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拜登宣布將在9月11日前撤出所有駐阿富汗美軍。
其實要說的話,美國喊從阿富汗撤軍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早在奧巴馬時代,就已經宣布過阿富汗戰爭結束,囔囔着要撤離阿富汗,特朗普上任後也喊過一陣,結果不僅沒撤乾淨,中間有一段時間還添了點兵。
不過拜登這次,應該是來真的了。因為他這次不僅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而且這張時間表還很緊迫——5月1日開始,9月11日,也就是911二十周年這個特殊時間節點前就要結束。所以,從這種態度來看,持續20年之久的美版阿富汗戰爭,確實已經走到了終點。
不過,這個終點,對美國來說著實充滿了苦澀。雖然不管是當年的奧巴馬,還是現在的拜登,都死撐着說美國取得了阿富汗戰爭的勝利。但實際上,地球人都知道,美國這二十年在阿富汗,除了殺掉本拉登,建立了一個孱弱的政府,其他可以說是一無所獲——本拉登雖死,恐怖主義卻並沒有消滅,ISIS取代了基地組織的江湖地位,繼續跟美國對着幹;塔利班也死灰復燃,現在已重新佔據阿富汗的半壁江山,一旦美軍撤出,現在的阿富汗政府在塔利班面前估計很快就會土崩瓦解——換句話說,隨着美軍撤離,阿富汗將迅速回到20年前的原點!美國的這場阿富汗戰爭——白打了!
但仗雖然白打,美國損失卻是實實在在的:
陣亡的士兵就不說了——反正一場新冠美國都能臉不紅心不跳的死掉五十多萬條人命,所以在阿富汗死掉幾千個炮灰,對美國而言也不算什麼損失。
但人可以不說,錢是不能不說的。根據美國國會文件顯示,截止2017年底,阿富汗戰爭至少花費2.4萬億美元,其中1.5萬億美元與作戰直接相關。考慮到參戰士兵回國後還將長期消耗醫療費用,因此到2059年還將繼續消耗1.4萬億美元。這樣阿富汗戰爭的費用總計就是3.8萬億美元,而2019年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收入僅為3.5萬億美元。
這還只是直接經濟損失。最重要的是,過去二十年,美國在阿富汗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這直接牽扯了美國的精力,影響到美國在東歐、東亞等其他戰略方向的資源投入——最直接的連鎖反應,就是本應該屬於美國遏制對象的中國。在此期間強勢崛起,牢牢坐穩全球第二大國寶座。
當然,中國崛起的主客觀因素有很多,但美國在阿富汗(以及伊拉克)的不必要消耗,削弱了美國遏制中國的能力,這個也的確是不能否認的客觀原因之一。
現在,美國終於要選擇離開了。20年戰爭,最後落得一地雞毛——自美國建國以來,除了越戰,美國還沒有打過這麼虧本的對外戰爭(朝鮮戰爭好歹還是挽救了韓國)。
那麼,美國為什麼要撤離阿富汗,尤其是,為什麼拜登要撤離的如此迫不及待?
有人說是為了集中資源對付中、俄、伊朗這些對手。
這個解釋當然沒錯,但這裡就有一個很大的邏輯BUG:美國呆在阿富汗,本來就是對中、俄、伊三國的巨大威脅。大家看一下地圖就知道,阿富汗身處內亞中、俄、伊三國腹心,是三國共同的後院,美國在這裡杵着,等於在三國戰略後方埋下一顆大雷,幾乎就是對所謂的中俄伊反美陣營來了一個中間開花!所以,如果僅僅只是說要對付中俄伊這些對手,那美國不僅不應該撤離,反而應該在此加大投入,仔細經營才對。
所以,僅用集中精力對付中俄伊,或者說打新冷戰,來解釋拜登的急迫撤軍,是不夠的。準確點說,拜登的這種做法,實際上意味着着美國全球戰略出現重大調整——美國對所謂敵人(對手)的思路,由以前的戰略進攻,轉而變為戰略守御。
我們可以仔細想想,美國為什麼要經營阿富汗?直接原因當然是反恐,報911之仇。但如果僅僅只是反恐,是不足以讓美國在這裡一待就是20年的,畢竟阿富汗深居內亞,地緣格局超級閉塞,尤其是美國,本土位於西半球,可以算是世界上與阿富汗地緣關係最為疏離的主要國家,它直接經營阿富汗,成本是非常高的。
驅動國家政策的從來就不是情感,而是利弊得失。所以光為了反恐,美國根本不可能為阿富汗支付如此高的成本,更不可能在明知阿富汗陷入僵局,反恐目標不可能實現後,還拖拖拉拉這麼多年。
真正能讓美國捨得在阿富汗砸下如此重本的,歸根到底還是利益,是地緣政治戰略。阿富汗地處中、俄、伊的戰略後方,而這三國正是美國眼中最大的三個戰略對手。所以,只要美國拿下阿富汗,將這裡轉化成為其之戰略基地,那麼就可以同時讓中俄伊後院起火——三國將不得不在原本相對安全的內亞方向投入重量級資源,進而威脅它們國家安全的同時,消耗掉他們的大量國力。
當然,地緣格局決定了,美國經營阿富汗並不容易,成本很高。但這筆賬得看怎麼來算。美國的成本是很高,但只要對阿富汗的經營成功,那中俄伊三國也將隨之大幅投入。這樣美國就一箭三雕,用一筆投入,同時將三家拖下了水。
這麼一算,美國的買賣就十分划算了。何況拼國力拚消耗,美國比中俄伊家底殷實多了。所以只要能把三家一起拖進消耗戰,那美國就是投入大點,也是完全值得的。
這才是美國在阿富汗死撐着不退的根本原因——用阿富汗來耗死中俄伊。
不得不說美國美國的這個戰略規劃還是有眼光的。但問題是,這個規劃要能實現,必須有個前提——就是美國必須徹底收服阿富汗,將其變成自己的內亞戰略基地。
這個可不是光佔領這麼簡單的。美國要消滅一個阿富汗當權政府,那當然是很容易。但佔領和徹底收服,這完全是兩個概念。既然要將阿富汗作為前進基地,那這塊地面起碼要穩定、民眾要認可支持美國——天天造反、恐襲、打仗,怎麼可能成為戰略基地?
而除此之外,最好這地方的經濟還能發展的好點——畢竟阿富汗地緣格局太閉塞,跟美國本土又太遙遠,周圍中俄伊肯定不會給美國任何支持,南邊的巴基斯坦自己也是個窮光蛋,再往南就是印度洋。這種地方,美國要經營,等於是啥都得從美國本土——至少也得從歐洲、東亞運過去,成本實在太高了。如果當地經濟發展正常,美國就能一定程度上就地補充資源,這筆啥都從外面運過來,成本要低太多。
但問題是,美國始終沒能如願收服阿富汗。過去二十年,美國始終沒有得到阿富汗當地民眾和本土政治勢力的真正認可,雙方處於相互不信任甚至敵視狀態,其扶植的政府也基本上沒有什麼根基可言,完全依賴美國的庇護苦苦支撐。而塔利班等伊斯蘭極端勢力,在經歷了前期的崩潰後,逐漸起死回生,越戰越勇,又收復了阿富汗半壁江山。
而經濟上的支持就更不用說了。阿富汗早就被毀的一乾二淨,美國不僅不能從當地得到任何資源補充;相反,為了維持局面,避免民眾和本土勢力全跑去追隨塔利班,美國在維持北約軍隊自己開銷的同時,還需要給當地大量投入,以羈縻人心。
這基本上就是當年越戰的翻版——甚至,地緣和文明的差異,決定了美國在阿富汗的處境,比當年在南越更糟糕。
這下問題就來了——美國的中央突破,拉中俄伊下水的戰略規劃,是建立在阿富汗成為其戰略基地基礎上的,如果美國不能收服阿富汗,那這筆投入就等於砸進了水裡,成了有去無回的沉沒成本。
這是讓美國最頭疼的地方。畢竟投資是要講回報的,一開始時,美國可能投入的積極性還挺高;可一年又一年過去,收服阿富汗的計劃始終無法實現,但錢和資源卻如流水般砸進去,日子久了,美國當然會難以接受。
可如果撤離,又意味着前期投入雞飛蛋打。美國已經在阿富汗砸下血本,就這麼離開,各方面都實在無法交待。
這就是美國過去幾年這麼猶豫的一個原因——早在奧巴馬時代,美國就已經明白,對阿富汗的戰略規劃無法實現,但如果就這麼撤軍,又實在不甘心。所以美國這些年一邊喊着要退,一邊有拖泥帶水,希望再拖一段時間,能把阿富汗政府扶起來,撐住局面;甚至跟塔利班談談條件,就算退出,也儘可能多的保留一些自己的利益——至少別讓阿富汗再成為基地、ISIS的反美恐怖基地。
但哪怕是這退而求其次、甚至再退而求其次的目標,現在來看依然要落空。阿富汗政府的糟糕表現,一次又一次的證明了它是爛泥扶不上牆的。而跟塔利班的談判,也一直沒有達到美國的預期——或者說現在的塔利班,可能本身就沒有形成嚴密的政治軍事組織,完全是靠反美這個精神紐帶支撐的武裝聯盟。這種情況下,就算美國以承認塔利班,甚至將阿富汗交給塔利班為條件,換取它們放棄反美,塔利班內部都未必能就此達成共識,甚至找不到一個能完全代表組織的話事人出來。
這是美國這些年想退又退不出去的另一個原因。
那麼,為什麼現在拜登決定要徹底退出,而且退的這麼果斷?其實還是美國實在撐不住了。一開始時美國有錢,在阿富汗身上消耗就消耗了;就算後來經歷了金融危機,元氣大傷,但還是緩了過來,所以雖然底氣不如以前,但至少還是有糾結、拖泥帶水的資格。可現在,美國已經債台高築、股市泡沫巨大,隨時都有可能自爆、鬧出大蕭條,這種情況下,拜登就有點麻煩了。
拜登必須要拯救經濟,拯救經濟就必須要刺激,但美債美股的狀況,決定了如果用印錢放水的方式刺激經濟,很有可能讓債務爆表,引發大蕭條。
那拜登怎麼辦?只能東摳摳西省省了,拆東牆補西牆了。
所以我們看到,拜登前段時間說要搞大基建時,在錢的來源方面,就提到了加稅。
加稅可比直接印錢難多了。拜登為啥舍易求難?說白了還不是因為現在債務太高、泡沫太大,所以不敢像以前那樣亂印!
那回到全球戰略,我們就可以理解拜登的思路——中俄肯定還是要打壓的,這是美國的國策,不可能改變。但打壓中俄是要花錢的,如果全靠印錢來解決,很有可能的結果是中俄還沒被打爆,美國就已經先自爆了。
那拜登怎麼辦?不能新開增量,那就調整存量唄。具體來說,就是把打壓中俄的戰略開支,進行一番調整,將其中性價比低的開支砍掉,將這部分資源投入到看上去性價比高的方向上去。
而所謂性價比低的開支中,經營阿富汗可以說是首當其衝——這個戰略是建立在進攻基礎上的,而戰略進攻需要大量的前期資源投入。以美國過去二十年在阿富汗的表現,要想這套戰略進攻規劃實現,還不知道要增投多少錢進去——成功的概率還十分渺茫。
拜登現在根本就拿不出增量開支,所以這套計劃的失敗已經註定。既然如此,還不如果斷捨棄——雖然這意味着過去20年在阿富汗的投入全部打了水漂,但至少可以止損,可以把資源騰挪出來,用到那些更為緊迫,更能見到效果的方向上去。
這就是拜登宣布從阿富汗撤軍的邏輯。而這套邏輯背後,昭示着美國的衰落,也昭示着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大調整——美國的國力,已經支撐不起過去那種咄咄逼人的攻勢了。雖然美國依然要維持自己的霸權,依然要維持對中俄的戰略遏制,但衰落的國力,決定了它已經只能精打細算,就着自家有限的米來下鍋。美國的全球霸權維護,已經由以前針對對手的全面進攻、重點突破;退到了現在的看似進攻、實則以攻代守,有限遏制——雖然表面上依然咄咄逼人,但背後的精打細算,和當年那種不計成本大撒幣式的瘋狂布局,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綜上所述,阿富汗撤兵,是拜登權衡自家實力之後的明智之舉。但這種明智,也折射出了美國的頹勢——當年那個光芒萬丈,跺一跺腳就讓全球噤若寒蟬的美帝,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