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屆北京奧運會,兩個不同的中國

巴九靈

人生就是幾屆奧運會之間的日子。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我們守在電視機前,聽到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說出「Beijing」之名,心中盤算著2008年,感覺好遙遠。

一晃七年,再七年,又七年,另一屆北京奧運會都要開幕了。

兩屆北京奧運會之間,世界在變,中國在變,我們也在變。

有些外媒將2008年稱為「中國元年」,許多中國人也將2008年視為和1978年一樣劃時代的年份。由此,中國當代史或可分為三段:改革開放前,「激蕩三十年」,2008年以來的新時代。

英國《獨立報》2008年1月1日頭版《2008:新超級大國的誕生之年》

然而這種分法,容易讓人忽略2008年後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彷彿2008年與2022年,有著相似的時代剖面。

其實很多你我習以為常,甚至已經成為生活必需的事物,都是2008年後才出現。

今天,借著北京冬奧會開幕的契機,我們就來數一數,14年來的變化。

01、基礎設施

  • 高鐵

2008年前後,為了籌辦奧運會,北京興建了許多當時看來可以稱作「世紀工程」的項目。但如今回頭望去,它們只能算是中國大基建浪潮中的幾筆小小注腳。

2008年8月1日,中國第一條高鐵——京津城際正式運營,全長120公里。從這一天開始,你才有可能坐上時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車。

2021年末,中國的高鐵運營里程突破4萬公里。

居庸關長城前,冬奧列車飛馳而過

與京津城際一同開通的,還有重建的北京南站。13台24線,總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當時號稱亞洲最大的火車站。

車站建成時,有記者問:這麼大的車站會不會是一種浪費?

原鐵道部副總工程師鄭健回應:客站的設計和客流預測是匹配的。「據預測,到2015年北京南站的年發送量將超過6600萬人次。這麼看,可容1.05萬人同時候車的南站是大小合適的。」

2015年,北京南站的年客運量是1.5億人次。

與此同時,無論是站場規模還是建築面積,北京南站都不再是最大,被西安北站、鄭州東站、昆明南站、杭州東站、南京南站、廣州南站等一眾後輩超越。(主站房建築面積仍為最大,但即將被北京豐台站超越)

這些高鐵站拉開了一座城市的骨架。這張高鐵網則改變了中國經濟的格局。

  • 航空

2007年底,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擴建完工,三號航站樓投入使用。這座世界最大的單體航站樓,被外國記者評價「猶如巨龍」,成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迎接國際遊客的門戶。

如今,世界最大的單體航站樓屬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這項紀錄可能很難被另一座城市打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遠期規劃更大,但不是單體建築)不過,2008年以來,更多的中國二三四五城市擁有了自己的機場。

那一年,國務院批准通過了《全國民用機場佈局規劃》,開啓新一輪航空基建投入,新建的主要是支線機場。

對於一些偏遠山區、旅遊勝地來說,建設支線機場的性價比高於建設高鐵。

14年來,中國境內民用航空通航機場(不含港澳台)從158個增加到241個,旅客吞吐量翻了一番有餘,貨郵吞吐量也翻了一番。但粗粗估算,仍有10億人沒有坐過飛機。

根據《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到2035年民用運輸機場將達到400個左右。「除部分邊遠地區外,基本實現……市地級行政中心45分鐘上高速鐵路、60分鐘到機場。基本實現地級市之間當天可達。」

100多座沒有機場的城市,以及那裡的居民,不妨期待一番。

  • 城市軌道交通

這是一張2008年8月的北京地鐵線路圖,當時只有8線106站,其中8號線、10號線、機場線,還是趕在奧運之前才通車。

這是一張2022年初的北京地鐵線路圖,27線459站,密如蛛網——還在繼續編織。

世界上最長的地鐵環線——北京地鐵10號線,一開始並不是環線。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首都機場,一開始也不曾被地鐵相連。

巨變不止發生在北京,全國皆然。

根據《城市建設統計年鑒》,2008年全國建成的軌道交通線路長度僅有855公里,位於10座城市之中;而到2020年末,是42座城市接近7600公里,另有5000多公里在建。

2008年的「一小時生活圈」,和2022年的「一小時生活圈」,尺度已完全不同。

02、互聯網

2008年,沒有微信。手機版淘寶剛剛出現,但支付寶的手機支付功能還要通過短信完成。

當然,也沒有美團、滴滴、今日頭條、抖音、快手、拼多多。

2008年,其實也看不到幾台iPhone。雖然喬布斯在2007年發佈了初代產品,但直到2009年,蘋果手機才正式登陸中國內地市場。

還記得嗎?2009年才是3G時代的元年——那一年年初,工信部發放了三張3G牌照。而後是iPhone與通信運營商的合約機,打開了3G時代的大門。

也就是說,2008年還是2G時代。

人們普遍用著諾基亞、摩托羅拉或是山寨機,通過短信聊天,通過電視看奧運,閱讀實體書,使用實體錢,出門靠問路,打車靠招手,親自去飯店吃飯,親自去商場購物,親自去排隊買票,過著沒有快遞(也沒有賬單)的日子。

5元30M流量就能用一個月。

2008年,手機網民規模不到1.2億。2021年6月,這個數字正式突破10億。

0.1秒就可以用掉30M流量。

14年,從2G到5G,從1.2億到10億,從電視轉播奧運到「雲上奧運」。這背後還是基礎設施,5G、雲服務與上文的高速鐵路,都屬於新基建。

03、國與民

我相信有很多人懷念2008年,可能是懷念年輕的自己,可能是懷念低飛的房價,也可能是懷念一種充實的感覺。人類學家項飆說現代社會的問題是「附近的消失」,那時候「身邊的世界」還沒有消失。

但話說回來,當時很多天南海北的東西吃不到、穿不到、用不到,吃不起、穿不起、用不起。看識過了更大的世界,真回去也未必快樂。

當《獨立報》將2008年形容為一個超級大國的誕生之年時,2007年的經濟數據尚未公佈,中國的GDP還排在德國之後,位列全球第四,人均GDP 2000美元,仍有4000萬貧困人口。

無論把中國稱為超級大國還是新興力量,她的GDP也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美國總統顯然沒有把中國當作主要對手,還願意開開心心地來北京參加奧運會開幕式。

那時,有人說我們是舉國之力辦奧運,我們自己也認為這是展示形象、提升自信的盛事。

如今,國內外少有人再作如是想。佔全球GDP的18%,人均GDP升至1.25萬美元,消除絕對貧困,每個人的吃穿用度,日漸富饒。

我們不需要再給世界呈現高樓廣廈,輝煌煊赫,更有底氣在細微處見真章,做一些大巧若拙的事。比如,努力辦一屆「碳中和」的奧運會。

期待下一個14年,我們此刻做出的努力,能結出新的果實。希望下一個14年,也值得我們如此懷念。■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