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的戰略溯源以及下一步可能動向

清風

一、印度的戰略來源以及實施分析

筆者曾經寫過印度的國家戰略分南進、東進、西進三部分,向南太乃至馬六甲海峽,西則波斯灣能源帶控制,南則到非洲資源。它實施的支點圍繞一個內湖、兩個同心圓和三個緩衝區」的地緣戰略,這也成為印度獨立後向外擴張的基本理論依據,這個戰略思想來源於撒克遜族英國,當時的英國感嘆英國孤立於歐洲之外,僅僅在一個島上立國,所以英國有想「借印度大陸」做大撒克遜族的計劃,像美國那樣再開拓一塊撒克遜領土。只是英國在非洲進展受到重創才沒有完成這個計劃,如果實現的話,估計三哥的民族命運與印第安人差不多,印度文明再次中斷幾乎是板上釘釘一樣,可笑的是三哥大大小小的精英們仍然沈浸在被撒克遜虐待的受迫狂中不能自拔,在「大印度帝國」的夢想中沈睡!

按理應是印度人民心中不可承受之痛,但事實似乎有些相反。印度一些民族資產階級精英認為,與古代印度的黯然失色相比,英國人的統治讓印度成了一個不能忽視的「大國」,其版圖一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等,遠超歷代王朝;同時,作為「日不落」帝國的一個重要邦國,印度成為英國勢力在東方的延伸和主要基地,甚至被稱為「英王王冠上最亮的明珠」。

二戰結束後英國殖民地體系土崩瓦解,當然昔日「輝煌」的英屬印度已土崩瓦解,按道理說現在的印度糟糕的國內局勢,複雜的宗教鬥爭,殘酷的種姓制度,別說爭當世界大國,就是充當地區大國都力有不逮。但被英國撒克遜族虐待過的三哥們,一直念念不忘曾經被英國統治的的「輝煌」,從尼赫魯到現在的莫迪,想的是英國當年的戰略構想,即「一個內湖、兩個同心圓和三個緩衝區」的地緣戰略,拼命也就實現這個戰略,讓印度做世界上能獨當一面的世界性強國,這也成為印度獨立後向外擴張的基本理論依據。

一個內湖」是指印度洋,即要把印度洋打造為印度的「內湖」。「兩個同心圓」,即以印度為中心,「內圓」包括尼泊爾、不丹、錫金三個喜馬拉雅山小國和印度北部邊境的部落地區,該地區可以作為文化上的自治地區存在,但不能成為獨立的政治單位;「外圓」則是將波斯灣的酋長國、伊朗、阿富汗、中國西藏、泰國、緬甸等地,把這些地區納入大印度聯邦。「三個緩衝區」是指將阿富汗、中國西藏和印度洋,分別作為印度與俄羅斯、中國和域外大國的緩衝地帶。

二、現在印度的戰略處境

莫迪認為印度的戰略處境與冷戰時期中國的地位相似,所以莫迪的「大印度主義」開始膨脹,由於受到傳統殖民思想影響,它認為是機會就要利用。

莫迪的錯誤在於,既然是機會就要利用機會發展經濟,莫迪偏偏不,它認為機會就是要搞擴張,佔便宜。這也是印度的悲哀之處!

它們不學習中國是如何利用機會的:中國利用兩霸相爭、美國反恐的機會拼命發展經濟,搞工業化,減少爭端,盡可能的爭取投資與獲得技術,所以中國用了四十年建立了全面工業化,主要得益於中國「兩耳不聞窗外事」,埋頭苦幹搞發展,韜光養晦不出頭,等美國回過神來想遏止時發現根本沒辦法撼動中國了。

莫迪的「自主」改革才五六年,它優先改革的不是經濟,而是宗教文化、金融,所以莫迪很快遇到了瓶頸:高債務,高消耗低產出,基礎建設一團糟,償還外債壓力增大,疫情失控,莫迪的「大印度聯邦」遇到了空前挫敗!

所以說從文化的先進性來說,印度就不具備世界大國特質,又何況被莫迪等民粹主義者反復折騰,印度怎麼可能成功!

現在疫情讓印度現了原形,莫迪開始認識到他的經濟水平是無法實現這個目標的,所以他就改變戰略:鬧。莫迪天真的認為,美國是利用二戰取得成功,印度是否可以利用中美博弈,甚至可能發生武裝衝突而讓印度獲得「登頂機會呢」?它也不想想,中國美國都是戰略思想高手,肯定都會避免第三者獲利,而且有比印度強大十倍不止的歐洲列強、俄羅斯!

莫迪政府採取的經濟政策都是急功近利的,他希望能超越中國,但事實上他是通過不斷誇大GDP,來向世界炫耀印度所謂的經濟成就,但實際上印度國內經濟發展面臨很大的問題。

2019年莫迪第二任期開始後,印度進行了局部戰略的調整。比如在克什米爾,推行宗教民族主義政策,這些政策的思想都來源於極端思想,特別是宗教,莫迪把印度教作為國教就說明這點,要實現這一點就必然採取對內部其它宗教的殘酷鎮壓,莫迪必然要爭取民粹主義者支持。

所以莫迪對外強硬、對內鎮壓都是這個計劃的一部分。而美國現在就利用莫迪的民粹主義特性,讓它更加強硬,但對俄羅斯而言,俄羅斯的利益,特別是地緣利益就要受到傷目前俄羅斯為保持住軍購利益,對印度損害其地緣利益採取懷柔,拉攏,不讓印度全面滑向美國。至於歐洲因為距離原因,受到影響比較小,但印度的宗教改革會誕生極端思想極端組織,時間長了,矛盾就會凸顯。

所以印度現在自我感覺良好,但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西方會重點照顧它,當然也取決於中美博弈結果!

三、莫迪實際是印度極端組織RSS成員,既然加入RSS說明莫迪的戰略思想就不會有深度厚度!

目前在印度軍隊裡邊,受RSS這些極端民族主義組織的影響很大,很多的高級軍官都跟RSS走得很近,出於這種情況,莫迪必然迎合軍方。我們看到的中印邊境衝突,印度軍方的”自行其是”行為都有非常深的RSS背景,莫迪知道RSS的殘酷無情,極端組織的共性都有恐怖特徵,所以莫迪不敢得罪軍方。

在邊界問題上,印度一直以對我國領土蠶食,而且把取得的成績作為考核標準,將之與前線部隊的獎懲和軍官的升遷緊密掛鈎,這種「鼓勵」政策造成印軍在邊界上一直咄咄逼人。更加複雜的是,印軍內部也有一些民族主義分子,與RSS聯合不受印度政府約束的,他結果在中印邊境衝突中更難控制,而且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也很難搞清楚到底是印度政府指令還是印軍中的RSS、民族分子自行其是。

現在印度已經打破了中印關係當中的許多共識,比如中印之間曾經有過默契——領土邊界糾紛和政治上的糾紛不能影響雙邊經濟合作,但印度已經自動把這個共識給打破了,最關鍵的是打破了對峙不開槍的”慣例”,這是非常可怕的,即中印邊境隨時會擦槍走火。

2019年印度退出RCEP說明印度已經下定決心,即在經濟擺脫中國影響,實際美國的脫鈎論來源於印度。到目前為止,印度的策略是中印之間不開戰,在經濟、外交、民間交往上,不斷衝破中印之間的共識,不斷向中國施壓,並且採取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儼然作為在國際反華勢力對中國的挑釁的急先鋒。

已經有了趨勢:印度精英對中國成果從羨慕到仇視,比如新冠疫情在中國爆發的時候,印度一開始隔岸觀火,幸災樂禍,甚至連棉紗都不向中國出口,就是認為棉紗可能用於製造口罩,同時對中國企業進行打擊,比如到四月份,禁止中國在疫情期間對印度企業進行投資、收購。

印度國內疫情爆發,打碎了印度的夢想,也打碎了莫迪的「大印度主義」夢想,在他們的認知里,疫情是從中國開始的,導致了很多印度決策圈的精英開始辱罵中國,惡毒地攻擊中國的社會制度和抗疫模式。大有把中印之間的矛盾上升到一種意識形態對抗的高度。

一旦發展意識形象的博弈,就非常複雜了,現在美國極端右翼政府也是想把中美關係拉到意識形態方面對抗,也是這種原因。

所以筆者一直強調不能讓歐洲也參與意識形態方面的鬥爭就是這個原因。

現在美國反復操弄台灣問題,一個重要原因是印度莫迪政府對中國的牽制,某種程度說,莫迪的對華政策,比美國還激進。

從我個人意見,我認為印度的威脅比台灣問題還嚴重,從中華民族長期利益來說,台灣問題只是疥癬之疾,而印度則是心腹大患!因此對印度進行經濟、金融方面的打擊勢在必行,在軍事上要保持強大的威懾壓力,必要時成建制的殲滅印軍,同時對印度東北聯邦保持介入的態勢,必要時武裝尼泊爾,恢復錫金建制。■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