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綱要裡面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一張圖

寧南山

新華社3月12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全文,這是中國未來五年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裡面有些有意思的點,今天簡單聊一聊。

我們先看目錄裡面,總共有19篇

  • 第一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 第二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
  • 第三篇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 第四篇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
  • 第五篇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
  • 第六篇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 第七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 第八篇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
  • 第九篇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 第十篇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 第十一篇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第十二篇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
  • 第十三篇提升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 第十四篇增進民生福祉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 第十五篇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 第十六篇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
  • 第十七篇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健全黨和國家監督制度
  • 第十八篇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
  • 第十九篇加強規劃實施保障

這裡面最有意思,或者說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對未來五年科技和產業的規劃,這個值得以後單獨寫一篇文章。另外還有一個意思的,就是中國對未來國土建設的發展規劃布局。

我們一般都會很關心本小區附近,以及本市的城市建設規劃,都希望自己居住的地方基礎設施更好,有更多的醫院,學校,體育設施,購物中心,超市,公園和道路。這樣我們的生活水平會提高,另外也會提高我們持有的資產—其實就是房子的價格。

其實放大到我們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國土,也是類似的,也可以看下未來五年是怎麼規劃的。

在十四五規劃的第二十八章完善城鎮化空間布局

提出要「發展壯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分類引導大中小城市發展方向和建設重點,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協作、功能完善的城鎮化空間格局。」

我在這裡放上十四五規劃裡面的城鎮化空間格局示意圖,注意裡面的城市群,也就是裡面的各種紅圈圈,總共有19個城市群,看下你居住的地方是否在國家圈定的這些圈裡面。

總之按照十四五規劃綱要全文裡面的原話,就是「全面形成『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優化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長江中游等城市群,發展壯大山東半島、粵閩浙沿海、中原、關中平原、北部灣等城市群,培育發展哈長、遼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蘭州–西寧、寧夏沿黃、天山北坡等城市群。」

其實這19個城市群的提法,在十三五規劃裡面就有了,當時的綱要裡面圖是這樣的,而且但是對城市群的描述也不一樣,例如當時是說「海峽西岸城市群」,現在變成了「粵閩浙沿海」。

總之把這19個城市群連起來,就是兩橫三縱,可能有人有點疑惑,好像圖裡面是三橫不是兩橫?其實是橫還是縱,是看起點和終點的。

兩橫是指(歐亞)陸橋通道、沿長江通道以兩條橫軸,三縱是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為三條縱軸。兩橫三縱也不是新名詞,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就提出來了。

在2020年,這19個城市群承載了中國75%以上的城鎮人口、貢獻了全國8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

但是問題在於哪裡?雖然佔了75%的城鎮人口,但這19個城市群在全國人口中的佔比只有45%,也就是還有大量的人口還居住在農村,我國的城市化還沒有真正完成,實際上我國在十四五規劃中制定的目標是到十四五結束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

GDP高度集中的格局是符合發展規律的,問題在於集中的經濟規模與集中的人口規模比例是不相匹配的,這樣必然會帶來各地區之間人均GDP差距過大的問題,而人均GDP又是和政府的財政收入相關,政府財政收入的高低又決定着其投入到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的能力,因此人均GDP的差距會帶來區域之間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差距大,從而導致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過大的問題。因此十四五規劃必然是要繼續解決「經濟集中,人口不集中」的問題。換言之,國家希望這19個圈之外的人口向這19個圈集中,使得集中的經濟規模與集中的人口大體均衡,解決生活水平差距大的問題。

注意,不是說希望所有的人口都遷移到這19個城市群,而是要實現經濟規模和人口大體上均衡,顯然現在80%的GDP和45%的人口是不均衡的,而這個人口的遷移將會主要來自農村地區。

圈定這19個城市群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就是這是一個較為廣大區域,具備足夠的發展空間容納全國大部分人口。如果中國只有北上廣深,那發展空間是嚴重不足的,總不能全國人民都跑到四個一線城市,那就是人人都是地獄生存模式,房價會漲上天。

隔壁韓國就是這種發展模式,韓國年輕人到首爾生活,進三星等少數幾個大財閥企業工作是幾乎僅有的好出路,搞成了「地獄朝鮮」。

另外,也不是說這19個城市群之外的地方就不發展了,

實際上十四五規劃的第七篇就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內容。

而是說這19個城市群在客觀上形成了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部分,這是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說明這些城市群在各自區域本身具備很強的競爭力。

這19個城市群之外,國家會通過交通建設把其他地區全部接入到兩橫三縱的城鎮化戰略格局裡面,實際上在十四五規劃的交通強國建設工程裡面,

列出的第一個交通建設項目就是川藏鐵路,而西藏並不在19個城市群中,顯然是要從交通上把西藏也接入到國家建設體系中,把西藏更好的連接到成渝城市群,以我國在扶貧中展示的決心來看,落後地區一定會有兜底。

再次注意,這19個城市群是在長期發展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說明它們本身在各自的區域是具備優勢的,這是發展的客觀結果。

這19個城市群,在十四五規劃裡面的分級是這樣:優化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長江中游等城市群;明顯可以看出,五個城市群經濟總量最高,人口總數最多,總體產業競爭力最強,因此被列為優化提升,意思就是已經不錯了,後面繼續優化。

在十四五規劃的高鐵裡面,第一條就是成渝到上海的沿江高鐵,現在重慶到武漢的動車要七個多小時,而兩地相距不到1000公里,簡直慢的出奇。沿江高鐵顯然就是加強這五大城市群的聯繫。

發展壯大山東半島、粵閩浙沿海、中原、關中平原、北部灣等城市群;意思是已經有些基礎了,人口總量和經濟總量都不錯,但是還需要繼續發展壯大。

培育發展哈長、遼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蘭州–西寧、寧夏沿黃、天山北坡等城市群。”

這個還沒有真正的形成城市群,沒有形成協同發展效應,經濟總量和人口都比較少,還需要培育發展。

對於這14個城市群,也規劃會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在十四五規劃的機場建設項目裡面,烏魯木齊,哈爾濱,昆明,西安都有國際樞紐機場改擴建項目,而南寧和濟南有區域樞紐機場改擴建項目,同時十四五規劃提到的全國三個新機場建設分別位於大連,廈門和三亞。

而在高速公路規劃方面,長深高速(長春到深圳),滬昆高速(上海到昆明),連霍高速(連雲港到霍爾果斯)這些較為擁擠的國家高速公路主線都會進行擴容。

在十三五規劃之後,國家把這19個城市群繼續放進了十四五規劃裡面,說明也是之後發展的重心,而且是長期的持續發展。

我又想起了那句話,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看個人的奮鬥,也要看歷史的進程,順勢而為對我們很重要,哪個大學排名高實力強,我們就要想辦法進那個大學;哪個公司發展強勁競爭力強,我們就要想辦法進那家公司,或者買它家的股票;這個道理對於城市和區域也是一樣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