軍要越界,中國軍隊可以在工事里開槍警告。

有了這三步,中國在軍事部署上已經佔據了優勢。其實,除了這些,中國還有一些其他軍事措施,譬如大規模空軍駐紮到了西藏等,都對印度構成了威懾和軍事壓力。
那麼,當這一切都做完之後,中國沒有再在中印邊境100多米的位置修路,而是在縱深10公里左右的位置開始修起,然後逐漸向邊境修(這才是正常的修路邏輯嘛),不斷加寬強化進入洞朗公路。

中國在距離中印邊境那麼遠的地方修路,印度還有什麼話說?何況,中國現在已經完成了大的軍事部署,並且在洞朗地區修了駐訓基地和防禦工事,印度再想進來走那麼遠的路阻攔就不太可能了,因為在這前面就有中國的防禦工事和堡壘,再怎麼對峙也不影響中國繼續修路。

而中國的路這麼繼續修下來,最終還是會修到中國和不丹的邊境,最終和不丹連起來,印度豈能攔得住?而當中國把道路加寬並修到中國和不丹邊境時,如果印度再採取強硬軍事措施,中國的應對能力會更強,印度可就真的要吃大虧了。

現在,我們回頭再看,中國不知不覺間又在短時間內完成了系列軍事部署,就像當年划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和在南沙「種島」一樣,而做這些事,中國都是「被逼」的,都是「不得已」的情況下,都讓相關國家吐不出任何怨言,而且還不費一槍一炮,都是和平解決。

在中國還不是世界最強國家的時候,既要達到目的又要盡量和平,這種以柔克剛的辦法是很有必要的。很多時候,不能一看到什麼事就炸,不能上來就喊打,而是要動腦子,看看怎麼最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最能以最低成本達到自己的戰略或戰術目的。
太極,是門高深的藝術!■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