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鬥的緬甸,又亂了。
這次又是軍方出面,按慣例於2月1日凌晨發動政變,拘捕了緬甸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民盟)領導昂山素姬、緬甸總統溫敏,以及其他高級官員若干。
輿論界突然來了這麼大一個瓜,我下意識看了看,是不是汪半壁又要出新專輯了。
大凡出現混亂,總要問下因果。
世間因果,首先源自於自身。
01、抓人
緬甸軍方給出的理由是,大選欺詐。
軍方已進入並控制多個省邦議會,首都內比都與外界的通訊中斷。
軍方宣佈,實施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國家權力移交給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
為緩解外界抵觸,軍方承諾國家緊急狀態結束後,緬甸將會重新舉行大選,國家權力也將移交給新當選的政黨。
所有這些事,都發生在2月1日。
這種軍事政變,在成熟穩定的國家,尤其是大國,很難發生。但是在緬甸,是常態。
特朗普堅稱美國大選舞弊,但美軍不會幫他抓捕對手。然而在緬甸,軍方會直接蹦出來說,大選舞弊,然後直接抓人。
雖然緬甸和美國相比只是小不點,但和美國一樣都是聯邦制。
雖然緬軍實力相比美軍不過是螢火之光,但緬軍就敢堂而皇之地推翻文官政府。
也就是說,緬甸亂源,首先在自身。
那麼緬甸為什麼喜歡自亂?
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軍方。當今地球村200多個玩家,緬軍地位堪稱最高。
像2月1日這樣的軍事政變,緬甸在二戰之後發生過無數次。
但神奇的是,類似的軍事政變之所以在緬甸可以反復上演,就在於緬軍這種「政變」在緬甸看起來並不違法。
緬甸《2008年憲法》中,並未明確規定國防軍司令受總統指揮,或者國防軍司令由總統兼任,只說緬軍保持絕對的獨立性。
這就意味著軍隊本身成了超然於緬甸行政體系的政治力量,而且自成體系、根本不受文官政府的指揮和領導。
昂山素姬已經被軍方逮捕好幾次了,只要軍方看她不順眼就把她關起來。
緬甸大政方針由國防安全委員會主導,而該委員會又受緬軍主導。其中的11個委員過半數都是緬軍高級將領。相當於說,緬甸的大政方針均由緬軍深度參與制定。
緬甸國防軍司令猶如泰國的國皇。所以緬甸政變,權力要移交給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就像泰國政變,權力要移交給泰皇一樣。
當年昭和軍閥或納粹軍方都沒有這麼大的權力。幸好緬軍實力有限,只能在緬甸一畝三分地瞎折騰。如果地球村的軍方,都像緬軍這麼玩,那麼世界大戰將是常態。
現在都21世紀了,地球村為什麼會有這樣一部支持軍方的憲法?因為這部憲法就是軍政府制定的,相當於軍方自己給予了自己絕對的權力。
當然這就是緬甸獨有的特色。但所有現實,都是歷史因素造成的。
緬甸亂源,來自於混亂的歷史。
02、亂史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之個性,觀察其歷史走勢,可以為後世提供經驗教訓。
中南半島諸國——
越南心比天高,總是想當霸主而不得。
泰國看起來很亂,其實猶如形散神聚之散文。
緬甸是一個佛教國家。按照通常印象,佛教世界比較溫和;但緬甸很亂。2015年,緬甸內戰的炮彈竟然飛到中國境內。
雖然緬甸很亂,但貫穿緬甸歷史的,其實是一個「懟」字。
緬甸曾經——
懟元,被滅;
懟明,後臣服;
懟清,後臣服;
懟英,被佔領;
懟日;被佔領。
緬甸的特色就是,懟過無數大國,但都以失敗告終,要麼被佔領,要麼成為藩屬國。但神奇的是,隨後都可以滿血復活。
懟完這些大國之後,又自己懟自己,把自己懟得一片混亂一團糟。
薩爾溫江下游的克倫族為民族獨立而戰(現在要求區域自治),內戰由此開端。
薩爾溫江上游撣邦地區的果敢等民族武裝力量加入反抗政府軍陣營。
佛光之下的緬甸就形成這樣一個循環:因懟而亂—因亂而懟—越懟越亂—越亂越懟。
在中國吃瓜者印象中,緬甸是東南亞小國。其實在地球村,67.7萬平方公里的緬甸排名39,算是典型的中等(偏上)國家。
這些領土共分為7省7邦。
省,是華夏文明圈特色。
邦,印度文明的特色。
緬甸實際上就是華夏文明圈與印度文明圈的緩衝帶。眾所周知,處於兩個文明帶之間的國家注定不會平靜。
所以從地緣角度看緬甸之亂,注定會影響中國與印度。尤其是現階段,中國經濟逐漸向外輻射的情況下,周邊任何混亂都顯得那麼刺眼。
03、文化與地緣
中南半島的大河,大部分從中國境內流出。
流向越南的紅河在中國境內叫元江,入海處形成紅河平原,為越南北部核心地帶,河內就在那裡。
流經老撾、柬埔寨、泰國的湄公河在中國境內叫瀾滄江,入海處為湄公河三角洲,為越南南部核心,胡志明市就在那裡。
流向緬甸的薩爾溫江在中國境內叫怒江;伊洛瓦底江東源在中國境內叫獨龍江。二者滋養了緬甸大部分地段,為緬甸生命之河。
所以不論從地緣走勢看,還是從河流的流向看,位列中南半島的緬甸,和中國是天然的近鄰。地勢與河流相當於一個國家的基礎硬件,種族會在其上遷徙。
從種族角度看,緬甸同樣和中國關係密切。
如今緬甸的主體人口為緬族,其前身為古代羌人中的一支,叫白狼羌。他們原本在川藏一帶遊牧,其中的一部分向南遷徙,沿著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南下進入緬甸境內,本土化的過程中形成緬族。
順便說一句,中南半島上的孟人、泰人、佔人等民族,都是沿著雲貴高原南流的大河南下,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學會農耕,演變成如今這個樣子。
在古代,種族隨著大河遷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從公元7世紀開始,隨著吐蕃的崛起,白狼人南下力度大增,緬族開始壯大。
雖然地緣和種族層面,緬甸和中國很接近;但是在精神世界,緬甸接受了從印度半島而來的佛教文明,而不是華夏世俗文明。
這是為什麼?
歷史上緬甸曾經是一個崇尚武力的國度,一度險些成為中南半島的小霸主。
公元3世紀,緬族人在伊洛瓦底江河口三角洲建立了驃國,雖然是個具有國家性質的政權,卻是很小很窮很落後的那種。
801年,驃國王子舒難陀攜帶樂師樂器等前往大唐進行友好往來。但30年後,驃國被強大起來的鄰國南詔所滅。大致相同的時代,孟族人建立的幾個城邦在849年融合後成蒲甘王國,並於1004年向北宋朝貢。
但此時的緬甸仍然只是一個窮困落後的小國。
緬甸命運的改變,始於阿努律陀。他在1044年成為蒲甘國皇,經過一系列的戰爭後,首次統一了緬甸。
阿努律陀的地位之於緬甸,相當於豐臣秀吉之於日本,被稱為緬甸「三大民族英雄」或「三大帝」。同時在文化上,緬甸獨尊佛教,建造了一系列佛塔,被稱為「緬甸阿育王」。緬甸的文化也便由此而成型,其很多著名佛塔都可以追溯到那個時候。
阿努律陀為什麼會獨尊佛教而不是如越南那般引入華夏文化?原因大致有兩個:
其一,緬甸在中南半島最西端,離古印度地區只隔著諾阿山脈。
在緬甸強勢的時代,還曾佔領過如今的印度東北部。
誕生於印度的佛教,很早就通過陸地傳入緬甸。
尊佛教,也算是尊重歷史文化。
原因之二,華夏地帶大部分時間都是中央集權的大帝國,緬甸原本已經是藩屬國。
如果引入華夏世俗文明,有被同化的風險。古印度相當於一個散亂的邦聯,不用擔心被兼並。尊佛教,有利於保持自身獨立性。這是政治上的戰略考量。
所以緬甸雖然是佛國,卻有一顆熱愛獨立自由之靈魂,並且願意為之而戰鬥。
這種隱藏在佛光之下戰鬥的靈魂,成了緬甸懟天懟地懟自己之根源。
緬甸雖然不大,但是戰鬥起來卻驚心動魄。雖然很愛鬥,但緬甸地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論印度還是中國,往中南半島擴散影響,都繞不開緬甸,繞不開昂山家族。
04、昂山家族
1942年日本橫掃東南亞,緬甸成為日軍佔領的最遠的殖民地。
日本支持緬甸傀儡政府從英國手中奪回自己的「主權」。昂山素姬的父親昂山將軍,就是親日派。
中國第一期遠征軍協助英軍入緬作戰,最終敗走野人山,傷亡慘遭;戴安瀾英魂長眠於海外。昂山當時扮演的就是日軍的協皇軍角色。
後來中國組建第二波遠徵軍,在滇西和印緬邊境為兩翼的東南亞戰線上,強渡怒江、血戰騰衝、攻克猛拉、圍剿松山……
1945年5月1日,孫立人率新一軍佔領仰光,緬甸全境光復。
最後時刻,昂山對日本反戈一擊,成了緬甸的民族英雄。但由於緬甸內部勢力錯綜複雜,很多人並不認可昂山。於是在1947年,昂山被刺殺。當時的昂山素姬才2歲。
隨後昂山素姬隨她母親去了印度,在那裡接觸到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18歲那年去英國牛津大學攻讀政治、哲學和經濟,並嫁了一個英國老公,生了兩個大胖小子。
直到1988年,她母親病危,緬甸亂象叢生,昂山素姬選擇回國。
也就是那一年,她的人生迎來最重要的拐點——創建緬甸全國民主聯盟。
話說昂山被刺殺之後,緬甸進入吳努領導的民主議會制時代。那是文官政府,折騰了十多年沒結果,最後在1962年被奈溫將軍政變推翻。
文官政府解決不了的問題,軍政府自然也解決不了。緬甸向赤貧滑落。佛光照耀下的僧侶、學生、市民跑到街頭抗議,把奈溫軍政府鬧下台,換來新的軍政府。
為什麼緬甸不好好發展呢?原因在於,緬甸只有反抗(元、明、清、印、英、日)的歷史,而沒有自我建設的歷史。這就好比戰士很難突然解甲歸田,不適應。
1988年8月8日,軍政府向成千上萬的示威人群掃射,造成5千餘人死亡。歸國的昂山素姬看見血腥場面,決心效仿隔壁的甘地,搞非暴力和平運動。
甘地在印度能搞成功,那是有獨特歷史環境的。昂山素姬面對的可是軍政府,所以結果毫無懸念,被抓捕。
從那以後,昂山素姬就過著被抓捕-被軟禁-被釋放-再被軟禁的生活。影響力越來越大,還拿到了諾貝爾和平獎。
緬甸從奈溫軍政府到蘇茂、再到丹瑞軍政府,越搞越亂,越來越窮。
終於到了2015年,軍政府覺得自己再搞下去也沒什麼意思,老挨罵;還不如退到太上皇位置上,讓昂山素姬來挨罵。
2015年大選,昂山季素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取得壓倒性勝利。
但緬甸軍政府在《2008年憲法》第59條中,作了針對昂山季素的設定,與外國公民結婚或子女為外國人的緬甸人不能成為總統或副總統。
所以雖然贏得大選,但昂山季素仍然不是總統,只是掛著國務資政頭銜,不過她比緬甸總統威望高。
實際上昂山季素領導緬甸這幾年,仍然沒取得很大的成績。但是緬甸人實在不願意回到軍政府時代,寧願跟著昂山季素。
所以在2020年11月份的大選中,昂山季素再次贏得壓倒性勝利。
這次軍方選擇掀桌子。
05、博弈
緬甸和美國一樣,也是兩院制。
只不過美國叫眾議院與參議院,緬甸叫人民院與民族院。
但緬甸兩院和美國兩院又不同。美國軍方沒資格指定兩院代表,而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有資格指定大約四分之一的兩院代表。
儘管如此,軍方支持的鞏發黨,依然在大選中潰敗。
勝負且不論,在自己制定的遊戲規則中,這樣的潰敗太丟人了。
這麼搞下去,昂山季素威望越來越高,軍方勢力逐漸被削弱。那麼掀桌子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但這只是緬甸內部博弈。由於緬甸所處的特殊地緣,緬甸的事兒自古以來就有域外大國(元、明、清、印、英、日、美)推動。
那麼這次政變背後是誰在搞?
按照一般邏輯,首先要懷疑是美帝的陰謀。
畢竟拜登上台之後,向奧巴馬時代靠攏。
奧巴馬後期搞亞太再平衡,把中國周邊的朝鮮半島、南海、東南亞、南亞方向,搞得雞飛狗跳。拜登大致也會搞類似動作。
但又不能完全坐實是美帝的陰謀。因為從昂山素姬的經歷看,可以充當英美的代言人。這次政變發生後,美國表面上也支持昂山素姬。
然而博弈這種事,又不能只看表面。
因為從美國全球戰略看,緬甸只是一顆棋子,中國與俄羅斯才是其戰略對手。
搞亂緬甸,也相當於搞亂中國周邊的地緣環境,影響中國的和平發展,也符合美國利益。如果美國表面上支持昂山素姬,暗地裡縱容軍方,也完全有可能。
真真假假,難以分辨。但所有的事,最終都會水落石出。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中國希望緬甸平和一點。因為中國要發展,需要穩定的周邊環境。
既然緬甸歷史上,只有和大國的戰鬥基因而沒有發展建設基因。唯一靠譜的選擇,就是依賴大國培養發展基因。
最好的辦法就是融入中國經濟圈:緬甸可以搭上中國的經濟列車,依靠發展緩解民族矛盾;中國可以直接出孟加拉灣,從東北部對印度給予制衡。——雙贏。
但那並不是美歐願意看到的局面。■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