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海戰爭風險
關於台海的戰爭風險,我們需要從三個視角去觀察,才能充分理解風險與接下來的可能性。
首先,我們從我們自己的視角來觀察這個問題。
對於如何統一台灣,是武統還是和平統一,過去社會是有分歧的。從感情上說,大多數人都支持和平統一,不希望禍起蕭牆,哪怕現在政治上我們依然堅持主張和平統一。但是,在經歷了過去十來年兩岸交往,在香港問題爆發後,在當下蔡英文當局「謀獨」意圖越來越明顯的情況下,公眾的耐心逐漸磨沒了,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武統,希望通過武統實現真正統一以絕後患,甚至之前普遍支持和平統一的人也轉變了態度。
大陸社會心態的轉變,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公眾逐漸喪失了實現和平統一的信心,同時也普遍認為和平統一後遺症會比較多,為避免麻煩,公眾乾脆轉向支持武統。
而且,由於美國等西方勢力的阻撓,再加上島內民眾統一意願太弱,這都讓大陸輿論認為,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低,於是武統逐漸佔據輿論上風。
因此,從大陸當前的視角看,既然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低了,那麼未來武統的可能性當然也就越來越大。不過,從大陸的戰略視角看,若非迫不得已,大陸並不想放棄和平統一的最後一絲希望,不想讓台灣成為美國打壓遏制中國的一張牌,也不想現在就把台海矛盾激化。但是,如果迫不得已,為了遏制「台獨」成為現實,大陸可能只能迫於形勢做出武統的決定。
其次,我們從美國視角看,美國的戰略目標是打壓中國、遏制中國,把中國這個首要戰略對手給消滅掉或遏制住。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在過去3年時間裡才無所不用其極,現如今才會這麼歇斯底里。
然而,問題在於,美國貿易戰傾盡一切力量沒能把中國怎麼樣,科技戰也傾盡一切力量中國也還能挺,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必然想在地緣上對中國進行冒險。美國在地緣上冒險,“台灣”牌就是最好用的一張牌。因此,美國必然刺激蔡英文當局盡量給中國製造麻煩。
同時,美國還希望通過在台灣、南海駐軍來達到在軍事上遏制中國的目的,並且一直在做這樣的嘗試。過去,美國一直想擴大在菲律賓的駐軍,但在杜特爾特的強力反對下,美國一直未能達到目的。現在,美國則把目標瞄準了台灣和台灣控制的南海島礁。
譬如,美國陸軍雜誌《軍事評論》(雙月刊)就在最新一期的系列文章中建議,美國應重新在台灣部署地面部隊,而且數量應達到4個師、攜帶重型裝備。不要忘了,美國一共才10個整編師的陸軍,軍隊的雜誌上來就要在台灣部署4個整編師。
前不久,關於美國軍機在台灣起降的消息也頻頻曝出,這其實本質上就是通過釋放消息和一些行為來測試中國,一旦對方感覺中國態度不堅決有鬆動,美國就真的敢把美軍部署在台灣本島、東沙群島或太平島。
毫無疑問, 美國是在軍事上鼓勵台灣的,接下來美國的政策就是大力武裝台灣,美方美其名曰是為了兩岸「平衡」。接下來,隨着美國對台灣的武裝,美國政治軍事上的冒險必然加劇,這種行為本身就加劇了台海軍事衝突的可能性。美台在軍事上挑釁大陸,其行為一旦越過紅線,就可能引發台海統一戰爭。
另外,站在美國視角,由於美國遏制中國成效不大,那麼美國的決策者也有冒一把險,通過引發兩岸軍事衝突來尋找對華戰略突破點的機會。當然,這個引爆絕非簡單的引爆台海,而是可能引爆多個壓力點從而形成對華打壓的協同效應,讓矛盾同時激化爆發,從而讓中國首尾難顧。
其三,站在台灣蔡英文當局的視角,我們要理解最近蔡英文當局和民進黨的冒險行為。對蔡當局來說,台灣真的實現「獨立」的機會是非常小的,這一點他們非常清楚。但是,蔡英文當局也認為,只要他們裹挾兩千多萬台灣民眾,只要美國戰略上打壓遏制住中國大陸,那麼他們就有機會實現「台獨」。因此,現在的台灣當局,他們一方面認為時間拖得越久,他們「台獨」的機會越小;另一方面又認為,可以藉助美國打壓中國的戰略機遇,借美國之力實現「台獨」目標。
在這種冒險思想的指引下,未來隨着美國對台灣當局支持的力度增強,那麼台灣民進黨當局冒險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大。
大到什麼程度呢?
我們從現在連國民黨都開始綠化的傾向看出,整個台灣政壇都有冒險的衝動,這一次國民黨借題發揮決定不參加海峽論壇,就是具體體現之一。
那麼,接下來,隨着美國武裝台灣力度加強,台灣當局冒險的衝動會越來越強。如果我們注意觀察,會發現蔡英文當局正在做軍隊和社會的動員,這都是在為戰爭做準備。
從這三個視角看,我們都能看到台海爆發戰爭的風險在加大。台海爆發戰爭,毫無疑問結果就是台灣統一,我們不僅僅要關注台灣實現統一,還應該重點關注和安排兩件事:一是統一后的治理,二是統一之戰對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這些都需要提前布局。
那麼,該如何處理台海的壓力?現階段應該做好兩件事:
一是在台海的軍事壓制和速戰速決實現統一的軍事能力。也就是說,一旦有事,解放軍就能速戰速決解放台灣,根本不給美國太多反應時間。這一點非常重要,一旦實現速戰速決,立刻對整個台灣實施軍管,然後在秩序穩定後,在政治上布局完成後,就可以逐漸放開了。這些政治安排上,相信我們國家肯定研究安排很久了,這一點堅信我們黨和國家的能力。
二是要提前進行統戰和輿論戰工作。關於武統的統一戰線和輿論戰是必須提前做的,尤其是統一戰線,譬如現在的台商及家屬就應該全面統戰,真的統一後我們需要快速與台灣社會建立良好的溝通,這都需要台商等了解大陸的人來扮演「中間橋樑」的角色。這方面工作,需要持續做,長期做。
一旦台灣武統之戰打響,我們就需要做好與美國階段性全面對峙的準備,甚至爆發軍事衝突的準備,到那時只有我們的強大決心才能嚇阻美國。
二、中印戰爭風險
印度一直在為戰爭做準備,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看到。
一方面,印度在拉達克地區號稱部署了20萬軍隊,是不是有這個數字不好說,但十幾萬軍隊的部署是肯定的。印度還不斷向拉達克地區運送戰備物資,哪怕與中國達成所謂共識也依然沒有停止向邊境輸送戰備物資。與此同時,印度不斷加快採購軍事裝備的步伐,據媒體報道剛剛又批了百億美元。
另一方面,印度口是心非穩住中國,核心目的在於麻痹中國,印度是希望將來有對中國實現突然襲擊的機會,那樣當然中國準備得越不足印度的機會越大,這就是為什麼印度頻頻挑釁后不撤退的原因。
印度在等什麼?在等中美矛盾激化,在等台海局勢激化,一旦印度判斷認為中國無暇他顧,一定會在中國背後出手捅刀子。對於這一點,我們要充分警惕。印度對中國的焦慮是顯而易見的,這種焦慮包括戰略的、現實的,印度希望借美國等西方的力量,在南亞、在印度洋遏制住中國,切斷或者遏制住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可能給印度帶來的「風險」,同時鞏固印度在南亞的利益,在中印爭端中佔據博弈上風。
印度的這一系列訴求,隨着中國國力的不斷強大,滿足起來都會越來越困難。因此,站在印度的視角,他想藉助美國的的力量和中國無暇顧及的時候來實現這一切。
面對印度進行軍事和戰略冒險的衝動,我們同樣需要做好準備,我們首先不是要立足於印度不去冒險,而是要立足於印度會冒險。一旦印度冒險,我們必須做好雷霆一擊準備的情況下,大力支持巴基斯坦。也就是說,我們一方面有快速癱瘓印度的能力,同時又有支持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拖住乃至拖垮印度的能力。說白了,美國是想借一系列戰爭拖死中國,中國則必須有速戰速決的能力,同時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能力。
三、中美戰爭風險
中美有沒有戰爭風險?
很多人依然停留在中美不可能爆發戰爭的思維里。這種思維在過去是合理的,因為美國犯不着與中國大打出手,代價太大,收益太小。然而,現在情況發生了改變,美國已經把中國列為頭號敵人,首要競爭對手,美國已經認為中國的崛起讓美國的全球霸權岌岌可危。
對美國來說,全球霸權的戰略利益太大了,失去全球霸權對美國來說利益損失也太大了。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對中國戰略冒險,甚至採取軍事冒險的可能性比過去高多了。因此,說中美爆發曠日持久的大規模戰爭概率不高,但美國對中國的軍事冒險則不再是只停留在想像中。
而且,我們不要忘了,想當初北約轟炸南聯盟之時,美國為了警告中國都敢轟炸中國駐南聯盟的大使館,那為什麼現在為了自己的全球霸權美國就絕對不敢對中國進行軍事冒險呢?
美國對中國尋求軍事冒險,目的不是要與中國大打出手開戰,而是想製造全球圍攻中國的氛圍,美國是為了證明自己可以控制住中國,控制住全球,從而讓其它國家誤認為中國不敢與美國硬扛,從而最終引發更多國家站在美國一邊,群起而攻中國。
美國對中國可能會有兩種軍事冒險方式:
一是對諸如南海島礁採取軍事行動,事後為穩住中國稱是失誤,譬如用無人機襲擊我南海島礁后稱系誤炸,以此手段測試中國的底線,如果中國忍了,美國就會步步為營推動新的施壓與挑釁,讓中國在博弈中越來越陷入被動;
二是在挑起台海戰爭和中印戰爭後,在南海發起對中國島礁的攻擊並派航母戰鬥群大兵壓境,讓中國無暇顧及從而在軍事上形成美國主導的圍攻中國的格局。同時爆發兩場戰爭,美國又在南海大兵壓境還攻擊中國島礁,中國如果頂不住,很快就可能引發一些國家對中國的圍攻。
這兩種無論哪一種,中國都需要強硬地懟回去,同時在其冒險之前就做好一切準備,即一旦美國採取冒險,讓其在冒險上吃虧是最好打擊美國冒險心態的手段,把被迫升級局勢的決策交給美國政府。考慮到美國政府的決策效率,我們則可藉機爭取時間。
如今我國最大的風險驅動力全部來自美國,我們對付美國需要用李小龍的「截拳道」思想,要後發先至,即無論美國從哪裡出手,我們都能立刻有強有力的反制,讓美國無從下手。而如果美國採取重大戰略性冒險,我們則要用迅猛的鐵拳速戰速決,讓美國根本無法運籌帷幄地集結更多資源對付中國。這麼做,美國的如意算盤就很難形成合力,那美國利用地緣打擊中國的意圖也就難以達到相應效果,中國反而可借美國對中國的打壓,實現對美的戰略反制和突破!■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