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局勢一片混亂,國際輿論場各種消息層出不窮,甚至自相矛盾。前兩天有中國投資的廠房被暴徒焚燒,有一幫魑魅魍魎興奮得不行,大叫「戰狼怎麼還不出現?」,它們不明白的是,當一個社會處於失序狀態時,所有人都將是受害人。
中國台灣工廠被燒就不說了,日本媒體稱,在3月14日,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零售公司設在緬甸的兩個工廠也遭人縱火和打砸,日本駐緬甸外交使館正在調查。
迅銷在緬甸共有6家服裝工廠,有5家在仰光,在如此混亂局勢下,企業方要求員工暫停外出,有網友調侃說暴徒是不是誤傷了友軍?
日本在緬甸政局巨變期間,顯得格外謹慎小心,在西方一片制裁之聲中,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只是表示「嚴重關切」,並正在與緬甸各方保持溝通。
日本為了配合美國,唯一的動作是以無法聯繫到緬甸航空航天工程大學校長基吞為由,暫時停用了緬甸首顆衛星,這就是日本對商業夥伴的可靠性。
日本既不想破壞與緬甸軍方的友好關係,又不得不響應美國的強硬態度,處於兩難境地。日本首相官邸消息人士指出,日本最擔心的是:「如果被美國明確要求一起制裁緬甸,就會相當苦惱。」
日本在緬甸深耕多年,緬甸對日本而言,無論在經濟利益還是政治利益、安全利益、戰備利益上都格外重要。
在昂山素姬首次選舉獲勝後,日本馬上提供8000億日元援助,昂山素姬2016年首次外訪,便將日本列為緊隨中國之後的第二站。
緬甸對中國也格外重要,在抗戰時時期,中國海岸線被日本海軍全面封鎖,只剩下了四條外援物資通道:
一、越南通道,15000噸/月,法國投降後斷絕;
二、香港通道,7000噸/月,英軍投降後斷絕;
三、蘇聯通道,每月僅500噸,成本高,作用小;
四、緬甸通道,10000噸/月,唯一來源。
這就是為什麼20萬雲南人民用生命和汗水拚死搶修滇緬公路的原因(1939年通車),但很快日軍特務機關也為侵略緬甸切斷滇緬公路進行緊鑼密鼓的準備,1940年鈴木敬司大佐化名南益世,潛入仰光。
日本滲透東南亞
二戰之後,緬甸的重要性並沒有改變,等朝鮮戰爭結束,經濟略有恢復的日本「和平政府」,馬上又盯上緬甸,只是由軍事手段改為了經濟手段。
1954年初日本與緬甸簽署《日緬和平條約和賠償協議》,緬甸願意接受賠款的態度,為日本耕耘東南亞帶了一個好頭。
日本成為了緬甸最大的援助國,無論是吳努政府(1948-1962)還是奈溫政府(1962-1988),包括後來的軍政府,日本一直保持對緬甸政權的支持和援助。
緬甸如果倒向日本一邊,對於美國來說是有利的,因為美國擔心緬甸會被「赤化」,日緬合作,可以壓下緬共勢力。
1955到1959年,日本共給了緬甸720億日元援助,並送了一個大項目:1960年3月竣工的比魯昌水電站。
緬甸人感激日本的幫助,對日本開放了市場,日本商品從此大規模進入緬甸,為其開拓東南亞市場奠定了基礎,外務省對這樣的局面非常滿意。
在政治上,緬甸二號人物,國防軍總司令昂季將軍與日本的關係也非常密切。
但緬甸內戰頻發,經濟發展斷斷續續,因此,緬甸政權對日本的要價也越來越高,甚至用有可能被「赤化」來提醒日本。
整個東南亞也面臨著這種「威脅」,這給了日本深耕東南亞一個絕對的借口,日本將目光投向了馬六甲海峽。
日本在緬甸動作頻頻,到處灑錢,唯一的潛在對手就是中國。
中國對日緬合作本質瞭然於胸,也清楚日緬之間的矛盾,但那時中國沒有多少錢。緬甸向日本一開口就是上億美元援助,中國在經濟是無法去跟着日本節奏去做的。
然而,沒錢不等於沒有辦法,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以誠待人
當時《日緬和平條約和賠償協議》剛剛簽署不久,日本人對周總理訪緬格外警惕,覺得是針對日本而來的,不錯,就是針對你。
周總理與緬甸各方都建立了密切的聯繫,這裡面有中國的朋友,有敵視中國的勢力,還有中間派。中國是一個大國,這是緬甸各方無法迴避的客觀事實,他們許多問題都離不開中國的合作。
對於緬甸及東南亞,毛主席,周總理認為:積極的經濟手段(相對於制裁這類消極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國際政治鬥爭工具,同時幫助第三世界國家取得經濟獨立也是我們的責任。
總之,我們要突破西方包圍圈,把朋友搞得多多的。1954年中緬簽了個貿易「大單」,以貨易貨,緬甸給我們大米等農產品,我們給緬甸輕工業產品。
1956年1月11日,宋慶齡在曼德勒參觀紡織廠(研究所),中國想幫緬甸搞點紡織業,陪同宋慶齡訪問的就是昂山將軍夫人杜慶枝(昂山素姬的母親)。
中緬高層互動為兩國貿易開了個好頭,1957年開始正常貿易,中國出口多於進口,這樣,局面就打開了。
然而緬甸由於內亂不斷,軍費開支巨大,政府債台高築,又不得不向日本、英國伸手要援助,要了援助又被罵為帝國主義走狗,又是內亂……
周總理就告訴吳努,中國可以多買一些緬甸商品,如橡膠、大米等。而食糖這類商品,緬甸有資源,卻沒有生產設備,中國可以貸款給緬甸建廠,一年內還錢,等緬甸出糖多了,我們再來買。
緬甸想想也蠻合理,老是伸手要錢傷自尊,而周總理又很照顧緬甸人的自尊心,這樣中緬貿易額又增加了許多。
中國還有一個優點就是不介入緬甸內政,日本其實也不想介入,但日本背後有美國的狗鏈,由不得它。
日本當時真捨得下血本,一億、兩億美元地援助緬甸,中國根本做不到,雖然談錢傷感情,但不談錢,緬甸就會一邊倒。
而昂季將軍到北京,每次在跟中國外經局主任方毅等人會談時,總是要提及日本給了緬甸多少多少援助,但緬甸政府更願意親近中國,話外之音,大家都懂。這種情況下,我們總不能一毛不撥,1961年中國為緬甸提供3000萬英鎊援助,以抵消日本的衝擊。
中國更希望與緬甸合作辦廠,當時緬甸渴望建設一個軋鋼廠,中日都想得到這份合同。原先緬甸是計劃與西德合作,結果把德國人給擠走了。
最後是中國與緬甸簽署了《經濟技術合作協議》,不但鋼廠、還有造紙、輪胎、紡織、水電、製糖一攬子合同,從1962年3月中國派出了80多人的顧問,分八個專家組來到緬甸。
日本心塞了,自己撒了這麼多錢,結果緬甸卻跟中國了簽協議,越想越氣,但也拿不出什麼好辦法,因為日本缺乏政治能力。
1960年9月29日,毛主席在北京會見了吳努總理,在政治上對緬甸起到了極大的鼓舞。
緬甸關係到東南亞的政治格局,接着美國、蘇聯、英國、西德、東德、以色列、甚至捷克斯洛伐克等國都加強對緬甸的競爭,當然,最積極的還是日本。
1961年11月24日,日本首相池田勇人訪問緬甸,池田告訴吳努,如果緬甸放棄與中國合作,日本將再提供一億美元援助,但雙方沒有達成協議(吳努提出超高價婉拒)。
其實在前一個月,周總理就告誡過來北京的吳努和昂季:「日本雖然工業發達,但歷史上是帝國主義國家,很狡猾,一心想要控制不發達國家,對此,中國和緬甸不得不防。」
儘管緬甸在國際靈活多變,得到了不少利益,但緬甸政局無預警巨變的毛病又發作了,1962年3月,奈溫將軍發動軍事政變,吳努下台,緬甸變天。
1963年,緬甸與日本關係出現危機,援助價格無法談妥,只剩下昂季將軍還在不斷與日本溝通,最終大平正芳外相答應援助緬甸1.7億美元,雙方才算重新修好。
1962年之後,印度老實了,中國那時外交重點已轉向反帝反修,緬甸事務不再顯得那麼重要。
1967年,緬甸與中國關係出現大滑坡,緬甸社會也掀起了排華浪潮,直到1971年奈溫來北京表示歉意後,才一步步恢復。
1988年緬甸再度軍事政變,緬甸對中國呈一邊倒局面,但也沒有中斷與日本的合作。
1988到2008年,緬甸被美國列入「邪惡國家」名單。2009年開始,昂山素姬勢力漸漸佔據上風時,美國助理國務卿、副國務卿、參議員、國務卿、直到總統逐級來到緬甸訪問,2013緬甸總統吳登盛也去了華盛頓回訪。
緬甸重回國際舞台,2009年奧巴馬推出了「亞太再平衡」戰略,各大國在東南亞進入了新一輪競爭。
緬甸是陸上通往南亞、中亞必經之路,也是中國進入印度洋的最近通道,它對美日在印太地區的地緣政治重要性不言而喻。
日本現在是妾身不明,它到底是要成為東南亞地區一個有影響力的國家,還是被迫成為美國的工具?這兩個角色的任務是矛盾的,也是日本最苦惱之處。
緬甸的水非常之深,而且政局變化向來都出人意料。
如果說緬甸是一場國際大牌局,希望最終贏家是緬甸人民,但前提是他們能明白只有中國才是在真心幫助緬甸。
作為中國人,永遠也不能忘記老一輩人是如何咬着牙關為我們負重前行,不僅緬甸、東南亞,在非洲、美洲、歐洲都有他們的智慧和汗水!■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