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對疫情發展的最新判斷,有十個要點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在個人微博中發表長文,總結抗擊新冠一年多以來的經驗,並對未來疫情的發展形勢作出最新判斷。

01

目前上海疫情告一段落,回到了日常的生活,但畢竟回不到疫情前的日子了。上海是國際落地航班最多的空港,輸入病例的救治任務仍然非常重。當全國人民已經過上祥和的春節的時候,很多醫療人員仍戰鬥在第一線,不能和自己的孩子以及父母團聚。

02

全民團結是戰勝百年一遇大瘟疫基礎。武漢戰役之後,歷經北京新發地、大連、新疆、河北以及東北,甚至上海與天津的疫情,無論大小,中國形成了系統性的執行方案,並因此免除了我們對疾病的的恐懼,這是過上祥和春節的保證。

03

瘟疫是人類與自然的一場博弈。政府的治理能力,政府與民眾的互動配合是成功的關鍵。這次疫情顯示,強大的政府能力,得到民眾的配合,是可能把人類的死亡降到最低點,達到人定勝天的理想結局的。

04

人類超速度發展必將帶來超大規模的疾病傳播,但是科技的發展,也抵消了疾病的危害程度,人類與自然界永遠在失衡與再平衡間徘徊。診斷技術的發展,包括當前我們具備一周內大規模篩查一個城市人口的能力,充分發現病例,是我們非藥物干預的技術基礎(充分發現感染者,隔離傳染源)。

05

儘管至今未獲得確切的靶向性抗病毒藥物,人類仍然沒有掌握類似於針對艾滋病的雞尾酒療法,但是人類依靠已有的臟器支持技術,可以支撐重症病人依靠自己的免疫力恢復,最終戰勝疾病。

相信人類終究能夠獲得確切的靶向性抗病毒藥物,5年之內應能成功。靶向性藥物可以降低病死率,可以補充全球疫苗接種的不充分,讓世界有重新打開的機會。

06

新冠病毒已經成為在人世間的常駐病毒,除了疫苗,世界沒有第二種打開的方式,除非願意付出大量死亡的代價。

假設疫苗的保護是永久的,若有效率為100%,建立群體免疫所需的接種率在60%~72%;如果疫苗有效率低於80%,則所有人都需要接種疫苗才能建立群體免疫。當優先接種60歲以上成年人時,患者病死率可以降至最低。

07

根據進化的基本原理,病毒感染人群後可能會發生變異,自然選擇偏好高且傳染力強的突變毒株將更加利於在人群中傳播。變異還會繼續,但無論中國和國際,疫苗生產線目前來看足以應對這些突變。

08

全球重新開放取決於疫苗的可及性與公平性以及推廣的速度。隨着中國新年的來臨,從主要國家(中美)領導人的互動和年三十的互致問候來看,全球達成共識,支持世衛組織推動疫苗的全球接種,可能會從中國的新年到來出現轉機。

09

對於幾乎沒有本土病例的中國,通過強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早期預警、快速響應、精準防控、動態清零,逐漸進入常態化的階段,直至全民疫苗接種覆蓋的完成。

10

不管願意不願意,全球協作是世界各國的共同選項。中國不能孤獨地贏得這場抗疫的勝利,只因世界是個共同體。歐美也不能孤獨地完成疫苗的接種,除非中美合作,全球完成疫苗的接種,否則世界的開放終究難以完成。■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