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被以色列「欺負」的伊朗,為何難以有效反擊?

虛聲

這是一篇舊文,但大致描述了伊朗和以色列關係的轉變。猶太人和波斯人原本有很多利益共同點,走到今天這個局面,還是很讓人意外的。

01、亂象

地球村的吃瓜群眾,對伊朗的最初印象是強硬,和美國互懟幾十年,光這份韌性和毅力就沒幾個國家能做到。

尤其是在輿論方面,伊朗從沒輸過。今年6月29日,伊朗發布了一個通緝令,請國際刑警協助通緝襲殺蘇萊曼尼的成員名單,排名第一的就是特朗普。

對美國現任總統發通緝令,伊朗至少在輿論上把強硬進行到底。

出於「恨屋及烏」的思維,對美國在中東的鐵杆盟友以色列,伊朗也是毫不留情。

伊朗領導人和軍方高層會經常放出諸如「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之類的狠話。

大多數時候,吃瓜群眾都把這些言辭當嘴炮。其實即便特朗普去中東,伊朗也未必敢動手。

但是對以色列來說,這是生死存亡之大事。因為以色列領土太小了,缺乏縱深。

也正因如此,以色列不顧一切地針對伊朗核設施與核科學家。

今年(2020年)夏天,伊朗遇到了諸多麻煩。

6月26日,帕爾欽軍事基地附近一個液體燃料生產設施發生爆炸。

6月30日,德黑蘭一家醫療中心發生爆炸事故。

7月4日,馬赫夏赫爾港的卡倫石化廠發生氯氣泄露。

7月10日凌晨,德黑蘭附近的一處彈藥庫爆炸。

其中最嚴重的爆炸發生在7月2號,伊朗最大的鈾濃縮設施——納坦茲離心機工廠爆炸。

2003年以前,納坦茲還是「不能說的秘密」。

2003年2月,伊朗總統哈塔米承認了納坦茲的存在,但表示只是用於核電站所需的低丰度濃縮鈾。

根據2015年的伊核協議,在協議生效後15年內,伊朗生產的濃縮鈾丰度不得高於3.67%,且只能在納坦茲核設施進行相關活動,並接受核查。特朗普撕毀核協議之後,伊朗重新開啟「核項目」。

02、以色列風格

短時間內,伊朗核設施、煉油廠、發電廠等重要企業接連出事,非常詭異。

納坦茲核設施爆炸之後,伊朗官方最初的態度是三緘其口,稱爆炸並不嚴重。其實這並不像伊朗一貫的強硬風格,很明顯伊朗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國際上卻出現另外的版本,懷疑以色列是背後的策劃者。

《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7月9日援引了解事件詳情的中東情報官員的話,認為是以色列使用了一枚「威力強大的炸彈」對納坦茲核設施進行了襲擊。

7月7日,伊朗政府發言人阿里•拉比公開聲稱,以色列要為納坦茲事件負責。但伊朗並沒有對以色列展開實質性反擊報復。

之所以懷疑到以色列頭上,是因為在中東只有美國和以色列有實力與動機幹這種事,而且前科累累。

1981年,以色列發動「巴比倫行動」摧毀了薩達姆的核夢想。

2007年,以色列發動「禁區外行動」對敘利亞的一處可疑核反應堆進行了空襲。

伊朗的納坦茲核設施遭襲也不是頭一回。2010年,美國和以色列發動網絡攻擊,導致納坦茲核設施中大量離心機癱瘓。

這次納坦茲事件到底是不是以色列幹的?

以色列國防部長甘茨接受採訪說,「以色列不該對伊朗發生的每件事都負責。」態度曖昧,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

以色列外交部長阿什克納齊表態,重申以色列堅決不允許伊朗擁有核能力,以色列也有能力進行阻止;最後意味深長地表示「就是我們採取的行動,最好也不要說出口。」

核科學家方面,11月27日,伊朗首席核科學家法赫里扎德遭遇襲殺,不過是最新的一個案例。從2007年開始,伊朗已經有十幾位核科學家被襲殺。

以色列這種態度,就是典型的江湖「平頭哥」姿態。相當於擺明了說,即便這次不是我幹的,但我下次可能會幹。

——赤裸裸的挑釁。

03、以色列與伊朗

歷史上的波斯人和猶太人,並沒有太大的仇怨。相反他們都受到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的威脅,有不少潛在共同利益。

以色列和伊朗的恩怨,其實並不太久遠。兩者之間的關係,大致可以分成3段。

以色列剛建國時,深陷阿拉伯人的包圍之中,把目光轉向波斯人。

那時伊朗還是巴列維時代,和美國關係很好。

以色列和伊朗關係的第一階段:友好。

霍梅尼鬧革命成功,伊朗和美國鬧翻。伊朗和以色列的關係進入第二階段:亦敵亦友。

兩國在外交言論方面嘴炮震天響,一副水火不能相容的樣子;私下裡又有秘密武器交易。兩伊戰爭期間,以色列是伊朗武器的主要提供商。

1985年,在以色列的牽線下,伊朗與美國還實現了軍火交易。

1987年,以色列總理沙米爾公開表示,保持與伊朗的地緣政治聯盟具有重要的意義。

但冷戰結束之後,阿拉伯世界民族主義思潮衰退,伊朗尋求向外輸出影響力。以色列和伊朗的關係到了第三個階段:敵對。

尤其是薩達姆倒台之後,伊朗對伊拉克的滲透,涉及到政治、軍事、經濟領域,可以說是全方位的。

而這種滲透的便利條件,是美國推翻薩達姆政府提供的。

美國對此也很蒙圈。

但伊朗絕對不會感謝美國,而且野心遠遠不止這些。

伊朗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伊拉克和敘利亞,把勢力範圍向西輻射到地中海沿岸,就像之前古波斯帝國巔峰時代那樣。

在伊朗、伊拉克、敘利亞之間畫一條線,其實就是蘇萊曼尼從敘利亞途徑伊拉克最終回伊朗的這條線,也是伊朗最終的戰略目標。

如此一來,伊朗的戰略訴求就和美國與以色列衝突。以色列和伊朗成為競爭對手,選擇對伊朗採取強硬的外交舉動,加大對伊朗核威脅的宣傳。

蘇萊曼尼、法赫里扎德、沙赫丹先後被襲殺就是這種矛盾的直接體現。其中以色列給美國提供情報的概率很大。

實際上伊朗和美國、以色列的衝突已經白熱化,就差公開宣戰了。

所以伊朗近期遭遇的一系列詭異事件,就算是以色列乾的也不意外。2018年,伊朗在敘利亞境內的基地就遭到來自以色列2000多枚導彈的攻擊,空襲猶如家常便飯。比如說6月6日晚,以色列空襲敘利亞東部一處伊朗軍事基地,造成12名武裝人員喪生。

可以說最近這兩年,伊朗屢遭以色列「欺負」,吃虧不少。

那麼伊朗為什麼沒有公開報復以色列?

04、為什麼

原因之一,這事太窩心。

納坦茲核設施這種核心部件被對手滲透並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兒,也不好大張旗鼓地發聲表強硬。

如果是以色列幹的,自己事先卻沒能有效阻攔,除了證明敵人很狡猾,也證明自己技不如人。事後如果還沒能找到確切證據,更是窩火。

原因之二,伊朗內功不夠。

常言道,打鐵還需自身硬。蘇萊曼尼遭襲殺之後,伊朗軍方竟然把烏克蘭客機錯認為敵機擊落,暴露出伊朗內部諸多漏洞。

伊朗想和美國、以色列掰手腕,還需先練好內功。不練好就開啟戰端,很可能遭來更大的挫敗。當然練內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可以慢慢來。

真正讓伊朗不敢輕易開啟戰端的是第三個原因:哈梅內伊老去,但接班人不定。

大家搞不清哈梅內伊是不是要把最高領袖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

伊朗最高領導人需要德才兼備,至少要達到大宗師級別。霍梅尼當年是名副其實的大宗師,而哈梅內伊離大宗師十萬八千里。

哈梅內伊最初只是一個中下級教士,其出身不是宗教世家,也不是聖裔,原本這輩子都很難做到大宗師,更別提當最高領袖了。但他最終不僅成了最高領袖,還成了掌控伊朗時間最長的人。根本原因只有四個字:軍權,忠心。

哈梅內伊一直緊跟霍梅尼,時刻不忘表忠心。當時霍梅尼很老了,很多世俗的瑣事都交給年富力強的哈梅內伊去幹。哈梅內伊在世俗領域能力非常強,搞錢搞權搞人際關係都是好手,所以他在1981年就當上了伊朗總統。

但哈梅內伊真正的絕招是利用兩伊戰爭的機會,掌控軍隊,尤其是掌控了伊斯蘭革命衛隊。所以霍梅尼最後選擇繼承人時,只能選哈梅內伊。

選別人,都坐不穩。

至於哈梅內伊宗教資歷不夠,沒關係,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霍梅尼臨死前幾個月,將哈梅內伊的宗教等級連升三級,滿足了最高領袖的條件。

這就叫伊朗版的槍杆子出政權。其中的關鍵,就在於伊斯蘭革命衛隊。

簡而言之,哈梅內伊利用戰爭抓住了槍杆子,為成為最高領袖奠定了基礎。他絕對不會讓別人有複製他成功經驗的機會。

所以近年來,隨着哈梅內伊老去,伊朗不論遭遇什麼樣的挫折,基本是能動嘴絕不動手。

當年哈梅內伊上台,很多大教士看不上他。但是無所謂,哈梅內伊只需要向伊斯蘭革命衛隊傾斜資源,把它緊緊抓在手心就行了。至於反對者,不想理就不理,想理就抓起來。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

現在哈梅內伊掌控伊朗幾十年,其家族早已是伊朗第一家族。

哈梅內伊大兒子掌控巴斯基民兵組織。它是伊朗最龐大的社會和半軍事組織,戰時為兵,平時為民,成員遍布伊朗全國各地,深入各行各業。

哈梅內伊二兒子莫哈塔巴掌控伊斯蘭革命衛隊,是蘇萊曼尼的上司。街坊傳言,哈梅內伊可能會把領袖之位傳給他。

哈梅內伊老去的情況下,如果伊朗輕易開啟戰端,那麼未知因素就變大了。一旦出現戰敗,或者其他因素,軍隊大權就可能旁落。哈梅內伊家族不會如此冒險。

伊朗真要與以色列開戰,至少也得等哈梅內伊的繼承人正式確立。

現在哈梅內伊也很矛盾,最高權力交給自己人,不好弄;交給外人,不放心。但這還不是問題的全部,甚至並不是最重要的那個問題。

伊朗的權力交接還關係到伊朗國運接下來的走勢。這個問題很複雜,需要另寫一篇,把伊朗現階段體制運作的方式搞清楚,才能大致理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