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一個星期,騰訊的經歷可謂一波三折。
國民級應用的微信,騰訊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因為所謂「國家安全」,成為美國政府大棒封殺的對象。
最糟糕的情況,按照美國總統行政令,9月20日起,WeChat(微信國際版)必須在美國被下架、停止更新,商業支付也被叫停,結果,那就是慢慢等死。
但戲劇性的是,看似難逃劫數的WeChat,在最後一刻命運突然出現了轉折。
倒不是美國政客良心發現,而是美國法官強勢介入。按照加州地方法官洛芮爾·比勒(Laurel Beeler)的裁定,WeChat「是美國華語社區和華裔社區的虛擬公共廣場,也是他們僅有的有意義的交流方式」(作為一個實際問題),禁止WeChat,將「剝奪了他們社區中有意義的交流渠道,從而對他們的言論自由權起到了事先的限製作用」。
也正是為了華人正常的溝通權益,騰訊和美國政府進行了多輪談判,只是因為美國政府其實無意真正地掰扯國家安全和溝通權益的界限,對方沒有達成共識。
至於所謂「國家安全」,比勒法官指出,政府的國家安全利益非常重要,幾乎沒有證據表明,美國政府對所有美國用戶的微信禁令,有效地解決了這些擔憂。
判決結果:WeChat下架被暫時叫停,更新可以繼續,支付和轉賬也照舊一切繼續照常!
當然,這可能只是漫長博弈中的第一環,美國商務部已經明確表示會對法院的臨時禁止令提起上訴,甚至不排除官司一直打到美國最高法院的可能性。
必須看到,過去幾年,在美國霸凌打壓下,很多外國公司毫無還手之力;但WeChat命運卻出現了某種轉折,這種熱鬧不斷反復的背後,其實正是佛系騰訊最不尋常的地方。
至少三個方面吧。
第一,美國個人用戶的強烈反對。
WeChat的反轉,美國微信用戶聯合會(以下簡稱微聯會)的挺身而出,非常關鍵。該組織也很自豪,說:「此次成功叫停總統令,對在美華人來說是一次來之不易的歷史性的勝利」。
確實,現在華人社會溝通離不開微信,但更要看到,美國華人也就500萬,按照美國微信用戶1900萬來說,絕大多數美國微信用戶,還是其他普通美國人。
當然,這也離不開騰訊對美國市場的深耕。2013年2月,微信即成立微信美國辦公室,拓展美國市場;2013年7月,微信還邀請梅西作為全球代言人,助攻歐美市場;2017年,微信支付正式進入美國,和多個美國本土品牌達成合作。
事實上,這次代表美微會起訴的10多名律師中,其中僅有3位是華人,其他全是白人律師。
根據新聞報導,我看到華人律師朱可亮就說,這除了有很強大的律師團隊支持,更重要的是獲得了美國社會廣泛的支持。
很多美國知名學者和教授就打抱不平,其中包括美國法學界憲法研究泰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院院長艾文•切米任斯基教授(Professor Erwin Chemerinsky)。
切米任斯基曾在多個高校任教,不少大學使用的憲法教材,就是出自他筆下。他在呈堂證詞中指出,封殺微信的總統令,真正動機是源於針對華人的歧視,這嚴重侵犯了美國微信用戶的多項憲法權利。
所以說,還是要講究鬥爭策略,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
如果總是逆來順受,美國政府會在意嗎?法庭上見,美國政府就必須掂量掂量了。
不得不說,微信在美國的客戶,雖然不算多,但確實是高素質、有本領。
第二,美國機構用戶的恐慌。
大量的美國企業,在整個事件中,構成了沈默的大多數。
說沈默,是他們沒有選擇和美國政府對簿公堂,但應該也向特朗普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壓力。
比如上個月,包括蘋果、福特、沃爾瑪、迪士尼、寶潔、英特爾、高盛、摩根士丹利、UPS、默克等在內的10多家美國大型企業,與白宮通電話,表達了對封禁微信的極度擔憂。
這些公司涉及了芯片、消費電子、零售、金融保險等不同行業。他們很清楚,微信不是普通的APP,連接的是廣闊的中國消費市場。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就坦言:「對於那些不生活在中國的人來說,他們不明白如果不允許美國公司使用微信,其影響有多大……(如果封禁微信)美國公司將在每一個競爭者面前處於嚴重劣勢。」
政客可以瘋狂,但在商必須言商,美國公司很緊張。
上海美國商會上月的一項調查就顯示,在參與調查的142個美企人員中,88%的受訪者都認為,封禁微信一定會帶來負面影響。
道理很簡單,哪怕是美國企業,只要涉及與中國業務,現在都離不開微信,包括企業內部交流、對接客戶、與政府溝通,甚至有的需要直接通過微信平台開展業務。
上海美國商會會長季愷文(Ker Gibbs),在接受CNN採訪時就警告:我們失去微信平台,將是一種生存威脅(existential threat)。
如果不能微信支付,你覺得沃爾瑪的收入、星巴克的買賣、麥當勞的生意,不會受到影響嗎?
微信對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這一次,蘋果也率先站了出來支持微信,這畢竟關係到切身利益啊。如果美國政府不顧一切封禁,逼得大家必須在微信和iPhone中二選一,你覺得中國用戶會選擇哪個?
今年8月就有蘋果分析師預測,如果蘋果應用商城真全面下架微信,悲觀估計,iPhone出貨量會衰退25-30%;即使最樂觀估計,iPhone出貨量也會減少3-6%。
關係到美國大企業的切身利益,美國政府也輕易不敢觸動最敏感的區域。
第三,騰訊的「生態國際化」。
對於美國的行政令,騰訊的回應一直很克制。
比如,美國政府下達封禁令後,騰訊這樣回應:
作為一款服務於海外各地用戶的應用,WeChat一直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其數據政策與程序符合全球最嚴格的隱私標準。為了保障美國用戶的基本通信權益不受影響,這段時間我們與美國政府進行了多輪溝通,尋求妥善的解決方案。但很遺憾,雙方尚未達成共識。我們會繼續與美國政府溝通,以爭取長期解決方案。
一句話,有溝通,沒共識。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更何況,這是一個什麼都乾得出來的兵痞。
雖然很遺憾,但還是要表示,將繼續溝通,尋求長期解決方案。
我總覺得,這種克制和淡定背後,應該也是一種自信。
自信可以利用國際規則來解決國際問題,不卑不亢地和美國政府斡旋。
而且我總覺得,騰訊手裡也是有牌的。
因為,騰訊構建的是一個互聯網生態,這才是騰訊最強大的地方。
今天我們講國際化,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哪個企業海外營收最多、用戶最多,那就是最成功,這有一定道理,但卻未必全面。我總覺得,最成功的海外拓展,應該是一種生態,讓外國用戶想離也離不了,而且無法替代。
舉個例子,熊貓非常珍貴,但包括熊貓等在內的整個生態體系,更加重要。
當然,構建生態並不容易,它需要一個平台有真正開放的心態,一視同仁地對待不同的合作夥伴,並守好自己的邊界和底線,做好基礎設施,將視野放在生態規模擴大後的共贏,而不是短期內在熱錢湧動的領域和合作夥伴爭利。
美國政府,同樣需要美國的大企業貢獻稅收和工作崗位,而後者的全球業務和微信生態有著難以割捨的關係。所以,在這次事件中,微信國際生態圈中的大量企業,也和騰訊一樣積極和美國政府溝通,尋求問題的解決。
目前的狀況下,騰訊這家扎根中國市場的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不知不覺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徑:生態國際化。它構築的就是一種生態,並滲透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
所以,很難被禁止,即使真被禁止,對禁止者來說,代價也太高昂。
這也與Tiktok形成了某種差別,Tiktok很成功,禁止Tiktok,美國用戶大叫;但禁止WeChat,不僅美國人叫,美國企業還要跳!
這也充分說明,在逆全球化暗流湧動的當下,盈利很重要,市場很重要,用戶很重要,但對一個國際化企業來說,構築一個生態,其實更重要,也更有生命力。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很有意思的,這次導致戲劇性轉折的美微會,事先明確申明,該組織與騰訊沒任何利益關係。
這自然是避免美國政客的抹黑,但其實更顯現了構築生態的重要性。這些用戶確實和騰訊沒一毛錢的資金關係,但美國政府打壓騰訊打壓微信,就損害他們的切身利益,他們為捍衛自己利益,必須挺身而出。
什麼是真正的強大,那就是不需要自己出手,肯定有支持者兩肋插刀。
從這個角度看,做生態型的平台,哪怕是本國之外的合作夥伴,也納入自己的生態體系,讓平台成為國際化中的重要一環,可能是一條更適合某些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之路。■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