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般的開局,王者級的收尾——魔幻的2020

學爸蛋總

(一)魔幻的2020,中美表現迥異

2020年,對於中國人來說,可以說是地獄般的開局,王者級的收尾。而對於美國來說,恰恰相反,王者級的開局,地獄般的收尾。

美國現在可以說每天都有一個911發生。911事件中,共有2977名美國人死亡。而這兩天,新冠病毒每天奪走美國3000多條生命。

美國因新冠病毒的死亡總人數(29.6萬),已經超過了美國二戰中陣亡數字(29.2萬人),也遠遠超過了美國在一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伊拉克戰爭+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陣亡人數的總和。

中國則恰恰相反,一月底突然開啟了地獄模式,但是很快控制住了疫情,迅速恢復經濟,同時作為世界抗疫的大後方,源源不斷地為各國供應各種抗疫物資。

比如3月1日至10月18日,中國對美出口了377億隻口罩。除此之外,還有7.4億雙外科手套、5.6億套防護服、4154萬副護目鏡、11701台呼吸機。

中國支援世界的同時,也在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進入12月份之後,科技戰線捷報頻傳,讓人目不暇接:

《嫦娥五號》在月球取土成功並順利發貨;創造10909米深潛紀錄的奮鬥號勝利返航;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中國量子計算機原型機九章橫空出世。

這幾個都是大新聞,然而現在的吃瓜群眾已經被慣壞了,個個都是喜新厭舊的貨,每個熱搜都維持不了一天,各種大國神器很快就成為過氣網紅。

(二)上九天攬月,《嫦娥五號》返程

先說《嫦娥五號》。《嫦娥五號》是中國目前最複雜的航天器,也是目前最重的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的每一小步,都是中國人的一大步;每一個動作,都是在開創中國人的歷史。

《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航天器第一次從月球採集土壤起飛並帶回,第一次在38萬公里以外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首次獨立展示了五星紅旗並永久留在了月球。

這個成績放在世界上也不差。從1969年到1976年,人類歷史上只有兩個國家完成從月球起飛並帶回月球土壤,他們分別是美國和蘇聯。

美國的阿波羅號分6次帶回土壤,蘇聯則有3次。蘇聯的三次分別帶回了101g、30g、170g月球土壤,中國一下子帶回2kg,因此還能排在第二。

同時這也說明,在航天領域,我們跟美國還有較大差距,戰忽局的統一口徑是落後三十年,但無論是三十年還是五十年,都說明我們還有很多路程要追趕。

弄回來的2kg月球土壤非常珍貴。 1978年,為了推動中美儘快建交,時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到訪中國,向中國贈送了1克重的月岩標本作為特殊的禮物。

中國拿到這1克黃豆大的月岩之後,又一分為二,其中0.5克給中科院用作科研,0.5克交給了北京天文館作為鎮館之寶進行展覽。

中科院拿到作為科研用途的0.5克月岩之後,非常重視,專門把43歲的歐陽自遠急調入京,主持月岩研究工作,歐陽自遠就是後來的嫦娥之父。

就這麼黃豆大的月岩,中國學者先後發表了14篇論文。如果有更多,那發論文豈不跟灌水一樣?但是你沒有,只能靠別人贈送,科研當然受到制約。

科研就是這樣,有時候我們看美國論文有多麼多,科學家有多麼牛,實際上並非是中國的科學家笨,而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就如同搞天文的沒有深空望遠鏡,搞月球研究和宇宙進化的沒有月岩,搞粒子物理的沒有大型對撞機,當然出不了太多的科研成果。

而這回月球土壤被帶回來2千克,一部分送往湖南告慰毛主席,一部分用作紀念品展覽,剩下的都可以用作科研。

而且我們有能力到月亮取土之後,對科研而言那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中國在月球研究和宇宙探索上,甚至核聚變研究領域,都將會有飛躍性的進步。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通過月球,可以認識太陽系和宇宙的演化,回答三個終極哲學命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月球上資源豐富,還富有地球上沒有的氦3,這是一種核聚變反應堆的理想原材料。一旦核聚變取得實質性突破,僅僅是月球表面的氦3,就足以讓人類使用上千年。

《嫦娥五號》探月成功,也是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榮耀。《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總重量8.2噸,是人類無人探月史上最複雜的探測器。

能把它發射到38萬公里之外的月球,都是胖五(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功勞。這也標誌着中國新一代大推力火箭技術的成熟。

《嫦娥五號》也為中國的載人登月工程提供了技術驗證。《嫦娥五號》的技術流程,其實跟阿波羅登月計劃是一樣一樣的。

《阿波羅》登月飛船,也分為服務艙、返回艙、登月艙的上升段和下降段。而《嫦娥五號》也是採用了這樣的結構,只是進行了縮放,返回再入也按照載人探月技術來進行的。

但《嫦娥五號》並不是完全模仿阿波羅飛船,而是採用了最新技術,比如阿波羅飛船很多都需要進行人工操作,但嫦娥五號全部實現了精準的自動控制。

無人空間對接技術,其實比有人模式更難,就如同現在要實現汽車無人駕駛是比汽車的有人駕駛更難。

還有月球土壤的採集,阿波羅計劃中是宇航員拿鏟子採集的。而《嫦娥五號》則實現了無人採集,這相當於驗證了人類大規模星際採礦的可能性。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土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除了科研意義,我認為還有國防意義。很多航天技術,既可以轉民用,也可以參軍。38萬公里之外可以精準控制,那近地的太空武器更能運用自如。

政治意義也不可忽視,堅定了全國人民的四個自信,也打擊了美國企圖遏制中國高科技的野心,因為中國的航天科技正是在美國嚴密封鎖下,迅速地、低成本地發展起來的。

中國航天,可以說起步晚、起點低,並且遭到航天大國的嚴密封鎖。但最終依靠中國航天人的艱苦創業精神,實現了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飛躍。

美國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其實也為中國航天提供了自力更生發展壯大的土壤。如果發動機能買到、衛星能買到、導彈能買到、火箭能買到,這事兒反而麻煩了。

美國封鎖中國的同時,也等於放棄了佔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市場。而這個大市場,又成為科技工作者艱苦創業、實現自身價值的平台。

在被嚴密封鎖的情況下,中國依靠的是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下面的對話,大家一看就能心領神會:

「同志,我們怎樣才能完成這樣一次從月球取土兩公斤的探月工程?」

「我需要黨中央,幾個部委,幾十所大學,上百個相關專業,數千名科研人員,數以千計的配套廠家才能完成。」

「好的同志,這些,我們都有!」

(三)三步走戰略,展現神奇魔力

《嫦娥五號》的成功,也再次驗證了中國強大的戰略定力、目標管理能力和執行能力。探月工程2004年就做出了三步走的部署,計劃2020年之前,機器人把月球土壤帶回地球。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當時日本、印度、俄羅斯、美國都摩拳擦掌,都有類似的雄心壯志,然而事實證明,原來他們都在吹牛,只有中國當真了,老老實實落實了……

其實何止是探月工程,導航系統各國也在吹牛,只有中國老老實實當真了。1994年,中國上馬了導航系統,分為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和北斗三號三步走。

項目原計劃是: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建成北斗三號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你看這時間控制的有多精準,工作多麼有計劃性。

再看歐盟,1999年計劃籌建伽利略導航系統,原計劃2008年建成,但由於各國扯皮,項目幾經推遲,直到2011年才發射首顆衛星,結果發現頻段已經被兔子先到先得給佔了。

到現在為止,伽利略號系統衛星依然還沒有發夠,並且面臨各種各樣的麻煩,已經出現兩次癱瘓,其中一次整整持續了一周,目前項目仍處在半死不活的雞肋狀態。

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蘇聯時期就打下了底子,1993年俄羅斯重啟計劃,但目前工作很不穩定,衛星工作壽命短,在軌衛星只有12顆。

中國把三步走戰略玩出了花,什麼事兒都分為三步走。然後大三步的每一步,又可以分為小三步。這樣有效避免了受外界干擾,保持了自己的節奏,展現出了驚人的戰略定力。

比如《嫦娥五號》,如期完成了2004年制定的探月三步走計劃,但對於月亮的探索並未終止,目前只是完成了大三步中的第一步。

中國探月分為三大步:探、登、駐。接下來就該第二大步——登月,大概在2035年之前,中國將實現載人登月,這個計劃也會分為小三步走。

中國探月第三大步,那就是月球基地,也就是「駐」。在2045年前,中國建成綜合型的月球基地,實現人類長期駐留,並完成大規模的科學探測、技術試驗與月球資源開發利用。

中國人登月的那一天,我希望中國的宇航員能攜帶一枚毛主席像章,或者一副毛主席畫像,告慰主席在天之靈。

因為毛主席在1965年的詩作《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中寫出了中國人的豪情萬丈: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四)下五洋捉鱉,堪比人類登月

《嫦娥五號》探月成功,初步實現了主席的一個宏願。而中國另一批科技工作者,也實現了另一個宏願——可下五洋捉鱉。

2020年10月27日,中國新一代萬米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世界上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了一萬米大關,達到了10058米。

兩個星期以後(10月13日),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這個什麼概念呢?意義不亞於探月。這是人類第四次潛水超過一萬米,比人類登月的次數還少。

整個人類,目前只有8人到過海底1萬米以下的地方,其中中國佔了3人。而人類在海底停留的總時間不超過13小時,中國獨佔6小時。

人類第一次到達萬米以下,是在1960年。美國海軍中尉沃爾什和瑞士海洋學家皮卡德,駕駛的里雅斯特號深潛器,下潛到馬里亞納海溝10916米深處,呆了二十分多分鐘。

人類第二次深潛,是在52年以後。2012年電影製作人卡梅隆成功潛入馬里亞納海溝10898米深處,成為第三個到達萬米深處的人類。

2019年4~5月,美國深海探險家韋斯科沃和他的團隊在馬里亞納海溝進行了五次下潛,最大下潛深度為10928米,發現了4種獨特的海洋生物。

為什麼深海探測這麼難?因為水底壓強太大。在外太空,艙內外的壓強差其實只有一個大氣壓,而深海探測,每下降10米,壓強差就增加一個大氣壓,萬米時內外相差1000個大氣壓。

這相當於每一平方米的水平面上,壓着一萬多噸的重量。所以這對潛水器的材料、結構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可以說載人深水探測器的設計和材料,都逼近着人類的設計和製造工藝極限。一旦設計或材料出現了問題,潛水器立刻就會被拍扁。

要知道一般的潛水艇包括核潛艇,下潛深度也就是300~400米。俄羅斯採用變態的鈦合金潛艇,也最多到750米。目前世界上所有能夠下潛超過1000米的載人潛水器不過十餘艘。

如果是簡單一個鈦合金鋼球,設計難度也許還不大,關鍵是還要預留人員出入口、觀察窗開孔,還要實現自動巡航、供氧照明、水聲通信、水底取樣,實際設計難度要大得多得多。

總之,載人深潛對一個國家的科技和工業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包括工業設計能力、高能量密度電池技術、水聲通信、水下導航定位技術、載人深潛安全系統、自動控制技術等。

那麼問題又來了:「請問這位同志,我們怎樣才能完成這樣一艘了不起的萬米深海探測器?」

答:「我需要黨中央,幾個部委,幾十所大學,上百個相關專業,數千名科研人員,數以千計的配套廠家才能完成。」

「好的同志,這些,我們都有!」

萬米深潛器,是人類探索未知領域的利器,很多科學奧秘等待着人類去發現,包括地球演化的秘密,地球過去的氣候和生態,新生物和新資源的發現,甚至包括生命起源的答案。

有了萬米深潛的材料和設計工藝,我們的深潛核潛艇還會有困難嗎?深潛器在萬米深處,還可以進行現場直播,那麼核潛艇水下通信也不成問題嘍?

另外,有了能抵抗1000個大氣壓的硬材料,基建狂魔蓋個能防核彈的房子也不是啥難事兒了。

巧了,中國深海探測也有三步走:第一步,小型深海空間站試驗艇;第二步,小型深海移動工作站;第三步,可以水下逗留時間60天的未來型深海空間站。

人類一直在探索未知世界。如果當年不是漢武帝扛住勞民傷財的壓力,讓張騫通使西域,可能我們現在都沒法說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們曾經因為閉關自守,錯過了大航海時代,錯過了在全球跑馬圈地的時代,我們再也不能錯過星辰大海。

在探索月球、探索宇宙、探索深海的問題上,我們不能含糊。月亮上有氦3,水底下有錳結核,說不定還有其他驚喜。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嫦娥系列各型號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75歲科學家葉培建曾這樣說:

「宇宙就是海洋,月亮就是釣魚島,火星就是黃岩島,我們現在能去我們不去,後人要怪我們。別人去了,別人佔下來了,你再想去都去不了。」

也許正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上天入海,許多年以後,我們的子孫才可以豪橫滴說:眾所周知,月球和馬里亞納海溝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20年,我們從地獄級的開局,做到了王者般的收尾,初步實現了主席宏願: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