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朝中國邊境開了45年來的第一槍,背後的用意到底是什麼?

天涯補刀

相信大家這幾天也看到了一則新聞:印度軍隊9月7日在拉達克(Ladakh)的實際控制線附近鳴槍警告了中方巡邏士兵。

據《今日印度》報導,來自印度政府的消息證實,兩國軍隊在實控線對峙時發生了鳴槍事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周二(9月8日)下午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這次事件中,印方首先向中國邊防部隊開槍,這是自1975年以來,兩國邊境的平靜首次被槍聲所打斷。」

這次事件出來以後,分析的人不多。

因為這件事情很簡單:目前印度國內經濟出現了非常大的問題,政府面對老百姓的壓力非常大,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最簡單、最快捷的方法就是通過煽動民族主義情緒,轉移大家的注意力。

截止9月9日,印度新增確診病例7.6萬,世界第一,累計確診437萬,世界第二。

印度二季度的GDP暴跌23.9%,創下自從1996年以來最大跌幅,僅次於美國的34.8%。

這件事看起來似乎沒有太大的深意,常規的「轉移矛盾」而已。

前段時間,雙方「鬥毆」,印度被打死20多個,現在印軍不敢鬥毆了,只能朝天放空槍了。

由於前段時間「鬥毆」事件鬧得非常大,大家都已經把印度分析的透透的了,所以這次事件大家也就沒啥寫的了。

當然了,網絡上也有一些非主流的陰謀論,說什麼美國和印度的陰謀什麼的,亂七八糟的扯上一堆,那個我們就不說了。

然而,我仔細思考了一下,認為:印度開槍的背後不是「轉移矛盾」那麼簡單,還有「閉關鎖國」的目的。

簡單的說就是:印度想要藉此繼續煽動民族主義情緒,將事態擴大,然後藉機提高關稅,禁止中國商品進入印度,從而加快本國工業的發展。

事實上,前幾天我們在《中國的工業是如何發展強大起來的?》這篇文章中就說過一句話:「如果中國徹底丟掉美國和印度這兩個市場的話,中國的經濟必然要遭受重大打擊;如果再有其它國家跟風『閉關鎖國』的話,那麼無論是中國經濟,還是世界經濟都要遭受重大打擊……」

我們專門把「印度」和「美國」並列到了一起,由此可見,我對印度有多麼的重視。

我為什麼那麼「看中」印度?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哪個國家能夠複製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話,那麼只可能是一個國家:印度。

為什麼?

因為印度不僅僅有龐大的人口、優越的地理位置,它還是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而且它一直在「摸着中國過河」。

對的,你沒有看錯:印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

下面我們將重點和大家分析三個問題:

1、為什麼說印度是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
2、為什麼印度採取了和中國一樣的社會制度,有制度優勢,但是工業卻沒有發展起來?
3、印度複製了中國哪些成功經驗?

我們先給大家說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說印度是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

很多人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區別不是很清楚,在一般人的概念中,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區別是:資本主義採取多黨輪流執政,社會主義採取的是「一黨執政、多黨參政」的政治制度;資本主義採取「一人一票」的普選制,社會主義採取人民代表大會制;資本主義國家採取「三權分立」制度,社會主義採取的是「中央集權制」;資本主義採取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採取計劃經濟……

這個理解對不對?

不對!

首先,沒有任何人規定「社會主義國家是一黨執政」,無論是馬克思,還是列寧,都沒有說過社會主義國家一定是一黨執政。

如果有人不信的話,可以去查資料。

社會主義國家大多採取「一黨執政」是因為沒有必要採取多黨制,並不是不可以採取多黨制。

其次,資本主義國家也不都是採取普選制。

什麼叫做「普選制」?

簡單的說就是:每個滿足條件的公民都可以投票參與國家領導人的選舉和重大事件的決策(以前,一些國家,女人、黑人、原住民是沒有選舉權的)。

與「普選制」相對的叫做「代議制」。

什麼叫做「代議制」?

簡單的說就是:由少數代表參加國家重大決策的制定。

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家採取的都是「代議制」(議會制),人民代表大會制也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代議制」。

比如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家的老百姓先選出議員(相當於「人民代表」),然後哪個黨派的議員佔大多數,那個黨派的黨首就擔任國家最高領導人。重要的決策也不是由大家投票,而是由議會決定。

美國比較特殊,它採取的不是「議會制」,而是「選舉人團制」(僅有美國採取這種制度)。

另外,很多人認為資本主義採取的是「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社會主義採取的則是「代表」投票(社會主義國家不需要每個人去投票選國家領導人)。

其實,這個也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根本區別,社會主義採取「代表」投票是因為受教育水平影響。

二戰後,社會主義國家的低素質(主要是指低學歷)人口非常多,絕大多數人沒有分辨能力,如果採取「一人一票」必然會導致國家混亂。

比如,以前我們和大家說過:中國有14億人口,其中大學以上學歷的人口僅有7000萬,僅佔總人口的5%左右。相反,發達國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則達到40%以上。

所以,「一人一票」不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根本區別。

第三,資本主義國家也不都是採取「三權分立」。

比如,我們以前和大家說過的,法國、俄羅斯也是資本主義國家,它們採取的就不是「三權分立」——在法國和俄羅斯,總統凌駕於行政、立法和司法之上,它們採取的叫做「半總統制」。

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就相當於「半總統制」。

至於「中央集權制」更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區別:這個世界上,除了「聯邦制」”國家外,其它國家採取的基本都是「中央集權制」。

法國、英國、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採取的都是中央集權制,即地方政府的權力是由中央政府授予。

所以,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既不是「一黨執政和多黨執政」的問題,也不是「一人一票和人民代表大會制」的問題,更不是什麼「三權分立」和「中央集權」的問題。

那麼,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如果對社會制度比較了解的話,就會知道: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根本區別是「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問題。

具體的來說就是:生產資料到底歸私人所有還是集體所有,採取的是市場經濟還是計劃經濟。

如果生產資料是歸集體所有,採取的是計劃經濟,那麼就是社會主義;如果生產資料是歸私人所有,採取的是市場經濟,那麼就是資本主義。

所謂的「生產資料」就是指生產生活資料的資料。

什麼意思?

人要吃飯,糧食是人民生活過程中必須要用到的東西,所以叫做「生活資料」,而糧食是從地裡生產出來的,所以土地叫做「生產資料」;人需要用手機、電腦、冰箱等工業產品,這些工業產品就叫做「生活資料」,而手機、電腦、冰箱等是從工廠里生產出來的,所以工廠叫做「生產資料」……

所以,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就是:土地、工廠等生產資料到底是歸集體所有(公有制),還是歸私人所有(私有制)?

在社會主義國家,土地都是集體的,企業都是國家的,沒有私企;在資本主義國家,土地是歸私人所有,企業都是私人的!

當然了,由於受各種因素影響,當今世界已經沒有了純粹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了——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都在根據社會發展情況進行「進化」。

當今世界,主要可以分為三種社會制度:

第一,私人資本主義;

這個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土地、企業幾乎全部歸私人所有。

在美國,僅有一些私人不願意做的企業是國企,其它的全部是私企——有些行業投資比較大,利潤比較低,而且回收期比較長,私人不願意做,所以只能由國家來做。比如,郵政、航天等。

第二,國家資本主義;

這個是以法國、日本、德國為代表的,擁有很多國企,但是私有企業佔主導,即「私有製為主導,公有製作為私有制的必要補充」。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新聞,在2006年的時候(最新數據無法查詢),法國有1143家國企,其中10家最大的企業全部是國企。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這個自然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擁有很多國企,而且國企控制着國家的經濟命脈,即「公有製為主導,私有製作為公有制的必要補充」。

當今世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主要區別在於:國企是否能控制國家經濟命脈?
如果國企控制國家經濟命脈,那麼就是社會主義;如果國企不控制經濟命脈,那麼就是資本主義——沒有國企或國企非常少,叫做「由資本主義」;有國企,而且數量比較多,但是又無法控制經濟命脈,就叫做「國家資本主義」。

那麼,哪些行業能控制國家的經濟命脈?

主要有9個行業!

它們分別是:軍工國防科技、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金融和文化。

改革開放之前,中國沒有私企,改革開放以後,除了關係到國計民生的行業外,其它行業都對私人開放了——這就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那麼,資本主義國家呢?

在美國,無論是國防、電力、石油、銀行等,都是私人控制的。

在法國,這些行業既有國家控制,也有私人介入。

比如,美國的銀行基本都是私人的;法國既有國有銀行,也有私人銀行;中國,幾乎全部是國有銀行——為了提高銀行的競爭力,現在允許民營資本介入銀行,但是如果它動搖了國有銀行的地位,那麼分分鐘就會被取代。

上面說這麼多,其實就是為了引出一個問題:印度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想要知道印度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我們就要看:印度是否有國企?如果有國企,它們是不是控制國家的經濟命脈?

一個國家採取的到底是什麼社會制度,一定會在《憲法》中有明確說明的。

比如,中國的《憲法》第一條就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那麼,印度是如何定義自己的國家性質的?

印度的《憲法》在「序言」部分明確的說道:「我們印度人已莊嚴決定,將印度建設成為主權的、社會主義的、非宗教性的民主共和國……」

所以,從這點上看,毫無疑問:印度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另外,自印度憲法第一次頒布以來,已經修改了98次,但是關於序言中的這段話,一直沒有修改,這就說明印度一直是以「社會主義國家」來定義自己的。

那麼,印度到底是不是社會主義國家呢?

這個問題非常的複雜,我認為:印度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只不過它由於受各種因素影響,沒有完全的「進化」到社會主義。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前面我們說過,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最大區別有兩點:

第一,生產資料歸誰所有?

第二,採取的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

我們先說說生產資料的問題。

生產資料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土地;

印度一直在進行土地改革,想把地主的土地分給老百姓,而土地改革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最重要的區別之一。

印度一直在進行土地改革,然而一直沒有成功:從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開始,到現在的莫迪,一直在「土改」,但是一直失敗。

這就說明印度是想把土地變成集體所有的,堅持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

第二,企業。

印度在1949年確定了社會主義性質以後,國有企業佔主導地位:在1970年的時候,印度有1300多個國有壟斷性企業,包括鋼鐵、煤炭、石油等全部都是國企,不準私企介入。國企員工佔所有工人的70%以上,國企GDP佔80%以上。

但是,和中國一樣,印度在社會主義實踐的過程中,也發現了問題,也跟着進行了改革。

雖然現在印度的國企數量已經大幅度的減少了,但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企業還是控制在國企手中。

比如,印度的電力企業中印度電網公司、印度國家電力公司都是國企;印度四大石油公司中的印度石油公司、巴拉特石油公司、印度斯坦石油公司也是國企;印度排名前五的銀行巴羅達銀行、旁遮普國家銀行、印度中央銀行、Canara Bank、印度聯合銀行等全部是國企……

我們再說說印度到底是市場經濟還是計劃經濟的問題。

在純粹的社會主義國家中,是沒有市場經濟的,採取的全部是計劃經濟。但是,由於生產力不發達,計劃經濟有很大的弊端,所以社會主義國家進行了改革,採取計劃和市場相結合的方式。

比如,在中國有「五年計劃」——2020年是中國第十三個「五年計劃」的最後一年,即將開啟「十四五」。

資本主義國家採取的是完全的市場經濟,讓市場主導一切,所以它是不會有什麼「五年計劃」的,一年計劃它都沒有。

但是,印度也有「五年計劃」,而且已經規劃到「十三五」了。

土地改革、國企控制國家經濟命脈、計劃經濟,這些都是社會主義特有的特徵,而現在的印度都有,所以怎麼看印度都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而且是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

但是,為什麼大家都認為印度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呢?

原因就在於:很多人不知道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國家的本質區別。

很多人把一黨執政、中央集權、人民代表大會制當成是社會主義特有的,他們認為只要採取多黨執政、三權分立和「一人一票」就是資本主義。

但是,前面我們也說過了:沒有任何人說過社會主義國家必須一黨執政(只是沒有必要而已);資本主義國家也不都是採取「三權分立」的制度(法國、俄羅斯就不是);中央集權就更談不上了,日本、韓國、英國等採取的都是中央集權;「一人一票」只不過是因為人口的教育素質決定的……這些都不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根本區別。

所以,我可以肯定的和大家說:現在的印度確實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而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正是因為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以它一直在學中國。

是不是徹底顛覆大家對印度的理解了?

以前我們和大家詳細分析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點。

中國採取的社會主義制度,國家控制着經濟命脈,國家干預經濟的發展,所以在國際競爭的過程中擁有非常大優勢。

比如,中國和美國生產了一模一樣的手機,由於中國可以干預經濟發展,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補貼的方式加強競爭力,從而打敗美國的手機生產商。

假設一部手機價值100美元,其中成本50美元,稅收30美元,人工10美元,利潤10美元,中國手機生產商把手機以90美元賣出去,然後中國政府從30美元的稅收中返10美元給手機生產商,這樣就等於生產商的利潤還是10美元。

相反,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採取的是市場經濟,是不干預經濟發展的,所以它不會給美國企業補貼的。

同樣的手機,中國只賣90美元,美國賣100美元,你說美國的企業能競爭得過中國嗎?

這就是中國為什麼能夠在短時間內成為世界加工廠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歐美一些國家始終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資本主義國家總說我們採取「不正當」競爭的主要原因。

一個企業背後有國家的扶持,那麼競爭能力肯定要比依靠企業自己要強大了——國家的扶持,不僅僅有政策的優勢(想做什麼,一路綠燈),而且有稅費的優勢。
既然印度採取的和我們一樣的政策,印度的發展為什麼那麼差?

比如,印度從1995年就加入WTO了,中國從2001年才被允許加入WTO,為什麼印度就沒有成為「世界的加工廠」?

答案是:印度缺少了一個「秦始皇」、一個「毛澤東」和一個「鄧小平」。

印度雖然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是它的社會主義改造並不徹底,中央政府的權力非常小。

二戰前,「印度」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地理概念,就像「東南亞」一樣。

在「印度」這個地理區域內存在無數的小國,從來沒有一個人像「秦始皇」那樣統一了整個「印度」。後來,英國人把整個「印度」給殖民了,叫做「英屬印度」。

二戰的過程中,英國實力大損,再也無法控制印度,於是,在二戰後,英國打算讓印度獨立:信仰印度教的國家併入印度,信仰伊斯蘭教的併入巴基斯坦。

由於印度是由無數個小國組成的,所以它只能採取聯邦制,否則根本無法實現統一。

聯邦制是一個比較差的制度,中央政府擁有的權力主要是國防、外交和關稅,其它權力全部在各邦。

比如,各邦的邦長由各邦自己選舉產生,中央政府既無權任命也無權罷免,所以各邦的邦長可以不聽聯邦政府的命令;各邦如何發展經濟也由各邦自己說了算;各邦也有自己的軍隊,在印度,每個邦都有自己的游擊隊……

說出來,可能大家不信,在印度,有好幾個邦是共產黨執政的。

另外,印度各個邦都有自己的語言,不僅文字不一樣,意思也不一樣。

所以,印度雖有制度優勢,卻難以發揮作用。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印度少了一個秦始皇」,沒有人曾經統一過整個印度,只能採取聯邦制;沒有「書同文」,導致文化交流比較困難……

第二,印度沒有出現一個「毛澤東」。

印度一直在學中國的「土地改革」,但是一直沒能改革成功,為什麼?

因為印度沒有徹底的清算「封建勢力」。

由於印度採取的是聯邦制,各個邦的權力都被地主階級所控制,所以聯邦政府很難實現「土改」。

相反,中國出現了一個毛澤東,對地主階級進行了肉體上和精神上實施了雙重消滅!

另外,印度沒有徹底的根除「種姓制」。

簡單的說,就是印度沒有進行「文化大革命」,沒有從肉體上消滅地主階級,而地主階級又是「文人」——在封建社會,只有地主階級才能學習文化,所以就成了「文人」。

所以,印度發展差就是因為缺少一個敢於實施「文化大革命」的領導人。

除此以外,印度還沒有出現一個戰略上能媲美毛澤東的領導人。

二戰後,在毛主席的戰略指導下,我們分別從蘇聯和美國獲得了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擁有了發展工業的基礎。

相反,印度直到現在也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

第三,印度沒有出現一個「鄧小平」。

小平同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奠基人,他創造了「鄧小平理論」,為中國的改革奠定了理論基礎。

相反,印度沒有出現一個「鄧小平」,所以它只能學習中國,這就註定了它的發展肯定要比我們慢——只有我們成功了,它才能學習,發展自然就慢了。

莫迪一直在以鄧小平為榜樣,學習鄧小平,有「印度鄧小平」之稱!

所以,印度發展差並不是因為社會制度問題,而是因為:印度沒有「秦始皇」,無法形成「大一統」,只能採取「聯邦制」,沒有形成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沒有實現「書同文」,導致文化交流非常困難;印度沒有「毛澤東」,沒有實施「文化大革命」,所以無法消滅地主階級和腐朽文人勢力,導致「土改」無法進行下去;印度沒有「毛澤東」那樣的戰略偉人,沒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完整的工業體系;印度沒有「鄧小平」,所以改革開放比較落後,遲於中國10年……

雖然印度發展的比較差,但是隨着印度不斷的改革,這些年印度的優勢正在不斷的體現:中央政府的權力在不斷的擴大、工業基礎開始不斷完善、各種改革不斷的推進……

比如,2017年的時候,莫迪成功實施了稅改,把關稅的權利從各邦拿了回來;印度的工業產值在不斷的增加,已經超過曾經的宗主國英國,世界第五;印度正在實施「計劃生育」,不斷積累發展工業所需的資金……

我可以肯定的說:印度必將成為下一個「中國」。

只有印度能夠成功「複製」中國的成功經驗,其它國家不僅僅人口達不到要求,而且社會制度也不符合——印度既有龐大的人口,也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加持!

一旦印度成為下一個「中國」,那麼必然會和中國形成激烈的競爭!

現在的印度之所以沒能快速發展起來,除了上面說的那些原因外,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憑藉「先發優勢」,不斷的佔領印度的國內市場,從而壓制了印度工業的發展。

只要印度「閉關鎖國」,那麼憑藉印度現有的工業基礎,加上國內龐大的市場,印度完全可以快速的發展中低端製造。

美國的逆全球化和冠狀病毒正好給了印度一個「閉關鎖國」的機會。

由於美國和世界打貿易戰,WTO已經名存實亡,所以這個時候,印度敢於實施「閉關鎖國」(閉關鎖國也不會導致世界各國的強烈譴責和制裁);由於冠狀病毒導致印度國內企業大量破產,這減少了工商界對政府的壓力——印度很多企業依靠中國而生存,如果政府切斷它們與中國的聯繫就動了它們的利益,冠狀病毒的出現讓那些企業都倒閉了,正好切斷了那些企業和中國的關係……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印度才在這段時間內不斷的「挑釁」中國,不斷的擴大事態,既能達到轉移國內矛盾,同時也能以此為借口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前段時間,印度主動和中國「鬥毆」,被打死20多人,然後就開始對中國的應用軟件進行封禁;現在,印度不敢再和中國「鬥毆」,只能朝天放槍,繼續製造熱點,其目的就是為了對中國企業加徵巨額關稅,禁止中國商品進入印度,從而快速發展自己的製造業……

不信的話,大家可以密切跟蹤後續事態的發展。

我以前和大家說過:美國和印度的市場,大家就不要太多的投入了,因為這兩個國家是肯定要「閉關鎖國」的。至於其它國家,無論是人口,還是工業體系都不足以與中國脫鉤!比如,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家,人口非常少,是不具備發展完整的工業體系的,必然要和中國合作,所以它們是不會「閉關鎖國」的。

當然了,印度想要在短時間內趕上中國也是不現實的,因為直到現在,印度也沒有出現「秦始皇、毛澤東和鄧小平」,所以很多問題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解決。■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