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上空的炮火,他們大選的煙花

壞土豆

01

內塔尼亞胡作為總理在以色列執政了12年,他是軍人出身,是有名的強硬派,也是政壇中的一代強人。

以色列是多黨制的國家,黨派眾多,跟萬花筒一樣,而且不斷變化,一天一個樣,主要政黨就有內塔尼亞胡代表的利庫德集團、我們的家園以色列黨、未來黨、以色列工黨等6大派系;

內塔尼亞胡連莊了12年,不給別人機會,其它黨派早就不滿意了。

從2017年開始,內塔尼亞胡不斷的被反對黨起訴貪污等多項罪名,尤其在2019年的下半年,作為反對勢力的總檢察長就做出提議,控訴內塔尼亞胡受賄,欺詐和背信棄義等一堆罪名,並且聲稱內塔尼亞胡已收受來自電信的上億美元賄賂。

如果這些成立,夠他把牢底坐穿。

可在過去4年的時間,內塔尼亞胡不斷的以總理身份介入司法,審查都不了了之,現在受賄案誰也說不清楚。

因為這個的影響,以色列的政局非常不穩定,已經有4次解散國會,重新大選。

但以色列的其它黨派相對分散,一直不能形成合力,在最近的大選中,內塔尼亞胡依然以微弱優勢成為了執政黨,不過已經無法控制整個內閣。

以色列將由內塔尼亞胡的政敵,未來黨的拉皮德進行組閣。

拉皮德現在看到各黨派分散,於是高舉反內塔尼亞胡的旗幟,成為了反內的盟主,甚至開始拉攏以色列的阿拉伯政黨團結起來參與執政,一定要把內塔尼亞胡趕下台。

他的下一步就是搶總理的位置。

如果失去總理的位置,司法部門起訴成功,內塔尼亞胡就完蛋了。

我們都知道的套路,在時局混亂的時候,找一個外部敵人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於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內塔尼亞胡就開始不斷的挑釁巴勒斯坦的哈馬斯。

目前以色列上空的煙火,給了內塔尼亞胡續命的最好機會。

這一切,很難不是說他蓄意的。

內塔尼亞胡

02

這裡面我們提到了一個以色列的阿拉伯政黨,很多人可能會問: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不是死對頭嗎?

以色列的局面太複雜了…

這個就900萬人的國家,有17.2萬人的現役軍隊,這個比例是1.9%,相當於我們有2660萬解放軍……

加上以色列的預備役部隊,可以在短時間內組織60萬軍隊,這個比例更要命,相當於我們有近1億解放軍……

以色列在美國的支持下贏得了數次中東戰爭,但再怎麼樣也是體量太小,是沒有戰略縱深的彈丸之地,所以對伊朗這樣體量的國家充滿了高度警惕…

而且,我們的概念,以色列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水火不容,但在以色列的900萬居民中,大約有180萬阿拉伯人,這個比例是20%。

這些阿拉伯人主要指的是1948年和1967年兩次中東戰爭之後土地被以色列佔領,但沒有離開土地依舊生活在自己的家園,並取得以色列公民身份的阿拉伯人。

因為老百姓畢竟要生活,總不能動不動就搬家 ……

而在最近的幾十年,以色列的面積在不斷的擴大,巴勒斯坦越來越像一個地區而不像一個國家,兩邊的邊境線犬牙交錯,已經說不清楚誰是誰的地盤了。

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人也組織了政黨,他們從最早期的支持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鬥爭,到後來看到復興無望后參加以色列的選舉。

但是阿拉伯的政黨更亂,有幾十個,在加上本來就是20%的少數派,所以根本沒有話語權。

2007年,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各政黨合併成了聯合名單黨在以色列參政議政,2015年初次亮相的聯合名單表現驚人,一舉拿下13席成為繼左右兩大黨利庫德和工黨之後議會中的第三大黨。

但是剛取的一點甜頭,阿拉伯政黨就又分裂的……

看了這些,你就知道以色列有多亂……

而且我原來在人口問題中說過,以色列還有10%的人口是哈瑞迪,是原旨教猶太主義者,不關心國家,不關心政治,不想融入現代社會,就抄經書生孩子……

哈瑞迪保持了高速的人口增長,比例越來越大。

好,我們總結下以色列的現狀:

900萬人口,沒有戰略縱深的小國,裡面還有20%的阿拉伯人,10%的哈瑞斯;

多黨制政治一塌糊塗,總理內塔尼亞胡官司纏身;

身處四戰之地;

……

這個局面有多危險?以色列要慶幸的是,現在中東沒有一個能打的,唯一有可能構成威脅的就是伊朗。

03

面對複雜局面,找一個外部敵人,是凝聚人心,加強控制力的最好方法。

於是,從內塔尼亞胡成為被告開始,巴以關係就開始不斷緊張。

2020年年初,以色列法院下令驅逐東耶路撒冷阿拉伯人聚居區的13個巴勒斯坦家庭,並支持以色列定居者對這塊區域的土地所有權,而且,被要求強制遷出的巴勒斯坦家庭越來越多,到了2021年,又有4個巴勒斯塔家庭要求遷出。

不久之後,以色列開始在阿拉伯聚居區計劃修建猶太教教堂,自然的,這些事情成為了新的巴以新的衝突的導火索。

阿拉伯人自然不願意離開自己生活了很久的土地,於是以色列當局就開始來硬的了,從今年5月7日開始,以色列巡警開始用催淚彈、橡膠子彈、水炮車等攻擊清真寺裡面的巴勒斯坦人,幾百名阿拉伯人受傷;

隨後,局勢不斷惡化,以色列開始逮捕巴勒斯坦人,而此時正是阿拉伯人的「齋戒月」,巴勒斯坦人在清真寺內不斷聚集,達到了9萬人的龐大規模。

於是以色列開始了「預防性鎮壓」:你們這麼多人,肯定是要搞事情,你要搞事情我們怎麼辦?

警方將數顆震撼彈丟進了阿克薩清真寺內的密集人群,導致更多人受傷…

而對這個行為,總理內塔尼亞胡當天高度認同,支持以警方的「正義鬥爭」,「這是一場寬容與偏執、非法暴力與秩序之間的戰爭」。

其實看這些,基本上可以看出來,以色列在蓄意不斷的挑釁巴勒斯坦人,最後以色列警方衝進清真寺進行了破壞並砸碎了裡面的所有玻璃。

隨後的事情就是大家知道的,現在巴勒斯坦的報復來了,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射了數千枚火箭彈。

04

我們經常說到國際衝突的時候說到某個國家對抗某個國家,誰是正義的,這可能是我們經常容易陷入的誤區,其實如同中東,裡面的政治派系多到說不清楚。

各種利益糾葛,錯綜複雜,你根本不知道桌子下面有什麼交易。

很多時候,事情演變到一定程度,已經沒有對錯和是非了。

巴勒斯坦沒有以色列那麼複雜,他有兩大派系,一個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組織,也叫法塔赫。

1965年1月日,「法塔赫」打響武裝反對以色列佔領的第一槍,標誌着巴解組織進入了武裝抵抗以色列的新階段。他們主張在整個「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一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民主國家」,堅持武裝鬥爭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唯一方式」。

可伴隨中東局勢的不斷變化,法塔赫的政策也變得相對比較務實,他們願意承認以色列是中東的一個國家,並在「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基礎上和平解決阿以衝突。

哈馬斯是巴勒斯坦的另外一支力量,也稱為伊斯蘭抵抗運動組織,成立於1987年,是巴勒斯坦的一個伊斯蘭運動組織和政黨。

與法塔赫不同的是,哈馬斯堅定的要求清除以色列,在目前整個中東與以色列「和解」的局面下,除了伊朗和以色列是死對頭,哈馬斯是最強硬的木司令抵抗派。

哈馬斯的目標就是「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消除」,並在現以色列、約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帶等地區建立伊斯蘭神權國家。為實現這一目標,哈馬斯開始了對以色列的頻繁進攻。

哈馬斯製造了一系列的自殺炸彈襲擊事件,同情巴勒斯坦的人特別是木司令人士認為哈馬斯是反以英雄,而西方人士定義哈馬斯是「恐怖組織」。

這個哈馬斯和法塔赫相當於是巴勒斯坦的兩個政黨,原來是相互合作的,但是伴隨着政治綱領的不同,兩邊分歧越來越大;

這有點像我們小時候看的電視劇魔域桃源,桃源被所謂的名門正派剿滅后,成立了兩個組織,一個是堅定的要報復正派,靠暗殺來恢復桃源 ,一個是不想找事了,只想和平重建桃源。

最後,兩派漸行漸遠,各自控制了巴勒斯坦的一部分。

2007年的時候,他們終於反目成仇,開始了內戰,結果是哈馬斯獲勝,完全控制了加沙地區。

而加沙地區幾乎是完全被以色列包圍着的,從一開始,以色列就對哈馬斯進行了全面封鎖,控制的死死的,哈馬斯要修工事,連水泥都找不到。

唯一的路線是走海路,2009年聯合國組織人道主義救援隊伍希望從海路進入加沙地區,被以色列驅逐出境。

2010年年底,以色列海軍對歐洲組織的開往加沙的人道主義救援船隊悍然開火,直接射殺19人,打傷26人。

而之後,更是喪心病狂,後續一些希望進入加沙地區給予救援的商人也被以色列處死。

為了搞死加沙,以色列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加沙農民種點草莓,以色列都要把人家的供水系統給炸了。

這可以說是以色列犯下的侵犯人權的滔天罪行,當然,因為以色列有個好兒子美國,所以他沒事。

好了,這就是巴勒斯坦的形勢。

在我們中國人的視角,去了解巴以衝突真的是很難,因為現在全球沒有幾個國家如中國這麼簡單純粹,就一心努力想過好日子,很多國家都是一盤散沙,不僅外部局面複雜,內部也是鬥爭不已。

這些國家根本就沒有統一的意志,他們要幹嘛自己都說不清楚。

05

在今年之前,哈馬斯也經常對以色列發射火箭彈,但是這一次顯然是有備而來,到今天為止,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射了上千枚火箭彈,而且技藝越來越純熟,經常是以色列的攔截系統打下來一批後,突然再發射一大波,讓以色列防不勝防,最後總有漏網之魚打中目標。

大約有10%的火箭彈成功擊中目標,最近的數據是3名婦女死亡。據以色列媒體報導,還造成以方100餘人受傷。

而隨後,以色列就進行了報復,轟炸了哈馬斯的多處軍事目標甚至包括平民住宅區,造成了20人死亡,60多人傷亡,其中還包括至少9名兒童。

而且,多名哈馬斯的軍事成員被以色列「斬首」。

現在,雙方的攻勢依然在加強,哈馬斯對以色列可能採用了射程250公里,600公斤的重型火箭彈。

以哈馬斯對以色列的空襲來說,以色列是比較吃虧的,因為攔截的成本要比發射火箭彈的成本高得多,如果哈馬斯有足夠的火箭彈,可以把以色列打破產。

我以往在寫國際關係的時候,會經常訴求一個國家作為主視角,比如帶入伊朗或者帶入俄羅斯,在裡面找出偏「正義」的一方。

這種視角一方面是基於歷史關係,還有一方面最重要的,就是以誰的發展能對中國或者我們帶來收益。

但是這次的衝突,我不想用任何視角來帶入,我們也不要說站在任何一邊,我也希望大家不要說支持誰,吃瓜就可以了。

有時候有些國際衝突,你根本不知道桌子下面有什麼交易。

這地方太複雜了,聯合國都不知道怎麼定義。

我們的官方態度是:堅持公平正義、解決好巴勒斯坦問題。中方願同國際社會各方加強溝通協調,共同推動早日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擁有完全主權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但是這個目標要達成,真的太難了。

誰也幫不了中東地區的平民,他們也出現不了一個如毛澤東那樣的偉人。

我真的沒辦法認定哈馬斯為「正義」的一方,現在很多事情,我們也不知道真偽,如以色列說加沙地區的部分人員傷亡就是哈馬斯造成的,在哈馬斯發射向以色列的1000多枚火箭當中,有350多枚沒有成功越過邊境,落在加沙地區,造成了平民傷亡。

當然,我們可能會說,以色列不守規矩,在不斷侵蝕巴勒斯坦的領土,嗯,這個是事實。

的確,所有流血衝突的起源,就是美國,這個罪名是永遠洗刷不掉的。

但是我們確實也看到,哈馬斯似乎是有意識的將火箭彈發射基地部署在自己的平民區,言外之意就是來啊,你敢打嗎?

這符合哈馬斯的一貫做法,要知道,一直以來,哈馬斯以訓練人肉炸彈聞名。

他們聲稱還有上萬的青年人願意追隨人肉炸彈的足跡。一位哈馬斯組織成員說:我們願意訓練他們,從幼兒園直到大學。

在哈馬斯開辦的幼兒園的牆壁上面寫着:今天幼兒園裡的孩子就是明天神聖的烈士。

在約旦河西岸的艾爾納揚大學以及加沙地帶的伊斯蘭大學,課堂裡面的牆壁上寫的標語是:以色列有核彈,我們有肉彈。

曾經在以色列辛貝特種部隊服役的以色列反恐怖專家沙基德說:人肉自殺可不是在二十二歲的時候去培養的,而是在幼兒園時就開始了,所以等孩子長到二十二歲時,他就開始尋找犧牲自己生命的機會。

當然,對於一些阿拉伯人來說,也有很多心甘情願地參加自殺爆炸行動,他們是為巴勒斯坦人在約旦和整個巴勒斯坦地區的經濟和政治困境感到沮喪而憤然決定,與其苟且偷生還不如轟轟烈烈地去死。

有的阿拉伯人做了人肉炸彈死去了,家屬還會開慶祝晚會,原來看過一次影像資料,年輕人做人肉炸彈死了,他的左鄰右舍都在自己家門口掛上他的照片,照片上的人身上懸挂着七捆炸彈。他們在家中的牆壁上寫上了21這一數字,以示被他炸死的21個以色列人,他們還在自己家門口擺放上了以心和炸彈圖形編織而成的花籃,表示對他的敬仰和紀念。

他的父親說:「我為我兒子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甚至有點兒嫉妒他,我希望應該是我去完成那次炸彈襲擊任務。」

而哈馬斯將發射裝置部署在平民區,以色列一點都不怯,來就來,誰怕誰?

所以以色列每次對哈馬斯的轟炸基本上不分什麼平民區和軍事區,不分彼此的亂炸,因為他們振振有詞的說:

哈馬斯總是把軍火和發射裝置藏匿在平民區,如果造成平民傷亡,也是他們的責任。

所以,面對這樣的局勢,我們真的別簡單的說誰是好人。

06

按照歷史慣例,我們基本上可以得到如下的結論:

內塔尼亞胡每次遭遇危機,都可以通過哈馬斯來轉移矛盾,營造以色列的緊張局勢,不斷的挑釁,引起哈馬斯的反抗,隨後再可以倒打一把,說是巴勒斯坦的問題,以此為契機渡過自己的政治危機;

在過往的幾十年,美國對以色列進行了源源不斷的支持,導致以色列能夠以非常薄弱的力量在中東一挑所有,而美國更是在中東製造各種矛盾與紛爭的罪魁禍首;但是現在美國自身難保,在歐洲和亞太的布局都面臨嚴峻挑戰,勢力範圍必然縮水,對以色列的支持後續必然下降,中東非常有可能成為美國大棋局瓦解的開始;

其他美國對中東局勢的影響,原來寫的太多了,今天就不寫了。

現在美國希望從中「調解」,雙方和談,但是以色列態度很明確:

不要調解!不要你們管!

因為這個局面就是以色列希望看到的,還有8天的時間,5月22日,以色列將進行大選,在大選之後,無論內塔尼亞胡是否成功,對哈馬斯的挑釁和攻擊都已經不再有意義,這個時候,就會恢復短暫的和平。

其實我經常說過:除了中國,沒有幾個國家的政黨和政府,能夠代表他們的人民。

以色列上空的炮火,就是大選的煙花而已。

只不過這些煙花的塵埃,落在每個中東平民的頭上,都是一座山。

而死去的無辜者和兒童,不過是當權者的工具。

無論是哈馬斯或者是以色列,沒有人會在乎他們的死活;

對於中國人來說,要理解中東局勢真的很難,因為沒有幾個國家能和中國一樣意志堅定,局勢明確的向前走。

這些彈丸小國,都有無數的派系和利益,他們只關心自己的目標和權力,哪裡有心思去管什麼人民。

看到以色列上空呼嘯而過的火箭炮,我只想說:

我們從來不在一個和平的世界,只是在一個和平的國度。

昨天讀者呂歸塵的留言作為今天的結語:

為什麼我對中國政府有信心?因為別的國家在排隊燒人,我們在排隊看展覽。■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