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印軍將遭遇一場災難

花貓哥哥

在中印邊境對峙的印軍目前主要用野戰帳篷、睡袋來解決居住問題

我在歷史文章《抗日戰爭比你想象更殘酷》曾經講述了一場力量懸殊的戰役,在關家惱戰役中八路軍集中了2萬大軍結果打了幾天卻啃不下一支500人的日軍小部隊。

這場戰役的失利不是八路軍不夠英勇,而是當時中日國力差距太大,日軍在裝備、訓練、後勤等各個層面都全面碾壓當時的中國軍隊。

這種全方位的差距在戰場上表現的就是——八路軍兵力有40倍的優勢都無法彌補雙方戰鬥力的差距。

一個工業國與一個農業國的差距就是這麼大。

1、中印實力差距大

我們回到中印邊境對峙的主題。

中印邊境對峙看上去形勢很緊張,但是這場仗很難打得起來——原因很簡單,雙方實力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我們不談中印綜合國力的差距,不談中印軍事裝備的差距,就算是後勤補給層面,中國軍隊也全面碾壓印軍。

戰爭打的是什麼?

戰爭打的就是後勤!

後勤補給水平決定了戰爭的模式與烈度。

比如1962年中印戰爭,我軍通過人挑馬拉囤積了一年多的物資打了一個多月就消耗殆盡,所以不得不在大勝之後匆匆後撤。

後勤囤積的物資就決定了這場戰爭只能是有限的戰爭。

今天中印雙方後勤補給水平的差距是全方位的,這種差距之大類似於抗日戰爭中日軍隊的後勤差距——一旦爆發戰爭就會讓雙方戰鬥力有天壤之別。

下面我們從後勤補給各個層面來對比中印軍隊的差距。

2、吃什麼?

第一,吃什麼?

我們來看看印軍。

印軍早餐(來源:社交網絡)

據印度媒體報導,印軍野戰部隊的早餐只有一些和辣椒、土豆一起吃的大餅,洋蔥和咖喱炒雞蛋已經成為最好的「奢侈品」。

午餐也是一樣的大餅,只不過是使用麥粉和麵粉製作而已,菜品也都是一些蔬菜,包括南瓜、花菜、土豆和胡蘿蔔,根本沒有一點肉的影子,依舊還是扁豆湯,這些對於駐紮在寒冷高海拔地區的軍隊而言,營養是遠遠不夠的。

印軍午餐的主要食品(南瓜、土豆、青椒、咖哩一鍋燴)(來源:社交網絡)

唯一能夠讓印軍改善伙食的就是雞蛋了,但是據印度媒體報導,印軍士兵要吃上雞蛋需要在後勤儲備充足的情況下,如今就連這些食物印軍都很難吃到了。

印軍目前已經開始徵用民用卡車來運輸物資,但是這一路運輸不僅路途遠,而且路況也非常不好,再加上印度一些地區已經開始連續降雪,這又加劇了印軍後勤補給的難度(這些問題我們後面來講)。

所以目前就連印軍精銳部隊聚餐,一杯熱水都難以保障。

最近有印度士兵在社交媒體發布照片抱怨前線伙食太差,他們只能靠啃食堅硬的大餅充饑,而收到的物資凍得結結實實,果汁直接凍成冰塊,拿刀都砍不動,令人哭笑不得。

印度士兵抱怨的伙食照片

與印軍相比,我軍戰士的伙食供應就高不止一個檔次。

前幾天,央視軍事頻道發布了一則視頻,主角是可以在海拔4500米高原作業的新型全自動主食加工車。

在官方的介紹中這麼寫道:

海拔4500米,可全域機動、全地形展開的新型全自動主食加工車亮相西藏軍區青藏兵站部的高原演訓場。

該車能自備可供7日用量的麵粉、水和油,僅一人操作,每小時就能生產麵包1200個。有了它,野外駐訓的官兵們也能吃上現烤的小麵包!

這種主食加工車不但能烤麵包,還能迅速提供4菜1湯2主食1水果的熱食,幾百官兵的主食很短時間就能迅速製作。

今年6月以來,我軍專門在青藏高原做了一場後勤保障演練。當時媒體是這樣報導的——

自6月份以來,我軍多兵種多個單位繼續在高海拔地區舉行實戰化演練。

近日,西寧聯勤保障中心某保障旅,與陸軍76集團軍某合成旅在海拔4300米的陌生複雜地域,舉行了一場跨軍兵種聯合保障演練。

在76集團軍某合成旅合成營實兵演練期間,參演官兵長時間以乾糧充饑,為保障官兵在飲食方面營養攝入均衡,這個合成營的指揮員向西寧聯勤保障中心某保障旅發出了熱食保障需求。

西寧聯勤保障中心某保障旅物資營接到命令後,迅速派出8名炊事員,並啟用多台野戰炊事車,炊事員密切配合,在80分鐘內完成300人次的熱食製作。

所以,我軍在青藏高原已經具備了給一線官兵提供熱食的系統供應能力。

但是中印邊境有些對峙地點根本不通公路,那麼,這些主食怎麼提供給一線官兵呢?

這個問題當然難不倒中國這個擁有齊全工業體系的國家。

我們用無人機送餐!

從吃的層面中印兩軍對比很鮮明。

印軍:凍得如同石頭一樣堅硬並且缺乏營養的野戰口糧。

我軍:4菜1湯2主食1水果的熱食。

3、穿什麼?

第二,穿什麼?

據印度媒體報導,印軍為高原部隊提供了足夠禦寒的「厚實衣物」。

這個「厚實衣物」其實只有三層:第一層衣物是內褲和一件深色夾克,第二層是一件綠色夾克和另一套褲子,第三層也是最外層是白色夾克和褲子,再配上特製的鞋,還有多層手套和襪子。

我不知道這個只有三層的「厚實衣物」能否抵禦喜馬拉雅山脈冬季零下40度的氣溫,有懂行的朋友可以來說一下。

我軍高原部隊當下裝備的衣物堪稱琳琅滿目無所不包。

比如高原作訓服裝套裝包括防寒頭套、保暖作訓服、輕便防寒保暖作訓大衣、吸濕快乾內衣褲、保暖絨衣褲、羽絨保暖棉衣褲、保暖棉背心、防寒外手套、防寒毛巾襪、圓邊作訓帽、防眩光眼鏡、防螞蟥迷彩皮膚衣、作訓內衣、綁腿和多功能保溫水壺,共15個品種。

通過品種搭配、組合穿着,可滿足高原高寒、高溫高濕以及寒熱大跨度交叉等不同地域環境被裝保障需求。

高原作訓服裝套裝(來源:騰訊網)

另外我軍高原部隊裝備的衣物不是普通的民用產品,它們科技含量很高。

我們以07式防寒作戰靴為例。

中國07式防寒作戰靴與羊毛氈相比保暖性更優,同等保暖量的情況下重量只有羊毛氈的1/3。厚度只有羊毛氈的2/3左右。

具有良好的防風效果,即使在大風天氣也能夠阻擋寒氣的侵襲,使得戰士作戰能力大增。

採用特殊的加工方式製成的無數微孔,這些孔的直徑遠小於最小水滴而大於氣分子,因此能夠防止水從外界滲入鞋內同時又使鞋內水汽能迅速排出,保持了鞋內部的乾爽。

特殊的外底花紋設計使之在前後和左右兩個方向上都具有優異的防滑性,即使在冰雪路上也不容易摔倒,而且不會夾泥。有了這一特點,中國07式防寒作戰靴可以適應多種複雜作戰環境。

4、住什麼?

第三,住什麼?

印軍:在中印邊境對峙的印軍目前主要用野戰帳篷、睡袋來解決居住問題。並且在帳篷內裝備有煤油爐與太陽能發電板。

用帳篷與睡袋來解決一隻大軍在高原地區長期駐紮的居住問題是有巨大風險的。

因為高原地區到了冬季不僅氣溫會低至零下數十度,而且高原地區氣壓太低,這些對人的生命都構成極大的威脅。

今年6月在加勒萬河谷的衝突中為什麼印軍死亡高達數十人?

部分印軍是掉落湖中凍死,另有部分印軍是因為腦部受傷在高原低壓的情況下死亡。

有趣的是,受傷被俘的印軍卻沒有一個死亡。

為什麼?

因為印軍部隊非常缺乏高原吸氧設備。

而我軍則不存在這些問題,我軍不但在一線部隊配備了便攜式高壓氧氣艙,更在後方兵營駐地設置了專業醫院水準的高壓氧氣艙治療室。

所以,即使我軍(或者被俘受傷印軍)有腦部受傷,立刻就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所以,在高原地區駐紮,是否配置安全可靠的吸氧裝備是非常重要,僅此一項印軍就與我軍差了八條街。

下面我們來看看我軍高原部隊居住條件。

過去我軍在高原駐紮一般採用預製營房,現在更先進的移動營房替代了預製營房,這個移動營房條件比帳篷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移動營房

移動營房裡,火爐、電視、電話、煤氣報警器等一應俱全。抗寒保暖、乾淨整潔、衛生舒適,即使在最嚴重的暴風雪天氣,這個移動營房內也能保持15度的氣溫。

有記者為了了解高原一線官兵居住條件親自夜宿海拔4300米的一個駐訓營區,「移動營房」內溫暖舒適,氧氣晝夜供應不斷線,各類生活物資保障與營區差別不大。

移動營房比普通集裝箱活動板房更結實、耐用,其外層覆蓋的偽裝網由高科技材料製成,具有隱身特性,適宜野戰環境。

另外「移動營房」採用「小高窗」設計,並在窗外堆上沙袋,使其在緊急情況下能作臨時掩體使用,具有戰備功能。

至於重要的高原制氧設備,我軍更是堪稱裝備齊全、無處不在。

便攜式高壓氧氣艙

在邊防公路沿途還建有「制氧站」,方便過往官兵及時吸氧補充體力。

除了移動營房與制氧設備,我軍前線部隊還裝備了各種野外生活裝備。

洗澡用2002-48式野營淋浴車
2002-1080多功能淨水車
2012型環保流動洗手間
野戰急救車

與我軍陣容豪華的裝備相比,印軍就像是一群叫花子。

5、印軍後勤保障

通過上述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生活裝備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中印兩軍在後勤裝備水平上確實不是一個層次。

這些差距就是中印兩國綜合國力、工業製造能力差距的具體體現,正是由於這些差距,不但導致中印兩軍後勤裝備差距極大,而且後勤供給能力也有極大的差距。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印軍的後勤保障情況。

媒體報導印軍在中印邊境集結了20萬大軍,實際上這個20萬大軍是印軍在整個西部邊境(包括巴基斯坦)集結的軍隊數量,真正在中印邊境集結的印軍兵力大致有4萬人。

那麼,要維持4萬大軍對峙每日要消耗多少物資呢?

現代軍隊對物資的消耗是非常驚人的。

以美軍的作戰為例,越南戰爭時,美軍單兵日消耗量為117公斤;海灣戰爭時,美軍地面部隊單兵日消耗量達到了200多公斤,其中裝甲部隊單兵日消耗量達到了500公斤。

正常情況下印軍消耗當然達不到美軍標準,但是印軍駐紮在高原低溫地區,在冬季每日需要額外消耗大量個人取暖與機械化裝備維持運轉的燃油,從這個角度來看,印軍每日消耗物資應該不低於美軍在海灣戰爭中的消耗。

但是考慮到前線只是對峙,彈藥消耗不大以及印度這個民族開掛的特性,所以我們按照最低標準考慮印軍的物資消耗水平——

假設印軍每日個人需要消耗50公斤物資(這裡就不單獨考慮印軍裝甲部隊的消耗水平了)。

每人每日50公斤,4萬人一天就是2000噸物資,冬季按照180日計算,印軍需要36萬噸物資,據《今日印度》報道,印軍已經在前線囤積了15萬噸物資,缺口就是21萬噸。

那麼,在這個冬季印軍能給前線輸送21萬噸物資嗎?

恐怕不行。

為什麼?

首先說一下印方的交通線,印度有一條全世界公認的最危險的公路之一—Zojila Pass。

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部分路段甚至沒有完全硬化,但這條公路恰恰是印度從平原地區往中印邊境輸送物資的最重要的戰略要道。

比如下圖中的藍圈便是印軍大後方的列城,列城再往前不遠就是楚舒勒,楚舒勒就在班公湖旁。

大家知道上述描述是啥意思嗎?

意思就是印度平原到中印邊境最重要的公路有部分路段是根本沒有硬化的土路!

從列城到中印嚴重對峙的楚舒勒也是一條沒有硬化的土路!

冬季降雪對於土路就是一場噩夢!

因為土路是不可能進行除冰除雪操作的,否則一定對道路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積雪在白天太陽下有時還會融化成翻漿路面,徹底無法通行。

公路不行那麼空運行不行呢?

還是不行。

雖然印軍在列城有機場,在楚舒勒也修建了臨時前線機場。

但是高原機場使用有極大的限制,我國在阿里地區修建的機場是全國虧損最嚴重的機場,即使在天氣好的時候也只有上午半天時間能夠起降,而且承載量也只有平原機場的40%不到。

所以印軍依靠列城、楚舒勒機場在冬季運輸少量物資是可能的,要運輸幾十萬噸物資絕無可能。

印軍楚舒勒機場

在公路運輸困難,空運杯水車薪的情況下,印軍為了保障前線後勤供應,只能想方設法採用最原始的手段來彌補。

其一就是動用人力運輸物資。

目前印軍在邊境地區開始徵召大量的搬運工,僅在錫金地區就計劃徵召至少600名搬運工。

後勤供應是印軍長期的短板,所以人力輸送成為印軍後勤供應的重要手段,幾十年都如此,每年印軍都要為高原邊防部隊徵招大量的搬運工。

其二,印軍準備動用畜力來運輸。

人力+畜力是最原始的後勤供應手段,這樣原始的手段能在寒冷的冬季給前線4萬印軍運送幾十萬噸的物資嗎?

用腳指頭想也不可能啊!

按:為了準備1962年中印反擊戰,我軍在西藏地區動員了數萬人以及大量牲畜運輸物資,足足準備了1年多才囤積夠1萬多軍隊打一個月低烈度戰爭的物資。

6、我軍後勤保障

我軍後勤保障卻完全不存在印軍的問題。

西藏地區到中印對峙邊境有一條219國道,班公湖邊上的日土縣到對峙第一線也有道路,我們的道路都是瀝青鋪裝道路,在冬季通行幾乎不受影響。

西藏219國道

即使冬季天降大雪,我們只要出動鏟車、專用除冰車就可以迅速鏟雪除冰。

我國的基建能力真的是完全碾壓印度啊!

另外我軍還裝備了第三代重型戰術軍車(HMV3),這款戰術軍車專為高原複雜路況設計,不但發動機很給力(高原低溫低壓環境很考驗發動機性能),而且可以輕易通過碎石、積雪、涉水等各種複雜路況。

第三代重型戰術軍車(HMV3)

今年6月以來,由於中印邊境形勢緊張,我軍在高原地區多次組織實戰化演練,這些實戰化演練除了實彈射擊之外,還演練了在實戰狀態下我軍後勤保障能力。

比如在7月份,西藏軍區某部在海拔4000多米的昆崙山腳下,展開了一場多要素應急綜合保障演練。

此次演練內容涉及運輸投送、物資儲供、衛勤救治、裝備維修等多項保障要素,全面檢驗部隊全天候、全地域、全要素模塊化綜合保障能力。

位於昆崙山腳下的演練場含氧量不足內地的60%,參演官兵克服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影響,在規定時間內精準完成熱食保障、空地聯合投送、群車加油、防敵襲擾等10餘種科目的演練,展示解放軍強悍全面的高原保障能力。

這場應急保障實兵演練對標實戰,僅僅在運輸保障單元的物資派遣任務中,就設置了複雜路況、車隊遇襲、組織反擊和裝備維修等多項任務。

以複雜路況為例,運輸單元需要一次通過碎石、涉水、連續彎道等12個模擬實戰路段,每個路段都考驗着駕駛員的應急能力和心理素質。

不要小看這種實戰演練,這對印軍就是一種強大的震懾——

我軍具有這種強悍的後勤保障能力,你有嗎?

有本事你也拉出一隻部隊給我演練一下你的後勤保障能力?

7、軍事笑話

以上就是在中印邊境對峙雙方後勤裝備與後勤保障的情況。

印軍不僅在後勤裝備與我軍差距極大,更在後勤保障層面存在巨大的隱患。

說實話,我一點也不擔心在這個冬季印軍會挑起戰爭,就印軍那種低劣的後勤保障水平,很難相信印軍有發動戰爭的本錢,印軍後勤部門能維持前線士兵不凍死、裝備能啟動都千難萬難!

拿人力+畜力與我們重型戰術軍車拼後勤保障能力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可笑印度高層被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綁架,不顧雙方巨大的實力差距,在邊境談判中屢屢提出不切實際的強硬要求。

大家現在也不要急,印度不撤軍,今年冬季我們很可能看到史上最奇葩的軍事笑話——

印軍因為後勤補給跟不上大概率將發生大規模的人道主義災難——也就是說,我軍不發一槍一彈,印軍就很可能自行崩潰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