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境衝突背後:新德里的迷之愚蠢與盲目自信

杭子牙

此照片為印度陸軍提供,顯示中國解放軍部隊正在拆除位在班公湖地區的相關軍事設

在中印邊境問題上,中國從來都不是好戰的一方。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如此,2020年6月開始的這一輪中印邊境衝突同樣如此。

如果中國真的好戰,那麼今天的印度肯定不會過得那麼輕鬆,以中印雙方在前線的實力對比,印軍一定會被成大規模建制消滅,這個戰損比就不是20比4了。

印度的愚蠢不在於它誤判形勢,而在於它總是過高的估計自己,過低的估計對手。

為什麼說印度的愚蠢不在於它誤判形勢?

因為就每次戰爭衝突前的總體國際形勢——「天時」看,其實都對印度非常有利。

1962年中印戰爭爆發前,中國正同時面臨來自蘇聯和美國的巨大壓力,內部也才剛剛走出大躍進危機,而印度則正同時受到蘇聯和美國的垂青,此外印度還是國際不結盟運動的領袖,國際形勢對印度特別有利,對中國特別不利。

近幾次中印在洞朗、班公湖和加勒萬河谷地帶發生衝突時,也正逢中美關係進入低谷,而美印關係卻處於高潮。

尤其在加勒萬河谷地帶發生衝突前後,中美關係已經瀕臨破裂,台海和南海已經進入軍事對峙狀態。而美印關係,則在此期間進入蜜月,印度被美國納入了美日印澳「四國機制」,特朗普政府空前加大了對印度的戰略支持,希望印度能成為印太戰略下遏制中國的一個重要支點。

所以,從挑起爭端的國際形勢看,印度人還是很會選擇時機的,中印之間幾次衝突,新德里都選擇了最有利於自己的國際形勢下手,一方面自己可以得到國際支持,一方面又希望能趁中國無暇他顧,或不願衝突長期持續下去,而獲得最大利益。

但是,這幾次衝突,印度都遭到了失敗。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雖然國際形勢總體上對印度有利,但是衝突雙方的實力對比,完全不在一個重量級。而在幾次衝突中,印度都無一例外犯了高估自己,低估對手的錯誤。雖然得了「天時」,但是卻盡失戰場「地利」,低估了解放軍的實力與士氣。

另外,62年中印戰爭,中國也抓住了藏南大雪封山之前、美蘇正陷入古巴導彈危機無暇顧及中印衝突的戰術時機,使得國際形勢本來有利於印度的戰略時機喪失了戰爭意義。

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在某種程度上,印度希望趁中國無暇他顧或不願衝突長期持續下去而通過挑起衝突獲得利益的目的也部分實現了,比如中國的藏南就是這樣被印度控制。

那麼,為什麼印度總是犯這種高估自己、低估對手的愚蠢錯誤?

我認為這和印度人在南亞次大陸長期稱王稱霸形成的集體心態密切相關。

在南亞次大陸,除了巴基斯坦,其它國家的經濟與軍事體量都和印度相差懸殊。山中沒有老虎,猴子便稱了大王,所以自印度獨立建國以來,就一直憑着不對稱優勢在區域擴張,成為戰後吞併它國領土最多的國家。

在這種順風順水的情況下待久了,欺負弱小擴張慣了,人的心態難免就會自大起來,猴子也會誤以為自己有了老虎的本事,於是就開始在中國面前齜牙咧嘴,結果在1962年遭到中國重擊,第一次崩壞牙齒。

雖然如此,中國在取勝後也保持了極大克制,既為展示和平誠意,又因為受當時當地面臨的後勤供應能力限制,從實控線主動後退了20公里,創造了國際社會打了勝仗卻主動回撤的紀錄。

而印度在遭到失敗後也吸取教訓,改變了侵略方式,在對小國鴨霸甚至直接出兵佔領的同時,對中國開始換了一種蠶食方式,結果62年戰後退出的那片土地又被印度日拱一卒吞了下去。

一些人可能好奇,為什麼面臨一個明顯比自己強大的中國,印度還敢挑釁並蠶食中國領土,是咖喱醬吃太多糊住腦子了嗎?

我之前對此也有疑問,除了咱們中國人遇事傾向於隱忍的性格,直到後來在星巴克買咖啡,每次都看到有印度人加塞的做法,我就了解了。

有排隊被加過塞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印度人加塞很有一套。

他們經常選擇隊伍中相對不太密集的環節往那兒貼着一站,既不直接插入隊中,又好像有部分身體已經在隊中。如果後面有人呵斥,他們基本上是「三不」應對:不反抗,不回嘴,不害臊,只是毫無表情地拿黑少白多的大眼翻你一眼,就默默退到隊尾或換個地方繼續插隊。

而如果後面人的稍不注意,或哪怕為了保持禮貌距離稍微退後一點,他們就會立刻把身體往隊裡蹭進去一點,然後找機會再蹭進一點,然後再蹭一點,就正式成為隊伍中的一員,加塞排到你面前。

你此時可能會息事寧人,安慰自己說反正特么就一個人,又不着急,加就加吧。

如果這樣想,可就完全錯了!

他們確實是一個人加塞排到了你面前,但是等到櫃檯前點餐的那一剎那,他回頭一嗓子馬突爾、辛格爾、喬漢、英迪拉、尼赫魯、羅義、阿賈爾耶、艾西瓦婭……然後呼啦啦一聲,你會崩潰的發現,有五六個甚至七八個男男女女的印度面孔瞬間出現在你的面前,他要這個,她點那個,至少十幾分鐘無法搞定,有時候甚至把櫃檯裡你看好的餐點點個乾乾淨淨!

印度在藏南,以及這幾年在洞朗、加勒萬蠶食中國領土,就是這種一模一樣的招式。

他們經常選擇你不注意的地方把帳篷或界碑往那兒一杵,你要是及時發現驅趕,他們看看也打不過,也不反抗就走了。但是如果你沒有及時發現並驅趕,要不了幾天,附近就又出現幾個帳篷,幾個簡易哨所,然後酒精爐燉咖喱醬飄香混合著五米之內的人類排泄物味道,這片地就算正式姓印了。

除了這種「印度式加塞」貪小便宜心理,印度人還有一種非常奇怪的,夾雜着自大傲慢但實質卻高度自卑、極度脆弱的民粹主義心態,尤其是其高種姓中下層人群,經常有一種令人難以理解的蜜汁自信。

體現在中印邊境衝突上,印度人因此而經常做出各種令人不可思議的動作,對中國在邊境的正常建設和布防行為總是高度緊張,處理起來既強硬又無理。

比如在洞朗,中國完全是在自己的境內修路,是為了解決前線哨所的交通補給困難問題。就一般國家的正常反應,如果覺得這樣對自身不妥,會向對方提出照會,表達關切,最多不過是看到危險了自己也修路增兵,做好防禦準備。

但是印度前線軍方的腦迴路格外清奇,他們一看,不行,你在修路,這對我不利,但是他們不是通過外交方式表達關切,也不增兵部署做防禦準備,而是直接派出一群士兵,攜帶棍棒之物衝進中國境內,毆打中方施工人員,破壞中方施工設備,甚至帶着帳篷安營紮寨準備賴着不走,這算什麼無賴玩法?還有沒有一點最基本的國際法概念?

這次在加勒萬河谷地帶的衝突也是這樣,中方在自己境內的正常部署,看在印軍眼裡卻成了安全威脅,他們要求中方拆除這些設施,在遭到拒絕後就趁着人多想一擁而上拔掉威脅,卻不料搬起石頭又一次砸了自己的腳,因為再一次高估自己,低估對方,被解放軍以少勝多,幹得丟盔棄甲,在看到解放軍後援部隊到達後,甚至連自己的傷員都扔下不管倉皇撤退。

印度軍方在中印前線的這種常人難以理解的蜜汁自信,有着非常深刻的內在成因。

因為在次大陸內長期封閉,加上近年經濟與軍事實力提升,現在很多印度民眾以及中下層官兵都狂熱地認為,印度已經是軍事強國,如果中印發生戰爭,印度不僅可以一雪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屈辱性失敗的前恥,還可以一戰而徹底解決兩國長期存在的邊界問題,消除來自中國的威脅。

這種盲目自信的無知心態,和活躍在不少國家互聯網上靠鼓噪民粹主義吸氧的鍵盤戰士高度相似。

但現實是,中國根本不是印度的威脅,中國更願意和印度搞好關係,即便是中印之間存在領土衝突,中方也希望能通過和談解決衝突,即便是雙方發生軍事衝突,中方也希望衝突能儘快平息,中國並不希望在西南邊境多一個印度這樣的敵人或對手,影響到自身的戰略全局。

而另一方面,一旦中印因為印度的不冷靜發生邊境衝突,印度又從未中佔過上風,無論是1962年戰爭,在班公湖地區的對峙,還是在加勒萬河谷地區的衝突,都是如此。

其中,發生在2020年6月15日加勒萬河谷的衝突,是中印邊境至少45年來首次發生造成死亡的衝突,中方有4名官兵犧牲,而印軍方面則有超過20名官兵死亡。

中印邊境的衝突現實,至少讓印度政界以及軍界,都意識到與中國在進行一場邊境戰爭並無勝算。印度民眾與中下層官兵極度狂熱,但或許新德里的精英們,從來就沒有盲目地認為可以戰勝中國,他們的鋌而走險更多的是因為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以及轉移國內矛盾的需要。

這也是為什麼印度遭遇慘敗,但是在雙方同步撤軍後,新德里也高調宣稱獲勝的原因——因為莫迪政府成功轉移了內部矛盾,印度高漲的民族民粹主義情緒也需要用一場所謂的「勝利」來安撫。只是可憐那20名送命的印度官兵,他們成了新德里政治與民粹主義的犧牲品!■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