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支持「自己或自己家人」上戰場嗎?
「十一」長假中,一份民調在島內引起不小的波瀾。
這份由台灣媒體於9月30日至10月1日進行的民調顯示,當問到「自己或家人要上戰場時」,18、19歲年齡層有高達96.3%願意,居所有年齡層最高,而20至29歲的年齡層中,僅26.1%表態願意,是所有年齡最低,並有高達66.5%表達不願意,也是所有年齡最高。
同時,這份民調又顯示,同時被問到是否支持恢復徵兵制,18、19歲年齡層卻只有12.5%支持,高達87.0%不支持,出現相當矛盾的心理狀態,既最願意上戰場,卻又高度反對徵兵。
該分析指出,從上戰場到徵兵制兵支持度的交叉結果可發現,不同年齡層存在「意識形態」以及「務實心理」共存的複雜情緒,因而衍生出「雙重標準」的矛盾結果。對於18~19歲的族群而言,個人「意識形態」存在賭一把的心境,所以表態若兩岸發生戰爭,願意自己或讓自己家人上戰場,然而面臨徵兵制的問題時,則「務實心理」超越「意識形態」,強烈表示反對立場。
對這份民調,台灣政治評論員邱毅認為,台灣年輕人既怕苦又不甘示弱,所以必須「打嘴炮」,很自私只想別人去承擔戰爭責任,自己在網絡上逞兇鬥狠,上了戰場只能「尿褲子」。
而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王洪光則認為,青年鐵桿「台獨」分子對「台獨」理念的認同度越來越高,上戰場玩命抵抗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不能把蔡英文號召年輕人「保衛台灣」當笑話看,蔡英文是認真的,「台獨」骨幹分子也是認真的。
台灣媒體的這份民調有多大代表性?這96.3%的台灣青年究竟是「草莓兵」「鍵盤俠」,還是真的打算上戰場死磕的鐵桿分子,刀哥採訪了兩位台灣青年和一位教授,聽他們談談台灣青年的真實想法。
01
「北漂」台青A:我覺得這個調查很符合現在島內年輕人的想法。
台灣徵兵最低年齡是18歲,18到19歲這一段基本是年輕人,沒當過兵的是多數,所以我們看這份調查,18到19歲上戰場意願最高,下面19到29,30到39……就沒這麼高了,一方面這些年齡段的人已經進入社會有自己的發展,不願意打亂,另一方面像我的父輩們都經歷過兩岸關係緊張,更不願意生靈塗炭。
我今年回台灣呆了8個月,跟很多年輕人交流,你問他們台灣真的有可能「獨」嗎,他們絕大多數回答沒可能,但是年輕人就是有所謂「一腔熱血」,有逆反心理,明明知道做不成,但他們會想,「如果」成了呢,而且反正不管成不成,大陸會來「收拾」局面,他們是這樣一種心理。隨著逐漸步入社會,這種心理也會慢慢消退。
這份調查反映出島內年輕人「人工獨」「人造獨」情況明顯,在民進黨當局的一系列「謀獨」套路下,給年輕人創造了一些假象,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有問題。這是台灣教育教材、媒體環境、社會環境整體營造的結果。
我以前曾經有個疑問,是我們為兩岸年輕人交流做了這麼多,年輕人也來大陸看了走了,為什麼好像沒效果。我這次回台灣,第一印象是覺得台灣好陌生,一起長大的朋友,為什麼會那麼想。呆的時間久了,也能理解,是島內缺乏辯證看待大陸的環境,好像跟大陸生活在平行世界,明明一個問題不是這樣,島內輿論硬變成這樣。比如前段時間的南方水災,島內媒體謠傳三峽大壩危險,上海要被淹,連到我也被影響到去問在上海的朋友。那些來大陸交流的年輕人,他們看到了大陸真實的一面,但是回去之後,又被島內的那種環境給「逼」住了。
想想我小的時候還用舊課綱,書裡還有「堂堂正正做中國人」這樣的句子,現在95後、00後的一代,他們的教科書裡把「禮義廉恥」「四維八德」都拿去,這你沒辦法怪他們,重點是怎麼導正的問題,怎麼樣讓他們瞭解歷史認清事實,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
另外一個是恢復徵兵制支持度低的問題,這也符合島內年輕人的現狀,是有這個心沒這個膽。徵兵制時適齡年輕人軍事訓練1年,改為募兵制後規定95後軍事訓練4個月,期間是接觸不到真槍的。所以就算有扛槍的意願,到了戰場上他們也不會用。
我的同學有個弟弟,徵兵入伍一個禮拜軍隊裡開懇談會,也就是家長會,我同學去參加,軍官反復講各位家長放心你們孩子在這裡肯定不會出事。這樣入伍能形成什麼戰鬥力呢。所以有輿論講說叫「草莓獨」,一點風吹草動都受不了,台軍「洪仲丘猝死事件」後,規定夏天超過30攝氏度不能出操,可笑難道打仗還要想看溫度計嗎?所以年輕人頭腦對什麼是戰爭那是一點畫面感都沒有。
島內年輕人也知道,雖然當局這些年買了很多美式武器,但都是廢品次品二手貨,而且沒人能用。我們知道空軍對視力要求是比較嚴格的,但台灣當兵是抽兵種,抽到空軍的視力不合格只能當地勤,結果攢了一堆地勤沒人能上天,美軍飛機變成了嚇嚇人,這是真實的台灣軍力情況。
所以我之前聽到一個故事,台灣家長跟孩子講,你當兵的時候如果兩岸出狀態,媽媽給你錢你打車回來好了,孩子說這不違反軍法了嗎,媽媽說沒關係到時候是不是現在這個「國家」也不知道了。
我以前給民意代表當助理的時候,當時還是徵兵制,每逢畢業季很多選民請託,希望孩子一畢業馬上當兵,這樣可以馬上把兵役弄完,不影響職業生涯發展。那個時候是搶著先排,現在是能讀書就讀書好了,能不當就不當。
我這次回台灣,聽到很多年輕人講(真的是很多),大陸講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他們講他們也寄希望於大陸,現在台灣島內沒有選項給到他們,台灣只有「藍綠」,就是比誰不更爛,所以我也在思考,是怎麼創造選項,讓大陸出現在他們的選項中。
02
島內青年B:這家的民調通常可信度還算可以,我看了下是1100人的抽樣,代表度也可以,某種程度上反映台灣年輕人對於權利義務相對性認識的薄弱。
我簡單分享一個小故事。高雄有個大學生騎摩托去車行裝個手機支架,老闆說要100塊新台幣安裝費,他口氣很臭的說,為什麼你幫我裝這個要錢?他對自己想要的東西跟要付出的代價基本是一點概念都沒有。
所以這個小故事也反映18、19這個年齡段年輕人日常的方方面面:我要對抗,但我不願去當兵。
我們再往下看到20至29歲年齡段馬上要當兵或者已經當過兵的,上戰場意願陡然下降,因為他們到了軍營一看,自己連正步也不會走軍服也不會穿的時候,還理直氣壯說能上戰場對抗解放軍?騙鬼。
我分享一個自己的小故事,在我念高中的時候,不曉得台灣哪裡傳出小道消息說,學校會有教官派駐管理生活起居,學生還要學習行軍站姿、高中三年打次靶,如果大陸武力「犯台」,我們就要去哪個集合點領槍準備上戰場。當時班上有男生躍躍欲試,但一等到22歲大學畢業要去當兵的時候再問他們說,解放軍來了你投不投降,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投降」。大部分人都是一種少年時代以為上戰場就跟上街拿西瓜刀砍人一樣輕鬆,這是當局引導人幼稚地以為可以這麼去操作,但人都不是傻子。
我覺得這份民調其實反映出,如果真的有「武統」的一天,島內「藍綠」反而會先自己打起來,因為一邊是「台獨恨中」,一邊是「恨獨保台」,「恨中」的知道自己胳膊擰不過大腿,但可以上街去掃「藍營」和「統派」,這是我最大的憂慮。
我再分享另一個故事,去年新黨做了份民調,台灣年輕人主要就業階段年齡20至29的「天然獨」時代認為,台灣最大貿易夥伴不能是大陸而要是美國,但同樣是這批人認為,假設台灣不行了,你願不願意去美國發展,結果這25%支持「舔」美國的人中只有3%願意去美國。為什麼?因為他知道去美國要被歧視。然後其中居然有超過1/4人選擇應該去大陸。
所以這部分人是撕裂的,他們願意「反中」,但當他們意識到「反中」做不到的時候,會迅速改變。
我也問了很多30至40歲還在徵召期內的人,他們說,到那天先去報道領了槍再說,如果後輩敢逼我上戰場,我就先打了他們再說,反正你有槍我也有槍。
當然那些死硬的想去跟大陸死磕的人也有,但是我不認為絕大多數台灣人會想去這麼做。
還有一點,台灣現在出生率那麼低,當兵的更少,所以很多人說台灣為什麼走不會徵兵制,因為沒有那麼多兵源了。
03
台教授C:我曾經在大學課堂上給學生做調查,說你們不用舉手說願不願意上戰場,我就問所有女生一個問題,願不願意自己的男朋友上戰場,結果教室裡沒有一個女生舉手。
對於台灣這些調查不必抱有特別認真的態度,現在民進黨當局的執政建立在欺騙的基礎上,年輕人得到的資訊不是特別確實,但他們對自己到底要不要上戰場是拎得很清楚的。
首先,台灣年輕人不具備為「台獨」上戰場的心理基礎。台灣不像大陸長期有家國民族教育,台灣的教育是混亂的,日本人來了教一套,國民黨來了教一套,社會對「統獨」問題的看法長期有分歧,社會高度分裂,很難想象在一個高度分裂的社會,人們能團結起來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拋棄身家性命,戰至一兵一卒。
其次,台灣年輕人也不具備為「台獨」上戰場的制度約束。以前台灣是徵兵制,現在從募兵制重新改回徵兵制,我認為是高難度,基本沒什麼可能性,年輕人是由奢入儉難,政黨也沒有哪個敢站出來講話,說2024年要以改回徵兵制為政綱,除非不想要年輕人的選票了。
再次,台灣年輕人也沒有為「台獨」上戰場的現實刺激。現在台灣兩岸問題是個大問題,經濟發展也有挑戰,但社會貧富差距不大,社會沒有特別盲動,沒有混亂到一個極致。年輕人日子能過,沒有到了剝奪感強烈希望用動亂來改變現實的地步,所以上戰場去幹什麼呢?別說女朋友不願意,家長們也不願意啊,當了兵要跟社會脫節兩到三年的。老百姓也清楚,兩岸統一,只有那些「台獨」政客是要倒霉的,老百姓的生活沒什麼影響。
所以讓年輕人做民調,在網絡上叫一叫,沒問題的,反正打仗死的是別人,但真讓自己上戰場,我敢說百分之八九十的台灣年輕人是不願意上戰場的。
真正深刻的問題是,兩岸統一之後,怎麼治理的問題,這些台灣年輕人被長期教育得仇視大陸,他們也許不想為「台獨」而戰,但他們給統一搗亂怎麼辦,怎麼通過改變教材、媒體輿論、社會環境來讓他們改變,怎麼解決「二次統一」的問題,讓兩岸統一之後能發揮1+1>2的效果,不僅僅是形式統一,也實現人心統一,是需要認真考慮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